孩子犯錯可用「冷處理」,但是要用對方法,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2020-09-05 童心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由於疫情,孩子和家長相處的時間增加了,彼此之間出現矛盾和問題的概率也急劇增加,家長希望孩子趕緊去學校,不然在家就是個&34;,搞各種破壞,不聽話,很多家長都特別頭疼,表示自己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那麼對於孩子犯錯,很多家長都是馬上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呵斥和禁止,立刻就要懲罰孩子,就是&34;的方式;但有的家長覺得這樣太過衝動,事後又會後悔、覺得不妥善,怕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偏向於&34;。

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孩子犯錯,我們要如何用對方法,才不會適得其反。

一、孩子犯錯,&34;有弊端

&34;

&34;

&34;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時,會採用&34;的方式,以上的句子很多時候都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家長能夠立刻制止,但是卻不能保證自己在控制好情緒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教育。

特別是當孩子進入叛逆期時,這種處理方式反而會引起更大的爭吵和矛盾。

1、雙方情緒沒穩定,容易加劇爭吵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處於激動、生氣、發怒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穩定好情緒就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懲罰,容易做出事後讓家長後悔且覺得不妥的事情,比如容易說出重話,甚至出現暴力行為。

這種無意的舉動,對孩子的身心傷害都是很大的,而孩子在自己沒有認識到錯誤的情況下接受父母的教育,更會對父母的話產生牴觸心理,他們心裡可能認同家長的說法,但不滿家長的做法,因此反抗牴觸,導致溝通完全無效。

2、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反思時間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可以選擇&34;,但是卻不利於孩子自己對事情進行反思,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即便最後家長用自己的權威壓制住了孩子,也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要想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得到更好的成長,就應該預留時間給孩子進行反思,讓孩子自己懂得改正。

這個時候,&34;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錯誤的&34;方式對孩子危害更大

對於&34;,很多家長認為就是小孩犯錯後,直接不理小孩,也不講道理也不懲罰斥責,而是將他們關在封閉的空間進行反省,但其實&34;可沒那麼簡單。

生活中常見的錯誤的&34;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利。

1、將問題拋給小孩

孩子之所以會總是犯錯,就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和認知方面都還不成熟,幾乎是處於空白的狀態,這時候他們不知道什麼事是對的,什麼事是錯的。

而當家長讓孩子自己去認識自己哪裡錯了,或者去認識問題時,孩子只會疑惑不解,更不用說去反省錯誤了。

所以在孩子犯錯後第一時間問孩子&34;&34;&34;其實只會讓孩子像無頭蒼蠅一樣找不著北。

2、&34;不等於&34;

很多人聽到&34;,會直接將它和&34;等同在一起。

在孩子犯錯後,家長因為不想打罵和懲罰小孩,因此就用&34;的方式對待小孩,不管是和孩子一起坐在飯桌上吃飯、還是孩子上學放學、還是寫作業玩遊戲,家長都將孩子當做一個隱形人一樣,不管不問。

這樣其實會對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更大的傷害。我們常說&34;的恐怖性,這發展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樣的。

3.將孩子關在封閉的空間裡

很多家長因為不想讓矛盾激化,就立刻將孩子帶離現場,然後就把孩子扔進臥室或者房間裡自我反省,但這樣只會放大孩子的恐懼,讓他們變得敏感和害怕,根本無心思考和反省自己的錯誤。

&34;對孩子的傷害也是同樣大的。

錯誤的冷處理方式反而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偏激,因為沒有得到父母及時的回應或者及時的糾正教育,他們的身心都容易受到嚴重的傷害。

並且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哭鬧、撒潑打滾,其實都是在博得家長的一種關注,這時候家長採用了冷處理的方式,對孩子不管不問,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安全感,之後和父母之間的隔閡和距離也會越來越大。

總而言之,&34;的方式存在弊端,因此父母可以採用&34;的方式,但是&34;也講究技巧,錯誤的&34;會對貽害無窮。

三、正確的&34;方式,應該是怎麼樣的?

&34;也是需要技巧的,像&34;就是外國常用的教育方式,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或老師會立刻制止孩子當下的行為,然後讓孩子在別的地方先待著冷靜一段時間,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教育和處理。

&34;也是有講究的,也是需要技巧的。

1、在&34;家長要和孩子溝通

要想孩子真正認識錯誤,得到成長,家長必不可少地地就是要讓孩子知道,犯錯時需要接受懲罰的。

所以我們在對孩子&34;之前,一定要和孩子先通氣:如果犯錯了,就要自己去某個地方冷靜思考一會,時間到了再一起出來溝通和解決問題。

提前和孩子通氣,首先你能起到一定的警示租用,其次也不會讓孩子覺得疑惑不解,甚至出現牴觸心理。

2、有些情況並不適合冷處理

外國教育喜歡用&34;,因為在很多西方國家,&34;是犯法的行為,所以他們用冷處理的教育效果很明顯。

但是不管是什麼教育方式,都有它適用的場合,家長一定要注意,在有些場合不適合用冷處理。

比如當孩子故意搗亂、欺負別的小朋友或者在家裡胡鬧等行為,這種情況就讓孩子自己到一旁&34;;但如果是孩子拖延作業、不去上課等行為,家長的冷處理會無意間放縱孩子的錯誤行為,這種時候就必須立刻進行制止。

並且要告訴孩子&34;,一定要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

3、冷處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解決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讓孩子去冷靜一會,是希望孩子能夠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所以在冷處理後,家長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和溝通解決方法,這才算真正解決問題。

教育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並且承擔自己做錯的後果,這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成長。

暴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而冷處理也需要家長堅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原則,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言傳身教,家長同時也要加強溝通,才是教育的關鍵。

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幫助,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分清對與錯、黑與白,讓孩子獲得更大的成長。

我是童心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暴力,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暴力,否則只會適得其反01引言叛逆心理長期在暴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叛逆心理也會非常的嚴重,因為遭受了挨打、責罵,孩子會產生報復心理,可能不會報復父母,但內心的叛逆心理是必須會發洩出來的,可能會因為父母的強勢讓孩子不敢反抗,但會造成孩子恃強凌弱的後果
  • 面對孩子犯錯,家長怎樣批評才不會適得其反呢?
    作為成人的我們總是害怕犯錯,因為小時候犯錯不被允許。但成長過程中犯錯是經常會發生的。長大後做事也是害怕做錯事,有時候還沒做就覺得自己會做不好。其實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會明白行為錯誤會帶來什麼後果,不斷讓孩子試錯,能夠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決策力。限制孩子犯錯,孩子就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 孩子犯錯不要緊,家長們這樣教育才是「大智慧」
    ,剛說完,便拿著紙巾準備過去擦,卻被坐在一旁的爸爸制止了。4、掌握方法所以說,什麼是教育孩子的智慧,善於把孩子每一犯的錯誤變成一次次成長的機會。仔細想想,你的孩子在犯錯時,你的做法是一邊責怪孩子,一邊卻自己收拾殘局嗎?當然,有的家長也會問了,孩子犯錯難道只教育不懲罰嗎?懲罰可以,但要適當。冷處理,讓孩子體驗後果在許多歐洲國家,打孩子是違法行為,所以外國父母很少體罰孩子。
  • 孩子有這4種表現,已經很難長高了,「猛補」只會適得其反
    有常識的家長都知道,孩子身高發育在某一年齡段變化是非常明顯的。我們需要抓住孩子身高發育的關鍵時期,給予他們足夠的營養和幹預,這樣對他們長高的幫助很大。不過各位家長也要及時觀察孩子身體的表現,如果他們已經停長了,那麼再&34;也無濟其事了,而且會起反作用。
  • 孩子哭鬧「冷處理」,是管教最大的誤區!
    小男孩在後座不停吵鬧著要玩小汽車玩具。爸爸一時氣急,想教訓一下孩子,就把車子停在路邊,丟下男孩和他的玩具,轉身開車離去。沒走多遠,夫妻倆就後悔了,連忙掉頭去找孩子。可此時,男孩被一輛經過的車撞倒,再也無法回應...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孩子犯錯,或者無理取鬧的時候,怎麼都不聽勸。很多父母就想要「冷處理」,晾一晾孩子,等他知道怕了,或者沒有效果,就能知錯了。
  • 孩子犯錯,最有效的懲罰方法是什麼?
    當孩子犯錯時,很多爸媽都忍不住用打罵這種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打罵過孩子之後,爸媽往往又會後悔,覺得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那麼,孩子犯錯,如果不打不罵,又該怎麼處理呢?1、冷處理其實有時候孩子故意犯錯,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時候,父母如果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故意不上當,孩子自然就沒有辦法了。比如,在超市裡,孩子吵著要買玩具,媽媽不同意,孩子又哭又鬧,甚至在地上打滾。
  • 健康滎陽:黑芝麻滋補身體,但這幾類人要少吃,否則適得其反!
    健康滎陽:黑芝麻滋補身體,但這幾類人要少吃,否則適得其反!近年來「養生大軍」逐漸年輕化,這充分地說明了大家對於養生的意識越來越強。談起養生必不可少的話題就是「食補」,在中醫學上有很多食物都是藥食兩用,不僅可以日常食用,還可以作為滋補藥膳,就拿黑芝麻來說,補腎、補虛又補鈣。
  •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那是家長沒掌握方法,正確的懲罰很重要
    孩子從出生之後就在學習,學著適應這個神奇的世界,學著如何更好地生存,慢慢大一點他們開始到學校接受統一的教育……整個過程都是漫長但是有趣的,只不過這其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34;。表面上這種方法確實有效,但其實這只會讓親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疏遠。
  • 高壓戰術只會適得其反
    讀書分享 [太陽] 高壓戰術只會適得其反 許多父母認為,如果他們讓孩子害怕或實行嚴懲措施,孩子就會學著按規矩辦事。其實恰恰相反,當孩子畏懼我們時反而會喪失做一個好人的內在動力。如果我們想有效地約束孩子,就要緊握權威、堅定執行,並深化與孩子間的情感聯繫。恐怖戰術只能削弱我們同孩子之間的紐帶。
  • 夏季綠豆湯祛溼、消暑,一定要加入這個一起煮,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可是大家知道嗎,夏季綠豆湯祛溼、消暑,一定要加入這個一起煮,否則效果適得其反!南瓜具有潤肺益氣、止咳化痰、防止水腫、消炎止痛、降低血糖、解毒、明目等功效;綠豆搭配南瓜食用,可以達到清肺熱、降低血糖、保肝明目的功效。對於綠豆,絕大部分人最熟悉的莫過於它消暑利尿的功效,夏天一碗綠豆湯,清熱解暑的作用不可謂不強大。至於高血壓,似乎跟綠豆搭不上邊?其實不然。
  • 遇到孩子「情緒勒索」,為人父母該不該「冷處理」?
    面對孩子情緒勒索,家長喜歡冷處理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父母在面對孩子情感勒索的時候會選擇用「處理」的方法,他們先把孩子晾在一邊,但是冷處理一旦用錯了方式,就會容易變成冷暴力。冷暴力是屬於一種精神上的虐待,它的主要特點就是不回應別人的任何情緒。不得不說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都無法控制好冷處理的度。
  • 強調批評和錯誤,只會讓孩子適得其反
    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多,只要一看到孩子犯了錯就立刻指正。我們習慣對待孩子的方法,似乎是努力把他們訓練成毫無缺點的人。然而,其實我們只要靜下心想一想,就會發現,我們都是在跟著自己的行為習慣走。由於我們不斷對孩子進行指正,不但會讓孩子覺得他經常出錯,而且還會讓孩子變得害怕出錯。這樣的心理恐懼有可能導致孩子因為怕犯錯而不願意做任何事。孩子會被恐懼壓迫著,漸漸失去健康的心理。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面對「情感勒索」,要學會「冷處理」
    其實,這就是比較常見的情感勒索,在父母沒有回應孩子想要的東西時,則用家長最為頭疼的方式勒索家長,逼迫家長妥協。雖說有家長會因為受不了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哭鬧而不予以理會,但是仍舊有家長不想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嚎而被迫接受孩子的"勒索"。
  • 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別被孩子綁架,可嘗試冷處理對待
    可以嘗試冷處理對待的方法,暫時離開他。冷處理:令"情緒勒索"失效兩到三歲的寶寶學會了察言觀色,從父母的表情、行為找那個看到情緒,聰明一點的孩子還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用情緒對付父母。孩子先會放聲大哭,用眼淚博取同情,"哭鬧"就成為了他和父母討價還價、用來滿足自己的籌碼。在生活中,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和認同,便會不斷地用各種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讓父母妥協退讓,"情緒勒索"是相伴而生的。
  •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管教?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不優秀才怪
    在以前的年代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隨著育兒觀念的改變,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通常就是「吼一吼、罵一罵」。這些方式有效嗎?答案只有家長自己心裡清楚。孩子犯錯,父母常見處理方式一:冷處理被孩子氣到不行(到了眼不見為淨的地步了),卻又不想用「武力」解決時,冷處理是一類家長慣用的管教方式。
  • 適得其所
    比如今天,腦子裡突然就出現了「適得其所」。正好就有一個命例。來給你們看看什麼叫做適得其所。。。我還是解釋一下【適得其所】這個詞語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適合某個人的職位。一個人做適合他的事情,他會大放異彩。也並不是不適合的工作就做不了,天底下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做自己適合自己的行業。所以命理的作用就在此地。輔助你選擇什麼適合你,什麼不適合你.為什麼用輔助這個詞,因為人生的最後的決定還是要自己去掌控。
  • 孩子哭鬧逼父母妥協?面對娃的「情緒勒索」,不妨試試「冷處理」
    看到孩子用如此激烈的方法對抗自己,媽媽有些心疼,她猶豫了一下,似乎在考慮要不要答應孩子的要求。,但是卻會同樣做出自殘的事情。可能有人會說,這樣的父母豈不是很不負責任?恰恰相反,父母正在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他們所採取的這種冷處理方法,因為留給了孩子自我思考的空間,能夠讓孩子和自己的情緒都有緩衝期,所以問題有可能會迎刃而解。
  • 做涼拌菜別亂放調料了,這「3味料」要少放,不然會適得其反!
    做涼拌菜別亂放調料了,這「3味料」要少放,不然會適得其反!現在的天氣也是比較熱的,那麼在這個時候有很多人的胃口也並沒有那麼好,所以說有很多的家庭也會想著方法製作出來各種各樣的美味菜餚,讓自己補充足夠的營養,那麼在這個時候涼拌菜也是成為餐桌上的首選了,其實在製作這些涼拌菜的過程中做法也是比較簡單的,只需要我們把食材全部都準備好之後再放了一些調味料,攪拌均勻之後也就可以吃了,但是在做涼拌菜的時候,想要把涼拌菜的口感做得更美味,也是需要加入相關的調味料店,並不是說所有的調料都可以隨意放的
  • 不要為了教育孩子,採用嚇唬孩子的方法,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
    但是父母沒有住手的意思,反而越打越來來勁,最後乾脆把小男孩抱起來往草地上一扔說:「我現在不要你了,你自己看著辦吧!」扔下小男孩後父母轉身想回家。只見小男孩不顧身上的傷痛爬起來就追父母,追到後扯住父母的衣服哭著求饒:「父母我也要回家。」可是父母並沒有理會,再次把小男孩推向草地,如此動作重複了四次,最後孩子跟著父母回了家。
  • 同樣都是「棍棒教育」,為何有的很有效,有的卻適得其反呢?
    同樣都是「棍棒教育」,為何有的很有效,有的卻適得其反呢?棍棒教育是很多家長都在使用的教育方式,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被提倡,可是,家長卻總是不經意的使用,最關鍵的是同樣都是棍棒教育,為何有的很有效果,有的卻不僅沒有效果,而且還適得其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