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7-8個月開始
給陌生人抱就可能開始排斥了
再過幾個月
媽媽一離開就瘋狂哭鬧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是因為寶寶大腦智力發育了,從臉盲過渡到可以分辨出每個人的相貌,自然更依賴那個給奶喝給飯吃的媽媽。
另外,因為寶寶的大腦發育又沒有那麼成熟,以為眼前的東西消失了就是不存在的。媽媽一走,就認為媽媽不會回來了,當然嚎啕大哭。
這樣看來,寶寶所謂的「分離焦慮症」是大腦發育的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擔心。每年幼兒園新生入學的時候,校門口都是哭哭啼啼的,只要到了小學高年級,就會自然消失。
但分離焦慮的時期有長有短,要長期這麼鬧下去,不管對誰都不好,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寶寶的分離焦慮階段快速過渡呢?
根據研究發現,寶寶只有單一照顧者(比如只有媽媽帶,或者只有奶奶帶,爸爸都不插手),分離焦慮的時間就會比較長,因為寶寶下意識產生了拒絕改變現狀的想法。如果寶寶是很多家人輪流照顧,分離焦慮就會比較輕微。
對於父母來說,這三個方法特別值得嘗試:
1、培養【物體恆存】的概念
具體來說就是讓他了解,看不見的東西並沒有消失掉。
舉例子來說,把寶寶單獨放在房間裡玩,媽媽離開後可以不時發出一點聲音,讓寶寶知道雖然看不見媽媽,但媽媽還是在的,然後間隔一段時間看看寶寶,讓寶寶慢慢習慣。
2、多讓寶寶出來玩,接觸更多的人
平時讓寶寶有更多社交的機會,寶寶就不容易懼怕陌生環境。
讓寶寶認識其他的親戚朋友有助於幫助他認識到:家人以外的陌生人是友善的。讓寶寶接觸陌生人前,爸爸媽媽先和陌生人說話親近一段時間,讓寶寶有個適應過程,然後再慢慢嘗試讓寶寶單獨接觸陌生人,讓寶寶適應這種感覺。
3、和寶寶分離的時間要循序漸進
不要突然長時間離開寶寶,這會給寶寶造成心理陰影。試著開始短暫離開1小時,2小時...同時還要儘量培養寶寶單獨入睡的習慣,寶寶哭鬧時先拍拍寶寶安撫,不要馬上又抱著哄睡。
當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情況時
這幾招也有助爸爸媽媽的實戰應對
1、帶寶寶喜歡的東西或者熟悉的東西
如果寶寶有特別喜歡的玩具玩偶,天天想帶著。
很多媽媽會擔心這會讓寶寶產生依賴,其實依賴也不用擔心,等長大了以後,這種習慣會改變的。而寶寶還在幼小的年齡段時,有個熟悉的東西讓他保持專注實在是太棒了,這能給媽媽爸爸省去很多麻煩,也能幫助寶寶適應分離焦慮。
如果沒有,也可以嘗試用一些媽媽的東西給寶寶安慰,比如看到媽媽的衣服,寶寶會有一種媽媽在不遠處的感覺,也有助於分離焦慮症的緩解。
2、承諾回來的時間
父母在離開的時候給寶寶說再見很重要,最好告訴他具體的時間段,比如說太陽落山前,或者時針走到幾點的時候。每一次信守承諾,都會給寶寶建立起安全感。
3、躲貓貓遊戲
躲貓貓遊戲是幫助寶寶理解短暫分離的好辦法。可以讓他知道短暫分離不一定是壞事。
下面這幾種情況就是反面教材
這麼做會加重分離焦慮
一定要避免
1、不可表現驚慌
其實分離焦慮不僅僅是寶寶,有時候父母在送寶寶去幼兒園以後還不時徘徊在幼兒園周圍,比寶寶還要緊張。寶寶一哭,媽媽焦慮,就加重寶寶的不安。有時候父母要先冷靜自己的心情,再去安慰孩子。
2、不能強迫分離
所謂強迫分離,就是不做任何解釋就默默離開。
正確的辦法就是不管時間多長,都應該和寶寶解釋清楚,即使他看著你離開會大哭。因為這樣寶寶會慢慢了解你離開是安全的,而悄悄離開的每一次都會加深他的不安,給寶寶造成心理陰影。
3、避免哄騙
哄騙的結果就是讓他覺得父母是會騙人的,父母不可信任,這種觀念一旦形成,之後的任何安慰,命令,承諾都可以不用當真。對孩子誠實守信,不管在任何時候,都對他未來的成長有積極的影響。
總之,分離焦慮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只要方法得當,快速過渡是一定沒有問題的。
【寶寶時刻】
蘿絲11個月大的時候感染了腦膜炎,為了救命不得不截取四肢和鼻子。現在3個月大的她開始學會用假肢寫字,用輔助機器行走。她堅強的笑容讓所有人震驚,祝福她。
靠譜爸爸評論功能開通啦!
如果你有什麼育兒問題,或者對靠譜爸爸有什麼建議或吐槽,又或者是一些關於寶寶的故事。
都歡迎在評論給我們留言,我們看到後都會儘快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