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人生就像正在行駛的一列火車,當你接上不同的軌道,人生的軌跡也就隨之改變,你將開往完全不同的方向,領略不一樣的風景,遇到各色各樣的人,最終駛往另一個終點。
也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終點,而是你所遇到的每個轉折點。
在求學路上,我們會面臨很多個轉折點,入幼兒園、上小學、升初中、進高中、讀大學……在這些轉折點上,如果你做好充分的準備,或許可以輕鬆地駛向自己的目標;如果你隨波逐流,走一步算一步,可能將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無謂的蹉跎上。
針對入幼兒園、上小學、升初中、進高中、讀大學這些求學路上的轉折點,我們請了有關學校的專家、老師傳授方法,這些學習經驗或許對你有所啟示。他們的聲音或許可以讓你"撥雲見日",看見通往成功的途徑;或許可以讓你"另闢蹊徑",從別人的經歷中找到自己的方法;或許可以讓你"若有所悟",明白人除了要努力獲得成功外,也要勇敢面對失敗。
新生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九月,是收穫的季節,九月,是色彩繽紛的季節,九月,也是一批新生入學的季節,是收穫卻也是種子播撒的季節。
在這個季節,有一批二到三歲的寶寶,要勇敢地脫離父母的懷抱,來到幼兒園的大家庭中,開始適應集體生活。再過一個星期,就到了幼兒園開學的日子了,也是年輕媽媽們揪心的時刻。如何讓新入園的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環境?這對母親和孩子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媽媽們通過各種渠道交流經驗,幼兒園也在想方設法降低這種分離焦慮。"漸進適應"、"提前開學"、"試訓"……各種充滿溫情和關愛的方式,讓家長和孩子們對開學終於不再那麼恐懼。
孩子不願上幼兒園怎麼辦?園長給您來支招
帶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的環境
「每年新學期剛開學那幾天,新生班都是哭聲一片,孩子們在教室裡哭得撕心裂肺,家長們在教室外面抹眼淚,老師每天都要花半個多小時哄孩子。」婺城區機關幼兒園園長李秋文告訴記者。
孩子們的哭鬧是「分離焦慮」,源於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較長的時間,獨自呆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內心缺乏安全感。有些孩子也許一周就適應了,有些孩子則需要一個月,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不同,那麼如何來緩解孩子們的分離焦慮,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呢?
「孩子上幼兒園會哭鬧是因為幼兒園對他來說是陌生的環境,是不安全的。」李秋文解釋,對此,她建議家長們在開學之前,帶孩子多來幼兒園玩,提前讓孩子認識幼兒園的老師,鼓勵孩子認識一些小朋友,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在玩耍的過程中,會加深幼兒園在孩子心中的好感度,這樣,等到開學那天,孩子就不會哭鬧著不肯上學了。
焦慮的不僅是孩子,家長也要淡定
「最怕的是很多時候孩子沒有哭,家長的眼淚先掉下來。」浙江師範大學幼兒園教師黃老師道出了孩子哭鬧的另一個原因。每年新生入園,不少孩子哭得很厲害,哭得最長的時候足足持續了一個月。這實際上是家長的準備性預防工作做得不夠,她建議,家長也要適當地調整心態,「有不少孩子是外婆或者奶奶帶大的,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後,長輩們不放心走,就在幼兒園外面轉悠,一聽到哭聲,趕緊往幼兒園裡看,生怕是自家孩子哭。如此這樣,只會加劇孩子的焦慮情緒。」
這種情況下,要改善孩子的焦慮情緒,家長首先得做好心理調適,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淚,這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印象,認為上幼兒園是件痛苦的事情,從內心上更加排斥上學。「上學的頭兩天,我們園會有一個緩衝期,允許家長來陪著孩子上幼兒園,一起做親子活動,消除孩子內心的緊張感,每天的上學時間也不長。」黃老師建議,有條件的新生家長可以在開學前將孩子帶到幼兒園,讓孩子在幼兒園獨自呆一個小時,等孩子適應了,再逐步延長時間,這樣能幫助孩子在開學後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環境。
幼兒園各有妙招,幫助寶寶愛上幼兒園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分離前的親子教育,記者從婺城區內兩家幼兒園了解到,它們都設置了「漸進適應」活動,來迎接入園的新生,幫助他們順利邁出人生第一步。
浙江師範大學幼兒園是浙江省第一所省級示範性幼兒園,對幼兒園教育有著多年的經驗,對孩子新入園的不適應,該園有著自己一套系統的方法。
「通常在報名結束後,我們就會召開家長會,和家長交流辦園理念,教育課程以及幼兒入園會出現的狀況和應對措施等,首先消除家長心中的不安,除了交流外,我們還會將幼兒園自編的一套入園手冊、家長手冊和幼兒手冊發給家長,上面詳細地介紹了家長們應該注意的事項。」莊園長說,這是幼兒園前期準備工作的第一步。
在8月中旬,幼兒園會組織一次家訪,以加深孩子、家長和老師三方的互相了解。家訪中,有一個小細節很有意思,老師會和孩子的媽媽拍一張親密的合影,並建議家長每天讓孩子看一看照片,讓孩子慢慢熟悉老師的樣子,把老師當成朋友,在入園後,孩子的內心就不會產生恐懼,能有效緩解孩子入園的不適。
在開學後,如何讓寶寶順利度過適應期是關鍵,浙師大幼兒園採用梯度入園的方法幫助寶寶度過適應期。
開學第一周,前面兩個半天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幫助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認識自己的茶杯、毛巾、小床。第三天開始,孩子獨自在幼兒園活動兩個小時後回家;從第二周開始,孩子獨自在幼兒園活動半天,中午回家吃飯;兩周後,讓孩子在幼兒園午睡,以此逐漸延長孩子在幼兒園的時間。莊園長告訴記者,中午吃飯和睡覺是孩子容易焦慮的兩個時間點,孩子需要慢慢適應沒有家長陪伴的過程。梯度入園的方法,就是迎合孩子的這種心理,使他們平穩度過適應期,減少家長不在旁邊的焦慮。
婺城區機關幼兒園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幼兒園,創辦於1957年,至今已有54年,教學底蘊深厚。「家訪中,我們會建議家長讓孩子帶一件平時喜歡的玩具到幼兒園,有玩具的陪伴,孩子們的安全感會增強很多。」園長李秋文說,這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
「開學後,我們在新生班會有一個環境的創設,邀請孩子父母陪他們做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慢慢放鬆,體會集體生活的美好。」婺城機關幼兒園每年都會盡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適應環境,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幼兒園還會定期更新舊的玩具,翻新教室。
走進區機關幼兒園,你會看到每層都有不同的布置,在大廳內,擺設有孩子和家長一起做的手工製品,還有孩子的實踐區,搭配上紅黃藍綠各種顏色的牆體,顯得格外的可愛,該園夏老師介紹,每年幼兒園都會開展親子活動,特別是剛入園的寶寶,對父母依賴性強,一下子將他們分開不僅不利於孩子的適應,還會使孩子產生逆反情緒,因此,幼兒園通過親子活動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也為孩子和家長的分離提供一個緩衝期,讓孩子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入園前,家長需要做哪些準備?
1.提前適應離開媽媽
分離最好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入園前半年就要有計劃地把視線從孩子身上移開,逐漸拉長你離開的時間,有意識讓孩子獨立玩耍、看書等,或多讓其他家庭成員幫助照看寶寶。讓他知道,你只是短時間離開他,一定會回來的。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對你的信任感。
2.認識小夥伴
入園代表著集體生活的開始,和小朋友的交往關係會幫助孩子適應一個新的環境。邀請一到兩個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玩或一起去戶外玩。在你的陪伴下,孩子之間相對容易發展起較良性的關係,在幼兒園的新環境中就會更容易適應一些。
3.學會表達需求
如果你一向細心,這時候最好能放慢對孩子的理解,讓孩子學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在一個集體環境中,會說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幫助。
4.生活技能提前訓練
有時候,不會上廁所、不會系扣子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在幼兒園感覺不好的原因,及時發現,及時訓練,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緩解孩子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提前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生活要求,是不是要求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大小便時有沒有老師幫忙?幫他進行一些生活訓練。
5.像過節一樣入園
設計一個熟悉的道別儀式。有的媽媽分別時會依次親親寶寶的額頭、臉和手;有的媽媽會和寶寶約好在大門口時轉身向他揮手道別。如果你發現寶寶和你也是難捨難分,不如和他一起設計一個告別儀式。例如:「你說你再哭幾下我再走呢?」然後和寶寶一起數。當然,有時候靜靜抱一會兒,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6.在園裡找到歸屬感
在幼兒園裡為寶寶提供一些「屬於」他自己的東西。比如,有自己的椅子,放自己書包、杯子、毛巾的地方;有自己的照片,自己的畫;幼兒園裡有自己的好朋友;有支持、幫助自己的老師等等,讓寶寶感到自己不是局外人。
7.和寶寶一起愛上老師
無論是在初入園的階段還是未來3年裡,和老師建立坦誠、積極、建設性的合作夥伴關係,都是你的重要工作議程。如果寶寶能感受到你對老師的喜愛,那麼他也會很快接受老師的。
8.接納包容不良情緒
儘管做了很多準備,但是寶寶還可能會哭。如果這時候批評他或者講道理,其實一點兒也沒用,只能讓寶寶覺得,你不理解他的難處。還不如抱一抱他,告訴他,你知道他很難過,好多事情還不知道怎麼辦,但你相信,他會找到辦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的態度和你給他的信心,就是一種情緒上的安慰,寶寶會感覺到的。
責任編輯:吳晗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