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在經歷了這個超長假期後,對於開學,孩子們稚嫩的臉上流露出多種表情,抑或期待、抑或緊張,抑或抗拒。但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開學無疑就是一場噩夢!
從開學到現在已經過去三周了,大多數小朋友基本已經適應下來,背著小書包開開心心上學去了,只有個別小朋友還停留在「抗拒期」。
但無論你家孩子性格開朗或內向閉塞,哭,是每個小朋友入園的必經階段,家長無須焦慮與心疼,更無須緊張。如果你家的孩子入園不哭,那反倒讓人擔心呢!
我家二寶出生於八月底,剛好趕上了幼兒園的生活,對於老母親來說,這是多麼完美啊。把那些「孩子不宜太早入園」、「對他的成長發育不利」等統統拋之腦後,取而代之的是「孩子早一年上學好」,更何況,他不是滿三歲了嗎?
那麼,作為全幼兒園最小學生的他表現如何?現在,就來說說吧。
01
幼兒園考慮到孩子的適應問題,開學前一周只上半天,這樣的方式有利有弊,利的是可以讓孩子循序漸進去適應,弊的是會讓孩子產生「只需上半天」的錯覺並出現二次牴觸。
因為跟哥哥讀同一家幼兒園,所以入園第一周,每天都開開心心跟哥哥手牽手上學,老母親之前備好的臺詞一句都沒用上。
當然,沒哭過的入園是不完整的,就像一個朋友說的,她兒子也是淡定的讓人不安,直到第二周才爆發,她說:他哭了,我也終於安心了。
而我家二娃,也是在第二周開始爆發的。
過完第一周,我跟他說,從下周一開始,你中午就要在幼兒園睡覺了。他說:「沒有,吃完飯就回來了。」我說那是之前,現在開始要讀一整天了,他抗議:「沒有,沒有。」聽到他的回答,老母親內心隱隱不安。
果然,周一中午,我就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說寶貝今天情緒很不穩定,吃完飯散步時看到哥哥立馬飛奔過去,要叫他回教室休息時開始大哭,最後哭累才剛睡著。
回家後,發現他嗓子啞了,這哭的是有多賣力呀!
晚上睡前,哥哥哪壺不開提哪壺說:「弟弟,你明天還要上幼兒園嗎?」
「我不要上幼兒園!」然後開始哭。
我說「好吧,好吧,不上不上。」這都要睡覺了,哭起來還得了。
睡一會兒又帶著哭腔說。「媽媽,我不要上幼兒園。」
「好,不上,睡覺吧!」
半夜,突然起身大哭,熊爸夢中驚醒,一骨碌跳了起來,睡眼惺忪緊張地問:「哪裡不舒服了,是不是腳夾到了?」
我冷靜地抱起他,心想,是你腦袋夾到了,這很明顯就是上幼兒園連鎖反應嘛。
02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前一晚的折騰,第二天早上叫了半天還不起床,按心理學角度分析,這是潛意識在作怪,表現出對上學的抗拒,所以,大腦自動屏蔽了我的呼喚。
好不容易叫醒,起床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不要上學。」果然經過昨晚的大哭,第二天的嗓子更啞了,但我知道,這只是個開始。
果不其然,從催他刷牙到吃飯,一直在不停重複「我不要上學」這句話。如果你說「好吧,不上」他會立即打住,如果你答「怎麼可以不上呢?」他立馬眼淚打轉,提高音調憤怒地抗議「我不要上學!」
之前,只要哥哥上學,他很著急的就要跟。今天,他拒絕穿鞋,拒絕出門,嘴裡除了「我不要上學」外,還加了一句「媽媽送哥哥,弟弟要在家裡玩。」
怎麼可能?經過多次勸說無效,老母親只好動武,連騙帶哄硬拖下樓。
幼兒園門口,崩潰大哭,開始上演生離死別,緊緊扯著我的衣服不放,身體健壯的生活老師一看立馬出手,用她那有力的雙手把他直接扛了進去,完美!
什麼?孩子在裡面哭,家長在外面哭,只有鬆一口氣的感覺好嗎?已經經歷過大娃的老母親果然淡定!
第三天,繼續重複昨天的故事,但力度氣勢明顯弱了,老母親看到了一絲曙光,堅信明天一定會更好。
第四天,哼嘰了一聲「我不要上學。」我看著他,面帶微笑地說:「寶貝,幼兒園是一定要上的,你哭也得上,還不如開開心心的去,你覺得呢?」這次他沒有抗拒,低頭默認,出門自己穿鞋、配合地背上書包,默默地跟著哥哥出了門。
第五天,突然跟我說:「媽媽,幼兒園好好玩呀!」老母親臉上笑開了花,他總算適應幼兒園生活了。
03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能有較強的適應力,但卻忽略了事前引導的重要性,如果父母在孩子上學前做中功課,會大大減輕了孩子的分離焦慮。
而除了提前做好引導外,選擇幼兒園也是相當關鍵的,因為好的幼兒園教學理念與經驗都相對豐富,「對付」孩子也比較有一手,可以讓寶貝更快的去適應。
在這裡,以過來人的身份,總結幾點供媽媽們參考參考。
選幼兒園的首要條件一定是離家近的,如果你家附近的幼兒園口碑好,那是最完美不過了。
而為什麼要選近的?這裡有兩點優勢。
第一、方便,因為幼兒園長達三年,這期間若遇到颳風下雨,離家近,絕對體現出它的優勢。除此之外,早上孩子也可以多睡會,家長也會比較從容。
第二,孩子對環境比較熟悉,有助於他們更快去適應,平常可以多帶他去幼兒園轉轉,提前感受上學下學的氣氛,讓他們對幼兒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
很多家長都在糾結到底讀公辦好還是私立好,其實各有利弊。
公立幼兒園因為非營利性的,所以在夥食與設施上會相對好些,老師也比較穩定。而私立幼兒園的最大優勢在於班級人數少,對孩子的管理比較用心。
曾聽同事講過,他孩子就讀於公辦幼兒園,一班有42個小朋友,同樣配備3個老師,這哪裡忙的過來呀?
所以,一個班人數在25到30個是比較完美的,老師輕鬆點,時間充裕了相對會比較有耐心,對寶貝的適應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在開學前老師能做一次家訪是最理想的,這可以讓孩子提前認識老師,增加親切感。
另外,還要向老師詳細說明孩子的性格特點,把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列出,以便老師更快地了解孩子並做出相匹配的教育方法。
做完這些前期工作,剩下的就是家長的態度問題了。當孩子哭著不去上幼兒園時,要保持淡定,反應不要過於激烈。
比如,別去制止孩子哭並說他「羞羞」或男生不要哭,要很勇敢之類的。或者跟著孩子一起難過,表現出心疼與緊張,父母的情緒會感染到孩子,當他們發現你也捨不得時,他們會反抗的更厲害,從而引發更嚴重的分離焦慮。
所以,家長的正確做法應該是保持和善態度,接納孩子的情緒並表示理解,然後溫柔而堅定地執行,當孩子看到你的堅定,他們很快就會接受現實。
總之,孩子的一生會經歷無數個第一次,家長除了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與正確的引導外,平時也應該多鍛鍊他們的適應能力與社交能力,當他們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性時,他們才能更快地融入集體、融入社會。
作者簡介:熊媽,兩熊孩子的媽,一個為你提供暖心文字與育兒乾貨的中年花季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