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走!" 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2020-12-25 年糕媽媽

記不清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突然特別黏人,哪怕媽媽上個廁所的時間,只要看不到,立馬瓊瑤主角上身,分分鐘哭成淚人。

媽媽去上班,每天早上都要上演一場驚天動地的母子分離大戲:孩子抱著媽媽大腿,死拽著衣服一角,大聲哭喊。媽媽眼角泛淚,萬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不停的抱抱親親……這樣的情況,親愛的寶媽們也經歷過嗎?糕媽自己也正在經歷這樣的小小煩惱,所以今天跟大家探討下「分離焦慮」這個事兒。

寶寶長到五六個月的時候,會特別依賴照顧他的對象(通常是媽媽)。幾個月的相處,讓寶寶和媽媽產生密切的依附關係,對於媽媽的離開,確切的說,只要媽媽不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寶寶就會煩躁不安、哭鬧不止,他們的內心是非常害怕和焦慮的,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

所有孩子都會經歷分離焦慮嗎?某種程度來說,絕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分離焦慮是一個正常的情感發展階段,寶寶的第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是和媽媽一起度過的,當與保護照顧他的人分離時,毫無防備的嬰兒會感到不安。不同階段的寶寶,分離焦慮的表現會有所不同,但大多數都表現為哭鬧、緊抱著媽媽不放、情緒不穩定、耍賴等現象。

分離焦慮一般發生在什麼時候?分離焦慮最常發生在爸爸媽媽離開孩子去上班或者出差的時候。還有一種焦慮,表現為夜晚睡覺時,孩子頻繁醒來,確認看護者在身邊才能繼續安心入睡,呃,最近年糕也是這樣。這段時間,你可能會覺得非常累,覺得一點自由都沒有了。但通常情況下,分離焦慮會隨著孩子的逐漸適應得到緩解。

如何讓「分離」變輕鬆?分離焦慮終會過去,但撕心裂肺的分別戲,演多了也是讓人心累。給大家提供幾點小tips,幫助大人和寶寶更輕鬆地度過分離焦慮期。①儘可能的減少分離「分離焦慮」是因為「分離」所致,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儘可能的減少分離。一些媽媽很享受自己被孩子需要的感覺,所以會常常把孩子帶在身邊。選擇這種方式,就是等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在懷裡的時間,也就這麼幾年不是麼。

②逐步適應與主要照看者的分離對於職場媽媽來說,第一個方法是行不通的,她們需要一個幫手來代替她們照顧自己的孩子。這個幫手可能是孩子的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其他親戚或者保姆。雖然媽媽不在的時候,孩子會有點情緒,但如果周圍的人都是他所熟悉的,情況就會好的多。如果要把孩子留給他完全不熟悉的人照顧,尤其是新保姆,就需要媽媽在家的時候,就讓孩子有機會認識這個新照料者。比如,趁著媽媽返工前幾天,提前讓保姆來家裡和孩子玩,建立一個熟悉的過程。然後媽媽可以嘗試較短時間的外出(比如時間限定在一小時以內),當孩子對保姆的照顧安排越來越熟悉之後,媽媽可以逐漸延長外出的時間。③培養孩子獨處的經驗和能力不管他們在房間、客廳還是家中任何一個角落,只要他能專注於自己的活動,並確保是安全的,大人都不要去打攪。當孩子遭遇一點小挫折,可以讓他自己面對。孩子逐漸長大,行為能力發展成熟時,會慢慢表現獨立的傾向。

④簡短的再見,約定來回時間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哭鬧而偷偷溜走,天真的孩子會認為媽媽消失了,看不到你,他會變得更加害怕和不安。出門的時候,記得親吻擁抱孩子,和寶寶說聲簡短有力的「再見」,並明確告訴他你要去的地點和回來的大概時間,讓寶寶有所期待,緩解他的焦慮。但是,不要拖延你的「再見」時間,反覆的說「再見」,一再強調「媽媽會非常想念你」之類的話語,其實作用不大。⑤注意自己的情緒,保持輕鬆爸爸媽媽有焦慮的情緒,孩子會看在眼裡,也會模仿大人的行為。所以媽媽一定要放鬆情緒,你的情緒和行為都會給寶寶暗示。在和孩子道別時,身體要放鬆,給他們一個大大的微笑,並愉快、直截了當地說再見,之後直奔目的地,不要依依不捨。用自己輕鬆愉快的心情感染孩子,讓他安心。雖然道別的時候孩子會哭,但很有可能你還在樓梯口,孩子就停止哭泣了,有時候不捨得的反而是大人自己。⑥一旦離開就不要反覆折返面對孩子因為分離而哭泣,媽媽們心生憐憫,產生罪惡感,甚至回去抱孩子,決定不離開了。這在無形中讓孩子認識到哭鬧哀憐的方式是管用的,可以讓爸媽屈服。一旦決定離開,就要在簡短的道別儀式後當機立斷走,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反覆的返回安撫孩子,這會使你的孩子和看護人更加艱難。

如何處理夜間分離焦慮?入睡前,不要急著把孩子撂倒,你越急著走,孩子內心越害怕和不安,要保證睡前時間是儘可能平靜的。

可以建立一個常規日程表,例如:洗完澡,幫助孩子放鬆,換睡衣,之後給孩子講故事。我們提倡睡前的親子閱讀,這就是一種滋養,通過一起閱讀,相互依偎,給予彼此溫暖,睡前再給孩子一個擁抱和晚安之吻,讓孩子漸漸的進入睡眠的氛圍。別讓孩子的房間突然變黑,可以開一盞昏暗的小夜燈,幫他降低夜間的分離焦慮。孩子執意要媽媽的話,可以陪著在他的床上睡一會兒。想要在睡前有一段溫馨美好的時光,想要快點回到自己的空間,就越要藏起自己的小小欲望,放鬆下來,全身心投入睡前的陪伴時光,充分滿足孩子,讓寶貝「安心」地睡去。

糕媽說最近糕媽也正被黏人的小傢伙折磨,這種槓槓的「存在感」,真是痛並快樂著。但「分離焦慮」不是病,是孩子的正常發展過程。家長們要包容與接納孩子的「分離焦慮」,多抱抱他們,陪陪他們,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需要安全感的階段。成長是一場對抗分離的遊戲,總有一天,孩子會成熟到不再依賴你,所以,這個甜蜜的負擔不也是一種美好嗎?本文參考babycenter網站的部分內容

相關焦點

  • 「媽媽不要走!」復工後小孩「分離焦慮」怎麼破?
    然而,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正式復工,爸爸媽媽突然去上班,一些孩子卻不習慣,有了「分離焦慮」。記者採訪發現,面對爸爸媽媽要去上班,有的孩子哭著不讓爸爸媽媽走,有的在家整天都等著爸爸媽媽回家……那麼,面對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 疫情後遺症 「媽媽不要去上班」,孩子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 終於不用24小時面對娃的老母親本來很開心,但娃掛在媽媽身上,一個勁兒喊「要媽媽,媽媽不要去上班」,那撕心裂肺的模樣,往往把老母親們也弄得有些心酸。>因為孩子早期的安全感都是從媽媽和親人身上獲得的,一旦離開自己最依賴的人,孩子就會出現焦慮。
  • 「媽媽不要走!」寶寶的分離焦慮期要怎麼度過?
    在小區裡遛娃,媽媽們除了討論娃的身高、體重、飲食……也會無奈吐槽面對分離時,娃的不舍、哭鬧:「產假休完了,該回單位上班了,第一天上班,寶寶哭得撕心裂肺,媽媽也心疼得淚眼婆娑,心中一萬個不舍。」「寶寶現在一歲半,每天早上媽媽出門上班,都是一場戰鬥!
  • 「媽媽,我不要去幼兒園」每天都在上演的分離焦慮,到底要怎麼辦
    想想那些破壞力超強,每天都在拆家的人類幼崽,要被送去幼兒園,老母親的心裡,是不是有一絲絲竊喜? 作為過來人,在蛋姐上幼兒園時,我已經體驗了分離焦慮期,所以這次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幼兒園分離焦慮的那些事~寶寶的分離焦慮
  • 媽媽不要走,分離太焦慮……成長就該是且行且放手的目送
    又到一年開學季,分離焦慮這齣一年兩次「粉墨登場」的親子哭鬧大戲,又將瓊瑤式上演當老師引著他找到門外媽媽的那一刻,小豆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像斷了線的珍珠,嗷嗷地哭著,還叫嚷著媽媽不要走,緊抱著媽媽的腿,深怕一個不注意,媽媽又不見了……小聲安撫、佯裝生氣、連連保證、連買玩具的大招都用上了,小豆還是不依不饒,就是不讓媽媽走,最後表妹只得狠下心,不去看身後哭鬧不休的孩子,頭也不回的走了。
  • 爸媽復工,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然而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正式復工,爸爸媽媽突然去上班,一些孩子卻不習慣,有了「分離焦慮」。記者採訪發現,有的孩子哭著不讓爸爸媽媽走,有的在家整天都等著爸爸媽媽回家。面對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李春蘭說,不過現在嘟嘟已經在慢慢習慣了,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每天一下班就會回去陪他。名詞解釋: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 寶寶馬上上幼兒園了,分離焦慮怎麼破?三個小妙招讓分離更輕鬆!
    這些做法不僅沒有緩解寶寶們的焦慮情緒,反而更讓他們不願意去幼兒園。從家庭進入到幼兒園,使是親子之間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分離。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煎熬。除了少數幾個適應能力好的孩子,絕大部分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會哭。他們哭不僅僅因為和父母分離,更是因為要獨自去一個和家庭截然不同的陌生環境。這個新的環境讓他們感到擔心和害怕。他們用哭鬧的方式,來引起周圍人的注意。
  • 「我不要去上幼兒園!」開學季反覆分離焦慮怎麼辦?
    如入園時的恐懼性分離焦慮,新鮮感不再的厭倦性分離焦慮,以及受他人影響的傳染性分離焦慮等。 所以當孩子反覆出現分離焦慮時,爸爸媽媽們無須擔心和焦慮,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因人而異出現的正常現象。孩子要麼摟著媽媽的脖子不肯撒手,要麼拽著媽媽的衣角怎麼都不肯進去…… 禁不住孩子軟磨硬泡的媽,心軟一點的,可能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掉。這會引發孩子的巨大恐懼,以為媽媽不要自己了,會哭得更兇、更久,而且孩子第二天的警惕性會特別高,根本不會再給媽媽溜掉的機會。還有的媽媽乾脆強行把孩子推進校門,轉身就走。
  • 家長將男孩送幼兒園一個月,孩子仍然天天哭,分離焦慮到底怎麼破
    導讀:家長將男孩送幼兒園一個月,孩子仍然天天哭,分離焦慮到底怎麼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德瑞高老師:孩子初上幼兒園,「分離焦慮」怎麼破?
    德瑞高老師:孩子初上幼兒園,「分離焦慮」怎麼破?近期有位家長諮詢我這樣一個問題,說準備明年開春就讓寶寶上幼兒園了。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為寶寶準備一些什麼才能讓他以後快速融入幼兒園生活呢?我們寶寶去上幼兒園的第一個階段,很可能會面臨一個難題,叫做:分離焦慮期。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這個分離焦慮期呢?首先用我們蒙氏老師的一句話,請你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孩子:我依然愛你,我並不是不要你了,我什麼時候來接你,我希望你能給我講一講你在幼兒園發生的一些事情,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狀態。
  • 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分離焦慮怎麼破?
    所以每次有媽媽說孩子為什麼害怕上學,不想去上學。我特別理解這個孩子的感覺。特別是在嬰幼兒階段,孩子們更容易出現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我分析自己出現那個感覺的原因是自小就在家附近上學,初中也是住家裡,高中那次才是真正的分離。
  • 和媽媽分開一分鐘都不行,寶寶「分離焦慮」該怎麼辦?
    每天出門前,孩子都要扯著衣服跟著我,不讓我去上班。電梯門一關,就哇哇大哭,不吃不睡一直鬧,我很心疼卻一點辦法都沒有,想過偷偷走掉,又怕對孩子心理造成不好影響。我該怎麼幫孩子緩解這種分離焦慮呢?育兒專家答首先,孩子在這個年齡有了分離焦慮
  • 入園在即,寶寶分離焦慮怎麼破?
    每到開學季,孩子和家長就陷入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當中——分離焦慮。不少幼兒園裡都哭成一片,一些家長剛走,孩子便開始哭鬧不止,嘴裡大喊「我要媽媽」、「我要回家」......對於孩子來說,第一次上幼兒園,與爸爸媽媽分開一整天,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從熟悉的家庭進入陌生的幼兒園,很多孩子都免不了一番哭鬧,幼兒園門口,幾乎成了眼淚的海洋。這就是典型的分離焦慮。
  • 搞定分離焦慮,入園第一周很重要!
    在送孩子的路上,家長和孩子可能就已經開始哭了,把孩子交給老時候,孩子哭鬧掙扎,家長則一邊看著孩子在老師懷裡打滾,一邊狂忍住自己的淚珠往外走。走之前,家長還會默默的都留在教室外,偷偷從窗戶、門縫裡看著寶寶哭,怎麼也不放心離去。隨後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這一幕都會上演一次。這就是典型的分離焦慮的場景了。
  • 寶寶愛粘著媽媽,頻繁夜奶,是分離焦慮?
    2個月的寶寶有分離焦慮?這麼小知道嗎? 是的,不管多小都懂。[流淚][流淚]我每天都跟他讀故事的,每天都要出去玩,我怎麼覺得我家的無論怎樣都滿足不了他[捂臉]太難搞了。他就愛粘著我,心情好的時候就自己玩。
  • 「媽媽別走」,5招解除揪心的分離焦慮
    早上在辦公室,遇到同事燕子,她看起來情緒低落,我問她什麼事,她說很難受,兩歲的寶寶每天早上眼淚汪汪地粘著媽媽,拉著媽媽的裙擺從房間跟到客廳,從客廳跟到廚房,媽媽要出門上班了,他哭得聲嘶力竭,拼命要追著媽媽,奶奶抱也抱不住,每天早上的生離死別簡直捏碎了媽媽的心,她說這工資是寶寶的眼淚換來的,她覺得自己很無能,不能陪伴孩子,有時甚至想過辭職算了。
  • 孩子分離焦慮,不要媽媽上班,新手爸媽可以試試這幾招
    不少媽媽產後不久就開始上班了,寶寶小不覺得,媽媽上班走了也不知道哭鬧,但從寶寶1歲開始,就知道了黏媽媽,每當發現媽媽要走,瞬間就是暴風驟雨滿臉梨花淚,中間連個過渡都沒有。這時候媽媽說什麼都沒用。不要為寶寶的分離焦慮留下後遺症現在人幾乎都生活在深深的焦慮和恐懼之中,物質越來越豐富,內心越來越怕失去。這其實都源於人的恐懼本能,孩子也是這樣,分離焦慮其實是恐懼分離,怕失去保護,沒有順利幫助寶寶度過這個階段,寶寶因此有可能會留下分離焦慮的後遺症。幫助他戰勝本能,建立自我,協調理智與情感是媽媽和寶寶一生的課題。
  • 神獸歸籠,寶寶的分離焦慮,該如何平穩度過?
    從前都是家裡人帶娃,孩子的生活習慣、脾氣性格媽媽們了如指掌;而幼兒園卻是完全陌生的環境,老師們能照顧好孩子嗎?再看看往年開學季「大型災難片」頻頻上演,孩子能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嗎?「分離焦慮」成了入學最大絆腳石,引得媽媽們談虎色變,如臨大敵。其實,很多時候,「分離」的是孩子,而「焦慮」的卻是家長。
  • 上幼兒園了,孩子正處於分離焦慮中嗎?
    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嗎?處理分離焦慮的八個原則,提供給家長參考。這幾天不約而同的好幾位媽媽詢問我有關分離焦慮的議題,讓我腦中不斷出現之前在幼兒園處理時的景象和案例,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大方向,可以做為檢視的工具,也希望可以穩定住大人的焦慮。
  • 「媽媽,我不去幼兒園」孩子每天賴著不上學?都是分離焦慮惹的禍
    宋雅每次送兒子上學的時候,在幼兒園門口總會出現這樣的一幕:「媽媽,我不去」「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媽媽,不要讓我去幼兒園好不好」「為什麼你那麼狠心,讓你的寶貝兒子離開你」……「真搞不懂,上幼兒園都有一個半月了,兒子怎麼還是那麼抗拒上幼兒園?」宋雅吐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