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掌握這幾點消除路徑,輕鬆帶娃

2020-08-28 娛圈埃米

在幼兒小班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深有體會,孩子們離開父母之後有著不同程度的焦慮狀態,對其進行分析並尋找解決方案是提高小班教育教學的重要問題。

一、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及原因

1.分離焦慮表現。

因為小班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他們從完全生活在家庭環境到家庭、幼兒園兩點一線,入園時有著各種各樣的焦慮情緒。有的孩子哭著鬧著,甚至抱著爸爸媽媽的腿也不肯進園;有的進園之後悶悶不樂,一副不開心的樣子;也有的孩子就盼著每天早點放學。

2.原因分析。

學前階段幼兒有著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其中小班階段尤為強烈。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初離父母心理不適應。在上小班之前,有些孩子經過了託班的過渡,分離焦慮症狀要輕一些。大部分幼兒沒有經過託班,他們屬於初次離開父母,進入到陌生的環境生活。離開了父母的呵護,面對相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心理上有著較強的不適應性。

二是對幼兒園有恐懼心理。在進入幼兒園學生生活之前,有些家長經常嚇唬孩子:再不聽話就把他送到幼兒園去。當孩子們真的到幼兒園學習生活時,過去一些類似的話語會在他們的心底產生陰影,不知不覺中對幼兒園有排斥的心理反應,對進入幼兒園學習有著恐懼心理,更加不願離開父母。

三是新環境適應能力較差。有些孩子剛開始進入幼兒園時,分離焦慮情緒還不太嚴重,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重。這是因為他們進入了新的環境,學習生活適應能力較差,沒有能夠有效的融入到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人群。與此相對應的,更加懷念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不知不覺中加劇了分離消極情緒。

二、消除幼兒分離焦慮的路徑探索

消除幼兒小班階段的分離情緒,需要認真分析其原因,從源頭入手對其進行突破。

1.家校聯動營造「幼兒園好玩」濃厚氛圍。

要想讓孩子們消除分離焦慮情緒,必須讓他們在潛意識中增加對幼兒園的興趣。在平時的生活中,特別是剛進入幼兒園的這一段時期,要經常向孩子們灌輸:幼兒園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地方,有老師帶著大家唱歌、跳舞,有好玩的、好吃的。可以搜集一些幼兒園的美麗圖片,讓孩子們心理產生嚮往,渴望早點到幼兒園去。經過這樣的心理暗示,孩子們更加樂意接受幼兒園,到了幼兒園之後開開心心學習生活,不知不覺中淡化了與父母的分離焦慮情緒。

2.家長平時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

孩子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強,進入幼兒園之後各方面能夠應對自如,無論是自己整理學習物品,還是自己吃飯、自己午睡等,在幼兒園的各個方面生活得開開心心,在同伴面前表現得非常優秀。這樣的背景下,孩子們就會淡化對父母的思念,緩解對離開父母到幼兒園學習與生活的心理壓力。因此,強化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特別是吃飯、整理內務、就寢等方面自理能力,對提高孩子們在園生活學習積極狀態,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3.教師對孩子始終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

孩子們進入到幼兒園之後,父母甚至兩代人圍著自己轉的環境不復存在,孩子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從被關注、被呵護、被關心的環境,到大家一起學習生活的環境,孩子們在心理上有一些落差。對此,教師一定要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讓孩子們從被父母呵護的環境轉移到被老師關愛的環境中來。老師和孩子們交流的每一句話都要仔細斟酌,要有鼓動性,要體現對孩子們的激勵,語氣要溫和。哪怕就是孩子們犯了錯誤,也要耐心細緻地指出來,而不能簡單訓斥,否則一旦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們的激情降低,分離焦慮情緒就會油然而生,從而對在園學習生活產生牴觸情緒。

4.注意培養幼兒的適應能力。

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還與幼兒的生活能力差相關,在幼兒園不會做力所能及的事,這種不適應同樣會引起幼兒緊張、焦慮。因此,在入園請家長給予幼兒生活技能上的指導。例如要求幼兒做好吃飯,自己洗手、洗臉,自己穿脫衣褲、鞋子,自己拿玩具等。還要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如按時午睡,按時起床,按時遊戲活動等之類。

三、家長要配合幼兒園做到以下幾點

上幼兒園前,先告訴寶寶:「你在幼兒園裡開心地玩,當下午放學時,媽媽一定會來接你的」,這會讓孩子感到父母親並沒有扔下他不管,他還會回到父母身旁的。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做事遇到了困難或受了批評,父母要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或找出做錯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於克服困難,承認並改正錯誤,做個堅強的孩子。送孩子上學時,父母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高興的樣子,以免讓孩子在幼兒園裡為父母擔心,這可避免孩子因為你的苦惱而加重他的焦慮。

總之,在幼兒小班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聚合資源消除幼兒分離焦慮情緒,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廣大教師應當著眼於孩子更好的學習成長和心理素質培養,認真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路徑。

相關焦點

  •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每年9月新學年開學的時候,每所幼兒園門口,新入學的小班幼兒和父母、爺爺奶奶都會上演一幕幕「生離死別」的場景,新生入園是幼兒離開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是每位幼兒獨立生活的開始。
  • 教師、家長如何緩解和消除幼兒的分離焦慮
    一種很好的解釋就是當無助的幼兒在陌生的環境中產生了倒退現象,擔心自己從此失去了親人。於是隨即而來的分離焦慮導致孩子苦惱、不吃不睡、纏人、伺機逃跑等行為出現。弗洛伊德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現象的根本成因,但不同個體,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據統計,以下幾個因素對引發幼兒分離焦慮有著直接關係:性格是個人對現實穩定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
  • 開開心心上幼兒園——消除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的案例分享
    案例背景:分離焦慮是幼兒內心衝突的產物,是幼兒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轉變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情緒。分離焦慮是焦慮的一種,通常出現在與家長、與所愛和依賴的人分離或面臨分離的威脅等情況下。九月份,適齡幼兒離開父母和家庭進人幼兒園,邁出了其社會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直接面臨著與家長的長時間分離,幼兒經受著分離焦慮所帶來的情緒變化衝擊,有些幼兒能夠順利適應,而有些幼兒卻適應不良。
  • 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的消除策略 | 巧手教育
    每個孩子在入幼兒園之前主要是父母、老人或保姆養護,主要生活在家中,環境比較自由、寬鬆。
  • 幼兒園開學在即,如何緩解幼兒分離焦慮?
    9月開學季,對於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來說,進入集體生活,是一次與親密看護人分離時間較長體驗的開始。每到開學時候,幼兒園裡小班小朋友們哭聲一片,場面失控的視頻比比皆是。其主要原因便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
  • 幼兒分離焦慮,孩子如何從家庭過渡到幼兒園
    幼兒分離焦慮,陪伴未必管用,父母需要協助孩子從家庭環境過渡到幼兒園!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親人或依戀對象分離而形成的傷心、痛苦、緊張、恐慌、憂傷、不安、煩躁、等情緒,以示拒絕分離。學齡前期較為常見,但各幼兒的焦慮程度和持續時間也是各不相同。
  • 幼兒園開學聽取「哇」聲一片,做到這幾點輕鬆應對孩子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幼兒身上一種常見的與親人分離而產生的焦躁不安、難過傷心的情緒。這種情緒隨著個體差異而反映出來的是一系列不良的情感表現和動作反應。幼兒第一次離開熟悉的親人和家庭,來到陌生的幼兒園中,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周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面孔,而產生種種哭鬧、自閉、焦慮現象。
  • 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原因
    文章前面我們說到,怎麼看待幼兒分離焦慮期和父母怎麼對待幼兒分離焦慮期。那幼兒分離焦慮期的原因是什麼呢?分離焦慮,是一種安全依戀的表達,依戀關係也有幾種類型:安全型、反抗型和迴避型。安全依戀型的幼兒,媽媽在場,他就感到足夠安全,能在陌生的環境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操作,對陌生人的反應也比較積極,媽媽離開時,幼兒明顯會表現苦惱,回來時也會平靜下來。反抗型依戀:也稱矛盾型依戀,對依戀對象,是矛盾的,媽媽離開時,表現非常苦惱,極度反抗,但媽媽回來時,既尋求媽媽的接觸,又抗拒,也不容易平靜下來。迴避型依戀:和他人沒有明顯情感鏈結,媽媽在場和離開對孩子沒有太大影響。
  • 【教師篇】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成因及應對策略
    寶寶所經歷的情緒困擾就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幼兒與父母或其他依戀對象分離後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應。每個孩子因為親子依戀關係的質量、個性和習慣的差異,分離焦慮的具體表現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只是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哭泣,有些孩子會飲食減少、睡眠不安、少言寡語,更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拒絕進食、身體不適症狀等。
  • 家長如何緩解與幼兒分離的焦慮?
    這困擾的主要原因還是分離焦慮。兒童分離焦慮期是指兒童與他的依賴對象,比如父母或者親人分離時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多數兒童跟父母或者親人分別的時候都可能產生焦慮,這是一個正常的情緒反應。那麼,要如何緩解這種焦慮呢?
  • 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與對策
    在這期間他們對家人產生強烈的依戀感。當他們脫離家庭,與家人分開,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他們會感到無助、焦慮和不安,也算是孩子第一次進入了社會性的環境。會出現許多反常的現象,有的孩子哭著吵著要媽媽,有的孩子不吃也不喝,還有的不能午睡等等。這都是孩子不適應,而造成許多家長為孩子入園而煩惱。
  • 「致信家長」家長這樣做,可緩解小班幼兒分離焦慮
    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
  • 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提升幼兒健康「自戀」水平是關鍵
    而來送娃上學的有部分父母似乎也並不比孩子好受,扒窗戶、蹲牆角、登高望遠,看自家的娃還在不在哭,更有甚者,和孩子一樣吧嗒吧嗒掉眼淚。最早的時候,嬰兒跟照顧者分離,不管他有沒有記憶,都會引起焦慮和不安,會有很多很不愉快的情緒,會很傷心痛苦。他通常會用哭、鬧這樣一些舉動來表達他拒絕和親人分離。分離焦慮其實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只不過有的孩子能比較快速、安然地度過,而有的孩子則能哭哭鬧鬧幾個月。這與孩子的健康自戀發展水平是很有關係的。
  • 幼兒園開學一周,我跟著娃哭了一周,分離焦慮是娃和父母共同挑戰
    他覺得新冠疫情還有,孩子在幼兒園得不到像家裡那樣的照顧,容易生病,加上第一天送沐沐上幼兒園,沐沐也出現了哭鬧,孩子的分離焦慮也加重了娃爸的焦慮。「反正家裡又有人照顧,上幼兒園有那麼重要嗎?讓孩子自由自在,不受幼兒園的約束不好嗎?」所以沐沐流露出不想上幼兒園的焦慮,對爸爸說:「老爸,你幫我退學好不好?」
  • 馬上就要開學了,如何幫助小班幼兒渡過分離焦慮?
    每年的9月1日,幼兒園都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哭鬧聲,這是幼兒分離焦慮的一種情緒反應。孩子從家庭過渡到幼兒園,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內心是焦慮的、彷徨的、膽怯的。我們應正確認識什麼是分離焦慮?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分離焦慮?緩解分離焦慮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過好入園第一關。
  • 孩子上幼兒園,父母怎樣度過比娃還嚴重的分離焦慮?
    而對於馬上進入幼兒園的小朋友的媽媽們,這段時間是期待、忐忑、憂慮的混合體,娃要上幼兒園啦,要解放啦,迫不及待、按部就班的同時,還擔心孩子的分離焦慮,然而,作為一個過來人,明明白白甩出一句話:分離焦慮不只娃有,老母親有過之而無不及!
  • 新小班幼兒入園須知,家長提前準備,開學後可緩解分離焦慮
    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
  • 寶寶的分離焦慮,記住這幾招
    還有就是對父母過於依戀:患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平時一直與父母在一起,特別是媽媽。媽媽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照顧也會使孩子養成膽小、害羞、依賴感強的毛病。一旦與媽媽突然分離,分離焦慮避免不了。 如果孩子社交能力差,不會和身邊的孩子交朋友,適應能力較差,也會這樣。
  • 致家長,新小班幼兒入園須知,開學後可降低分離焦慮
    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
  •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4個方法,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
    家長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然後開開心心的去幼兒園呢?在知道怎麼做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幼兒的「分離焦慮」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幼兒會出現「分離焦慮「?了解了這些,家長會更理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從而平和的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