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不要怕,巧妙引導孩子的羞恥感,讓孩子受益一生

2020-09-09 文茵媽媽

文 | 文茵媽媽


輕點右上角,歡迎關注,育兒那些趣事,我們一起聊

會自我反省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孩子的成長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鳳凰涅槃,羽化成蝶都有一個努力的過程。孩子的成長中,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教育專家指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可以簡單地判斷好壞,與此同時,自尊心和羞恥感也在慢慢建立。

當孩子做錯了事,他們感到不自然的同時也會感到羞愧,只是不同孩子羞愧的程度不同罷了。家長如何啟發孩子的自尊心和羞恥感,促使孩子進行自我反省,然後自己下定決心改正。這點尤為重要。因為會反省的孩子,能夠反思自己的言行,能置身事外地觀察自我的狀態,這樣一來,更能體會父母的感受。

再有理的道理,也不如孩子的親身體驗,已知後果的「雨中遊園」,讓教育來得悄無聲息

周末,帶著孩子在公園玩耍,天漸漸暗下來,雨也跟著來了。

於是問孩子:「現在下雨了,我們還要繼續去玩嗎?」

孩子不假思索,很堅定的說:「要去。」

「可是,如果淋雨的話,我們可能會發燒,感冒,那樣就需要去醫院,打針吃藥了!你確定還要繼續去玩?」

孩子一聽我這樣說,猶豫了一下,依然神色堅定,語氣肯定地說:「要去!」

「好!那就繼續去玩吧。」我也沒有猶豫,帶著孩子開始了一場「雨中遊園」。最後是我們身上都淋溼了,但開心卻寫在了我們臉上。

第二天,送孩子去學校,外面仍然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我說我們就這樣去吧,還可以來一次「雨中漫步」。沒想到孩子立刻拒絕:「不能那樣,我們一定要帶雨傘去!」

孩子雖小,也在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總結出是非對錯,成長便一點一點地體現在孩子身上。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懂得自我反省的人?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1.父母不要以自己的經驗來指責孩子的錯誤

面對錯誤,孩子一定也是懊惱的,這時父母切忌不要一味地斥責。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牴觸情緒,傷害親子關係,無形中把孩子推向對立面。

父母對於孩子,不外乎就是比孩子多了幾十年的人生經歷,而這些,將來孩子也一定會擁有的。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可採用冷靜的態度,從側面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反省,正確看待自己的過失。最好的教育來自孩子自身,由內而外的教育就是最有效的。


2.鼓勵孩子承擔錯誤帶來的後果

犯錯,在整個人生中幾乎難以避免,總會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錯誤,而怎樣面對錯誤帶來的後果,則決定了以後人生的走向。

不要因為孩子小,便一力承擔孩子犯錯帶來的後果,這樣只會讓孩子感覺到做錯了也沒關係,繼而失去責任心,這樣不利於培養孩子自我反省的能力,致使他們以後更容易犯類似的錯誤。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承擔犯錯的後果,讓孩子切身感受到,一旦犯了錯,將會造成不良甚至嚴重的後果。而且,這些後果是需要自己承擔的,從而學會更好的自我反省能力。


3.預見後果的能力,是孩子需要學會和掌握的

「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往往比較衝動,做事常常不考慮後果,而且孩子的想法比較單純,並沒有什麼經驗,所以,孩子能預見的後果往往和成人預見的後果有很大出入。

事例中,孩子因為有了周末的體驗,便了解到了,一身淋溼的感受並不好受,以後也不會因為貪玩而無視天氣情況了。引導孩子知道,這樣做會帶來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去醫院,打針,吃藥。雖然這次並沒有造成這樣的後果,但他已經了解到,這是最嚴重的後果了。

孩子離不開父母的指導,讓孩子嘗試一下,結果可能會出乎孩子的意料,從而讓孩子學會反省自己的行為。


總結:

讓孩子體會到羞愧,內疚這樣的負面道德情感,是為了促使孩子進行自我反省,以後不再犯相似的錯誤。當孩子犯了錯或者不聽話時,父母無需遮掩,可直接指出孩子的錯誤,只是這樣的表達需要父母有一副平靜的心態,平和的語氣,做到對事不對人,讓孩子明白錯誤所在,既而更好的反省自己的行為。久而久之,便會把自我反省養成習慣,成為更好的自己。

歡迎關注,歡迎轉發分享,育兒那些趣事,我們一起來聊

相關焦點

  • 《這不是你的錯》:童年處理不當的「羞恥感」,會讓孩子自卑一生
    原來,在童年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感&34;,真的是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是會讓孩子自卑一生。家長一定要重視並且妥當的處理好孩子在童年時期的&34;,不然那些處理不當的&34;在以後是很難擺脫進而導致孩子自卑一生。
  • 孩子犯錯時 聰明家長這樣教育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犯錯了,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當眾打罵一頓,把孩子打得大哭,巴拉巴拉教育了一番,等會孩子哭停了就又好聲好氣地哄。  孩子犯錯,爸爸媽媽適當懲罰沒毛病,但是當眾懲罰該不該呢?PCbaby首席育兒導師凌燕子強烈表示:不建議!因為雖然當眾打罵教育,孩子會害怕收斂,但是隨著而來的是負面影響可能會跟隨孩子一生。
  • 當眾批評孩子為什麼不行?孩子犯錯了最關鍵的一個步驟別忘了!
    孩子犯錯之後,切記的是大發雷霆,或者用「笨」、「傻」、「沒用」等詞去傷害孩子。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實際上孩子的自尊心是極強的,父母不得當的語音,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很多父母喜歡當眾打罵教育,他們認為孩子「丟臉」影后才會乖,才會聽話,殊不知大錯特錯。當眾打罵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非常大,其影響或會跟隨孩子一生。
  • 娃犯錯不要吼,引導孩子學會分析行為,懂因果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娃犯錯不要吼,引導孩子學會分析行為,懂因果才能把孩子教育好文 | 【夢雨幼兒教育】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歡迎轉發分享,在犯錯後必須要承擔後果!,引導孩子學會分析事件的原因和結果。將會讓孩子的行為優良,做事會正確無誤孩子犯錯後在孩子犯錯後,啟發孩子用因果關係思維來分析。孩子會明白道理,認識到因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所產生出的不良後果,自覺改掉缺點,和錯誤行為。
  • 「媽媽,我想去酒吧」,父母這樣做讓孩子受益一生
    然後她說:孩子長大之後,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們知道事情做的對不對,父母要做的不是幹預而是引導。心理學上有個「禁果效應」,就是越不想孩子做什麼事情,他就越想做什麼事情。況且,腳長在他自己腿上,攔是攔不住的,更重要的陪他經歷這個過程。孩子在經歷青春期的時候,總是想去嘗試不曾做過的事情,而父母一聽到這樣的事情,就會想法設法的阻攔。但往往是沒有用的,還破壞親子關係。
  • 你怕孩子犯錯嗎?
    一些家長讓孩子做家務時,總是在旁指指點點,生怕孩子做錯,或做得不好。其實,孩子肯穿上圍裙去做家務,至少說明孩子肯參與家裡的家務,這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孩子在一旁做,家長又不放心,怕孩子做得不好,或者怕孩子做錯了,這就說明家長對小孩還不夠放得開。相反,有些小孩反而會煩家長或大人在一旁嘮嘮叨叨,影響自己。這種父母的心態相信跟大多數父母的心態是一樣的,都生怕孩子犯錯,做錯。
  • 孩子犯錯了該怎麼辦?蒙臺梭利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成功培養孩子的案例,可是面對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的心仿佛又軟了下來。孩子犯錯了,不打不罵,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怎樣才能掃清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蒙臺梭利教育講究獎懲無用,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當孩子犯錯了,該如何運用蒙臺梭利教育來引導孩子。
  • 孩子犯錯不要急著批評打罵,這6步引導法搞定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TA,而是冷靜的接著問第五個問題。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修正——復盤」的「有效犯錯」的閉環。,父母的態度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高度。希望每一個孩子犯錯時,都能被善待,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引導孩子,在錯誤中有所成長。
  • 當孩子犯錯,父母千萬不要圖省事,否則將貽誤孩子的一生
    所以,光靠父母發威式教育,對於孩子犯錯後不問青紅皂白,就粗暴地採取「筍子炒肉」等方式來教育孩子,簡單地認為讓孩子害怕才不會犯錯,這樣的邏輯是不合適的,那樣的話只會讓孩子從心底裡產生想要逃離的念頭。,沒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為孩子還小,犯錯是應該的,這對於孩子就是在寵溺,表面上愛孩子其實是在變相地害孩子。
  • 童年的「羞恥感」,會籠罩孩子一生,家長別因「嘴大」而誤事
    導讀:童年的「羞恥感」,會籠罩孩子一生,家長別因「嘴大」而誤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童年的「羞恥感」,會籠罩孩子一生,家長別因「嘴大」而誤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有這3個特質,將來大有出息!看看你家孩子有幾個……
    |不可否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甚至關係孩子一生的出息如何。其實家庭教育只要幫助孩子奠定一生良好的基礎就好了。那什麼才算是基礎呢?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觀念。父母用心培養孩子一些正確的生活觀念,使孩子在思想、言行上都有正向的反應,隨時應用在生活當中的各種環境,孩子就會終生受益。
  • 別等孩子長大有了空心病再去醫治,從小做到這些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等到孩子長大了,這些問題嚴重了些,我們再想補救,會很困難,有的事倍功半。從小對孩子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培養,也許會讓孩子一生受益。三.除了學習,學特長,還要引導孩子對生活中更多的事情感興趣。從小到大,家長最重視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和特長,現在再加上熱門的旅遊,但如果只關注這些,是很危險的。我們有義務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在哪,繼而去挖掘和培養,也可以有意識的去嘗試培養孩子各個方面的興趣,但不要勉強。
  • 被羞恥感裹挾的孩子,臉上永遠寫著自卑
    父親看到卻更加催促孩子說:「快點,平時拉個沒完沒了,現在讓你拉就磨磨蹭蹭。」小女孩沒有辦法,因為怕父親生氣,還是很勉強地拉了一首曲子。我忽然就想起來小時候的自己。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都和這個小女孩一樣會不自覺地去滿足別人的期待,哪怕自己不願意。
  • 孩子總是亂畫?嚴厲管教不如巧妙引導!
    其實家長們不知道,你看不懂的這些塗鴉未必是孩子隨意畫出來的,有可能是孩子某種情感的表達……畢卡索曾說過:「我在小時候已經畫得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作畫。」當然,我們很多人看到美術大師作品時其實都會想:這是什麼、簡直就是亂塗亂畫、根本看不懂!
  • 夜丶不要輕易觸動孩子的羞恥感
    孩子一旦全盤接受了父母的負面評價,就會在強烈的羞恥感中對自己喪失信心,總是處於被動、防禦、順從的地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心理的失衡與教育的偏差。倘若常利用孩子的羞恥感進行管教,孩子會痛苦地發現自己被暴露在外界負面的評價中,且總是被仔細審視與評判。因此,他們往往會發展出負向自我意識、壓抑或敵對的性格和沉默寡言的特質,長大以後更容易陷入自卑,覺得自己缺乏吸引力,不受人歡迎。
  • 犯錯,其實是孩子的另一種「成長」
    女孩不小心從高處摔下暈倒,男孩怕女孩醒後自己會被家人責罵,竟用木板將女孩活活打死。在孩子犯錯時一味懲罰孩子,當他再做錯事時就會因為怕責罵,而想方設法逃避、掩蓋。若一犯錯就被父母懲罰甚至打罵,天性順從的孩子可能會越來越懦弱、退縮、自卑,而天性倔強的孩子可能會越來越叛逆甚至暴力。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是打不跑、罵不走的,但是父母的懲罰、打罵,會給孩子帶來深深的傷害,嚴重的話可能會成為伴隨孩子一生的陰影。
  • 孩子偷東西,你會怎麼做?愚蠢的父母用錯誤的教育傷害孩子一生
    有些家長疏於引導的熊孩子,看上別人的玩具,直接去搶奪。這種小朋友一般是不受歡迎的,明顯是家長關鍵時期的教育缺失,使孩子錯過了物權的敏感期。孩子偷東西,可能是因為家長平時一味滿足孩子的物慾,或者過於壓抑孩子的物慾。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長需要拒絕。合理的要求也要分出階段,不要一下子滿足。 讓孩子學會等待、忍耐、延遲滿足,是培養孩子自制力最好的方法。
  • 孩子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父母粗暴教育,每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機會
    ,在正確的引導下,每次犯錯對於孩子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待錯誤的態度。當父母面對孩子犯錯,經常粗暴的指責、辱罵、懲罰,很有可能引導他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害怕犯錯,於是變得不敢探索、不敢嘗試。
  • 養成這些好習慣 讓孩子受益一生
    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那麼,孩子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自立自強的習慣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先試著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慢慢再給孩子提供和創造動手的機會。
  • 怎樣養出快樂又成功的孩子?父母多說這5句話,孩子一生受益
    以下5句話,父母常說孩子受益終生」太了不起了「正面向上的鼓勵和誇獎可以給孩子力量,讓孩子充滿自信。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大人看來很普通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是很有難度的。這個時候父母的引導就很重要了,當孩子害怕的時候,父母對孩子說的話決定了孩子以後在面對未知事物時的心態。」你怎麼這麼膽小,怕什麼「,在孩子有所恐懼時,很多父母往往脫口而出的就是這樣一句話。這其實就是在打擊孩子,孩子本來內心就在猶豫、害怕,父母這樣的打擊只會使得孩子更沒有信心,甚至馬上就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