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起九月份寶寶要去幼兒園的事情。我家寶寶馬上三歲了,九月份可以去上幼兒園小班了。到時候我就可以想做啥就做啥了,身邊沒有小尾巴了。
朋友聽了我的話,笑著直搖頭,她分享了當初寶寶剛上幼兒園那會兒的場景:
寶寶每天早上撕心裂肺地哭鬧,狠著心硬是把他送到了幼兒園門口,寶寶又抱著腿不肯撒開,直到強行掰開他的手。當幼兒園老師把撒潑打滾的他好不容易抱起來,他聲嘶力竭地哭著,小手直直地伸著,一副要上刑場的樣子。
她說,當時轉身離開時,她也是淚眼婆娑。
她鄭重地叮囑我兩點:
第一,不要對寶寶說,再不乖,就送你上幼兒園這樣威脅恐嚇的話。
第二,這兩個月儘量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想要大小便,知道告訴大人。
我聽完心裡一緊,我還在如廁訓練不知道九月份能不能完成任務。
這是典型的分離焦慮症。寶寶離開熟悉的家人,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剛開始難免不適應,就會出現分離焦慮。
一般兩歲左右的寶寶就有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那時候媽媽陪在身邊,表現沒有那麼明顯。最多看不到媽媽哭一哭,媽媽一會兒回來又不哭了。等寶寶找到規律,知道媽媽短時間會回來,他還能自己獨自玩會兒。
可是上幼兒園就不一樣了。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都是陌生,而且媽媽只送到門口,把自己交給老師,誰知道她什麼時候來接呢?小寶寶心裡各種擔心,各種焦慮,就哭鬧不止了。
1.沒有上幼兒園就要讓寶寶認識幼兒園
可以平時給寶寶講一些關於幼兒園的故事,讓寶寶從心裡明白幼兒園大概是什麼概念。可以陪寶寶看一些繪本比如《湯姆上幼兒園》,給寶寶介紹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生活情況,還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關於上幼兒園的兒歌,教寶寶學唱,例如:「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先讓寶寶對幼兒園提前有個初步的認識,也為孩子真正步入幼兒園之後生活有個提前的預演。
2.選定了幼兒園後,帶孩子去參觀。
在幼兒園裡,讓他體會一下那些會讓他感興趣和激動的大型玩具,包括工藝品或各種擺設等東西。參觀教室的時候,你可以對孩子說:「看,這以後就是你的教室!看看這些漂亮的玩具!咱們再看看哪裡是拉臭臭的地方……」由於家裡的空間有限,一般寶寶都玩不到幼兒園裡的大型玩具,因此,他們一般都對幼兒園裡的滑梯、鞦韆等非常著迷,你一定要當他玩到高興的時候,適時來停止他:「咱們必須得回家了,因為你沒上幼兒園,所以這裡的玩具不能玩太長時間。」孩子即便是不高興,也要把他帶走,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他對幼兒園玩耍的「飢餓感」,另一方面也讓他知道,只有他上了幼兒園,才能在這裡痛快地玩,而不屬於幼兒園的小朋友,是沒有資格在這裡長時間玩耍的。這相當於用胡蘿蔔吊起寶寶上幼兒園的胃口。
3.儘量幫孩子選擇一個平時玩伴一起入園。
如果孩子進入幼兒園,面對的不僅是陌生的環境,而且全都是陌生人,那對孩子來說會非常恐懼,但寶寶如果同一個小區的經常的玩伴一起去上幼兒園,而且一個班級,那寶寶就會安心很多。因此,在上幼兒園之前,在小區裡尋找這樣合適的人選非常重要。媽媽可以有意給寶寶和這樣的小朋友創造一起玩耍的機會,或者相互串門,多花一些精力和時間在寶寶的友誼培養上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實在找不到將來同班的小朋友,即便是同上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將來能夠一起上學,也會給寶寶上幼兒園的恐懼心理帶來一絲安慰。
4.鍛鍊寶寶與媽媽短暫分離,以緩解入園的分離焦慮。
到了幼兒園,寶寶與媽媽一分離就是一天,這讓平時一時都不能離開媽媽的寶寶很難適應,寶寶會被」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這樣被遺棄的念頭所纏繞,因此才出現各種症狀。因此,媽媽要在寶寶上幼兒園前,多帶孩子接觸社會和他人,如去公園或者到其他人家去做客,也可以組織家庭聚會,邀請其他小朋友到自己家來,利用寶寶遊戲的時候,媽媽可以暫時離開寶寶視線,讓他適應媽媽不在身邊的時間。
5.參加早教班,培養寶寶對課堂和集體的感覺
為了讓孩子適應將來的幼兒園生活,還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社區附近的早教班,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僅可以讓孩子的智力得到一定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在媽媽的陪伴下學習如何與人交往,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與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這些都為孩子將來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提供了過渡。
6.入園後,告訴寶寶放學鈴聲響了,媽媽就會來接他
這一步約定好接他的時間很重要。寶寶心裡有底了,才會不那麼害怕陌生的幼兒園,也不會產生媽媽不要我了的心理。
每個寶寶都會經歷入園焦慮,爸爸媽媽平常心對待,不要太過焦慮。情緒是會傳染的。父母的焦慮情緒也會加劇寶寶的入園焦慮。
相信寶寶,給予寶寶適應的時間。他會戰勝入園焦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