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6個月前誰抱都可以,老母親又吃醋,怎麼跟誰都好。
6個月開始變得粘人,離開一秒都不行,上個廁所都要帶著。
來看看讓人又愛又恨的分離焦慮是什麼?會造成什麼睡眠問題?
01什麼是分離焦慮
寶寶在6個月前誰都可以抱,一點也不怕生,自己玩也可以玩很久,有一天突然開始怕生了,陌生人靠近會大哭,誰都不讓抱,粘著媽媽,如果媽媽不在就哭的不停,甚至離開的遠一點都不行,分離焦慮的狀況開始出現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6個月的寶寶開始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認知發展「客體永存」,他開始明白到每個東西都是獨一無二,永恆存在的,世界上只有一個媽媽,而寶寶也是獨立存在的。當一個東西不見了並不是消失了,只是暫時看不到而已,所以寶寶知道當媽媽不見了,卻是存在的,所以想要去找媽媽。
並且在這個時候,寶寶已經開始跟媽媽建立起了「依戀關係」,所以寶寶的心理就變得非常的矛盾,一邊希望媽媽隨時隨地的陪著,一邊又開始懂得分離是什麼。 所以寶寶開始對分離表現的很焦慮。
分離焦慮其實也表現出了寶寶對看護者的依賴,分離的表現也表示這孩子跟看護者的依戀關係,所以分離焦慮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分離焦慮大概在6個月開始出現 10-18個月到高峰 然後18-24個月開始慢慢消失。程度跟輕重,時間長短也有個體差異。
02分離焦慮怎麼處理
躲貓貓
躲貓貓的遊戲,幫助寶寶更快的理解客體永恆的概念,讓寶寶明白,現在看不到,但是一會還是會出現的認知,寶寶能更快的接受媽媽短暫的不見。
練習與寶寶短暫分開
特意安排假裝出門的情況,將寶寶交給其他熟悉的撫養人,每次逐漸的拉長時間,讓寶寶慢慢的習慣媽媽需要暫時的離開。
用聲音安撫
短暫的分開也可以在室內,可以去廚房或是廁所(確保寶寶獨自安全的情況下),如果寶寶大哭並嘗試尋找你,可以聲音來回應。讓寶寶知道你其實還在的,只是在別的房間做其他事情,同樣的也是慢慢的拉長時間。
認真告別與開心的回來
千萬不要因為離開孩子會哭而選擇突然消失,毫無預警的消失,只會讓寶寶更焦慮跟害怕。大大方方的告訴寶寶,因為什麼事情需要分開一會,多久就會回來,並且要說到做到,不要用騙的。
回來的時候可以帶上寶寶愛吃的零食或是水果,給孩子一個擁抱,跟孩子來一個愉快的重逢。
充分的耐心與愛,給足安全感
寶寶這個階段可能會變得更粘人,愛哭鬧,儘量的理解寶寶的感受,給予更多的耐心跟愛,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給寶寶更多安全感。安全感滿滿的寶寶才能更好的應對分離焦慮哦!
不要有太多心理負擔
寶寶因為分離而焦慮哭鬧,如果你必須上班或是有事情必須要忙,只能交由其他撫養人照看,不要給自己「加戲」(覺得內疚還是跟寶寶一起哭哭啼啼的),傳遞給寶寶正向的能量,不要讓寶寶覺得你離開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反而更抗拒分開。
03對睡眠的影響與辦法
可能造成的睡眠問題
寶寶可能會因為分離焦慮出現這兩個狀況,「突然變得粘人,怕你離開,拖延入睡」跟「頻繁夜醒查崗」,寶寶害怕媽媽在睡著後不見了,所以不願意入睡,或是在夜間頻繁起來確認媽媽在不在。
即使有些寶寶已經能很好的睡整夜並且自主入睡,也很有可能出現睡眠倒退的情況。如果寶寶出現非常明顯的分離焦慮引起的查崗的情況,建議安排好生活事物,儘量可以達到陪睡的情況,最少要避開容易醒的時候(比如白天小覺入睡後40分鐘,凌晨1-5點),儘快的建立起安全感,不要讓寶寶覺得睡著後媽媽可能會消失而感到不安。
守住底線與延遲響應
其實分離焦慮引起的睡眠問題一般比較容易解決,就是需要一點時間建立安全感。這個期間儘量不要增加安撫力度,比如夜醒了可以拍睡的就不要抱起來(或是抱起來不哭了就放下),可以抱睡的就不要又加夜奶。
也給自己設定一個底線,比如一個晚上醒來超過3次,就開始延遲響應,比如第4次醒來就裝睡讓他等一會再抱起來。告訴寶寶媽媽也很累了,媽媽在這並沒有離開,不斷的醒來其實是一件沒什麼意思的事情。慢慢的寶寶有安全感了,也懂了,就不會起來查崗了。
*解決分離焦慮的睡眠問題核心在於建立安全感跟信任,所以像「讓寶寶獨自留在房間哭一會」,其實是一件矛盾衝突的解決方式,所以即使要延遲響應,也不要離開(裝睡真的是很好的方法)。
04Joe爸爸的碎碎念
很多的分離焦慮其實並不是「寶寶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寶寶」,抓好自己的度,幫助孩子良好的度過分離焦慮的這個階段,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分離焦慮跟安全感還有依戀關係都是息息相關的,並且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下一篇就來聊聊依戀關係。
本文由夏天與喬原創,專注嬰幼兒睡眠引導,也分享科學育兒及親密育兒。有任何問題諮詢及交流歡迎私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圖片來自網絡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