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兒子三歲半了,眼看九月份要去上幼兒園。朋友很擔心,怕本來敏感的孩子,遭遇入園焦慮。她對我說:「每年聽著樓下幼兒園孩子開學的哭聲,就發愁樂樂入園時怎麼辦!也不知道能提前做點什麼心理建設。」
眼看還有兩個月就又要有新的一批小朋友進入幼兒園,開始新的生活了。大家一定也都和朋友一樣,不知道在剩下的這段時間裡,如何給孩子做入園前心理建設,讓寶寶入園的過程更加順利,傷害更小呢?今天就來詳細說說。
說說孩子的「入園焦慮」
寶寶害怕上幼兒園的心理,在幼教界直接給了一個專屬名詞「入園焦慮」,說到這個詞,我們往往會想到的是幼兒園開學時,一個個涕淚橫流的孩子。但其實入園焦慮還有別的體現,比如在幼兒園中嚴重依戀某位老師、情緒比較敏感、突然的戀物,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生理上的症狀,比如嘔吐、食慾減退等等。
如何理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呢?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下,如果把你裝上宇宙飛船,發射到火星和其他並不認識的地球人一起開啟生活,你的心理狀態是怎麼樣的。對於大多數,尤其是敏感的孩子而言,入園焦慮在某種程度上算得上是應激創傷事件。
因此,面對孩子不願意去上幼兒園,無論是無視孩子表現,認為「哭哭就適應了。」還是就順著孩子的意思,一次次的「入園」失敗。長遠看來對於他們的認知及人格發展都是不利的。
想要應對好入園焦慮,可以努力在上幼兒園之前,給孩子建立和幼兒園比較一致的生活習慣和規範。這樣他在適應的過程中,面臨的阻力就比較小。這點上朋友做得很好,現在還有兩個月入園,整個作息都調整的和幼兒園一致了。
另外就是最最重要的一方面:心理建設。簡單來講,就是讓孩子做點心理準備。下面我們就展開聊。
入園前需做三點心理建設
年前籌備工作室,鏘寶有兩個月左右的託班生涯。一來年紀比較小,當時只有兩歲。二來,準備很倉促,也就是一個月時間給他做心理建設。我就請教了我的兒童心理學老師,還有他們託班的園長。用他們給我的三點做心理建設的意見,鏘寶很順利地進入了託班,也沒有什麼太強烈的「入園焦慮。」下面也來分享給大家。
第一點:幼兒園是個快樂的地方
「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園裡朋友多」送鏘寶去幼兒園的時候,我推著他的小自行車,每天在路上都會這樣唱著。這是園長交給我的方法,洗腦神曲讓他不斷的和自己說,幼兒園是個快樂的地方。
沒錯,要讓孩子肯去幼兒園,第一點就是讓他意識到,幼兒園是個快樂的地方。爸爸媽媽可以在幼兒園的開放日帶娃去玩,一方面熟悉環境,一方面把那種快樂玩耍的感覺和幼兒園聯繫起來。回家後,和娃聊一聊:「你喜歡幼兒園的那個玩具啊?喜歡哪個老師啊?」讓他把幼兒園好的方面自己說出來。
Ps:在孩子快上幼兒園之前,儘量別因為孩子搗亂,就說:「你再這樣,我把你送到幼兒園。」或者「煩死了,乾脆把你送幼兒園得了。」這樣會讓孩子認為,上幼兒園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儘量讓孩子將上幼兒園這件事兒,當作一種成長的禮物,一種有自豪感的事兒。有這個情緒打底,後面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第二點:媽媽走了還會回來
這一點是整個入園焦慮最為核心的部分。尤其是媽媽一手帶大的孩子,突然到了陌生的環境,再加上一整天都沒有媽媽在,內心的崩潰可想而知。更恐怖的是,他們並不知道,扭頭走掉的媽媽(家人),還會不會回來,什麼時候回來。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已經告訴他了:「爸爸下班就來接你。」「媽媽六點就來接你」。但是這些話,三歲的孩子真的能明白嗎?
美國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其《孩子是如何學習》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方式是感官的經驗的。他通過觀察而不是語言來進行學習。
他需要更直觀,更具地體驗到,什麼是「媽媽走一會兒就回來。」在家時,媽媽可以讓姥姥奶奶,或其他照顧者幫忙照顧孩子一小會兒,離開前和孩子說明。最開始可以是10分鐘,慢慢延長時間。用一次次重新回來的經驗,幫孩子建立起這個概念「媽媽走了,一定還會回來。」
因為鏘寶就是我一手帶大,所以在去託班前,我拜託姥姥來和我一起做這個適應訓練。最終即便我離開整整一天,鏘寶也能知道吃完下午茶媽媽就回來。上了託班以後,老師說:每到吃完下午點,他都會和他的好朋友說:咱們的媽媽馬上就要來啦!
第三點:老師可以幫助你
孩子在幼兒園會覺得焦慮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家習慣了向家人求助。但是在幼兒園,媽媽奶奶都不在,只有剛剛認識的老師。或許他想尿尿,卻脫不下褲子,不知道該不該找老師。或許在家很多人關注他一個人,而在幼兒園如果不能大聲呼喚,因為孩子太多,老師可能會忽略他。這些情況,都會讓孩子覺得孤單害怕。
在入園前,最好能帶孩子多和即將要帶他的老師接觸,還記得前面的那個問題麼:你最喜歡的老師是哪個?找到孩子喜歡的那個老師。然後著重建立寶寶對於老師的信賴感。鏘寶託班最愛的是櫃櫃老師,還沒正式上全日制,我們總去那裡玩,櫃櫃老師總會給他好吃的,幫他拿玩具。後來我們一起搭積木,如果搭不好。我也會故意假裝說,我們去找櫃櫃老師幫忙吧!
Cici來叨叨:
我給朋友打氣:不要焦慮,孩子的適應性都是很強的,只要給他們做了充足的準備。不出一個星期,玩的家都不想回!確實,大部分的時候作為媽媽,我們比孩子還不能適應分離,而我們的焦慮,又很容易被孩子感知,加劇他的入園焦慮。
所以,還是跟我默念上面三點:幼兒園是個好地方,媽媽走了還會來,老師可以幫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