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走!」寶寶的分離焦慮期要怎麼度過?

2020-12-18 醫知袋鼠

在小區裡遛娃,媽媽們除了討論娃的身高、體重、飲食……也會無奈吐槽面對分離時,娃的不舍、哭鬧:

「產假休完了,該回單位上班了,第一天上班,寶寶哭得撕心裂肺,媽媽也心疼得淚眼婆娑,心中一萬個不舍。」

「寶寶現在一歲半,每天早上媽媽出門上班,都是一場戰鬥!寶寶抱著媽媽的大腿不讓媽媽走,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媽媽心疼又著急……」

「都過了這麼久了,寶寶還是不願意去幼兒園,這可怎麼辦啊?」

……

除了上班、上幼兒園這種較長時間的分開,有時候媽媽上個廁所只需要幾分鐘的「小別離」,寶寶也能嚎得驚天地泣鬼神,很多媽媽已經練就一手抱著娃,一手解決擦PP和提褲子的神技了。

分離焦慮,讓媽媽們感受到寶寶對你獨一無二的依戀和愛的同時,也被 「甜蜜的負擔」束縛著。

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來聊聊幾乎每個寶寶都會遇到的問題——分離焦慮。

一、寶寶哪個階段最容易出現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照看者,特別是和爸爸媽媽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分離焦慮有兩個高發期:一個從7月齡左右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跡象,通常到18個月時會達到高峰;另一個則是3歲剛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

分離焦慮是寶寶發育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一環,需要爸爸媽媽和寶寶一同面對和調整。

二、緩解分離焦慮,先從這2點開始

1、不溜走、不欺騙,告別時要態度堅定

有的媽媽不忍心看到寶寶傷心哭鬧,會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或者欺騙孩子「一會兒就回來了!」

這樣看似「有效」,但是非常不推薦!

當孩子反應過來媽媽不在身邊時,會感到更恐慌,他會更加害怕你的離開,導致越來越黏你,分離焦慮也會愈加嚴重。

如果這種情況多次發生,還會將我們之前費盡心力給寶寶營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全部瓦解。

不論是出門上班還是只離開一小會兒,最好在和寶寶分開前10-15分鐘的時候,明確告訴寶寶:我們要去幹什麼,去多長時間,幾點回來。

不要擔心寶寶太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寶寶遠比我們想像的「懂得多」。

從一點一滴,從懵懂之時,就著手建立互相信任的親密關係,孩子才會在日後的成長中更有安全感,才會勇於嘗試,充滿自信。

和寶寶告別時,要快樂並堅定地說再見,給寶寶一個愛的抱抱和親親。

媽媽千萬不要因為不忍心拒絕孩子含著淚花帶著哭腔的請求,一再的告別,反覆回來安慰孩子,這只會讓情況更難處理。

2、高質量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能幫助寶寶更有勇氣面對分離。

月齡較小的寶寶,我們可以在寶寶哭泣、呼喊時,及時給予回應,多和寶寶進行充滿感情的擁抱、微笑、表揚和交流等。

大一點的寶寶,還能通過過家家、角色扮演或者講故事來重複分離場景。當真到了告別的時候,寶寶會有熟悉感,接受起來也相對容易一些。

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給寶寶一個他喜歡的安慰物,如安撫奶嘴、毛絨玩具等。當爸爸媽媽和寶寶分開的時候,有安慰物能減輕寶寶的痛苦。

奧地利心理學家、客體關係理論主要奠基人之一瑪格麗·馬勒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大約在兒童半歲到兩歲之間,其心理會歷經一個分離個體化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兒童度過得不夠順利,那麼在他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就可能表現出比其他人程度更深的分離焦慮。

在孩子一歲左右,我們會發現他們開始慢慢有意識地脫離父母無時無刻的陪伴,開始嘗試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

不過,這個時候,當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探索中時,依舊會時不時地轉頭看看媽媽(或者是其他主要的養育者)是不是還在身邊。如果媽媽這個時候不在,孩子會馬上放下手頭的事情,去尋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最初的體現

如果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就被父母很好地陪伴,當他在探索更廣大的世界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父母是自己強大的後盾,那麼他就可以在這個時期得到完善的心理發展,以後面對分離的時候就會傾向於不再那麼焦慮;

如果他沒有被很好地陪伴,而是體驗到強烈的對分離的恐懼的話,那麼也許在以後再次遇到分離的場景的話,就會感到極度的焦慮和恐懼,擔心這種分離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拋棄。

如果確實孩子對於分離這件事情很焦慮很害怕,我們需要通過行為而不是語言讓他們感受到父母是會一直在的。

當然,我們會有工作忙的時候,或者確實有什麼事情抽不開身,沒有辦法陪伴到孩子,但是對此我們也要做出一些補救。去向孩子承認錯誤,不要怕丟了面子,讓他們感受到爸爸媽媽是真心的,以此來緩解他們的焦慮。

對教育來說,怎麼做永遠大於怎麼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都藏在父母的行為裡。

相關焦點

  • "媽媽不要走!" 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幾個月的相處,讓寶寶和媽媽產生密切的依附關係,對於媽媽的離開,確切的說,只要媽媽不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寶寶就會煩躁不安、哭鬧不止,他們的內心是非常害怕和焦慮的,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所有孩子都會經歷分離焦慮嗎?某種程度來說,絕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
  • 媽媽陪著寶寶一起度過分離焦慮期
    上個星期,幼兒園為了緩解孩子和家長的分離焦慮,基本上都是上半天就放學。真正的幼兒園生活從昨天開始,完整的一天下來,孩子情緒還不錯,還給我表演了幼兒園新學的歌曲,「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去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我還暗自慶幸,二寶上幼兒園可比大寶小時候順利多了,大寶上幼兒園第一個學期基本上就是哭下來的。
  • 神獸歸籠,寶寶的分離焦慮,該如何平穩度過?
    二、如何度過分離焦慮期? 幫助寶寶度過分離焦慮期,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這個關鍵時期,媽媽的陪伴就會顯得尤為重要。孩子首先被媽媽的悲傷情緒影響,更不願離開媽媽了。結果開門不順,怎麼也送不進去。 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速戰速決,在去幼兒園的路上聊聊即將要發生的新鮮事,讓寶寶心中充滿期待,驅散要分離的焦慮,開開心心地再見,約定好放學見面的小儀式,放下就走,不要逗留。孩子可能會哭鬧,但是要相信老師,他們會有足夠多的方法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被有趣的事情吸引。
  •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入園焦慮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開學季,幼兒園裡傳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門口媽媽一邊抹淚一邊帶著擔心離開或不放心,趴在教室的窗戶上…… 這種情景我們在開學季的幼兒園裡時常見到。那我們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應對入園分離焦慮呢?入園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 「媽媽不要走!」復工後小孩「分離焦慮」怎麼破?
    受疫情的影響,大人們推遲上班,和孩子們宅家呆了一個多月,度過了難得的親子時光。然而,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正式復工,爸爸媽媽突然去上班,一些孩子卻不習慣,有了「分離焦慮」。記者採訪發現,面對爸爸媽媽要去上班,有的孩子哭著不讓爸爸媽媽走,有的在家整天都等著爸爸媽媽回家……那麼,面對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 幼兒園開學大戲被刷屏,寶寶分離焦慮期怎麼度過?
    >「分離焦慮」是新入學的寶寶和媽媽率先要面對的大危機,千萬別覺得這是小題大作,對於寶寶來說,這場成長必經的分離焦慮,分外艱難。今天小閃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媽媽們快來做好功課!不要偷偷溜走這樣不但不能讓寶寶很快的適應幼兒園,在你下次出現的時候寶寶還會更加粘你,並產生不安感。在離開的時候一定要和寶寶進行正式的告別,並約定好時間什麼時候來接,不要爽約。接到寶寶的時候,可以好好抱抱TA,多用關愛的語言與寶寶交流。 2.
  • 嬰兒哭鬧要不要抱?六種方法陪孩子度過分離焦慮
    如果長時間不符合此準則,會造成寶寶語言遲緩、不愛與人社交互動、易焦慮及睡眠障礙。孩子太粘人,放開就哭,抱了就不哭,怎麼辦?其實,這是孩子在和爸爸媽媽建立『親子關係』。孩子怎麼安全地度過『分離焦慮』期,怎麼順利地進入幼兒園呢?
  • 「媽媽,我不要去幼兒園」看看心理學家如何應對寶寶入園分離焦慮
    「我不要去幼兒園!」嗚嗚嗚~「媽媽不要走!」嗚嗚嗚~馬上又快到9月入學的季節了,每到9月開學季,幼兒園裡都會聽到各個班級孩子嗚嗚的哭聲:抱著爸爸媽媽的腿不讓走的;哭的聲嘶力竭的要跑出教室找媽媽的;媽媽一步三回頭,走到校門外默默流淚的。
  • 如何幫寶寶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孩子六到八個月,會表現出對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的害怕,一旦媽媽從眼前消失就會哭鬧,變得明顯不安。不是孩子膽小,愛黏人,而是孩子的分離焦慮期到了。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如何才能讓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 如何幫寶寶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孩子六到八個月,會表現出對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的害怕,一旦媽媽從眼前消失就會哭鬧,變得明顯不安。 不是孩子膽小,愛黏人,而是孩子的分離焦慮期到了。 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如何才能讓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 一和媽媽分開就哭鬧?寶寶的分離焦慮期到了,3種方法巧妙解決
    閨蜜最近跟我訴苦,下班回到家兒子馬上往她身上爬,一直摟著他,吃飯也不撒手,生怕媽媽一放下他就走了,尤其是每天早上出門上班前,幾乎都是外婆把他從媽媽懷裡搶過來,她才能去上班,但兒子在身後大哭,她去上班的心情也不好。閨蜜知道她兒子現在這種情況是一種分離焦慮。這種焦慮大概會從1歲左右開始,和媽媽分開時,就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感。
  • 搞定分離焦慮期的小妙招
    寶寶在初次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沒有親近人的陪伴,第一次面對新的陌生的環境,第一次離開養育者熟悉的懷抱。很多孩子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焦慮不安。這種現象叫做幼兒分離焦慮,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爸爸媽媽想要寶寶順利的度過分離焦慮
  • 孩子分離焦慮,不要媽媽上班,新手爸媽可以試試這幾招
    如果媽媽發現寶寶一直黏著自己,甚至不讓自己去上班,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寶寶最初的「分離焦慮」的時期到了。文|張俊 編輯|嚴芳 插圖|李麗「不要,不要媽媽上班!」兩歲多的兒子撲通跪倒在媽媽面前,哭喊著緊緊抓著媽媽的衣服不放手。
  • 「媽媽別走」,5招解除揪心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很常見的,當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我們不必內疚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用恰當的方法就會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最明顯是在13個月到20個月之間,這個階段的寶寶邁入幼兒階段,慢慢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父母之外的個體,另一個高發期是3歲入幼兒園時,據統計,對於入園的孩子來說,80%以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
  • 這樣的屁屁護理,有助寶寶度過嬰兒期的「分離焦慮」
    導讀:這樣的屁屁護理,有助寶寶度過嬰兒期的「分離焦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樣的屁屁護理,有助寶寶度過嬰兒期的「分離焦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幫寶貝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所以我一直對她上幼兒園不太擔心,現在才知道,那是因為她知道媽媽一直在不遠處,她隨時可以找到我。她以為上幼兒園也是一樣,對孩子來說分離是很殘酷的,那一刻,她的心中上學就意味著和媽媽分開,她肯定是全力拒絕,小小的身體也要拼命要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第二天分離焦慮達到頂峰的她,居然打了老師,回家自己交代了錯誤,第三天跟老師道歉了)。
  • 寶寶哭鬧不讓媽媽上班,做好這三點,有效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不走吧,上班要遲到了;走吧,孩子哭成這樣,不捨得走。其實,寶寶這種表現是由於心理學上所謂的分離焦慮導致的。分離焦慮,是寶寶在母親或者其他照顧者要離開時出現的明顯不安。分離焦慮一般在寶寶6-8個月大時出現,14-18個月大時達到頂峰。
  • 一離開媽媽就哭,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緩解方法媽媽們值得收藏
    其實,女兒一歲左右出現的這種情況叫做分離焦慮,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每個孩子幾乎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順利度過分離焦慮,孩子才能更好成長。那麼,分離焦慮到底是什麼?其實不然,家長完全可以通過平時對孩子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的調整,來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快的融入到新的環境中。04.三個方法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雖然說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每天哭鬧對寶寶的身心健康不利,也會影響到大人的心情。
  • ​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媽媽應該怎麼辦?試試這4招
    如何正確幫助寶寶淡化分離焦慮呢?1、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孩子的分離焦慮,主要是因為怕媽媽走了,就不再回來了告別的時間不要太長,不然也可能引起寶寶焦慮。堅持每次離開前和寶寶告別,一段時間後,寶寶就會明白,媽媽離開是必須的,但媽媽真的會回來,回來後會陪他玩。
  • 寶寶愛粘著媽媽,頻繁夜奶,是分離焦慮?
    2個月的寶寶有分離焦慮?這麼小知道嗎? 是的,不管多小都懂。這幾天他的哭鬧,黏人讓我覺得比餵母乳時累多了,白天沒精神,晚上還得熬夜哄睡覺~於是我開始糾結到底要不要繼續餵母乳了~以上案例排除了猛長期、長牙、熱了冷了,寶寶所面臨的就是分離焦慮的情緒。而媽媽焦慮也必會影響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