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犯錯,家長怎樣批評才不會適得其反呢?

2020-10-19 慢慢育兒記

作為成人的我們總是害怕犯錯,因為小時候犯錯不被允許。

但成長過程中犯錯是經常會發生的。


孩子犯錯

因為某種原因,罵了別人,打了別人,對別人說了難聽的話,或者違反一些規則等等···

還記得小時候的我,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不敢說,害怕被批評。老師或者家人讓我做一些事,我總害怕自己做得不好。

長大後做事也是害怕做錯事,有時候還沒做就覺得自己會做不好。

其實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會明白行為錯誤會帶來什麼後果,不斷讓孩子試錯,能夠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決策力。限制孩子犯錯,孩子就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允許孩子試錯

面對孩子犯錯,一般就是批評,可是這個度很難把握,做不好反而會讓孩子害怕犯錯,做事畏首畏尾,批評用不好會反確認。

我們批評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下次不要再犯,為了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事知道如何處理;為了能夠改正孩子不好的行為,並確認什麼是正確的行為。

所以批評也最好知道怎麼批評,如果不知道如何批評,隨意指責,容易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首先需要明白孩子一定會犯錯,大人也會犯錯,我們是有權犯錯的。

孩子犯錯了,我們有時候會生氣,但要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生氣。

有時候孩子的行為讓我們很憤怒,想發脾氣,我們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但不攻擊孩子人格。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表達真實的情感,生氣了就是生氣了,別忍著,表達憤怒,才能讓這些憤怒發洩出來,給身體排毒。

那到底怎麼樣批評才更好呢?

如果是孩子第一次犯錯,那可以被原諒,因為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犯錯了,如果再批評的話,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下次再犯錯,不敢告訴他人,變得唯唯諾諾,反倒對孩子養成好品質不利。

如果明知故犯,那就需要嚴厲批評了。如果這個錯誤很嚴重,對品德有損,要嚴厲責備。

但批評要只對事不對人。

孩子犯錯,對孩子做的行為進行批評,而不是說孩子是一個這樣的人。

可以對孩子說,雖然你做了這件事,但媽媽相信你還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你是因為一件什麼事,才會這麼做的,對嗎?

適當批評

愛孩子不是一味地包容,也需要讓孩子知道規則,要能正確地對行為進行批評;對於孩子犯錯,儘量保持平和的心態去處理,明白怎樣批評,引導孩子將犯錯的負面影響轉化為積極正能量的影響。


慢慢育兒,分享育兒點滴和身邊的育兒故事,希望能對您有所啟發。如果您看了文章後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後,家長的指責和批評沒有用,要學會「思維復盤教育」
    孩子重複犯錯,多半是思維固化的結果,要培養孩子「思維復盤」,每天都要聽到鄰居小唐扯著大嗓門衝著孩子喊叫,訓斥,「不是剛剛告訴你不要爬地上玩了嗎?怎麼總是不聽話呢?讓我每天都說你,你是怎麼回事呢?聽不到我說的話嗎?」估計很多的父母都會遇到像小唐這種情況,讓孩子到點後上床睡覺,孩子沒有一次能夠做到的,每天都要在媽媽「河東獅吼」般的咆哮中才去入睡。
  • 孩子犯錯時,家長怎樣批評才有效?睿智燈塔說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或多或少都會犯一些錯誤,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可是當孩子犯錯後,如何批評教育孩子,成了很多家長的疑惑。這不睿智燈塔的一位王媽媽就向我諮詢,她說,前段時間看了一篇育兒文章,文章裡寫到「父母不要隨意批評孩子,父母的隨意批評會損傷孩子自尊心,傷害孩子自信心,甚至會形成孩子自暴自棄的偏激性格。
  • 孩子犯錯不能批評?家長要讓批評變「甜」,孩子才容易接受
    歡迎點讚和分享孩子犯錯不能批評嗎?其實並不是,批評本身並不是一個壞事。但如果孩子成長環境總是充滿批評和指責,就會對孩子有一定的危害,甚至會影響他們健康成長。那為什麼孩子犯錯時,批評不起效果呢?但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作為父母不應該用虛擬的人來要求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就文中案例舉例,梁女士知曉自己孩子成績有一定下降,不應該馬上就開始打罵,而是應該去了解其中原因,或許了解原因以後,在教育孩子時,就不會帶有其他的情緒。
  • 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暴力,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暴力,否則只會適得其反01引言>自古以來老一輩人一直都是以棒下出孝子來教育孩子的,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呢?當孩子出現了以上這些情況後,父母應該怎麼處理,怎麼去糾正孩子呢?>溝通永遠是心靈的橋梁,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是通過不斷的溝通,不斷的了解才產生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多和自己的孩子溝通。
  • 面對孩子頻繁的犯錯,家長的態度很關鍵,這樣引導幫孩子更好成長
    這時候的孩子,一個小小的玩具就能讓他很開心,比如教會孩子摺紙飛機,孩子就會追著飛機滿屋子跑,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一定不會阻攔,可是孩子的眼裡沒有分寸,往往在追著玩的時候就會不小心弄壞家裡的東西,比如打碎了花瓶撞碎了水杯,這樣的小事情總是不斷,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如果給孩子一頓批評,孩子也會覺得非常委屈,孩子會說不是故意的,可如果總是不管孩子,孩子會不會長大以後還是毛毛躁躁,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父母都不知所措
  • 孩子犯錯可用「冷處理」,但是要用對方法,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那麼對於孩子犯錯,很多家長都是馬上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呵斥和禁止,立刻就要懲罰孩子,就是&34;的方式;但有的家長覺得這樣太過衝動,事後又會後悔、覺得不妥善,怕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偏向於&34;。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孩子犯錯,我們要如何用對方法,才不會適得其反。
  • 犯錯不接受批評,未必是孩子的問題,家長這3個誤解才是關鍵
    孩子犯錯後,家長對待錯誤的態度和方式,決定孩子的反應。他們認為批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害怕影響親子關係。無論孩子做了什麼事情,家長都不敢批評孩子。因此,孩子做錯事,父母不批評,讓孩子失去了辨別是非的基本能力,給孩子成長帶來極大的傷害。
  • 批評孩子原來還有套路,後悔知道晚了......
    正面管教」等育兒理念,認為不應該批評孩子;而有些家長脾氣急躁,每每看到孩子犯錯誤,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通劈頭蓋臉式的批評、甚至對孩子動手。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面對孩子犯錯誤,一味地批評、責罰甚至打罵,也往往是適得其反。
  • 面對老師批評孩子,你是哪類家長
    人會犯錯嗎?答案是肯定的。學生會犯錯嗎?答案當然也是肯定的。尤其是小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思想不夠成熟,認知不夠全面,是非觀念不強,所以更容易犯錯。在校期間孩子犯了錯,老師發現後就會進行批評教育,班主任老師還會和家長溝通意見,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以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但是面對老師批評孩子的情況,有這樣幾類家長,你是否中招了呢?
  • 孩子犯錯,16個正確批評的小技巧,建議老師家長收藏
    孩子犯錯應該批評,但嚴肅教育並不是劈頭蓋臉罵一頓那麼簡單,錯誤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進步,反而會使其自卑或叛逆。所以說,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這16個正確批評孩子的小技巧,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01先聽聽孩子的解釋當孩子犯錯後,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給他一個申訴的機會,也讓自己的批評更有針對性。
  • 批評孩子不管用?那是你批評的方式不對!六個原則培養卓越的孩子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呢?錯誤的批評方式,只會適得其反有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犯錯的時候,喜歡採用批評、訓斥、責罵甚至打罵的方式來教訓孩子,期望讓孩子能夠醒悟過來,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以下這幾種是比較常見的錯誤做法。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巧用「反彈琵琶」式批評教育,讓孩子主動糾錯
    「內省」式教育「反彈琵琶」告別了慣用的「犯錯-打罵-改正」的思路,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不直接進行打罵,而是肯定錯誤之外的閃光點和長處,從而促使孩子自我反思和內省,認識到自身錯誤,並主動進行改正,是一種創造反差、強調感化作用的「內省」式批評教育方法。
  • 孩子犯錯了,別生氣,這是好事
    孩子犯錯並不是一件壞事,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犯錯又不斷改錯的過程,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會犯錯的,重要的是你怎麼對待犯了錯的孩子。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前段時間,去表姐家玩,和她聊到孩子犯錯的問題,她跟我說,千萬不要怕孩子犯錯誤,這是好事情,我還巴不得孩子犯錯呢!
  • 面對孩子犯錯,家長怎麼做比較好?
    當面對自己孩子犯錯的時候,到底該不該控制住自己呢?如果懲罰了孩子,孩子記在心裡不跟自己親近怎麼辦?其實這個問題呢,很多家長都有過,我都是這樣安慰他們的。我說首先家長要想到我們自己是人而不是神,當我們對孩子發火,我們打了孩子,只要不是太出格,這是沒關係的,孩子也不會太放在心上,也不會記仇。
  • 孩子犯錯如何批評的好
    育兒的一大煩惱,就是孩子老犯錯誤。家長會覺得為難:不教育批評孩子,他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以後還會再犯;批評孩子又怕他受傷害,容易自暴自棄。其實批評不一定是對孩子的打擊,積極心理學有個「批評出樂觀」的方法——如果批評得好,反而可以讓孩子更樂觀。此方法的關鍵在於找到一個人樂觀的根本原因。樂觀不是堅定相信未來會更好,這樣反而容易在現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 孩子犯錯不要急於批評,這6句話輕鬆搞定
    我為什麼要強調正面總結呢?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當孩子喜歡走花壇邊沿,怎麼說都不聽的時候。有的家長會選擇讓孩子摔一次,下次就不敢走了。這樣做確實是有效的,孩子可能不會再因為「走花壇邊沿而摔跤「。比如不能走花壇邊沿是因為太窄了,那可以走的路應該是怎樣的呢?對比大家常走的大道、小徑,和孩子一起總結出5個條件:寬敞、平坦、摩擦力大、人車分流、光線清楚。這樣孩子就不用同類型錯誤一直犯,而是快速找到那條正確的道路,找到成功的方法。這豈不是最大化幫助孩子建立「有效犯錯」的思維方式嘛?
  • 孩子犯錯,父母應該如何面對?
    有一次,女兒對我說:「媽媽,我從你那裡聽到的都是指責、批評的話。我這不好,那也不好,感覺我一無是處,還很受束縛,好像只有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才是對的。」女兒的話讓我深深意識到,原來我的好心並沒有得到好報,而是我的好心太自以為是了,忽略了女兒的感受。01焦慮,是來自於父母還是來自於孩子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並且犯錯也是成長方式之一,孩子更是在不斷地試錯中一點點長大的。
  • 不敢批評?不會批評?正確批評方法讓孩子變樂觀
    仔細想想,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育兒中出現,不知你是否跟我有同樣困惑:孩子犯錯誤了,有時候不敢批評她,擔心好不容易安撫好的情緒又反覆,覺得事情也不大,就算了;有時候不會批評她,說出口的話自己回味都有點過分,但不說又不痛快。不敢批評,不會批評,但是批評孩子又是我們育兒中的高頻場景,那怎麼樣才是正確的批評方法呢?
  • 孩子犯錯就急著批評?了解「三明治效應」,使批評變得更有效果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要注意把批評夾藏在表揚裡面,從而能夠讓孩子虛心接受批評時,不至於自尊心和積極性受到打擊。讓孩子能夠抱有一顆願意受教的心來接受父母的訓導,這樣也不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大部分孩子之所以害怕被批評,主要原因是被批評後的自己難免情緒低落。如果是經常被家長說教,從原本還會擔心會讓父母失望,到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但是利用三明治效應巧妙的批評孩子的話,能過減輕孩子對批評的牴觸情緒,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父母是對事不對人,不會因為犯錯影響自己和家長之間的關係。
  • 同樣都是「棍棒教育」,為何有的很有效,有的卻適得其反呢?
    同樣都是「棍棒教育」,為何有的很有效,有的卻適得其反呢?棍棒教育是很多家長都在使用的教育方式,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被提倡,可是,家長卻總是不經意的使用,最關鍵的是同樣都是棍棒教育,為何有的很有效果,有的卻不僅沒有效果,而且還適得其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