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2020-12-24 愛學習的擺渡人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每年9月新學年開學的時候,每所幼兒園門口,新入學的小班幼兒和父母、爺爺奶奶都會上演一幕幕「生離死別」的場景,新生入園是幼兒離開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是每位幼兒獨立生活的開始。他們剛剛適應生理的斷乳期,又要離開父母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從一切依賴親人到獨立處理一些事情,這讓幼兒失去了安全感,我們稱之為幼兒心理上的「斷乳期」。因此幼兒在短時期內很難適應新的環境,常常會出現情緒不安、哭鬧、拒絕與人交往、甚至拒食等過激行為,心理學上稱為「分離焦慮」。

孩子在分別時的哭泣

「分離焦慮」是孩子與父母或其他依戀對象分離後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應。

心理學研究表明:焦慮、恐懼、沮喪、悲哀等情緒是健康的大敵,也是致病的因素。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會降低兒童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將來的創造力以及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有必要了解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現象及成因,積極配合幼兒園工作,讓幼兒儘快適應新環境,從而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引起的消極後果。

一、家長如何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孩子上幼兒園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一個人開始集體生活。面對陌生的環境、老師和同學,孩子們一定會感到孤獨、焦慮、恐懼、哭泣、甚至拒食等過激行為。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孩子自身因素,部分家長的表現也是不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一個因素。

1、家長態度不堅決:家長看到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哭鬧,就會心軟,然後答應孩子第二天再去,這樣的行為是非常不利於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遲早是要上幼兒園的,家長這樣心軟反而推遲了適應進度。

2、家長的戀戀不捨:有的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的時候,自己會先表現出非常不舍的樣子,抱著孩子不放,激起孩子上幼兒園的不良情緒,從而加長了孩子適應新環境的周期。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應該給孩子製作一些愉快、積極的氛圍,可以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肯定的話語,如跟孩子說:「今天是你第三天上幼兒園了,寶寶真棒!」

3、問孩子消極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完幼兒園回家時會問孩子:「今天老師批評你沒有啊?」,「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啊?」,「學校的飯菜有家裡的好吃嗎?」等等讓孩子覺得消極的心理暗示,讓幼兒產生幼兒園是不好的地方的想法。因此面對上述問題,家長應盡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自己先消除「分離焦慮」

孩子不願意離開家長,主要是因為孩子的感情需求和本能的安全感需求,家長過多的關注和感情投入,容易讓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如果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自己就開始焦慮擔心起來,這種情緒就會感染到孩子。要想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首先就要家長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要相信幼兒園老師能幫助孩子快速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2、家長不要把上幼兒園說成一件很嚴肅的事

家長要把幼兒上幼兒園當作一件喜事。把孩子要入園當作家裡的一件喜事來討論,讓孩子覺得入園是件很高興的事,使幼兒在等待入園的過程中充滿樂趣和好奇。要常常給孩子描述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比如,上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跟老師學本領,可以學會很多好玩的遊戲等等。

3、上學的時候要高興和孩子說再見

感同身受是情商教育的基礎,離別的時候家長不要苦著臉。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不要一步三回頭的看孩子,這樣的戀戀不捨只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

4、做到放學準時接孩子

如果你和孩子約定好了,什麼時候接孩子,那就一定要說話算話。守時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如果家長遲到,讓孩子久等,就會讓幼兒產生被拋棄的感覺,讓孩子極度沒有安全感,對家長沒有了信任感,幼兒只會更加牴觸上幼兒園。

準時接孩子的時刻

5、多引導寶寶回憶幼兒園

放學回家後家長要多和寶寶聊一聊幼兒園的生活,問問孩子:「在幼兒園都玩了什麼遊戲」、「老師帶著你做了什麼開心的事」,多問一些積極的問題,讓寶寶對幼兒園有好的回憶,讓寶寶喜歡去上幼兒園。

二、教師如何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新學期開始,孩子初進幼兒園由於環境生疏,常在生理和心理諮詢上產生一些不適應:如飲食減少、睡眠不安、哭鬧不止,不願意上幼兒園。因此如何讓新生進園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幼兒園老師不能忽視的問題。如何幫助幼兒克服由於環境的轉變而帶來的不安,儘快地穩定情緒,快速而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這不僅是家長們的願望,也是幼兒園老師要做好的工作。

1、在幼兒入園前教師要做好幼兒入園的準備工作。在新生幼兒報名時教師要和幼兒、家長做一些簡單的交流,初步了解幼兒的一些基本情況;還要告知新生幼兒家長及早為幼兒做好幼兒所需的物質準備,並及早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

2、合理釋放幼兒的焦慮情緒。由於個體家庭生活環境及教養方式等不同,孩子的入園焦慮程度及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要仔細觀察孩子的焦慮表現,分析產生焦慮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釋放焦慮情緒。

3、採用兒歌、遊戲等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常規。在培養和訓練孩子們正確洗手環節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後順序弄錯,就是細節達不到要求。我們可以和孩子們在洗手的時候一起唱洗手歌:「小朋友們快快來,跟我來學洗手歌;先把小手來打溼,再把肥皂搓手上;左右掌心擦一擦,掌心手背也要擦;手指交叉搓掌心,兩手握握搓指背;大拇指兒擦一擦,指尖掌心也要擦;手指手縫洗仔細,再用清水洗一洗;細菌個個嚇得跑,我是健康好寶寶。」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洗手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後順序。

4、老師對新生要多點名,讓名字和人對號進座,前階段幼兒的情緒很不穩定,比較亂,老師也要多點名,以免幼兒走出活動室,而且記住幼兒的名字是很利於教師的工作的。如孩子在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時,你只要一喊他的名字,就會中斷他的行為;平時用表揚、獎小紅花等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愛好。新入園的幼兒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像喝水、吃飯、洗手、大小便、玩玩具等,都不能像家裡一樣為所欲為,老師通過點名的方式慢慢培養好孩子的規則意識。

上學的快樂

總之,只有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相互溝通、相互配合,才能更好、更及時地消除孩子上學產生的「分離焦慮」,使幼兒逐漸喜歡幼兒園,儘快適的應幼兒園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孩子上幼兒園了 如何幫助幼兒應對「分離焦慮」?
    「我的孩子特別怕生,膽子也特別小,怎樣適應幼兒園呢?」「我家孩子特別挑食,進了幼兒園不吃飯怎麼辦?」開學前,全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會員、寧波市寶韻幼兒園副園長侯魯萍在網上直播為新入園幼兒家長答疑解惑。她發現,家長們最揪心的是分離焦慮,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最拿捏不好尺度的是與教師的相處,最容易犯錯的是怎麼和孩子聊幼兒園。對此,來自瑞安市機關幼兒園的林琇琇認為,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家長也需要「斷奶」。
  • 幼兒分離焦慮,孩子如何從家庭過渡到幼兒園
    幼兒分離焦慮,陪伴未必管用,父母需要協助孩子從家庭環境過渡到幼兒園!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親人或依戀對象分離而形成的傷心、痛苦、緊張、恐慌、憂傷、不安、煩躁、等情緒,以示拒絕分離。學齡前期較為常見,但各幼兒的焦慮程度和持續時間也是各不相同。
  • 教師、家長如何緩解和消除幼兒的分離焦慮
    調查發現:由父母和保姆帶的孩子適應能力相對較強,而祖輩撫養或祖輩和父輩一同撫養的孩子因往往享受著眾星捧月的待遇,所以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以高依戀高焦慮的趨勢呈現。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的分離焦慮出現概率與幼兒成長過程中接觸社會的程度有關。
  • 馬上就要開學了,如何幫助小班幼兒渡過分離焦慮?
    每年的9月1日,幼兒園都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哭鬧聲,這是幼兒分離焦慮的一種情緒反應。孩子從家庭過渡到幼兒園,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內心是焦慮的、彷徨的、膽怯的。我們應正確認識什麼是分離焦慮?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分離焦慮?緩解分離焦慮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過好入園第一關。
  • 開開心心上幼兒園——消除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的案例分享
    案例背景:分離焦慮是幼兒內心衝突的產物,是幼兒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轉變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情緒。分離焦慮是焦慮的一種,通常出現在與家長、與所愛和依賴的人分離或面臨分離的威脅等情況下。九月份,適齡幼兒離開父母和家庭進人幼兒園,邁出了其社會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直接面臨著與家長的長時間分離,幼兒經受著分離焦慮所帶來的情緒變化衝擊,有些幼兒能夠順利適應,而有些幼兒卻適應不良。
  • 幼兒園開學在即,如何緩解幼兒分離焦慮?
    9月開學季,對於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來說,進入集體生活,是一次與親密看護人分離時間較長體驗的開始。每到開學時候,幼兒園裡小班小朋友們哭聲一片,場面失控的視頻比比皆是。其主要原因便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
  • 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的消除策略 | 巧手教育
    上幼兒園是孩子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孩子必然會有些不適應,如何儘快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是擺在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頭等大事。  一、幼兒出現分離焦慮現象的原因  幼兒從出生起,逐漸發展和形成了對父母或其他養護者的依戀,依戀的對象成為幼兒安全的象徵,是幼兒得以信任、依賴的人
  •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掌握這幾點消除路徑,輕鬆帶娃
    學前階段幼兒有著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其中小班階段尤為強烈。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初離父母心理不適應。在上小班之前,有些孩子經過了託班的過渡,分離焦慮症狀要輕一些。大部分幼兒沒有經過託班,他們屬於初次離開父母,進入到陌生的環境生活。離開了父母的呵護,面對相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心理上有著較強的不適應性。
  • 海姐姐說家教: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分離焦慮?
    「海姐姐說家教」專欄12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分離焦慮?入園分離焦慮是年滿三歲的幼兒,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進入幼兒園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幼兒最初離開親人.家庭.對新環境會產生不適應的現象。
  •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4個方法,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
    家長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然後開開心心的去幼兒園呢?在知道怎麼做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幼兒的「分離焦慮」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幼兒會出現「分離焦慮「?了解了這些,家長會更理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從而平和的去應對。
  • 緩解幼兒分離焦慮,老師有高招
    每年開學的這段時間,分離焦慮都會成為熱點話題。尤其是對於新入園的小班幼兒及其家長而言,分離焦慮更是必須面對並解決的第一問題。今天,我們從幼兒園老師的親身經驗出發,來看看在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方面,家長和幼兒園該如何配合,共同努力吧。分離焦慮表現出來的形式有很多種,但起因相似,都是與家人分離而表現出不適應、不習慣等一系列情感反應,實屬正常現象。
  • 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與對策
    他們會感到無助、焦慮和不安,也算是孩子第一次進入了社會性的環境。會出現許多反常的現象,有的孩子哭著吵著要媽媽,有的孩子不吃也不喝,還有的不能午睡等等。這都是孩子不適應,而造成許多家長為孩子入園而煩惱。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兒童與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顧他的人分離時,表現出的焦慮情緒。
  • 【教師篇】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成因及應對策略
    但個性開朗的孩子,比較容易適應新的環境,願意主動與人交往,容易與教師建立起新的、穩定的依戀關係,分離焦慮的強度會減弱。二、緩解幼兒分離焦慮的主要策略分離焦慮給幼兒入園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對家長的情緒會產生困擾,對教師的工作也加大了難度。如何緩解幼兒入園時的分離焦慮,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需要幼兒園和家庭雙方的密切合作。
  • 幼兒新生入園篇:上幼兒園,如何讓孩子適應集體生活
    在這個季節,有一批二到三歲的寶寶,要勇敢地脫離父母的懷抱,來到幼兒園的大家庭中,開始適應集體生活。再過一個星期,就到了幼兒園開學的日子了,也是年輕媽媽們揪心的時刻。如何讓新入園的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環境?這對母親和孩子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媽媽們通過各種渠道交流經驗,幼兒園也在想方設法降低這種分離焦慮。"
  • 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幼兒入園焦慮的三個特點是什麼?
    今天,我為您播報的主題為:《幼兒園新家長課堂: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果雪兒推出了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主題指導課程。課程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個部分,什麼是幼兒園分離焦慮症?第二個部分,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
  • 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是什麼
    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其實主要是表現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他們的生活規律以及生活習慣發生突然的改變,所接觸到的老師小夥伴都是陌生的面孔,所以容易缺乏安全感
  • 新生入園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
    ,家長又可以如何配合幼兒園,科學、有效地應對孩子的焦慮情緒?幼兒教育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實施統一、和諧的教育。為緩解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除了需要老師在園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幼兒之外,還需要家園互動,共同努力,使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找到安全感、歸屬感,消除分離焦慮。
  •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場面失控,寶爸哭成淚人,幼兒分離焦慮如何緩解
    幼兒分離焦慮怎樣緩解幼兒分離焦慮?1、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獨立性差。在家裡有爸爸媽媽照顧自己,來到幼兒園,陌生環境和老師,感覺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上廁所,穿衣服、睡覺也都是問題,所以,緊張和焦慮自然而然的產生。
  • 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原因
    文章前面我們說到,怎麼看待幼兒分離焦慮期和父母怎麼對待幼兒分離焦慮期。那幼兒分離焦慮期的原因是什麼呢?分離焦慮,是一種安全依戀的表達,依戀關係也有幾種類型:安全型、反抗型和迴避型。幼兒入園分離焦慮除了依戀關係,還有一下幾個原因:1、陌生的環境。2、與親人的分離,這是根本的原因,導致孩子哭鬧的原因是與媽媽分離。3、與陌生人相處。父母該如何應對呢?首先,入園前家長轉變心態,孩子已經到了入園年齡,相信孩子已經是具備獨立面對幼兒園生活的能力。
  • 高臺縣第一幼兒園:多舉措破解新入園幼兒焦慮難題
    為引導新入園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學習生活,有效解決新入園幼兒及家長焦慮難題,高臺縣第一幼兒園聚焦開園工作重點,積極開展策略研討,有效實施多項舉措緩解新入園幼兒及家長分離焦慮。專題研討,明確工作策略。及時召開了新入園幼兒儘快適應新環境有效策略研討會,組織教師圍繞新入園幼兒及家長的焦慮問題,結合近幾年的工作經驗和各種實踐做法,從幼兒心理的變化引導、一日常規活動中幼兒習慣的培養、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與幼兒交流時的語態和體態、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注意的事項、家長的有效配合等方面對解決策略進行了研討交流,明確了搭建高效家園共育平臺,開展混齡一對一、手拉手幫帶,大圈子裡樹榜樣,小範圍內提建議的有效解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