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糾結,每天早上上班出門前,小寶寶一看到自己要走,就開始哇哇大哭,生拉硬扯不讓走。不走吧,上班要遲到了;走吧,孩子哭成這樣,不捨得走。
其實,寶寶這種表現是由於心理學上所謂的分離焦慮導致的。分離焦慮,是寶寶在母親或者其他照顧者要離開時出現的明顯不安。分離焦慮一般在寶寶6-8個月大時出現,14-18個月大時達到頂峰。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在很多媽媽為孩子的分離焦慮苦惱時,我要說的是:恭喜你!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是他在自我概念、認知和情感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裡程碑。
從自我概念上來說,小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儘管這種意識會讓寶寶因擔心媽媽的離去而感到強烈的不安,但寶寶開始懂得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從認知上來說,這時候的寶寶開始能區分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哪張面孔最熟悉,哪個人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他就要抓緊這個人。
從情感上來說,寶寶的依戀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寶寶真正的依戀產生時期。你可以回想一下在此之前的情景,寶寶對任何人都會微笑,而到了這個階段,寶寶只會與熟悉的養育者產生特殊的聯結。當這個人離開時就會抗議,這就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寶寶的這種擔心媽媽離開而產生的分離焦慮,不同於他們遇到陌生人或是因為要上幼兒園的哭鬧,後者更多的是對陌生人、陌生環境的恐懼。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在媽媽要離開,寶寶因分離焦慮而哭鬧時,有兩種做法會不知不覺加重寶寶的分離焦慮。
第一種不當做法:哄騙孩子,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溜走。
&34;或者&34;,這樣的話會讓寶寶信以為真,當寶寶也會覺得媽媽就是轉瞬就回來,也許會暫時不哭,等他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後,寶寶覺得受到了欺騙。但在等待的過程中一直見不到媽媽,下次就會更黏著媽媽,更不讓媽媽走。時間久了,不利於寶寶今後建立起對人的信任。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對於偷偷溜走的媽媽,孩子原本只是擔心害怕媽媽會離開自己,可能對媽媽不走還抱有最後一絲希望,但在媽媽不告而別偷溜走後,寶寶就徹底失望了,讓原本脆弱的安全感變得不復存在,甚至會聲嘶力竭地哭上好幾個小時。久而久之,寶寶會極度缺乏安全感。這種不當做法的升級版是偷偷溜走後,聽到孩子哭鬧不忍心又回來抱抱。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的糾結和不放心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寶寶,加重他們的不安。
第二種不當做法:媽媽想通過嚴厲呵斥,強行壓制孩子的哭鬧。
本來寶寶哭就是因為媽媽的離開帶來的不安,這時再加上媽媽的呵斥,會讓他感到害怕,甚至擔心媽媽不愛他了,要離開,更加重寶寶的心理壓力。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怎樣才能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分離時刻呢?
首先,平時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我們會看到這樣的寶寶:媽媽要離開的時候,他只是稍微鬧一會兒,媽媽安撫一下就好了。等媽媽走後,他也能順利地過渡到和其他家人玩耍。平時也不是時刻要黏在媽媽身上,可以距離媽媽一定範圍內玩耍。
這樣的寶寶,在平時的撫養中有穩定的撫養者,得到了及時、規律的滿足和舒適的照料,特別是有父母高質量的陪伴,他們順利地完成了建立、鞏固安全感的任務,就會對周圍世界產生信任感。即使在寶寶膽怯的時候,他們的媽媽也不會生硬地把他推出去,也不會給他貼上&34;的標籤。一般安全感建立的比較好的寶寶,就像平時被媽媽充滿了電,能在媽媽離開的時候就有足夠的電量,也就是足夠的安全感,不至於在媽媽離開時特別焦慮。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其次,生活中多給寶寶疏導。
為了避免在媽媽要出門時,寶寶的大哭大鬧,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可以給寶寶多加疏導。比如在家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遇到故事裡的小主人公媽媽上班去了,這時就可以聯繫到自己家,問問寶寶:要是媽媽上班去了,寶寶可以繼續在家裡玩嗎?告訴他:爸爸會替媽媽照顧好寶寶的。然後,媽媽也可以和寶寶分享一下自己離開去上班的地方,會遇到什麼人,做什麼事情,讓寶寶覺得媽媽離開後不是消失不見了,而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玩假裝遊戲:家長也可以在家和寶寶玩媽媽去上班的假裝遊戲。假裝媽媽要出門了,寶寶和爸爸在家玩。第一次,媽媽離開後,爸爸可能幫忙數到5,媽媽就會回來。慢慢地可以逐步延長媽媽離開的時間,讓寶寶覺得媽媽離開也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最後,出門時,可以和寶寶來一個正式的告別儀式。
在告別程序裡,如果給予孩子一些責任,他們就會更加容易接受&34;這個事實。比如,一歲的沫沫小朋友家裡,每天早上媽媽要去上班時,奶奶就會陪著沫沫把媽媽送到家門口,媽媽先和奶奶道別,再和沫沫道別,然後奶奶會和媽媽說道別,再輪到沫沫和媽媽道別,同時告訴沫沫當時針指到&34;的時候,媽媽就會回來了,並且要求沫沫在媽媽離開後負責關門。一開始沫沫還是會哭一陣子,但大人每次都堅持這麼做,媽媽每次也能在約定的時候回來,慢慢的她就很適應這個互相道別的過程,而且似乎覺得關門是自己的責任,也就慢慢淡化了和媽媽分離這件事。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金嫂,熱愛育兒教育,感謝關注!每天分享育兒小知識,讓寶寶更好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