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分離焦慮,記住這幾招

2020-08-26 鈞鈞媽育兒


1


孫儷曾發微博吐槽鄧超送孩子上幼兒園,結果自己比孩子還捨不得。

1


這是成人版的不舍,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現實中,我們更多的可以碰到的是孩子們剛開學的時候,那叫一個精彩啊。

「我們家女兒真的每天哭啊,去幼兒園之前哭,到了幼兒園接著哭,哭哭停停,停停哭哭,感覺喉嚨都要哭啞了......」

「說實話,我真的從來沒想過孩子入園會有問題。他平時在家很活潑的,愛說愛笑。結果,老師說他在幼兒園就一個人呆著,連吃飯、上廁所都不知道怎麼跟老師說。」

「我家寶寶倒是不怎麼哭,但是一點兒坐不住,也不聽老師的話。唉,我現在每天都怕收到老師微信『告狀』!」

哭,是最基礎的操作,哪怕在家答應的好好的,但是到學校後一看到家長轉身離去就會嚎啕大哭,扯著衣服不讓走;或者是不能融洽的與小朋友相處甚至連自理都有問題等。

有過入園經歷的家長都說:進幼兒園是一件比斷奶還難的事兒,真的一定一定要重視!

1


【分離焦慮是什麼】

嬰幼兒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千般寵愛萬般呵護,在這期間,他們對家人產生強烈的依戀感。當他們脫離家庭,與家人分開,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幼兒園。

讓他們面對陌生的人——老師和同伴時,他們會感到無助、焦慮和不安。從而會出現許多反常的現象,有的孩子哭得呼天搶地吵著要媽媽,有的孩子不吃也不喝,還有的孩子大小便全都拉在自己的身上等等。

這是因為孩子的不適應而造成許多家長為孩子入園而煩惱,入園後會很自然產生入園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兒童與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顧他的人分離時,表現出來的焦慮情緒。是個體因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而使自尊心受損時所形成的-種緊張不安而又帶有恐懼的負性複合情緒。

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有,但入園前的家庭教養方式不同,幼兒的分離焦慮表現的程度也不同。

1


【造成分離焦慮的原因】

剛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一般是因為環境突變的影響,環境的變化給他們帶來諸多的不安和緊張,在學校得不到宣洩,回家後才把滿腹的緊張情緒盡情宣洩出來。

還有就是對父母過於依戀:患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平時一直與父母在一起,特別是媽媽。媽媽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照顧也會使孩子養成膽小、害羞、依賴感強的毛病。一旦與媽媽突然分離,分離焦慮避免不了。

如果孩子社交能力差,不會和身邊的孩子交朋友,適應能力較差,也會這樣。

1


【分離焦慮的壞處】

不要因為分離焦慮太普遍就覺得沒事,雖然孩子都會度過這一時期,但是怎麼度過還是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的。

危害一:兒童分離焦慮症會引起兒童生理上的應激反應。

兒童分離焦慮症的危害主要表現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因此很多兒童進入幼兒園一周左右會生病。剛入園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嚴重者表現出頭痛、腹痛、噁心等軀體症狀,甚至會持續很長時間。

1


危害二:兒童分離焦慮症會引起兒童心理上的應激反應。

分離焦慮是兒童離開親人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分離焦慮對兒童心理上的危害更應該引起重視。

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兒童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其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可見,兒童分離焦慮症對兒童心理上的危害是巨大的。

因此,在早期減少兒童的分離焦慮,儘量降低兒童分離焦慮症的危害,對他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1


【該怎麼緩解分離焦慮】

一、入園前的準備:家長在孩子入園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開學前多帶孩子到新幼兒園去參觀、玩耍,使幼兒對陌生的環境不再害怕。

多和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聽孩子說幼兒園的事,家長在家中可以和孩子玩幼兒園遊戲。鼓勵孩子出去交往,家長可以採用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齡的小夥伴玩,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1


二、在家配合孩子:家長可根據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吻合,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


三、言傳身教: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並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兒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從而產生害怕幼兒園的心理,拒絕進入幼兒園,所以爸爸媽媽要不讓自己焦躁的心情影響孩子。

應當堅信: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因此家長應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幼兒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有許多小朋友,老師很愛他們」,幫助孩子對教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

家長切記不可當著幼兒說:「看你這麼調皮,送你到幼兒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唉,到幼兒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了」之類的話。

其實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兒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1


四、按時接送孩子:在入園初期家長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沒有特殊原因,家長不能因一時「心軟」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園,這樣會讓對幼兒園陌生感的時間增長,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另外,家長還要按時接幼兒,不能讓孩子在入園後的前幾天裡感覺離開父母的時間過長,從而產生焦慮的心理,造成對幼兒園的恐懼,拒絕入園。

1


五、提前熟悉環境:開學前帶幼兒熟悉新環境和老師,消除陌生感。

請家長將孩子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性格特點如實告訴老師。配合老師有針對性的教育。家長不能因孩子的哭鬧就責備老師或不讓孩子上學,儘量安撫孩子不要責怪孩子,離開時和孩子道別,並溫柔而堅定的和孩子說,你會準時來接他,然後堅定的離開。

必需恰當對待孩子開學後的不適應,信任老師能照顧好老師才能儘快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

1


鈞媽總結:孩子去學習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步,讓孩子健康勇敢的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是我們的責任。

在孩子缺乏安全感而焦慮時,家長們千萬不要打擊孩子,說他不行,用溫柔的態度去鼓勵他,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相關焦點

  • 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試試這8招!
    最近很多寶媽在後臺給我們留言問如何緩解寶寶「分離焦慮」,因此今天我們編譯了這篇短文,給大家一個參考。1 |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對象通常是與寶寶最親密的媽媽。
  • 寶寶入園在即,家長學會這6招,搞定分離焦慮,讓寶寶愛上幼兒園
    這一階段是分離的初始階段,對家長是一項煎熬,看著從小捧在掌心裡的孩子這麼傷心難過,家長也會捨不得走,抱著孩子痛哭。孩子一看媽媽哭了,心想幼兒園肯定不是什麼好地方,更想逃離,於是哭得就更厲害了。成長是一項分離的過程,孩子長大後會進入集體,家長就算難過,也要為孩子的以後考慮,多給孩子鼓勵,告訴他幼兒園是優秀孩子的專屬,不要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
  • ​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媽媽應該怎麼辦?試試這4招
    這是因為他們對「分離」是沒有概念的,在他們的意識裡,看不到就等於消失了,所以內心才會恐懼。嬰幼兒約在7~9個月大時,部分父母會發現,寶寶會出現某些狀況:離開父母會哭鬧、不願意接觸陌生人、情緒較敏感等,這代表寶寶可能有「分離焦慮」的傾向。
  • 芭迪熊分享:擺脫寶寶的「分離焦慮」,這8招就夠了
    別擔心,這是因為孩子開始有「分離焦慮」這種情緒了。分離焦慮是怎麼形成的?有些寶寶的先天氣質比較容易畏縮和焦慮,有些則是被後天環境與帶養方式所影響。寶寶如果比較容易出現分離焦慮,爸爸媽媽就要更有耐心,慢慢學會讓寶寶養成安全型依戀關係。今天,愛成長就教大家正確認識分離焦慮的優、缺點,以及如何改善寶寶的分離焦慮。
  • 新手媽媽必讀:緩解寶寶分離焦慮,這六招就夠了
    你的寶寶會時刻粘著你不放嗎?當你要去吃飯、洗澡或者上個廁所時,他就開始抱著你的大腿放聲大哭,讓你手忙腳亂,只得趕緊結束手邊的事情,去安慰他。你知道寶寶為什麼離不開你嗎?五六個月的寶寶,逐漸與母親建立依附關係,只要媽媽一離開身邊,他就會感到焦慮和恐懼,這是寶寶「分離焦慮症」的表現。
  • 孩子分離焦慮,不要媽媽上班,新手爸媽可以試試這幾招
    寶寶為什麼這樣?如此依戀媽媽,是不是不夠獨立?媽媽該怎麼辦?小小的人兒,大大的分離焦慮分離焦慮,這個像是很專業的心理學詞語,是不是不該用在1~3歲寶寶身上?其實,分離焦慮在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因為這是生存本能,是寶寶失去保護後的正常反應。
  • 擺脫寶寶的「分離焦慮」,這8招就夠了!「悅寶園分享」
    爸媽一離開,寶寶便開始大哭,這可怎麼辦?別擔心,這是因為孩子開始有「分離焦慮」這種情緒了。分離焦慮是怎麼形成的?有些寶寶的先天氣質比較容易畏縮和焦慮,有些則是被後天環境與帶養方式所影響。寶寶如果比較容易出現分離焦慮,爸爸媽媽就要更有耐心,慢慢學會讓寶寶養成安全型依戀關係。
  • 告別分離焦慮,幫助寶寶快速適應幼兒園,不妨試試這3招
    】當寶寶滿含眼淚,哭喊著「媽媽,媽媽,我要回家!」其實,孩子之所以如此,就是「分離焦慮」的典型結果。分離性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且多發生在6歲以前。最為典型的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去學校或幼兒園;持久而不恰當的害怕獨處,當預料將於依戀者分離的時候,馬上會表現出過度的反覆發作的哭鬧,如哭叫,發脾氣,淡漠。
  • 育兒知識——分離焦慮
    我們可以在出門前,可以進行小小的告別儀式,親親寶貝或者是和寶寶揮揮手,讓家人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回到家的時候熱情的和寶寶打招呼,讓寶寶記住,媽媽是會回來的哦。我們可以儘量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以相同的方式和寶寶告別。
  • 寶寶新入園,分離焦慮令寶媽憂心,如何才能有效解決分離焦慮?
    這些孩子大部分都存在分離焦慮,一旦和父母分開一段時間就會哭鬧得很厲害,即使幼兒園老師怎麼哄?寶寶依舊是自己哭自己的,很多家長可能都聽過老師反映情況,但是家長的經驗更少,對於如何解決好寶寶的分離焦慮,寶媽也十分的頭疼。
  • 家長如何緩解小班寶寶們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這四招幫你搞定
    他們會表現出拒絕上幼兒園、哭鬧、拒絕和爸爸媽媽分開、入睡困難、吃手指、戀物等,這些都是入園焦慮的表現。想必媽媽們比寶寶心裡還擔心呢,家長要相信孩子的適應性。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做呢?首先,要提前給孩子做心理暗示,提早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 解決寶寶入園分離焦慮的繪本推薦
    入園分離焦慮的繪本推薦2015年是我女兒上小學的年份,她自己倒是找出一本《上學啦》拉著我共讀--我心裡想,這丫頭還會自我療傷啊---前兩天還老念叨著不上學,要在家裡接著玩呢。兒子好像沒有過多地被這個困擾,雖然他很不喜歡跟我們短暫地分離,雖然到現在他都很黏媽媽---一點兒不影響他後來可以參加足球集訓與我們分離兩個禮拜,相信孩子總是在成長。不過我們還是用了一些方法來減輕孩子入園焦慮。
  • 寶寶的這些表現是分離焦慮
    其實,嬌嬌懼怕分離的這種情況叫做分離焦慮,寶寶從1歲左右起,和媽媽分離時,會出現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分離焦慮,是因為寶寶在逐漸長大,清楚地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但是還停留在「母嬰共生」階段,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分開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所以會撕心裂肺地哭鬧。
  • 寶寶有分離焦慮時,不要悄然離開,掌握這幾個技巧,幫他順利度過
    從我養育兩個孩子和身邊媽媽的經歷總結來看,其實很多寶寶從7、8個月開始,寶寶會越來越明白事兒,總感覺到孩子一刻都離不開媽媽,媽媽每天出門孩子都是一番撕心裂肺的哭。其實寶寶這種表現,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當一個人置身於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與陌生的人在一起,或遠離自己的家或家人時,他會感到焦慮或壓力。孩子為什麼會有分離焦慮?原來是孩子長大了。出現分離焦慮,這是寶寶成長的體現。因為寶寶的認知能力提高了,能分清楚親近的人和不那麼親近的人。
  • 秋季入園:你的寶寶是哪種分離焦慮?
    送寶寶時悄悄溜走的家長行為,看起來減少了寶寶的哭鬧,省事省心,其實不然。這會使得寶寶後續的入園更加困難,因為你會逃跑,會說話不算數,寶寶會感到不安全、不信任,甚至是被遺棄,自然會更加抗拒下次的入園。如果送入園時媽媽表現出焦慮和擔心寶寶,寶寶會感受到並更加焦慮。很多媽媽並未察覺自己也有分離焦慮,甚至有些爸爸送完孩子後也會哭得稀裡譁啦的呢!這些父母都要先療愈好自己的分離焦慮,才能真正幫助到寶寶應對好分離焦慮。
  • 「媽媽別走」,5招解除揪心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很常見的,當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我們不必內疚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用恰當的方法就會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最明顯是在13個月到20個月之間,這個階段的寶寶邁入幼兒階段,慢慢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父母之外的個體,另一個高發期是3歲入幼兒園時,據統計,對於入園的孩子來說,80%以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
  •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入園焦慮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開學季,幼兒園裡傳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門口媽媽一邊抹淚一邊帶著擔心離開或不放心,趴在教室的窗戶上…… 這種情景我們在開學季的幼兒園裡時常見到。那我們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應對入園分離焦慮呢?入園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 李波育兒說: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我們應該怎麼辦?
    這是因為他們對「分離」是沒有概念的,在他們的意識裡,看不到就等於消失了,所以內心才會恐懼。嬰幼兒約在7~9個月大時,部分父母會發現,寶寶會出現某些狀況:離開父母會哭鬧、不願意接觸陌生人、情緒較敏感等,這代表寶寶可能有「分離焦慮」的傾向。
  • 開學季萌娃哭聲震耳欲聾,幼師媽媽教你幾招搞定分離焦慮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寶寶上幼兒園,其實就是他離開我們的第一小步。 進入到幼兒園這個小社會,獨立面對陌生的環境。媽媽有千萬個不放心,但也請把這些擔心藏到肚子裡;怎麼樣幫寶寶緩解分離焦慮適應幼兒園才是我們的頭等大事。
  • 搞定分離焦慮期的小妙招
    寶寶在初次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沒有親近人的陪伴,第一次面對新的陌生的環境,第一次離開養育者熟悉的懷抱。很多孩子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焦慮不安。這種現象叫做幼兒分離焦慮,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爸爸媽媽想要寶寶順利的度過分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