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陶樂剛剛送女兒去幼兒園,回家路上碰到了同小區的劉阿姨。兩人結伴而行,聊起了孩子的話題。
陶樂說:「我家閨女去幼兒園三四天了,從來沒哭過,也沒發過脾氣。我以為她會像別的小孩一樣哭個沒完呢,沒想到她還適應得挺好!」
劉阿姨笑了笑說,「閨女啊,我就是做了20年幼師退下來的,幼兒園的娃娃們我最了解了。娃去幼兒園不哭,可不是好事。她不哭,也並不等於真正適應了幼兒園,很可能是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呢,回來得好好疏導疏導。」
●不吃飯
吃飯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如果老師說孩子一整天都沒怎麼吃飯,一般孩子是因為對環境還很生疏,不習慣和別的小朋友圍坐在一起就餐,或是不敢跟老師提出飯菜不夠想要加餐的要求,另外也有可能是自理能力還比較欠缺,不會使用餐具。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吃飯時會想起在家裡和爸媽、長輩一起吃飯的情景,睹物思情,因為傷心而沒心情吃。
●不午睡
孩子在家睡得挺香,有午睡的習慣,到了幼兒園卻怎麼也睡不著,不是因為他搗亂,而是因為找不到熟悉的安全感了,環境改變了,也沒人哄睡了,再加上對新環境的新鮮感還未退去,入睡難是正常的。
●不排便
很多孩子從進幼兒園第一天,到幼兒園畢業,都沒有在幼兒園解過「大號」,因為畢竟是很私密的事情,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讓老師幫助畢竟是不好意思的,只有在親近的家人面前,才敢放鬆自己。
●不合群
如果老師反映說,孩子不太合群,總喜歡待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不跟其他同學互動,也不跟老師交流,倒不一定是孩子性格內向,大部分是因為沒有完全適應,對周圍抱有警惕的心理,緊張感始終埋在心靈深處。
●不跟父母提幼兒園裡的事情
爸媽為了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回家都要問孩子,今天幼兒園裡有什麼好玩的事嗎?可孩子卻閉口不答,每次遇到這個話題都會轉移開,不願提及白天的事情,這說明孩子在逃避,逃避回憶,逃避恐懼,根本沒有適應。
●主動說幼兒園的趣事
如果孩子是不用爸媽問,自己主動滔滔不絕地說起幼兒園裡發生的事,學了什麼新知識,做了哪些新遊戲,看了什麼好玩的視頻,或是誰跟誰打架了,說明孩子對新環境適應得很好,開始真正投入進去了。
●交了相對穩定的好朋友
在集體裡面,孩子們也需要彼此了解,慢慢靠近,交些朋友。如果有相對比較穩定的朋友,或比較固定的玩伴,孩子每天都很快樂,或在家經常談論起他的夥伴,說明孩子已經接納了集體,集體也接納了孩子。
●主動炫耀得到的獎勵
孩子都是有表現欲的,渴望得到別人的表揚和認可,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孩子得到了老師的獎勵,回來主動炫耀給爸媽看,才說明孩子找到了在新環境裡的意義,有了這個做基礎,能適應得更順利。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思考事物的角度也不同,邏輯能力不同,在幼兒園的表現也不相同。大多數孩子是剛去的一周到兩周時間哭得特別厲害,而有的孩子則是剛開始去的時候表現極佳,不哭不鬧,過了三四天以後才開始「反應過來」,哭鬧,吵著要回家,對幼兒園抗拒情緒加劇。
這在家長看來,是種不可思議的「倒退」現象。在有經驗的幼兒教師看來,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
作為家長,要給娃一些適應的時間,不能心急,先穩住自己,即使是有退步,也要堅持送。娃的必經之路,總要自己走,父母沒法代替。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