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立馬喊停?娃哭的這三點好處,爸媽一定要知道

2020-12-23 晴M成長說

懷孕的時候,以為生完娃就解脫了;卻沒想到,一切才剛剛開始,養娃才是真正的人生挑戰。新手爸媽不僅對這個娃的吃喝拉撒睡束手無策,更對孩子動不動就哭沒有一點招,舉雙手投降,娃還「不依不饒」。

01對娃百依百順,娃卻愛哭愛鬧

閨蜜小紅家的寶寶現在兩歲了,愛哭指數滿分。不論是走路不小心稍微磕了一下,還是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無意地碰撞,抑或是有任何略微不順心的時候,都會放聲大聲。在她家玩了一會,小紅寶寶的「哭戲」就上演了N次。

小紅其實是個特別溫柔的媽媽,平日裡我基本沒見過她對娃發脾氣,在娃哭的時候也是儘量想各種辦法哄著。可就是這樣事事順著孩子,寶寶愛哭的現象卻愈演愈烈。相對其他孩子來說,小紅的寶寶有點嬌氣。

不止如此,小紅還和我說,總覺得孩子太膽小了,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似乎是因為一起玩會有爭執或者碰撞的時候。為此,她還專門去報了早教課,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多的鍛鍊,變得大膽一些,可是效果不如預期的好。

02哭的好處,父母要看到

其實,小紅的問題就是在於太溫柔了,而沒有原則。至今她的寶寶一直不坐餐椅,也是小紅追著餵飯,什麼事情都是小紅來做,每每看到我家孩子坐餐椅裡自己吃飯,她就很羨慕。她也嘗試過幾次引導寶寶自主進食,但每次寶寶一哭,她就立馬投降了。

其實,聰明的爸媽要能容忍得住孩子哭,因為哭其實對孩子來說,也有很多的好處。

對孩子身體有益當寶寶哭的時候,可以提升身體裡氣體的交換速度,進一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加強寶寶的肺活量。

另外,適量的哭還能加快腸道的蠕動速度,利於消化吸收,不僅鍛鍊了腸胃道,還能刺激食慾。因為哭是一項很費力的事,哭完肚子也容易餓。

通過寶寶的哭鬧,我們還能能夠及時地發現寶寶身體的不適,儘早解決。

情緒表達的方式3歲以內的孩子自我表達能力還不完善,往往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論是什麼原因,只要是有不順心不舒服都可能用哭來表現。

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孩子的哭,觀察到孩子不同的的心理變化,進一步進行情緒引導,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想辦法哄寶寶不哭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孩子內心的訴求,父母是沒有聽到的,只是聽從內心不讓孩子哭的想法,一方面是不想寶寶難受,另一方面是無法應對寶寶哭的情景。

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是我們了解孩子的另一個窗口。不哭不是目的,理解、溝通、並建立健康的情緒樞紐,才是爸爸媽媽和孩子的共同追求。

建立秩序的渠道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懵懂無知,爸爸媽媽們需要照顧他的吃喝拉撒睡,更要引導和教育孩子,培養性格建立規則。對於立規矩,孩子一開始難免會無法接受,用哭來表達抗議,父母的處理方式極為重要。

比如引導寶寶自主進食,孩子一哭,大人就立馬心軟了,繼續原來餵飯的方式。其實爸爸媽媽們沒有給孩子繼續嘗試和了解自己的機會,孩子面對新的事物時總有些不適,但是當他哭完,他不得不去嘗試的時候,他可能才會發現新的事物不僅有趣,而且自己完全可以做到。

如果爸爸媽媽容忍不了孩子哭,他一哭就投降的話,孩子也會掌握大人的心理,不斷通過哭鬧來獲取自己的「利益」。最好不要給他這樣的機會,否則以後會一發不可收拾。我們必須把這樣的哭變成孩子成長的教訓,讓他知道無理的哭鬧沒有用,給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秩序。

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當孩子哭的時候,我們不要再立馬說「不哭不哭」,也不要第一時間想要孩子停止。適量的哭,對孩子可是利大於弊的。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養娃的彎路。育兒路上,我們不孤單,關注晴M成長說,一起科學育兒快樂帶娃。

本期話題:你家寶寶愛哭麼?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和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不管家裡誰帶孩子,這些行為都要喊停,大人累不說還不利於娃成長
    這是當下社會最常見的兩種家庭現狀,不管是哪一種,都會產生不少的矛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會出現分歧,其實不管家裡誰帶孩子,大家都該體諒,多包容,但是這些行為都要喊停。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產生不少的家庭矛盾,統計數據顯示,這裡面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小事情,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當出現以下這些行為時,家長要警惕,不管是父母帶娃孩子自己帶娃,都要喊停: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不是孩子矯情"玻璃心",怪爸媽這三方面沒做到位
    寶寶一兩歲的時候,我們覺得寶寶哭或許是情有可原的。因為此時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有限,畢竟是個孩子嘛。所以我們能夠包容寶寶的哭。但寶寶到了五六歲的時候如果還是動不動就哭,那麼此時我們就真的非常討厭了。了解清楚了什麼是玻璃心,那麼我們下面要問了,孩子動不動就哭這是為啥?就算是玻璃心,孩子為什麼會產生玻璃心。莫羅阿曾說:&34;所以孩子的這種性格變化,主要還是與我們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具體來說,可能是爸媽對寶寶以下三個方面的教育沒有做到位。
  • 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娃沒哭爸媽倒是哭個不停,網友:太真實了
    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娃沒哭爸媽倒是哭個不停,網友:太真實了!每一年幼兒園開學都有很多家長送自己的孩子來上學,在校門口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小故事,有些孩子捨不得爸媽,在校門口嚎啕大哭,哭的爸媽心都碎了,有些比較&34;的孩子,看到有這麼多小朋友,立刻就忘記了自己爸媽,反倒是爸媽因此失落了很多,等孩子進教室之後,爸媽還趴在窗戶外邊久久不願意離開。
  • 孩子內心深處是否抗拒幼兒園,不能只看娃哭不哭,還得看三個方面
    如今九月已經過去一半,孩子們都陸陸續續邁進了幼兒園,有的寶媽高呼「神獸歸籠」,而第一次進園的寶寶們,卻給爸媽出了一道大難題。孩子哭鬧,每天送園都宛若一場硬仗,爸媽捨不得、娃大哭不止,場面一度堪比影視劇中的狗血情節。孩子哭鬧就一定是牴觸幼兒園嗎?
  • 「好想把孩子丟掉!」一位媽媽的帖子火了,看哭朋友圈無數媽媽
    只有我實在生氣的不行,把孩子放在床上哭的時候,他才會很不樂意的抱起來哄哄。生孩子多數都是給女人生的,男人會在娃高興的時候逗一逗,一旦有哭鬧的跡象,立馬會跑來告訴你,娃餓了,要找你等等......所以我決定不再生二胎,不想這樣的生活重新來一遍,太可怕。
  • 孩子一哭就抱不合適?「哭聲免疫療法」已釀悲劇,爸媽別再任他哭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會哭,很多家長會把孩子抱起來哄,這樣他會儘快地止住哭泣。但是有一些家長又會認為孩子一哭就抱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或者是就索性讓他哭一會,哭會就不哭了。
  • 孩子發脾氣,一急就哭看完這套我盼了2年的書
    但就是這麼有意思的,我站起身要出門的時候,瞟到了辦公桌角落裡的這套書當中的一本,儘管封面太過樸素,但書名《不要哭,清楚地說》卻超級打動我,OK平時哭哭啼啼的樣子立馬浮現在了眼前。再一翻內容、欣賞一下畫風立馬就愛上了!
  • 9個月寶寶看到姥姥就笑,看到爸媽五分鐘哭三回,原因讓父母汗顏
    文|秘籍君有人說,不管是誰帶的孩子,到最後肯定是跟爸媽最親的,畢竟血緣關係無法改變,孩子天生跟父母親。但是,這個觀點也不是絕對,有的時候真的誰陪寶寶玩的時間越久,寶寶跟誰越親。之前看過一個親子類節目,在播放到一個家庭的時候,爸爸媽媽陪伴九個多月寶寶時,五分鐘的時間讓寶寶哭了三次:寶寶爬到墊子外,把寶寶拽回來哭一次;寶寶撕紙的時候,爸媽強硬把紙拿走,寶寶哭了一次;寶寶把紙放到嘴巴裡,給寶寶硬摳出來哭一次。而姥姥看娃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在寶寶想要爬出墊子的時候,姥姥拿出一個奶粉罐拍拍,就把寶寶吸引回來,怪不得寶寶見到姥姥就咧嘴笑。
  • 爸爸哄娃不哭的辦法超級笨 媽媽給你示範怎麼讓孩子立馬破涕為笑
    老公被刺激了也倔了起來,用力一搶,把杯子奪了過來。崽崽立馬放聲大哭……..我是很反對他下午五點多還午睡的,都快晚上了,這個時間點再睡覺晚上肯定會興奮到很晚。但崽崽特別困要睡的時候,可真是兩三秒就睡著了,拍也拍不醒。再者,老公是太喜歡崽崽睡覺的時候了,這樣我們就都能清淨一會了。我也最喜歡他睡覺的狀態,嗚嗚……可看長遠點,看到晚上,為了不熬夜,就不能要他睡久了。
  • 寶寶一打針就哭,爸媽應該怎麼哄?
    寶寶成長中難免要生個病,打個針,吃個藥的,別的不說,光是預防針就不少了。小編以往帶娃去打針,給她講道理、給她獎勵,或是轉移注意力各種都用上了;實在不行,只能強行抱住上半身,夾住她的兩條小腿,只求醫生儘快打完。如今做了母嬰這一行,才發現,光是寶寶打針哭鬧這一點小事都大有文章可做!
  • 嬰兒期的寶寶一哭就抱,對後期的教育三種好處,父母別不在意
    孩子小一點的時候,經常哭鬧,有些時候對於父母而言著實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自己每天都那麼忙,那麼累了,寶寶一哭鬧自己真心是感覺很心煩。但是孩子小一點的時候,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父母不要不在意。也不用擔心,孩子一哭,自己就抱,會寵壞孩子,恰恰這種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會幫助孩子在未來實現更好的教育。
  • 「一睡二哭三攢肚」啥意思?新手父母一定要懂,照顧孩子更從容
    現在很多父母都聽從老一輩人的一句話:一水二哭三攢肚,但是也光只知道,根本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就算知道,也是一知半解,忽略很多值得注意的點,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吧。知曉一睡二哭三攢肚,照顧孩子更加從容1. 一睡剛出生一個月的寶寶是十分愛睡覺的,所以就有了「一睡」這種說法,由於寶寶的生長發育還未成熟,而在睡夢中,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是會增多的,所以寶寶就會更加的愛睡覺,一天正常睡眠量基本上達到了16-17個小時。
  • "一睡二哭三攢肚",這些育兒小細節,新手父母可不能忽視
    帶娃一事看似簡單,但很多方面都很講究細節,以至於很多人面對小寶寶時無從下手,孩子吃睡不同大人時就心慌,其實有妙招。有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很多都有一定的道理,對於新手爸媽帶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讓他們在育兒方面少走了些彎路。
  • 寶寶一睡覺就哭,可能是這幾種原因,三個方法讓全家一覺到天亮
    每當夜間要入睡的時候,小傢伙們總是要「嗷嗷」嚎上一陣才肯罷休,不僅折騰得爸媽們心力交瘁,連鄰居都要跟著遭殃睡不好。為啥寶寶們宛如提前商量好了一樣,睡前總是要統一地哭上一陣呢?別慌,這是正常的IMPI國際嬰幼兒睡眠諮詢師提出,嬰兒睡前哭(bedtime crying)是一種表達情感、釋放情緒的行為,爸媽不用急於幹預,更不要過度自責,寶寶會自己歸於平靜。
  • 孩子哭時爸媽千萬不要說這句話!不僅毀掉孩子共情力更毀掉情商
    日常生活中,孩子哭鬧的原因簡直多不勝數。不想去上幼兒園,哭!媽媽要上班,哭!想要的玩具沒給買!其他小朋友不一起玩也要哭!動不動就感覺很委屈要哭。圖片來源:soogif這些哭的理由爸媽多少也能理解,無非就是要吃要玩嘛。
  • 爸媽吵翻,10歲兒子哭著報警:我媽跑了!我寫作業還不行嗎?
    爸媽吵翻,10歲兒子哭著報警:我媽跑了!我寫作業還不行嗎?民警了解到,西西今年讀小學四年級,當晚不肯認真做作業,一直在看電視,媽媽看到之後,一怒出手打了西西。「我媽讓我看英語,我沒學過的,老師沒教,我不知道意思是什麼,我媽就讓我看。」西西說。這一幕恰好被西西的父親看見,兩人因教育觀念不同吵了起來。吵著吵著,西西媽媽覺得很委屈,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 孩子不哭不等於適應了幼兒園,真正適應是這些表現,你家娃有嗎?
    娃去幼兒園不哭,可不是好事。她不哭,也並不等於真正適應了幼兒園,很可能是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呢,回來得好好疏導疏導。」如果老師說孩子一整天都沒怎麼吃飯,一般孩子是因為對環境還很生疏,不習慣和別的小朋友圍坐在一起就餐,或是不敢跟老師提出飯菜不夠想要加餐的要求,另外也有可能是自理能力還比較欠缺,不會使用餐具。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吃飯時會想起在家裡和爸媽、長輩一起吃飯的情景,睹物思情,因為傷心而沒心情吃。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這種育兒方式,孩子長大後啥樣?太諷刺了
    當你聽到寶寶哭聲那一刻起,就意味著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這個鮮活的生命,在一歲以前,是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他們餓了、尿了、拉了、病了等,都是通過哭這種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初為父母的你,真是沒有一點經驗來判斷他們的需求。因此很多父母聽到孩子一哭,都是立刻抱起來安慰。那麼多大的孩子最難哄?當過父母的都知道,無疑就是1歲之前的寶寶了。
  • 一哭二鬧三說不要,這是娃打針常態?
    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防疫站,給家娃打疫苗的神奇地方。不出所料,護士姐姐剛把針頭插下,一聲巨大的、稚嫩的的哭喊,立馬傳出。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暴風雨前的寧靜?倏而,聽到機器叫號,身上條件反射般彈起來,表情凝重,抱著小寶寶的手,又緊了下。該來的事情還是會來的,這一屆的家長要學會成長。按照醫生指示,扶直,寬衣解帶,露出胳膊。
  • 解決寶寶的分離焦慮,只能讓娃哭到接受?大錯特錯!
    帶娃去早教中心上獨立課時,發現不少孩子的情緒都不太穩定。大哭大鬧的有三個,情緒不佳的有兩個,只有三個寶寶是在冷靜等待上課。我在門口看到了比孩子還焦慮的家長們,一個個都趴在玻璃上看孩子的狀況。和家長們在外面聊了一會兒,才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哭鬧嚴重的孩子,不是媽媽一手帶大的,就是姥姥一手帶大的。「這就是分離焦慮,哭一哭就好了。」外面一位寶媽斬釘截鐵的說。有位姥姥嘆了口氣說:「孩子也真是可憐,你們說的啥焦慮我不懂,但是那麼哭,看得人真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