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每年9月新學年開學的時候,每所幼兒園門口,新入學的小班幼兒和父母、爺爺奶奶都會上演一幕幕「生離死別」的場景,新生入園是幼兒離開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是每位幼兒獨立生活的開始。他們剛剛適應生理的斷乳期,又要離開父母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從一切依賴親人到獨立處理一些事情,這讓幼兒失去了安全感,我們稱之為幼兒心理上的「斷乳期」。因此幼兒在短時期內很難適應新的環境,常常會出現情緒不安、哭鬧、拒絕與人交往、甚至拒食等過激行為,心理學上稱為「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孩子與父母或其他依戀對象分離後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應。
心理學研究表明:焦慮、恐懼、沮喪、悲哀等情緒是健康的大敵,也是致病的因素。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會降低兒童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將來的創造力以及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有必要了解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現象及成因,積極配合幼兒園工作,讓幼兒儘快適應新環境,從而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引起的消極後果。
一、家長如何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孩子上幼兒園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一個人開始集體生活。面對陌生的環境、老師和同學,孩子們一定會感到孤獨、焦慮、恐懼、哭泣、甚至拒食等過激行為。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孩子自身因素,部分家長的表現也是不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一個因素。
1、家長態度不堅決:家長看到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哭鬧,就會心軟,然後答應孩子第二天再去,這樣的行為是非常不利於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遲早是要上幼兒園的,家長這樣心軟反而推遲了適應進度。
2、家長的戀戀不捨:有的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的時候,自己會先表現出非常不舍的樣子,抱著孩子不放,激起孩子上幼兒園的不良情緒,從而加長了孩子適應新環境的周期。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應該給孩子製作一些愉快、積極的氛圍,可以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肯定的話語,如跟孩子說:「今天是你第三天上幼兒園了,寶寶真棒!」
3、問孩子消極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完幼兒園回家時會問孩子:「今天老師批評你沒有啊?」,「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啊?」,「學校的飯菜有家裡的好吃嗎?」等等讓孩子覺得消極的心理暗示,讓幼兒產生幼兒園是不好的地方的想法。因此面對上述問題,家長應盡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自己先消除「分離焦慮」
孩子不願意離開家長,主要是因為孩子的感情需求和本能的安全感需求,家長過多的關注和感情投入,容易讓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如果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自己就開始焦慮擔心起來,這種情緒就會感染到孩子。要想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首先就要家長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要相信幼兒園老師能幫助孩子快速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2、家長不要把上幼兒園說成一件很嚴肅的事
家長要把幼兒上幼兒園當作一件喜事。把孩子要入園當作家裡的一件喜事來討論,讓孩子覺得入園是件很高興的事,使幼兒在等待入園的過程中充滿樂趣和好奇。要常常給孩子描述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比如,上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跟老師學本領,可以學會很多好玩的遊戲等等。
3、上學的時候要高興和孩子說再見
感同身受是情商教育的基礎,離別的時候家長不要苦著臉。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不要一步三回頭的看孩子,這樣的戀戀不捨只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
4、做到放學準時接孩子
如果你和孩子約定好了,什麼時候接孩子,那就一定要說話算話。守時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如果家長遲到,讓孩子久等,就會讓幼兒產生被拋棄的感覺,讓孩子極度沒有安全感,對家長沒有了信任感,幼兒只會更加牴觸上幼兒園。
5、多引導寶寶回憶幼兒園
放學回家後家長要多和寶寶聊一聊幼兒園的生活,問問孩子:「在幼兒園都玩了什麼遊戲」、「老師帶著你做了什麼開心的事」,多問一些積極的問題,讓寶寶對幼兒園有好的回憶,讓寶寶喜歡去上幼兒園。
二、教師如何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新學期開始,孩子初進幼兒園由於環境生疏,常在生理和心理諮詢上產生一些不適應:如飲食減少、睡眠不安、哭鬧不止,不願意上幼兒園。因此如何讓新生進園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幼兒園老師不能忽視的問題。如何幫助幼兒克服由於環境的轉變而帶來的不安,儘快地穩定情緒,快速而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這不僅是家長們的願望,也是幼兒園老師要做好的工作。
1、在幼兒入園前教師要做好幼兒入園的準備工作。在新生幼兒報名時教師要和幼兒、家長做一些簡單的交流,初步了解幼兒的一些基本情況;還要告知新生幼兒家長及早為幼兒做好幼兒所需的物質準備,並及早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
2、合理釋放幼兒的焦慮情緒。由於個體家庭生活環境及教養方式等不同,孩子的入園焦慮程度及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要仔細觀察孩子的焦慮表現,分析產生焦慮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釋放焦慮情緒。
3、採用兒歌、遊戲等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常規。在培養和訓練孩子們正確洗手環節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後順序弄錯,就是細節達不到要求。我們可以和孩子們在洗手的時候一起唱洗手歌:「小朋友們快快來,跟我來學洗手歌;先把小手來打溼,再把肥皂搓手上;左右掌心擦一擦,掌心手背也要擦;手指交叉搓掌心,兩手握握搓指背;大拇指兒擦一擦,指尖掌心也要擦;手指手縫洗仔細,再用清水洗一洗;細菌個個嚇得跑,我是健康好寶寶。」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洗手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後順序。
4、老師對新生要多點名,讓名字和人對號進座,前階段幼兒的情緒很不穩定,比較亂,老師也要多點名,以免幼兒走出活動室,而且記住幼兒的名字是很利於教師的工作的。如孩子在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時,你只要一喊他的名字,就會中斷他的行為;平時用表揚、獎小紅花等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愛好。新入園的幼兒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像喝水、吃飯、洗手、大小便、玩玩具等,都不能像家裡一樣為所欲為,老師通過點名的方式慢慢培養好孩子的規則意識。
總之,只有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相互溝通、相互配合,才能更好、更及時地消除孩子上學產生的「分離焦慮」,使幼兒逐漸喜歡幼兒園,儘快適的應幼兒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