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成人的我們總是害怕犯錯,因為小時候犯錯不被允許。
但成長過程中犯錯是經常會發生的。
孩子犯錯
因為某種原因,罵了別人,打了別人,對別人說了難聽的話,或者違反一些規則等等···
還記得小時候的我,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不敢說,害怕被批評。老師或者家人讓我做一些事,我總害怕自己做得不好。
長大後做事也是害怕做錯事,有時候還沒做就覺得自己會做不好。
其實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會明白行為錯誤會帶來什麼後果,不斷讓孩子試錯,能夠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決策力。限制孩子犯錯,孩子就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允許孩子試錯
面對孩子犯錯,一般就是批評,可是這個度很難把握,做不好反而會讓孩子害怕犯錯,做事畏首畏尾,批評用不好會反確認。
我們批評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下次不要再犯,為了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事知道如何處理;為了能夠改正孩子不好的行為,並確認什麼是正確的行為。
所以批評也最好知道怎麼批評,如果不知道如何批評,隨意指責,容易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首先需要明白孩子一定會犯錯,大人也會犯錯,我們是有權犯錯的。
孩子犯錯了,我們有時候會生氣,但要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生氣。
有時候孩子的行為讓我們很憤怒,想發脾氣,我們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但不攻擊孩子人格。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表達真實的情感,生氣了就是生氣了,別忍著,表達憤怒,才能讓這些憤怒發洩出來,給身體排毒。
那到底怎麼樣批評才更好呢?
如果是孩子第一次犯錯,那可以被原諒,因為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犯錯了,如果再批評的話,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下次再犯錯,不敢告訴他人,變得唯唯諾諾,反倒對孩子養成好品質不利。
如果明知故犯,那就需要嚴厲批評了。如果這個錯誤很嚴重,對品德有損,要嚴厲責備。
但批評要只對事不對人。
孩子犯錯,對孩子做的行為進行批評,而不是說孩子是一個這樣的人。
可以對孩子說,雖然你做了這件事,但媽媽相信你還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你是因為一件什麼事,才會這麼做的,對嗎?
適當批評
愛孩子不是一味地包容,也需要讓孩子知道規則,要能正確地對行為進行批評;對於孩子犯錯,儘量保持平和的心態去處理,明白怎樣批評,引導孩子將犯錯的負面影響轉化為積極正能量的影響。
慢慢育兒,分享育兒點滴和身邊的育兒故事,希望能對您有所啟發。如果您看了文章後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