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分離焦慮,不要媽媽上班,新手爸媽可以試試這幾招

2020-09-03 育朵

如果媽媽發現寶寶一直黏著自己,甚至不讓自己去上班,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寶寶最初的「分離焦慮」的時期到了。

文|張俊 編輯|嚴芳 插圖|李麗

「不要,不要媽媽上班!」兩歲多的兒子撲通跪倒在媽媽面前,哭喊著緊緊抓著媽媽的衣服不放手。不少媽媽產後不久就開始上班了,寶寶小不覺得,媽媽上班走了也不知道哭鬧,但從寶寶1歲開始,就知道了黏媽媽,每當發現媽媽要走,瞬間就是暴風驟雨滿臉梨花淚,中間連個過渡都沒有。這時候媽媽說什麼都沒用。

曉之以理:「媽媽下班後再跟你玩好不好?」「哇——」失敗!

動之以情:「媽媽去上班掙錢,掙錢才能給你買好吃的呀」。「哇——」失敗!

寶寶為什麼這樣?如此依戀媽媽,是不是不夠獨立?媽媽該怎麼辦?

小小的人兒,大大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這個像是很專業的心理學詞語,是不是不該用在1~3歲寶寶身上?其實,分離焦慮在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因為這是生存本能,是寶寶失去保護後的正常反應。尤其是在孩子身體虛弱、處在陌生環境、到了晚上等情況下表現得更明顯,媽媽一定要正常看待這種反應。孩子的內心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在孩子心中,媽媽離開就意味著這世界最親的人離他而去!

而且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在孩子心中認為一旦離開就意味著永遠看不見。所以內心痛苦可想而知!3歲後,寶寶就開始上幼兒園了,也許這是他走向獨立人生前的一次預習,也是一次學習,學會和最親的媽媽暫時的分離,是為了自己更好地成長。

在這期間,媽媽除了要體諒他的心情,產生共情,理性地幫助寶寶度過這段時間。給小宇宙建立時間概念。寶寶恐懼分離其實是對時間沒有概念,在孩子1歲多時,其實就可以幫助寶寶認識時間長短。比如給他定義「一會兒」有多長。比如平時媽媽不要對寶寶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而是說媽媽離開1分鐘、5分鐘……再回來。回來後一定要告訴寶寶「看,媽媽1分鐘就回來了吧!」

這樣反覆訓練,讓他知道媽媽的離開的確只是分分鐘的事,而且媽媽還是一個說話算數的人,下次就會很安心地讓媽媽離開了。

培養忍耐力,取得獎勵。媽媽可以試著對寶寶進行某種許諾,比如「如果媽媽上班你不哭,周末媽媽帶你去海洋館」。讓孩子暫時忍耐以獲得一次巨大的回報。其實忍受短期痛苦,取得長遠的獎勵也是一個不容置疑的能力。這種能力既是天生的,也可以後天培養。有研究表明,忍耐力強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功。

不要為寶寶的分離焦慮留下後遺症

現在人幾乎都生活在深深的焦慮和恐懼之中,物質越來越豐富,內心越來越怕失去。這其實都源於人的恐懼本能,孩子也是這樣,分離焦慮其實是恐懼分離,怕失去保護,沒有順利幫助寶寶度過這個階段,寶寶因此有可能會留下分離焦慮的後遺症。幫助他戰勝本能,建立自我,協調理智與情感是媽媽和寶寶一生的課題。

對寶寶多一些溫柔。有的媽媽本身脾氣很急,眼看著上班要遲到了,寶寶還在撕心裂肺地哭著喊著不讓自己走,那個火就會噌的一下上來,急了,罵寶寶,甚至動手打寶寶的媽媽有的是。寶寶委屈啊,寶寶沒有錯啊!媽媽首先應該讓自己平靜下來,再好好安撫好寶寶的情緒,一定不要粗暴地推開寶寶轉身而去。想想,遲到一次,比起寶寶因此留下的分離焦慮後遺症,哪個更重要?媽媽權衡好了就知道怎麼做了。

避免說 「媽媽不要你了」。不明白為什麼很多媽媽會把這句話掛著嘴邊?這樣的後果就是惹來寶寶對自己更加的依賴。不管是在上班時,面對寶寶哭鬧不能說這句話,最好是在寶寶的一生中都不要說出口。這句違心的話,既不能止住寶寶的哭鬧,也許還會給他帶來分離焦慮後遺症。諸如此類「不聽話我把你送給隔壁別人家。」「我喜歡寧寧小妹妹不喜歡你。」把這些話爛在肚子裡吧。他人不能替代媽媽。

有的媽媽會完全忽視寶寶這個時期的分離焦慮,她們會覺得寶寶小,沒有如此豐富的情感。媽媽產後即上班,然後迅速斷奶,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或保姆,自己晚上回家也不陪伴孩子。由於媽媽陪伴少,因此也沒有「不讓媽媽上班」這樣的分離焦慮表現,媽媽覺得輕鬆。其實,這樣的孩子分離焦慮後遺症也許是最厲害的。因為誰也不能替代媽媽,這種孩子在關鍵期缺少媽媽的陪伴,長大後的不安全感、害怕種種失去,甚至和父母無法交流溝通,這都是3歲之前,「媽媽不陪伴」這個最大分離的焦慮後遺症。

雖然孩子離開媽媽的子宮就開始了獨立生活成長,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要一次次戰勝自己,才能最終長大成人。想想,非常不容易。所以,這個階段,媽媽多點耐心和陪伴才是最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疫情後遺症 「媽媽不要去上班」,孩子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 終於不用24小時面對娃的老母親本來很開心,但娃掛在媽媽身上,一個勁兒喊「要媽媽,媽媽不要去上班」,那撕心裂肺的模樣,往往把老母親們也弄得有些心酸。 孩子找不到媽媽,同樣也會哭鬧,還會覺得媽媽消失了,是不是不要自己了,是不是出事了,這同樣會造成孩子內心的無助,養成敏感、自卑的性格。 誤區3:自己也被孩子帶入情緒,一起焦慮 孩子捨不得媽媽,媽媽也同樣捨不得孩子。
  • ​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媽媽應該怎麼辦?試試這4招
    這是因為他們對「分離」是沒有概念的,在他們的意識裡,看不到就等於消失了,所以內心才會恐懼。是指孩子和親密的撫養者(多是指媽媽)之間突然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安情緒和行為,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每個孩子都可能會有,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在處理分離焦慮時,媽媽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偷偷的離開….
  • 媽媽不要去上班!父母做好這件事,孩子分離不焦慮
    無論是明星爸媽還是普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深諳陪伴的重要性,也盡己所能的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然而,正所謂事物具備相對性,有陪伴時光便意味著有分離時刻,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則是令不少父母感到頭疼的事情。
  • 面對分離焦慮嚎啕大哭的娃,上班的新手媽媽們該怎麼辦?
    所以說只要用對方法,分離焦慮是可以克服的。寶寶的分離焦慮最早出現在六個月,這時候ta開始意識到媽媽和ta不是一體的,是會分開的,所以就會感到焦慮。這時候媽媽要怎麼做才能緩解這種焦慮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新手媽媽們可以參考:首先,我們可以提前讓寶寶多與接手帶ta的親人多接觸,給他們創造機會多相處,讓寶寶對她們熟悉起來。
  • 「媽媽別走」,5招解除揪心的分離焦慮
    當父母上班或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爸爸媽媽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1.偷偷溜走,不告而別有些媽媽以為乘孩子不注意偷偷離開,孩子就不會難受,不用面對別離,實際上,處理分離焦慮的最大禁忌就是偷偷溜走,寶寶還沒有做好分開的準備,爸爸媽媽就不經意間「消失」了,孩子會擔心: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
  • 分離焦慮無法緩解?試試這一招
    小帽子弟弟終於能在託班玩得很高興,但是分離焦慮還是難免,每早不肯起床,要抱著媽媽一直睡,起來以後又不肯讓媽媽上班,一直要抱著牽著,所有目的只有一個,不能離開媽媽。今天又照例來部程序來一遍以後,媽媽提議去廣場玩玩,於是就同意了,廣場轉了一圈去最愛的早餐店吃麵條,媽媽順利脫身,我知道,後面他也會順利去託班的,只要把那個不肯分開的焦慮情緒緩解掉了,一切就好辦,對於孩子,理論,道理是無法接受的,不妨試試轉換情境,釋放情緒的辦法。好用,孩子大人都不苦。
  • 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現象怎麼辦?爸媽不要急,要弄明白這三點
    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現象怎麼辦?爸媽不要急,要弄明白這三點很多媽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要自己離開寶寶一會,寶寶就會嚎啕大哭,哭著鬧著只要自己的媽媽,誰來陪伴都無濟於事。寶寶離開媽媽哭鬧的現象屬於分離焦慮症。
  • 孩子哭鬧、整天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教你三招正確應對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張女士有個三歲的女兒珍珍,珍珍從小就是張女士帶大的,許多事情都是由張女士親力親為,珍珍更是非常依賴媽媽,好像一刻都離不開媽媽。到了張女士該去上班的時候,一看到媽媽拿起包包珍珍就會哭不停,不想讓媽媽去上班。
  • 爸媽復工,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03-19 09:22:58 來源:都市熱報公眾號 都市熱報消息,受疫情影響,家長和孩子們宅家呆了一個多月,度過了難得的親子時光。然而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正式復工,爸爸媽媽突然去上班,一些孩子卻不習慣,有了「分離焦慮」。
  • "媽媽不要走!" 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幾個月的相處,讓寶寶和媽媽產生密切的依附關係,對於媽媽的離開,確切的說,只要媽媽不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寶寶就會煩躁不安、哭鬧不止,他們的內心是非常害怕和焦慮的,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所有孩子都會經歷分離焦慮嗎?某種程度來說,絕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
  • 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媽媽是這樣做的
    因為上學期經歷了還蠻嚴重的分離焦慮,所以這學期開學,我還是會有一些擔憂。弟弟表現出來的行為是,早上不讓我上班,或者要求我帶他去上班,總之就是不想去幼兒園。我會去共情他、向他表達愛、擁抱等等,像上學期一樣,打算陪他一起慢慢度過這個階段。
  • 「媽媽不要走!」寶寶的分離焦慮期要怎麼度過?
    ……除了上班、上幼兒園這種較長時間的分開,有時候媽媽上個廁所只需要幾分鐘的「小別離」,寶寶也能嚎得驚天地泣鬼神,很多媽媽已經練就一手抱著娃,一手解決擦PP和提褲子的神技了。分離焦慮,讓媽媽們感受到寶寶對你獨一無二的依戀和愛的同時,也被 「甜蜜的負擔」束縛著。
  • 媽媽的情緒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怎樣排解?
    但伴隨著孩子出生的喜悅,新手爸爸媽媽,面對著這個軟糯的小人兒,一想到要開始對一個生命負責,深感為人父母的責任重大,就要考慮該如何才能承擔起父母的職責,更好地養育好孩子?養育孩子,對新手爸媽是個挑戰,剛開始會遇到很多問題,其中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麼,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 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試試這8招!
    最近很多寶媽在後臺給我們留言問如何緩解寶寶「分離焦慮」,因此今天我們編譯了這篇短文,給大家一個參考。1 |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對象通常是與寶寶最親密的媽媽。
  • 林心如女兒:媽媽你不要去上班!媽媽會經歷的靈魂拷問「爸媽營」
    都說女人做了媽媽之後,會變得特別柔軟,說實話,這柔軟,一部分來自別離。而且是每天都要上演一次的別離。有多少媽媽被孩子拽著衣服拉著包,問這樣一個問題:「媽媽,你可以不要去上班嗎!」對很多新手媽媽來說,這或許是特別難捱的瞬間,一邊想著用什麼理由能脫身,另一邊,許多不舍和無奈也會如影隨形。最近,林心如就碰到了這個問題。真的是只要當了媽,有些煩惱,明星老百姓都躲不過。
  • 我不要分開!」年後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家長老師的開學「噩夢」——分離焦慮。提到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大多數的爸爸媽媽會第一時間想到「孩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這是錯誤的,要知道分離焦慮其實是適齡行為,再有安全感的孩子,也可能會產生。
  • 緩解分離焦慮,讓孩子喜歡上學
    「我不要去上學,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嗚嗚嗚……」新學期開學已經一個多禮拜了,幼齡家長們討論最多的都是孩子入園時孩子哭鬧、自己擔心等焦慮情況。其實大多數孩子拒絕上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捨不得離開可「依賴」的父母。 孩子初入託兒班、幼兒園時大哭大鬧,抱著家長的腿不讓其離開,孩子回到家鬱鬱寡歡,一聽去上學就如臨大敵,這種情況常見的原因是分離焦慮。
  • 新手媽媽必讀:緩解寶寶分離焦慮,這六招就夠了
    五六個月的寶寶,逐漸與母親建立依附關係,只要媽媽一離開身邊,他就會感到焦慮和恐懼,這是寶寶「分離焦慮症」的表現。2、親子過分依戀患有分離性焦慮的孩子平時一直與單一的養育者待在一起,不與外界接觸,而養育者則往往對孩子過於珍愛、過分保護,事事包辦、處處代勞 ,從而使孩子養成膽小、害羞、依賴性強 、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個性 弱點和對養育者的過分依戀。一旦與養育者突然分離,就容易出現分離性焦慮。
  • 2歲女兒不讓媽媽上班 解決分離焦慮別騙孩子
    隨後趁著孩子不注意,偷偷摸摸地離開。這樣做雖然能順利上班,但孩子哭鬧得變本加厲了,每天早上不離開媽媽的懷抱,生怕媽媽突然之間又不見了。媽媽強行將孩子放下,但小傢伙哭得更兇。如此這樣有一個月了,早上上班成了杜女士的心病,「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寶寶的分離焦慮,記住這幾招
    讓他們面對陌生的人——老師和同伴時,他們會感到無助、焦慮和不安。從而會出現許多反常的現象,有的孩子哭得呼天搶地吵著要媽媽,有的孩子不吃也不喝,還有的孩子大小便全都拉在自己的身上等等。 這是因為孩子的不適應而造成許多家長為孩子入園而煩惱,入園後會很自然產生入園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