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點措施減少寶寶入園分離焦慮,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入園

2020-12-18 熊貓媽說育兒

hi,大家好!我是熊貓媽,喜歡這文章的請幫分享、點讚、收藏一下,謝謝!

成為一個孩子的媽媽後,總是不斷的遇到各種挑戰:關於耐心的、耐力的、甚至是自己的體力(如果是全職自己帶孩子的話,真是領悟得更徹底)。並且也會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在那個點上會導致他的異常?比如脾氣暴躁、愛打人或者愛咬人等等——書真是看得多了,但是實踐起來,我覺得真是一百個小朋友有一百個不同的脾氣。

在寫這些文字之前,我刷到今天的一天新聞,兩位同樣有兩歲孩子的媽媽,在遊樂園為了孩子爭搶玩具起爭執互相推搡起來,接著男孩子的媽媽用手抓女孩頭髮託拽,看了視頻的畫面讓我好難受。

之前帶孩子去兒童公園挖沙子,準備要走了,我告訴他要跟那邊的小弟弟說一下要拿回玩具,因為我們要回家了。——結果他跟對方說了幾次,小弟弟就是不肯還他,孩子就拿起沙裡的小石頭(淚目啊,我不知道為什麼裡面會有石頭!!)砸向小弟弟!

簡直嚇死,我趕緊衝過去,孩子見我過來就跑!結果追了一會兒也沒能追回來這臭小子讓他過來道歉;我趕忙和小弟弟、小弟弟媽媽道歉很多次,接著說要不要一起去醫院吧,是我孩子不對!

正在和小弟弟的媽媽商酌要不要去醫院時,我孩子哭著回來站在我身邊,拉他過來跟人道歉,他不肯;我開始訓他,就哭得很大聲。

小弟弟媽媽反而叫我不要訓斥孩子,說也是小弟弟不對,拿了別人的東西也不肯放手,並且兩個孩子之間打鬧而已不是什麼大問題。接著她摸摸小弟弟的頭,說沒流血,就算有個包也沒什麼。

真的很謝謝她,所以以後再遇到什麼事,我反而會很平靜去處理。

李麗著《3-6歲媽媽不可不知的育兒心理學》第二章 3—6歲 幼兒園社會期

這一章真的有點長,差不多有70多頁,我儘量分段式來拆解閱讀。

作者覺得孩子到三歲時,就該上幼兒園;因為這個時期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有一定能力,有大小便能與老師交流,並且寶寶開始尋求發展同伴關係,生活圈子不在局限在家,開始擴大。

5點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孩子入園分離焦慮,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入園:

1、給孩子閱讀關於幼兒園的繪本,並且通過幼兒園兒歌、動畫片讓寶寶對幼兒園有初步的認識,為真正入園做個預演。

2、選定幼兒園後,帶孩子參觀校園和教室、並讓他去體會下大型玩具、工藝品、各種幼兒園作品擺設等;短暫參觀和遊玩後,可以帶他離開,讓他保持對幼兒園玩耍的「飢餓感」——另一方面也讓孩子知道,只有來入園才能痛快玩耍和學習,孩子就有期待感。

3、儘量選擇同一個小區裡「鐵哥們(姐們)一起入園」,減少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和不熟悉感。

4、媽媽可以在孩子入園前,進行短暫分離的鍛鍊,緩解入園的分離焦慮。多帶孩子接觸社會和他人,去公園、遊樂園、家庭聚會、組織家庭遊玩、邀請鄰居小朋友來做客等,讓媽媽短暫離開寶寶視線。

5、參加親子班,培養孩子對課堂和集體的感覺。

專家媽媽貼心話總結:

1、忌諱在孩子上幼兒園前,用言語嚇唬「不聽話就送幼兒園!」「再不睡覺,就叫幼兒園老師收拾你」等。

2、在孩子入園前,讓孩子做好控制大小便的敏感和控制,控制大小便的能力關乎著寶寶的羞恥心——甚至是成年後的身體應激變化。

3、關於孩子「全託上幼兒園」,會對孩子的心靈損害並且無法預估程度。儘量選擇正常接送時間的幼兒園,讓孩子和家長有更多接觸,減少孩子對入園的排斥、孤獨感以及被拋棄感。

熊貓媽閱後感:

前段時間為了給孩子找幼兒園,跑了兩個月,打電話和實地參觀考察、看攻略、看審核條件等等,也接觸到很多不同種類的寶寶和幼兒園、寶媽。再次回顧作者寫下這段段極具參考的文字,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愛自己孩子,也願意犧牲自己的工作時間來陪伴孩子,不過文中並沒有爸爸、其他家庭成員的出現、犧牲、為這個家中的寶寶作出協調,都讓媽媽以某些理由理所當然犧牲,這是不是有些過了呢?

孩子並不是我們媽媽全部的世界,他或她只是我們媽媽人生中的一部分。

熊貓媽給孩子入園前做6點準備:

1、和作者一樣,我也給孩子提前閱讀關於幼兒園的繪本、動畫片、兒歌。

2、帶著孩子跑了兩個月的找幼兒園目標,他基本一個星期去2家不同幼兒園進行參觀、遊玩大型玩具等,作者建議的「飢餓感」真的是讓他欲罷不能。哈哈哈!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3、孩子是隨我們在這城市漂泊的,沒有固定的玩伴和鄰居小夥伴。不過我帶他去過很多不同場合,他能開朗、不怕糗的介紹自己、能自己找小朋友聊天、玩耍。那天去幼兒園正下大雨,孩子自己撐傘自己進門,我幫他換衣服鞋子,接著他自己去洗手後吃早餐;我還以為他會撕心裂肺哭泣,沒想到他只是平靜地和我說「媽媽,再見!」

4、對於「短暫分離」,適合全職媽媽多點,職場媽媽是會更早和孩子分開。忍得下心,就沒什麼,畢竟哭泣也是會換來孩子和媽媽的成長。

對於全職媽媽尋求和寶寶的短暫分離機會更多,可以和家人協商抽出時間幫帶、也可以參與家庭聚會讓孩子跟大小孩子玩耍、或參加親子班等。

我是每周周日就會獨自出外,孩子留給熊老大看管。剛開始的3周周日,孩子都會哭泣很久;在第四周周日他眼見怎麼纏我,我都要自己出門,他躲在房間哭了幾分鐘,接著淚痕滿面走過來安慰我「媽媽,你去吧,我不哭了。」

5、沒太大經濟能力讓他進親子班、興趣班。我是直接去請教有經驗的孩子舅媽,並且帶孩子去串門時,讓孩子舅媽提前告訴他幼兒園的好處,讓他有個期待點,不排斥入園。

6、幫助他度過能控制大小便的階段,讓他儘快學會自理,可通過動畫片、兒歌、大人做動作演練給他模仿。

之前接觸一個小點的幼兒園,那位老師告訴我,他們也接受兩歲半的寶寶,因為大人都要做事,但是又不能送孩子去老家;

而後來幫我剪頭髮的理髮師告訴我,孩子3歲送進幼兒園還是小,他的親姐在孩子快3歲時送進幼兒園,孩子尿溼褲子後,照顧的老師只是幫他脫下褲子就放床上沒管,他親姐去接送的時候看到這樣,當場哭起來。

孩子是在4周歲入園的,在入園之前隨著我在大城市、小村落、外公的工作地點、外婆的小廚房、舅舅們的相處中度過,「小家碧玉型」地輾轉多處地方。而面對他入園的焦慮,我比他厲害得多,也沒想到提前一周入園的第一天,孩子很平靜,倒是我回到家後一陣陣失落。

最後就是全託型幼兒園,我倒是沒遇到,如果有,也不捨得。雖然母乳和料理家務事讓我很暴躁很抱怨,但是沒想過將不能自理並且尚算年幼的孩子全託出去。

想寫下小學階段遇到的一件事,有點類似「全託」。

當時我的補課老師有一位長期跟隨她的學生,白天上學,晚上放學回到補課老師家裡吃飯洗澡和做作業,但周末回家。寒暑假也多呆在補課老師家裡;我是中途才跟隨這位補課老師補習語數英(為方便記,就簡稱「A老師」),剛開始還以為是A老師的小女兒。

有和她交流過,她不喜歡這樣的生活,覺得很壓抑。因為白天上課很緊張,回到A老師家裡也處處受限被管制,她說感覺父母是不是不愛她才這麼做。

最終這一日復一日重複的學校到補習老師家的循環,被她某日踩著凳子去偷拿衣柜上的鐵盒結束——鐵盒上放著A老師女兒送來的金莎巧克力。

看A老師吼叫她是小偷什麼的,我都嚇壞了,也看見她一直發抖低聲在哭。

事後A老師將盒子剩下的所有金莎巧克力都給我吃,但是我吃著覺得不是滋味,太苦澀了,還讓我的蛀牙很痛。

絮絮叨叨寫了那麼多,還是繞不過去要不要提早或推遲將孩子放在我們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去讓別人照顧,自己也處於這個階段。

第一次當媽媽,也還在學習和協調中,和我一樣的寶媽們,加油吧!

特別申明:本文為熊貓媽育兒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熊貓媽哦;如未經授權轉載,將會奮力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插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熊貓媽刪除。—end—

相關焦點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每一樣媽媽們都不放心但孩子終究是要入園的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防護措施吧!新生入園前,不光要做好環境準備、教師心理準備,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今天學前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以及影響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
  • 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寶寶入園分離焦慮
    幼兒入園焦慮是一個普遍現象因去幼兒園導致寶寶周邊環境及其生活規律發生變化給寶寶心理造成負擔 幼兒園是孩子獨立闖蕩的第一個「江湖」,應對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情緒是寶寶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轉變的裡程碑。適齡寶寶離開父母和家庭進入幼兒園,邁出其社會化進程第一步。
  • 開學季入園哭鬧?媽媽必知的寶寶入園指南,從容解決分離焦慮
    媽媽們是不是都已經送寶寶入園了呢?入園,是每位寶寶從家庭生活走向幼兒園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折點。不少寶寶在入園前都會哭鬧不止,尤其是第一次入園的寶寶,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那媽媽們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過度,更好得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 入園焦慮?家長別緊張,提前做好準備輕鬆入園
    入園焦慮?家長別緊張,提前做好準備輕鬆入園寶寶小的時候,幾乎時刻處在家長的保護和細心照顧之下,自然不用太過擔心。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總需要學著獨自去適應社會,家長也要學會放手。而孩子需要步入的第一個急集體生活就是幼兒園,說起孩子上幼兒園,應該是有孩子的家庭裡的一件大事了。但是必不可免的,絕大多數孩子和家長都會經歷一段難熬的入園焦慮時期,在心理上也是讓孩子經歷成長,同時也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一種情感上的分離。
  • 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與對策
    他們會感到無助、焦慮和不安,也算是孩子第一次進入了社會性的環境。會出現許多反常的現象,有的孩子哭著吵著要媽媽,有的孩子不吃也不喝,還有的不能午睡等等。這都是孩子不適應,而造成許多家長為孩子入園而煩惱。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兒童與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顧他的人分離時,表現出的焦慮情緒。
  • 秋季入園:你的寶寶是哪種分離焦慮?
    送寶寶時悄悄溜走的家長行為,看起來減少了寶寶的哭鬧,省事省心,其實不然。這會使得寶寶後續的入園更加困難,因為你會逃跑,會說話不算數,寶寶會感到不安全、不信任,甚至是被遺棄,自然會更加抗拒下次的入園。如果送入園時媽媽表現出焦慮和擔心寶寶,寶寶會感受到並更加焦慮。很多媽媽並未察覺自己也有分離焦慮,甚至有些爸爸送完孩子後也會哭得稀裡譁啦的呢!這些父母都要先療愈好自己的分離焦慮,才能真正幫助到寶寶應對好分離焦慮。
  • 如何緩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幾乎是每一個入園孩子必經的正常過程孩子入園前的心理準備工作有沒有做好,入園當天家長情緒是否平穩、愉悅,該走的時候是不是果斷離開,這些都是相當關鍵的影響因素。 每個孩子的適應狀況都不太一樣,通常分離焦慮會持續一周到一個月的時間。但也有分離焦慮可能會反反覆覆持續一年,甚至更長。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全攻略,爸媽請查收
    離孩子入幼兒園的時間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在些許期待和小小的興奮中,您是否和寶寶一起做好入園準備了今天這份「寶寶入園焦慮全攻略」請您收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讓我們一起加油吧!以上是因為孩子剛來到一個新環境所而產生的「分離焦慮」,孩子在入園一個月內,由家庭生活向集體生活過渡,與家人暫時性分離,生活環境、活動方式、行為規則都發生了變化。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隨之而來的是心理上的恐懼,很容易情緒波動,產生哭鬧、生病、缺席等現象,有的孩子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擺脫這種心境。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全攻略,爸媽請查收
    離孩子入幼兒園的時間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在些許期待和小小的興奮中,您是否和寶寶一起做好入園準備了今天這份「寶寶入園焦慮全攻略」請您收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讓我們一起加油吧!一.寶寶入園後可能出現的問題1.怕生不願意與老師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縮在角落或無人之處。
  • 你的童年是如何克服入園分離焦慮的呢?
    #分離焦慮大作戰#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很多寶寶都會有哭鬧、不愛去幼兒園的情況,那麼家長們該如何改善這樣的情況呢? 貝拉先跟大家談談這個分離焦慮的問題,其實分離焦慮並不是從上幼兒園開始的哦,寶寶在6個月到1歲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屬於親子依戀關係的一種。
  •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入園焦慮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開學季,幼兒園裡傳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門口媽媽一邊抹淚一邊帶著擔心離開或不放心,趴在教室的窗戶上…… 這種情景我們在開學季的幼兒園裡時常見到。那我們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應對入園分離焦慮呢?入園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要「對症下藥」
    寶寶新入幼兒園,看到一張張陌生的面孔,自己的爸爸媽媽卻沒有陪在身邊,會哭、會鬧、會發脾氣。看著寶寶緊張、焦慮的情緒,家長們心疼不已。據有關材料統計顯示,在小班新入園的寶寶中,分離焦慮持續一周的佔15%,持續兩周的佔65%,三周以上的佔20%,「一般來說,分離焦慮是寶寶入園的正常現象,但是現在很多寶寶的反應過於強烈、持續時間長,需要提前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培養。」紅黃藍教育機構入園預科班的專家老師通過調查發現,孩子們的分離焦慮有不同的類型,家長們需要「對症下藥」。
  • 寶寶「入園難」,開學產生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怎麼做?
    被疫情困在家中幾個月的神獸終於能夠返校了,家長也算能夠放鬆一點,但是家長們又要開始憂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寶寶的分離焦慮。尤其是對於新入學的幼兒來說,大多數幼兒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雖然這是很普遍,並且正常的情況,但是分離焦慮處理不好,會對寶寶產生很大的影響。無論是情緒上的變化,還是入園以後的學習狀況,甚至之後對於學校的喜愛和厭惡,都會受到影響。
  • 寶寶入園4種哭鬧類型,媽媽做好這5個準備,巧分離才能不焦慮
    每年到了寶寶入園的月份,幼兒園門口都會如期上演母子分離的年度大戲。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庭和家人,不但要長時間和媽媽分開,還要獨自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們,心裡難免會感到恐懼和焦慮,哭鬧也就在所難免了。
  • 寶寶入園準備,這三點心理建設很重要是,你做好了麼?
    朋友很擔心,怕本來敏感的孩子,遭遇入園焦慮。她對我說:「每年聽著樓下幼兒園孩子開學的哭聲,就發愁樂樂入園時怎麼辦!也不知道能提前做點什麼心理建設。」 大家一定也都和朋友一樣,不知道在剩下的這段時間裡,如何給孩子做入園前心理建設,讓寶寶入園的過程更加順利,傷害更小呢?今天就來詳細說說。
  • 寶寶一定要上幼兒園嗎?提前做好入園準備,合理應對入園焦慮
    ,抱有焦慮是難免的。為了消除入園焦慮,把自家寶寶開開心心送進幼兒園,父母有必要提前做好一些準備。為什麼孩子必須上幼兒園?幼兒園,港臺地區稱&34;,是目前社會上成熟的學前教育體制。並且,幼兒教師一般對育兒有比較豐富的經驗,他們專業學習過兒童的心理,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上可能為父母提供一些很好的建議。另外,家長還可以安排寶寶與老師做一些早期接觸,幼兒園裡的老師都很平易近人、多才多藝,很受小孩子的喜歡,如果孩子喜歡這裡的老師,那麼以後在幼兒園的日子就會很快樂。
  • 入園哭不停?分離焦慮了解一下
    1、明確告知寶寶分離的時間  寶寶對時間沒有明確的概念,並不知道下午4點是幾點,缺乏掌控感會讓孩子感到焦慮。  建議媽媽們在入園適應期,可以逐步增加分離的時間,比如「媽媽要去外面買點東西,離開20分鐘好嗎?」離開一會兒後,按照約定的時間相聚,並告知孩子「媽媽現在不是回來了嗎?」增強孩子對媽媽離開後還會回來的信任。
  •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捨不得父母離開,入園「分離焦慮」怎麼辦?
    不適應,不習慣,甚至哭鬧,這是正常的,這是入園焦慮,典型的入園分離焦慮。為什麼會出現入園分離焦慮呢?所以寶寶上幼兒園前,就要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教孩子自己吃飯、自己如廁等等,孩子會服務自己,他就不會害怕自己這不會那不會而愛批評,反而會獲得老師的表揚,從而自信滿滿,喜歡上幼兒園。
  • 寶寶幼兒園前準備 竹兜量身定做入園準備百寶箱
    多年來,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那一刻,孩子傷心地哭喊和難分難捨的眼神告訴我們,提前做好入園準備是多麼重要!這也為父母們敲響了警鐘,一個好的父母、一個願意與孩子共同度過入園焦慮的父母以及一份入園準備方案,更是孩子們在入園前的最大渴盼!對於初入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大部分都會表現出入園焦慮的情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寶寶新入園,分離焦慮令寶媽憂心,如何才能有效解決分離焦慮?
    這些孩子大部分都存在分離焦慮,一旦和父母分開一段時間就會哭鬧得很厲害,即使幼兒園老師怎麼哄?寶寶依舊是自己哭自己的,很多家長可能都聽過老師反映情況,但是家長的經驗更少,對於如何解決好寶寶的分離焦慮,寶媽也十分的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