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一部年度大戲正在上演,那就是「幼兒園開學」。據說,9月初的幼兒園門口,到處是下面這些人。
↓↓↓
「如果你們在各大幼兒園附近看見此類人,千萬不要緊張,這不是壞人,更不是人販子……」
只是他們的娃這幾天:
開
始
上
幼
兒
園
了
幼兒園外的家長們
扒窗戶、蹲牆角、登高遠望,
只為了能偷偷看一眼,
孩子在幼兒園裡過得怎麼樣,
不出所料,幼兒園裡的娃們
個個都不讓人「省心」
瞧瞧這些花式哭鬧的娃
▼
再瞧瞧把娃送進幼兒園後
差點哭暈在路上的媽
▼
還有娃哭、媽也哭的悲壯場面
▼
做為一個過來人,我真真體會過娃第一天上幼兒園,家長那種無比焦慮的心情、無論是在上班,還是在做家務,心永遠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幼兒園裡自家娃身上的日子。
今天是不是又哭了一整天?
吃飯的時候哭沒哭?
睡午覺的時候哭沒哭?
想媽媽的時候哭沒哭……
總之,一想到那個哭得悽悽慘慘的娃,自己的淚珠子也啪嗒啪嗒的掉!
其實,這是分離焦慮作怪
當孩子與親密扶養人不得不分離時,會表現出不安、焦慮、不愉快等情緒反應,同時可能伴有沉默、哭鬧、撒潑等抗拒行為,這就是「分離焦慮」。
當然,每個孩子分離焦慮出現的時間、頻率、持續時間以及情緒和行為反應也各不相同。
一般來說,孩子在初上幼兒園時,都會有分離焦慮,他們常常會「一哭二鬧三生病」。
隨著對老師、同學以及幼兒園的生活環境的熟悉適應,孩子會慢慢適應幼兒園生活,也可以很好的接受自己離開父母去幼兒園的事實。
但是,分離焦慮不是一次性的,不是經過一次,孩子就永遠免疫了。
就分離焦慮而言,本身就有很多種情況出現。
如入園時的恐懼性分離焦慮,新鮮感不再的厭倦性分離焦慮,以及受他人影響的傳染性分離焦慮等。
哪怕就是同一種分離焦慮,如入園焦慮,有部分孩子在小長假結束或新學期初的時候,也會反覆出現。
所以當孩子反覆出現分離焦慮時,爸爸媽媽們無須擔心和焦慮,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因人而異出現的正常現象。
因為,對孩子而言,即便再熟悉的地方,再熟悉老師和同學,若是要與爸爸媽媽分開,焦慮依然難以避免。
尤其是寒假裡,父母正值春節假期,與孩子朝夕相處,過慣了父母嬌寵、隨心所欲的生活,突然,又要變回一整天看不到爸爸媽媽、入園處處限制的狀態,孩子會有巨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孩子哭鬧、焦躁,甚至出現劇烈的抗拒,其實都是很正常的反應。
哪怕有些孩子不哭不鬧,乖乖上學,其實也可能存在分離焦慮,只是每個孩子的反應和程度不同而已。
如何幫助孩子儘快地度過分離焦慮呢?
1
別在送孩子的時候偷偷溜走
更不能強行把孩子推進校門
每天送孩子入園時,進校門是最大的一個難關!孩子要麼摟著媽媽的脖子不肯撒手,要麼拽著媽媽的衣角怎麼都不肯進去……
禁不住孩子軟磨硬泡的媽,心軟一點的,可能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掉。這會引發孩子的巨大恐懼,以為媽媽不要自己了,會哭得更兇、更久,而且孩子第二天的警惕性會特別高,根本不會再給媽媽溜掉的機會。
還有的媽媽乾脆強行把孩子推進校門,轉身就走。如此生硬的做法,完全沒有照顧到孩子焦慮、恐懼的心情,孩子只能回以更猛烈的哭聲,來吸引媽媽的關注。
2
別當著孩子的面哭哭啼啼
更別一步三回頭的捨不得走
我很理解媽媽初次和孩子分離這麼長時間,而且是孩子自己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下,媽媽的那份擔心和不舍。確實,很多媽媽見不得孩子掉眼淚,我也一樣。但為了孩子能儘快適應幼兒園,忍、憋,媽媽也要假裝從容、淡定。
千萬不要,孩子哭,媽媽也哭,倆人抱頭痛哭;更不要沒完沒了的告別,300次親親、500次再見後,還是依依不捨,不忍離開。
媽媽控制不住自己悲傷的情緒,只會放大、延長媽媽和寶寶的焦慮,或者暗示:「只要你哭,我就不會走」。可想而知,這種漫長而痛苦的廝磨有多折磨。
針對上述幾種不好的告別方式,建議:
一定要和孩子道別!這很重要,是寶寶入園前的一種「儀式」,慢慢會讓孩子感覺到「上幼兒園時每天都要做的事」。
媽媽只需要記住2個詞:溫柔、堅定。最好能笑著和孩子揮揮手,說再見,同時要用堅定的眼神和孩子有目光交流。
「再見」只說1次!然後微笑著轉身離開(要哭也得走遠後,自己偷摸哭去)別把悲傷、焦慮的情緒傳染給孩子。
3
接孩子千萬別遲到
接孩子放學和送孩子上學一樣重要,如果總是晚接或最後一個才把孩子接走,也會影響孩子對幼兒園的感覺,孩子可能會把幼兒園和孤零零、寂寞等待這些不好的感受聯繫在一起。
尤其是在入園初期,最好不要在接孩子的時候遲到,那種別的小朋友都走了,只有自己站在門口望眼欲穿的感覺真的太難受了~
媽媽每天在送孩子入園的時候,要跟孩子說:
「寶貝,媽媽肯定會來接你的!」承諾孩子「我一定會來接你」,就是給孩子吃定心丸,讓孩子安心。
然後做具體約定(什麼時候來接),比如:
「等你吃完午飯、睡醒覺,老師帶小朋友們出來找爸爸媽媽的時候,你就能看見我了!」(給孩子一個期盼和預知,知道這一天做完哪些事,就能見到媽媽了)
最最重要的就是,務必要說到做到,儘量不遲到,如果遇到臨時狀況,一定及時給老師打電話說明情況,最好能和孩子通話,安撫孩子的情緒!
4
一定別騙孩子「明天不去幼兒園」
很多孩子剛從幼兒園接回家,就央求著家長「明天不去了」,同時情緒很不好,愛哭、愛鬧、愛找茬兒……
有的家長,尤其是老人,為了先把孩子搪塞過去直接就說:「不去不去」,或為了孩子馬上停止哭鬧會說:「你現在不哭,明天就不去幼兒園」。
但是真到第二天的時候,卻又把答應過孩子的「明天不去幼兒園」給忘了,或者以為孩子不會記得了,還是會把孩子送去幼兒園。
如此,故意騙、或失信於孩子的做法,傷害最大。不僅會讓孩子失去對家人的信任,而且慢慢也學會搪塞或敷衍身邊人。
5
千萬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更不能因為孩子哭就妥協不送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很少有不經歷一段「哭」就能高高興興入園的(有也是極個別的)。寶寶都是家裡人的心頭肉,不少媽媽因為聽不了孩子哭,看不了孩子難過,索性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送。
有句話「長痛不如短痛」,雖然形容的不太貼切,但真就是這個理。送幾天、停幾天,孩子剛稍微有點適應,在家休息幾天後又要重新適應,就好像總是撕開快要結痂的傷疤一樣,只會拉長孩子的適應時間,別人家孩子可能哭倆禮拜就好了,這樣送送停停的可能半年都適應不了。
為了孩子好,孩子再哭得厲害,只要沒有生病發燒,就一定要堅持每天送幼兒園,讓孩子感覺到,這是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才會主動去適應新環境,而不是一味想要逃避。媽媽要做的就是陪伴、接納、等待,不必太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