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是一個外企白領,享受6個月產假的她,原本很是開心。因為除了我們又羨慕又嫌棄的公務員,大多數企業都沒有提供這個福利。一般有個3個月的產假,就是領導格外恩賜了。可是,她最近卻很是心煩,經常跟閨蜜講著講著眼圈就紅了。怎麼回事呢?原來,就在她上班的上周,兒子星星突然變得超級粘人,只要媽媽一轉身,就會哭,別人都不讓抱。每次聽到婷婷要開門的聲音,星星就一直哭鬧著不讓她上門……
怎麼辦?小編相信,很多讀者朋友也會有這樣的煩惱和無奈。工作是賺錢養家的必須,可是看著小寶貝的分離焦慮,又心疼極了。媽媽們到底該如何做,應對寶貝的分離焦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分離焦慮,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育兒專家告訴我們:寶寶出生後3個月,就能夠區分熟人和陌生人了。等到6個月以後,他們就會逐漸依戀日夜照顧他們的人,從而獲得安全感。這時候,一旦寶寶認定的這一特定對象(一般是媽媽)離開了視線範圍,他們就會產生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的產生主要與寶寶的認知能力有關,一般情況下,我們大人會有物體恆存的概念,但是寶寶卻還沒有發展出來。在寶寶的的認知裡,物體一旦離開就意味著永遠的消失了,必須有物體或人的存在,他們才能感到安心。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寶寶午睡起來找不到媽媽,會徹底崩潰痛哭。因為害怕失去,所以用哭來表達自己的焦慮。
分離焦慮的不同階段
寶寶6個月:寶寶開始出現分離焦慮
寶寶1歲到1歲半:分離焦慮最為嚴重
寶寶2歲以後:分離焦慮慢慢減弱
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對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對環境和自我狀態的掌握越來越有信心。分離焦慮的感覺會漸漸消失。這其實,也就是自信的力量。有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會因為環境的陌生,出現倒退的情況,再次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這其實也是因為一種害怕。所以家長要從小有一個意識,鍛鍊孩子的能力,讓孩子擁有自信。
面對分離焦慮,媽媽最科學的做法是?
面對分離焦慮,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不要分離!可是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真正能在家當起家庭主婦,好好照顧寶寶的人畢竟少數,我們還是應該學學怎麼弱化寶寶的分離焦慮。
方法一、由一個固定的人照顧孩子
媽媽不得已上班,可以請人幫忙照顧寶寶。這個人,可以是寶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可以是保姆。但需要注意的是,幫忙照顧的人員最好是固定的,不要讓孩子每天都去適應不同的人。
方法二、離家前跟寶寶做好溝通
不要天真地以為,「寶寶還小,寶寶不懂。」事實上,寶寶可聰明了。有研究發現,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聽得懂媽媽的話了。所以親愛的媽媽,千萬不要一聲不吭就消失了。離家前,最好告知寶寶。比如每天去上班的時候,告訴寶寶媽媽要上班去了,並且親親寶寶。
但是,媽媽在跟寶寶道別的時候,千萬不要自己帶有情緒,否則也會把這種不安傳遞給寶寶。也不要說著說著就飆淚,否則會適得其反,加重寶寶的焦慮情緒。
方法三、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寶寶有「媽媽只是暫時消失」的意識
可以從簡單版本的開始玩,比如媽媽先捂住自己的臉,這個時候寶寶會以為媽媽不見了,然後鬆開手,開心的對著寶寶笑,寶寶也會被逗的哈哈大笑。
升級版本就是讓孩子在房間玩遊戲,媽媽暫時離開,寶寶如果能自己玩,不哭鬧就不要去打擾他,如果開始找媽媽了,可以先用聲音安撫寶寶,實在哭得厲害,再抱抱寶寶,安慰他。慢慢讓孩子覺得一個人玩也是安全的,媽媽離開一會,還是會回來的。
小編給媽媽們的寄語
每個人成長的路,都必須自己去走。父母可以給你強大的支撐,但不可能什麼都替你去做。面對分離焦慮,媽媽們一定要鍛鍊自己的內心,讓自己先強大起來。不要因寶寶分離焦慮的眼淚和哭鬧而喪失原則、溺愛寶寶。一輩子的路那麼長,先讓寶寶吃點苦頭,實際上是好處而不是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