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個最常遇到的問題,那就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會不知所措,甚至很多時候被孩子的小錯而弄得不知所措,雖然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可每個家長也不希望孩子的小錯誤逐漸放大,最後演變成大的錯誤,可有的時候,犯錯也是必經之路。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做錯事情或者搞砸事情,這些並不可怕,主要是父母應該怎樣去管理。
尤其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更是淘氣,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把家裡的抽屜用透明膠帶封住,因為孩子會把它當樂趣,不停地來回抽。這時候的孩子,一個小小的玩具就能讓他很開心,比如教會孩子摺紙飛機,孩子就會追著飛機滿屋子跑,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一定不會阻攔,可是孩子的眼裡沒有分寸,往往在追著玩的時候就會不小心弄壞家裡的東西,比如打碎了花瓶撞碎了水杯,這樣的小事情總是不斷,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如果給孩子一頓批評,孩子也會覺得非常委屈,孩子會說不是故意的,可如果總是不管孩子,孩子會不會長大以後還是毛毛躁躁,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父母都不知所措。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勇氣去面對錯誤,做錯事情不可怕,但要教會孩子敢於去面對問題,要告訴孩子勇於認錯,誠心道歉,記住教訓,以後就不會再犯錯誤了。父母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將犯錯誤的過程中那些不利因素轉化為積極的有效因素,幫助孩子在嘗試錯誤噹噹中不斷的完善自我。
1、允許孩子犯錯誤。
生活中有一個常態,那就是不犯小錯的人往往會犯大錯,因為沒有犯錯誤的經驗,所以,孩子也不知道大的錯誤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往往一些人看起來很完美,但是,一旦犯錯就會不可收拾,父母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在犯錯的過程中才能夠讓孩子不斷成長。
2、父母要辯證的去看問題。
很多時候,優點和缺點可能只差一步,一個孩子身上的缺點也可能會轉化為優點,因為小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缺點只要是不違反原則,都是可以糾正的,父母學會正確的鼓勵和誇獎孩子,在對待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
3、了解動機。
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父母就像是孩子的老師,要學會幫助孩子去分析,最主要的是要知道孩子行為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動機是好的,父母要學會先去認可孩子的態度,以降低孩子的焦慮,再去糾正孩子的方法,孩子因為經驗不足,可能會出現執行中的錯誤,這時父母對孩子的認同,能夠讓孩子找到認同感,同時也能夠願意去接受新的方法。
4、小錯誤可以總結經驗。
父母要教會孩子在規則之內去做事情,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而哪些事情是在原則之內犯錯誤可以改正的,通過這樣的教導,孩子會從犯錯當中學到很多好的東西,同樣的錯誤也就不會再犯,不要讓孩子去犯一些無意義低級的錯誤,更不要讓孩子觸犯法律。
人都是有情緒的,尤其作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表現的可能會有些情緒化,不理性。但身為父母,還是要儘量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態。
1、不要過度責罵孩子。
不管多大的孩子做錯事情,都不要過度懲罰,這樣做是非常糟糕的,很多時候,孩子可能犯的只是一個不傷害原則的小問題,可父母的過度懲罰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這樣一來,孩子反而更加衝動,不僅不知道改正錯誤,反而會把那些壓抑和深藏已久的一些問題表現出來,同時也會讓孩子對父母開始建立起防禦機制。
2、不要總是替孩子受過。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秉承子不教,父之過,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讓孩子去自己承擔結果,認為是自己教育不好,要替孩子受過,其實不是這樣的,再好的父母也不能保證孩子不出差錯,好的教育是把犯錯當成教育的良好時機,讓孩子從犯錯的過程當中成長。
3、根據孩子性格適時調整。
每個孩子性格不一樣,針對於外向性格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會強一些,所以對孩子評判錯誤的時候批評就可以講是非觀念,可是內向的孩子批評就要謹慎一些,不要給孩子帶來過多的心理壓力。
4、當孩子犯錯時,學會謹言慎行。
在親子關係當中,很多時候一句不恰當的話就會讓孩子記恨一輩子,所以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要小心跟孩子溝通要找到方法,不要超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歸根到底,孩子還是一個發展中的人,需要父母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的給他與助理,所以家長要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同時掌握犯錯的時機,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