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孫儷曾發微博吐槽鄧超送孩子上幼兒園,結果自己比孩子還捨不得。
1
這是成人版的不舍,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現實中,我們更多的可以碰到的是孩子們剛開學的時候,那叫一個精彩啊。
「我們家女兒真的每天哭啊,去幼兒園之前哭,到了幼兒園接著哭,哭哭停停,停停哭哭,感覺喉嚨都要哭啞了......」
「說實話,我真的從來沒想過孩子入園會有問題。他平時在家很活潑的,愛說愛笑。結果,老師說他在幼兒園就一個人呆著,連吃飯、上廁所都不知道怎麼跟老師說。」
「我家寶寶倒是不怎麼哭,但是一點兒坐不住,也不聽老師的話。唉,我現在每天都怕收到老師微信『告狀』!」
哭,是最基礎的操作,哪怕在家答應的好好的,但是到學校後一看到家長轉身離去就會嚎啕大哭,扯著衣服不讓走;或者是不能融洽的與小朋友相處甚至連自理都有問題等。
有過入園經歷的家長都說:進幼兒園是一件比斷奶還難的事兒,真的一定一定要重視!
1
嬰幼兒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千般寵愛萬般呵護,在這期間,他們對家人產生強烈的依戀感。當他們脫離家庭,與家人分開,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幼兒園。
讓他們面對陌生的人——老師和同伴時,他們會感到無助、焦慮和不安。從而會出現許多反常的現象,有的孩子哭得呼天搶地吵著要媽媽,有的孩子不吃也不喝,還有的孩子大小便全都拉在自己的身上等等。
這是因為孩子的不適應而造成許多家長為孩子入園而煩惱,入園後會很自然產生入園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兒童與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顧他的人分離時,表現出來的焦慮情緒。是個體因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而使自尊心受損時所形成的-種緊張不安而又帶有恐懼的負性複合情緒。
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有,但入園前的家庭教養方式不同,幼兒的分離焦慮表現的程度也不同。
1
剛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一般是因為環境突變的影響,環境的變化給他們帶來諸多的不安和緊張,在學校得不到宣洩,回家後才把滿腹的緊張情緒盡情宣洩出來。
還有就是對父母過於依戀:患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平時一直與父母在一起,特別是媽媽。媽媽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照顧也會使孩子養成膽小、害羞、依賴感強的毛病。一旦與媽媽突然分離,分離焦慮避免不了。
如果孩子社交能力差,不會和身邊的孩子交朋友,適應能力較差,也會這樣。
1
不要因為分離焦慮太普遍就覺得沒事,雖然孩子都會度過這一時期,但是怎麼度過還是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的。
危害一:兒童分離焦慮症會引起兒童生理上的應激反應。
兒童分離焦慮症的危害主要表現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因此很多兒童進入幼兒園一周左右會生病。剛入園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嚴重者表現出頭痛、腹痛、噁心等軀體症狀,甚至會持續很長時間。
1
危害二:兒童分離焦慮症會引起兒童心理上的應激反應。
分離焦慮是兒童離開親人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分離焦慮對兒童心理上的危害更應該引起重視。
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兒童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其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可見,兒童分離焦慮症對兒童心理上的危害是巨大的。
因此,在早期減少兒童的分離焦慮,儘量降低兒童分離焦慮症的危害,對他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1
一、入園前的準備:家長在孩子入園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開學前多帶孩子到新幼兒園去參觀、玩耍,使幼兒對陌生的環境不再害怕。
多和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聽孩子說幼兒園的事,家長在家中可以和孩子玩幼兒園遊戲。鼓勵孩子出去交往,家長可以採用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齡的小夥伴玩,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1
二、在家配合孩子:家長可根據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吻合,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
三、言傳身教: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並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兒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從而產生害怕幼兒園的心理,拒絕進入幼兒園,所以爸爸媽媽要不讓自己焦躁的心情影響孩子。
應當堅信: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因此家長應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幼兒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有許多小朋友,老師很愛他們」,幫助孩子對教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
家長切記不可當著幼兒說:「看你這麼調皮,送你到幼兒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唉,到幼兒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了」之類的話。
其實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兒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1
四、按時接送孩子:在入園初期家長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沒有特殊原因,家長不能因一時「心軟」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園,這樣會讓對幼兒園陌生感的時間增長,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另外,家長還要按時接幼兒,不能讓孩子在入園後的前幾天裡感覺離開父母的時間過長,從而產生焦慮的心理,造成對幼兒園的恐懼,拒絕入園。
1
五、提前熟悉環境:開學前帶幼兒熟悉新環境和老師,消除陌生感。
請家長將孩子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性格特點如實告訴老師。配合老師有針對性的教育。家長不能因孩子的哭鬧就責備老師或不讓孩子上學,儘量安撫孩子不要責怪孩子,離開時和孩子道別,並溫柔而堅定的和孩子說,你會準時來接他,然後堅定的離開。
必需恰當對待孩子開學後的不適應,信任老師能照顧好老師才能儘快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
1
鈞媽總結:孩子去學習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步,讓孩子健康勇敢的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是我們的責任。
在孩子缺乏安全感而焦慮時,家長們千萬不要打擊孩子,說他不行,用溫柔的態度去鼓勵他,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才是我們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