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不讓媽媽上班,做好這三點,有效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2020-08-26 金嫂育兒

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糾結,每天早上上班出門前,小寶寶一看到自己要走,就開始哇哇大哭,生拉硬扯不讓走。不走吧,上班要遲到了;走吧,孩子哭成這樣,不捨得走。


其實,寶寶這種表現是由於心理學上所謂的分離焦慮導致的。分離焦慮,是寶寶在母親或者其他照顧者要離開時出現的明顯不安。分離焦慮一般在寶寶6-8個月大時出現,14-18個月大時達到頂峰。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在很多媽媽為孩子的分離焦慮苦惱時,我要說的是:恭喜你!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是他在自我概念、認知和情感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裡程碑。


從自我概念上來說,小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儘管這種意識會讓寶寶因擔心媽媽的離去而感到強烈的不安,但寶寶開始懂得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從認知上來說,這時候的寶寶開始能區分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哪張面孔最熟悉,哪個人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他就要抓緊這個人。


從情感上來說,寶寶的依戀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寶寶真正的依戀產生時期。你可以回想一下在此之前的情景,寶寶對任何人都會微笑,而到了這個階段,寶寶只會與熟悉的養育者產生特殊的聯結。當這個人離開時就會抗議,這就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寶寶的這種擔心媽媽離開而產生的分離焦慮,不同於他們遇到陌生人或是因為要上幼兒園的哭鬧,後者更多的是對陌生人、陌生環境的恐懼。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越分越焦慮的&34;

在媽媽要離開,寶寶因分離焦慮而哭鬧時,有兩種做法會不知不覺加重寶寶的分離焦慮。


第一種不當做法:哄騙孩子,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溜走。


&34;或者&34;,這樣的話會讓寶寶信以為真,當寶寶也會覺得媽媽就是轉瞬就回來,也許會暫時不哭,等他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後,寶寶覺得受到了欺騙。但在等待的過程中一直見不到媽媽,下次就會更黏著媽媽,更不讓媽媽走。時間久了,不利於寶寶今後建立起對人的信任。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對於偷偷溜走的媽媽,孩子原本只是擔心害怕媽媽會離開自己,可能對媽媽不走還抱有最後一絲希望,但在媽媽不告而別偷溜走後,寶寶就徹底失望了,讓原本脆弱的安全感變得不復存在,甚至會聲嘶力竭地哭上好幾個小時。久而久之,寶寶會極度缺乏安全感。這種不當做法的升級版是偷偷溜走後,聽到孩子哭鬧不忍心又回來抱抱。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的糾結和不放心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寶寶,加重他們的不安。


第二種不當做法:媽媽想通過嚴厲呵斥,強行壓制孩子的哭鬧。


本來寶寶哭就是因為媽媽的離開帶來的不安,這時再加上媽媽的呵斥,會讓他感到害怕,甚至擔心媽媽不愛他了,要離開,更加重寶寶的心理壓力。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順利&34;,才能更好成長

怎樣才能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分離時刻呢?

首先,平時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我們會看到這樣的寶寶:媽媽要離開的時候,他只是稍微鬧一會兒,媽媽安撫一下就好了。等媽媽走後,他也能順利地過渡到和其他家人玩耍。平時也不是時刻要黏在媽媽身上,可以距離媽媽一定範圍內玩耍。


這樣的寶寶,在平時的撫養中有穩定的撫養者,得到了及時、規律的滿足和舒適的照料,特別是有父母高質量的陪伴,他們順利地完成了建立、鞏固安全感的任務,就會對周圍世界產生信任感。即使在寶寶膽怯的時候,他們的媽媽也不會生硬地把他推出去,也不會給他貼上&34;的標籤。一般安全感建立的比較好的寶寶,就像平時被媽媽充滿了電,能在媽媽離開的時候就有足夠的電量,也就是足夠的安全感,不至於在媽媽離開時特別焦慮。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其次,生活中多給寶寶疏導。


為了避免在媽媽要出門時,寶寶的大哭大鬧,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可以給寶寶多加疏導。比如在家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遇到故事裡的小主人公媽媽上班去了,這時就可以聯繫到自己家,問問寶寶:要是媽媽上班去了,寶寶可以繼續在家裡玩嗎?告訴他:爸爸會替媽媽照顧好寶寶的。然後,媽媽也可以和寶寶分享一下自己離開去上班的地方,會遇到什麼人,做什麼事情,讓寶寶覺得媽媽離開後不是消失不見了,而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玩假裝遊戲:家長也可以在家和寶寶玩媽媽去上班的假裝遊戲。假裝媽媽要出門了,寶寶和爸爸在家玩。第一次,媽媽離開後,爸爸可能幫忙數到5,媽媽就會回來。慢慢地可以逐步延長媽媽離開的時間,讓寶寶覺得媽媽離開也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最後,出門時,可以和寶寶來一個正式的告別儀式。


在告別程序裡,如果給予孩子一些責任,他們就會更加容易接受&34;這個事實。比如,一歲的沫沫小朋友家裡,每天早上媽媽要去上班時,奶奶就會陪著沫沫把媽媽送到家門口,媽媽先和奶奶道別,再和沫沫道別,然後奶奶會和媽媽說道別,再輪到沫沫和媽媽道別,同時告訴沫沫當時針指到&34;的時候,媽媽就會回來了,並且要求沫沫在媽媽離開後負責關門。一開始沫沫還是會哭一陣子,但大人每次都堅持這麼做,媽媽每次也能在約定的時候回來,慢慢的她就很適應這個互相道別的過程,而且似乎覺得關門是自己的責任,也就慢慢淡化了和媽媽分離這件事。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金嫂,熱愛育兒教育,感謝關注!每天分享育兒小知識,讓寶寶更好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半夜醒來看不到媽媽就哭?怎樣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帶過孩子的媽媽一定有這樣的經歷,孩子睡著之後,如果中間醒來發現媽媽在身邊就會繼續睡覺,如果媽媽不在身邊就會大哭。其實,這是很多寶寶都會出現的情況,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怎樣緩解這種情況呢?寶寶在出生後,對周圍的環境都比較陌生,很多時候都是媽媽陪伴在自己身邊,而媽媽帶給寶寶的安全感無法替代。當寶寶睡著以後醒來發現媽媽不在就會產生恐懼感,所以就會大哭。  隨著寶寶逐漸地長大,寶寶的意識中開始出現自我意識和他人意識,寶寶會發現媽媽並不是他一個人的,所以會產生分離焦慮,對於寶寶來說是一種正常的發育現象。
  • 寶寶纏著媽媽不上學,是「分離焦慮」的反映,學會三招輕鬆化解
    分離焦慮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還沒有時間的概念,還不能理解媽媽出去上班,晚上就回來了,孩子的感覺是媽媽出門就消失了,再也見不到了。分離焦慮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三歲以前的孩子身上,隨著孩子長大,理解力越來越好就會慢慢緩解。
  • 離開媽媽就哭鬧,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但分離焦慮的時期有長有短,要長期這麼鬧下去,不管對誰都不好,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寶寶的分離焦慮階段快速過渡呢?根據研究發現,寶寶只有單一照顧者(比如只有媽媽帶,或者只有奶奶帶,爸爸都不插手),分離焦慮的時間就會比較長,因為寶寶下意識產生了拒絕改變現狀的想法。
  • 寶寶馬上上幼兒園了,分離焦慮怎麼破?三個小妙招讓分離更輕鬆!
    再看看家長的做法,有好言相勸的,有爬在牆外偷看的,還有跟著寶寶一起哭的。這些做法不僅沒有緩解寶寶們的焦慮情緒,反而更讓他們不願意去幼兒園。從家庭進入到幼兒園,使是親子之間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分離。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煎熬。除了少數幾個適應能力好的孩子,絕大部分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會哭。
  • 「媽媽不要走!」寶寶的分離焦慮期要怎麼度過?
    在小區裡遛娃,媽媽們除了討論娃的身高、體重、飲食……也會無奈吐槽面對分離時,娃的不舍、哭鬧:「產假休完了,該回單位上班了,第一天上班,寶寶哭得撕心裂肺,媽媽也心疼得淚眼婆娑,心中一萬個不舍。」「寶寶現在一歲半,每天早上媽媽出門上班,都是一場戰鬥!
  • 開學季入園哭鬧?媽媽必知的寶寶入園指南,從容解決分離焦慮
    媽媽們是不是都已經送寶寶入園了呢?入園,是每位寶寶從家庭生活走向幼兒園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折點。不少寶寶在入園前都會哭鬧不止,尤其是第一次入園的寶寶,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那媽媽們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過度,更好得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 寶寶與媽媽分開時,成史詩級災難片現場,如何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林林過了3歲,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媽媽每次說要送他去幼兒園,總是哭鬧不止。媽媽離開幼兒園時,總是抱著媽媽不鬆手,哭的那個傷心。在幼兒園裡,他情緒也不穩定,為一點小事情就會號啕大哭。有時候還挺安靜,但是,很容易看出來,他是內心緊張的,一個人靜靜地待著,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 出門前寶寶總是大哭大鬧?媽媽別悄悄離開,三招緩解「分離焦慮」
    文丨貞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在很多家庭中有了自己的寶寶之後媽媽會全職的待在家裡照顧自己的寶寶,但是因為媽媽在照顧自己寶寶的時候還要負責一部分家務,所以也避免不了和寶寶有短暫的分離,而這短暫的分離卻給不少寶寶造成了影響
  • 寶寶入園4種哭鬧類型,媽媽做好這5個準備,巧分離才能不焦慮
    每年到了寶寶入園的月份,幼兒園門口都會如期上演母子分離的年度大戲。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庭和家人,不但要長時間和媽媽分開,還要獨自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們,心裡難免會感到恐懼和焦慮,哭鬧也就在所難免了。
  • 寶寶「分離焦慮」,這3個方法輕鬆緩解,寶媽少頭疼!
    很多寶媽會發現一個問題,寶寶到了六七個月的時候會特別黏人,只要寶媽想要離開去上班或者是出門一會兒,寶寶就會開始哭鬧,嚴重的甚至一直會哭鬧到媽媽回來為止,為什麼寶寶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寶寶6-7個月的時候開始,會形成一種「物體永久」意識,他們以為父母離開,就不再回來了,這種情況,一般要持續到孩子1歲半到2歲左右。這個階段,寶寶非常依賴家長,所以,耐心安撫非常重要,千萬不能對寶寶的粘人表現出不耐煩或者家長採取偷偷溜走的方法,這樣只會讓寶寶更加沒有安全感,加劇分離焦慮。
  • 一離開媽媽就哭,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緩解方法媽媽們值得收藏
    其實不然,家長完全可以通過平時對孩子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的調整,來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快的融入到新的環境中。04.三個方法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雖然說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每天哭鬧對寶寶的身心健康不利,也會影響到大人的心情。
  • 1歲寶寶分離焦慮—媽媽應該怎樣正確的引導
    一家人都看不下去了,個個抹眼淚,覺得虧待了這麼小的孩子。嬌嬌懼怕分離的這種情況叫作分離焦慮,寶寶從1歲左右起,和媽媽分離時,會出現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分離焦,是因為寶寶在逐漸長大,清楚地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但是還停留在「母嬰共生」階段,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分開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所以會撕心裂肺地哭鬧。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每一樣媽媽們都不放心但孩子終究是要入園的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防護措施吧!新生入園前,不光要做好環境準備、教師心理準備,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今天學前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以及影響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
  • 解決寶寶的分離焦慮,只能讓娃哭到接受?大錯特錯!
    帶娃去早教中心上獨立課時,發現不少孩子的情緒都不太穩定。大哭大鬧的有三個,情緒不佳的有兩個,只有三個寶寶是在冷靜等待上課。我在門口看到了比孩子還焦慮的家長們,一個個都趴在玻璃上看孩子的狀況。「阿姨,你現在不讓她哭,回頭上幼兒園一樣要哭的啊,習慣了就好了,狠狠心。」那位寶媽繼續支招。「我家妞妞是我從20天的時候一直帶到現在三歲半,她有啥事都找我,都不找她媽媽。」能從姥姥的話裡聽出來滿滿的自豪感。她們聊天的時候,我搜了一些關於分離焦慮的資料。
  • 一和媽媽分開就哭鬧?寶寶的分離焦慮期到了,3種方法巧妙解決
    閨蜜最近跟我訴苦,下班回到家兒子馬上往她身上爬,一直摟著他,吃飯也不撒手,生怕媽媽一放下他就走了,尤其是每天早上出門上班前,幾乎都是外婆把他從媽媽懷裡搶過來,她才能去上班,但兒子在身後大哭,她去上班的心情也不好。閨蜜知道她兒子現在這種情況是一種分離焦慮。這種焦慮大概會從1歲左右開始,和媽媽分開時,就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感。
  • 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現象怎麼辦?爸媽不要急,要弄明白這三點
    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現象怎麼辦?爸媽不要急,要弄明白這三點很多媽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要自己離開寶寶一會,寶寶就會嚎啕大哭,哭著鬧著只要自己的媽媽,誰來陪伴都無濟於事。寶寶離開媽媽哭鬧的現象屬於分離焦慮症。
  • 寶寶入園焦慮怎麼辦?媽媽注意這六點,寶寶輕鬆入園
    這是典型的分離焦慮症。寶寶離開熟悉的家人,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剛開始難免不適應,就會出現分離焦慮。一般兩歲左右的寶寶就有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那時候媽媽陪在身邊,表現沒有那麼明顯。最多看不到媽媽哭一哭,媽媽一會兒回來又不哭了。等寶寶找到規律,知道媽媽短時間會回來,他還能自己獨自玩會兒。可是上幼兒園就不一樣了。
  • 和媽媽分開一分鐘都不行,寶寶「分離焦慮」該怎麼辦?
    Q:老師您好,我兒子1歲了,自出生就是我自己一個人帶,現在休完產假回公司上班,交給家裡老人帶。每天出門前,孩子都要扯著衣服跟著我,不讓我去上班。電梯門一關,就哇哇大哭,不吃不睡一直鬧,我很心疼卻一點辦法都沒有,想過偷偷走掉,又怕對孩子心理造成不好影響。我該怎麼幫孩子緩解這種分離焦慮呢?
  • 6個月產假休完,寶寶卻哭鬧著不讓我去上班!
    原來,就在她上班的上周,兒子星星突然變得超級粘人,只要媽媽一轉身,就會哭,別人都不讓抱。每次聽到婷婷要開門的聲音,星星就一直哭鬧著不讓她上門……怎麼辦?小編相信,很多讀者朋友也會有這樣的煩惱和無奈。工作是賺錢養家的必須,可是看著小寶貝的分離焦慮,又心疼極了。媽媽們到底該如何做,應對寶貝的分離焦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寶寶突然夜醒8次,原因讓媽媽很心疼,重返職場後別忽略分離焦慮
    我和媽媽仔細的分析了影響夜間睡眠的各方面原因後,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後來媽媽著急的說了句:我還有十幾天就要上班了,這可怎麼辦呢!聽到媽媽這麼說,我終於明白了寶寶為什麼這麼反常了。原因只有一個:寶寶的分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