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一大批剛滿3歲的孩子就要離開爸爸媽媽,獨自上幼兒園了。
很多孩子從出生就一直跟爸爸媽媽待在一起,從來沒有分開過,現在小小的人兒馬上要離開媽媽的懷抱,獨自踏上幼兒園的道路,很多家長非常擔心。
擔心孩子離開父母會一直哭鬧;擔心孩子到幼兒園不會自己吃飯;擔心孩子不睡午睡被老師批評;擔心孩子內向,被欺負只會哭不會還手……
孩子上幼兒園,對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一項重大的挑戰,每年9月份的入學季,總能看到大人孩子哭作一團的場景。
從害怕、討厭幼兒園,到逐漸接受、適應幼兒園,孩子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大概需要5周的時間。
第一周:強烈反應階段
這一周可以用雞飛狗跳來形容,明明在家的時候跟孩子說的好好的:「在幼兒園乖乖的,下午爸爸媽媽就來接你」,孩子也答應的好好的,可是一到幼兒園門口,一切都變了,孩子會摟著家長的脖子不鬆開,哭喊著:「我不要上學、我不要上學!」
這一階段是分離的初始階段,對家長是一項煎熬,看著從小捧在掌心裡的孩子這麼傷心難過,家長也會捨不得走,抱著孩子痛哭。
孩子一看媽媽哭了,心想幼兒園肯定不是什麼好地方,更想逃離,於是哭得就更厲害了。
成長是一項分離的過程,孩子長大後會進入集體,家長就算難過,也要為孩子的以後考慮,多給孩子鼓勵,告訴他幼兒園是優秀孩子的專屬,不要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
第二周:情緒調整波動階段
經過了第一周的撕心裂肺,這周孩子入園會順利一些,到了幼兒園門口,雖然百般不情願,但知道自己必須得去,還是會跟爸爸媽媽揮手告別。
這時候,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已經適應幼兒園生活了,幸福的日子總是短暫的,這種日子可能持續2、3天,孩子又會像第一周似的大哭不止。
這是因為孩子的情緒是波動的,在適應新事物的過程中會有反覆,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第四周:基本適應階段
寶寶經歷了前兩周的強烈反應階段和調整階段後,這周孩子基本弄明白幼兒園的生活了,也接受自己每天要上幼兒園的事實了。這一周孩子的情緒會變得比較平靜,可以正常入園、出園。
不過隨之而來的國慶長假,會打破孩子原有的入園生活,長假後,孩子需要重新適應。
第四周:二次適應階段
經歷了國慶節長假,寶寶又一次回到了入園前的狀態:跟爸爸媽媽長時間待在一起、出去旅行,非常開心,幾乎忘了要上幼兒園的事情。
長假後,寶寶面臨再次適應幼兒園的情況,這時候部分寶寶會表現出不適應的情況,還會像第一周一樣哭鬧不配合,不過因為之前的經歷,這個時間很短,只需要2-3天,大部分寶寶已經能正常入園了。
正常入園,只是孩子順利踏入幼兒園的第一步。作為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入園情況,還要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幫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時,孩子難免哭鬧,家長要給孩子做心理建設,幫助孩子成功度過熬人的分離焦慮期。
幫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家長要學會這6招:
第一招:跟孩子共情: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難過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家長千萬不要說:「別哭了,孩子長大了都是要上幼兒園的,你看你們班其他小朋友都沒哭,只有你哭了,羞羞!」
家長這麼說,孩子情緒不僅不會好轉,反而哭得更慘了,他會覺得沒有人理解他,連平時最愛的爸爸媽媽也不站在他這邊,難過的情緒無法發洩,只能用哭泣代替。
孩子哭鬧時,我們要接納他的負面情緒,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你不想上幼兒園對吧?」
這時候,孩子可能會揚起哭泣的小臉,一邊點頭一邊往你懷裡鑽,他明白媽媽是理解他的,這時候眼淚才會逐漸停下來。
在孩子哭鬧時,共情是讓孩子最快止住眼淚的方法,家長在安慰寶貝時,要做到接納不批評。
第二招:給孩子適當的獎勵
如果孩子入園哭鬧情況比較嚴重,家長要跟老師及時溝通,讓老師多關注孩子。
家長可以跟老師商量,當孩子乖乖上幼兒園的時候,請老師多誇獎孩子幾句,或者給孩子安排一個小任務、送給他一個小獎勵等,老師小小的舉動會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也能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入園困難的時候,要及時跟老師溝通,把自己的困惑告訴老師,請老師幫忙。
第三招:分別的儀式感
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跟孩子分別時,最好跟孩子親一親、抱一抱,微笑著跟他說再見。有儀式感的告別,讓孩子心裡更平靜。
這一行為也是在告訴孩子:媽媽抱過後,必須要到教室裡去了。
第四招: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孩子上幼兒園後,家長可以截圖幾張視頻照片,或者拿老師拍的照片問孩子,比如:「這是你們在幹嘛呀」,「你今天吃的飯裡面都有什麼呀?」、「你今天在幼兒園睡著了嗎」、「你們今天搭積木了嗎,你和誰一組啊?」、「今天幼兒園有沒有發生有趣的事情啊」。
這些問話主要是激發孩子交流的興趣,帶孩子回憶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讓孩子明白:幼兒園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
第五招:帶一件自己的隨身物品
有些孩子到幼兒園後無法午睡,小時候都是媽媽陪在身邊午睡的,現在睜開眼睛就是老師、不熟悉的小朋友,越想越難過,有時候會忍不住哭出來。
這個時候可以跟老師商量,讓孩子帶一件自己熟悉的毛絨玩具,或者自己熟悉的物品,看到自己熟悉的東西,心理上有了安全感,對幼兒園也沒那麼排斥了。
第六招:給孩子帶一張全家福,或者給孩子一個媽媽的吻
孩子上幼兒園後,一整天都看不到媽媽,會非常思念,家長可以給孩子帶一張全家福,想媽媽的時候可以看看照片。也可以上學前,在寶寶手心裡親吻一下,當寶寶想媽媽的時候,可以把手放在臉上,就像媽媽親吻一樣。
幫孩子搞定了分離焦慮,家長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送寶寶入園時情緒要穩定,不要寶寶哭,自己也哭,否則孩子的眼淚就像決了堤的河水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其次,送完寶寶後,家長不要躲在門口一直偷看,不然孩子好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發現爸爸媽媽後,淚水又會情不自禁地流下來,甚至跑出來求抱抱。
一想到孩子要離開自己獨自上幼兒園,很多家長的心裡都在打鼓,害怕孩子遇到問題時,自己不在身邊,讓孩子受委屈。其實寶寶入園,是拓展了社交範圍,在對孩子安全放心的前提下,家長要慢慢學會放手,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回家的時候,多問孩子在幼兒園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他才能更快適應幼兒園,感受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是父母對孩子們深切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走,從鍛鍊孩子順利入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