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返校易哭鬧?2道食療方化解分離焦慮

2020-10-10 人民網科普

小長假過完,寶寶們又該返校了。每年春秋季開學或長假後回校第一天,甚至整個第一周,幼兒園門口都免不了上演寶寶撕心裂肺哭喊,和家長難捨難分的一幕。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是孩子出現了分離焦慮。

嬰幼兒與家人長時間共處,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面對突如其來的分離,會產生傷心、痛苦的情緒,以表示拒絕分離。這種心理焦慮多發於學齡前期。從中醫的角度看,孩子的心理焦慮,屬於情志呵護的範疇。

如何呵護寶寶的情志,處理寶寶的情緒,讓TA放下心理負擔,開開心心跨進集體生活呢?情志調節和飲食顧護都有辦法去應對。

心理學家口中的「分離焦慮」

是寶寶用負面情緒和你撒嬌

面對寶寶表現出來的分離焦慮情緒,一句「你怎麼那麼不懂事、不聽話,一點都不乖!」是家長最傷害孩子、最不該說的話。分離焦慮是孩子再正常不過的心理情緒,它並不是一種心理疾病,更不是孩子要故意和你對著幹。在和熟悉的親人分離一段時間、空間後,需要重回親人身邊,汲取安全感,這是動物的本能,人類也不例外。從和熟悉的親人朝夕相伴,突然轉換到集體中,要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對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子來說,壓力是不小的。但小孩子哪會正確表達?只能通過盡情地宣洩情緒,和家長撒嬌。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把孩子第一次上學的心理分為「反抗-失望-超脫」三階段:

反抗:用比較激烈的方法表達自己的不滿。最常見的表現是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發現反抗無用後,孩子的情緒會變得委屈失落,有的用沉默表示抗議,有的還會不吃不喝,在幼兒園也不願和老師、小夥伴交流。

超脫:當逐漸適應了新環境,和老師建立信任,結交了新朋友之後,通常孩子都能脫離焦慮情緒,融入集體。

雖然一般孩子會經歷這些階段,但並不等於寶寶有了分離焦慮,家長就可以置之不理,順其自然了。情志問題若不及時呵護,寶寶的身體健康也會受影響。

情緒長時間緊繃,可能導致寶寶體質敏感、容易生病。有的寶寶還會出現「習得行為倒退」——原本在家做得很好的如自己吃飯、如廁等習慣,到了幼兒園突然不會了,甚至無法自控,比如會尿褲子。

家長還應該知道,分離焦慮情緒會有一定反覆性。有的寶寶原本在幼兒園玩得好好的,突然見到家長,哪怕只是別人的爸爸媽媽,甚至只是陌生的大人,又會想起不久前的分離,立刻哭起來。這也是為什麼老師反覆強調,家長一般不要在非接送時間出現在幼兒園的原因。很多時候,分離焦慮不僅來自於寶寶的入園壓力,還源於家長自身。

掌握這幾個小技能

是給寶寶消化分離焦慮最好的幫助

一步三回頭、偷偷扒窗口……家長的分離焦慮,其實一點都不比寶寶少。擔心寶寶不適應幼兒園生活,吃不飽,衣服溼了沒及時換,被同學欺負……這些細碎的擔憂,總讓家長牽腸掛肚。

而家長的這些焦慮情緒,其實全都順著親情的紐帶傳遞給了寶寶。送寶寶入園後,長時間關注寶寶不肯離開,寶寶一哭鬧說想回家,都上前回應甚至心軟妥協——恰恰是最不利於處理分離焦慮的做法。

其實,家長之所以憂慮擔心,是不確定寶寶是否已經充分做足了準備入園。我建議,家長可以先對照寶寶入園前大致應該掌握的技能表,提前在家訓練好。

基本生活技能:會自己吃飯喝水,或者懂得表達餓了、渴了、累了、想上廁所等需求。

人際交往技能:會表達「謝謝」「對不起」等基本禮貌用語;不害怕獨處,樂於與他人交流;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所有物」。

如果孩子連基本生活技能都沒準備好,其實暫緩一年半年入園未嘗不可,家長不必過於焦慮。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快地幫助寶寶度過分離焦慮期。

1.不妥協、不遲疑

從依賴到獨立,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認識到這點,無論入園初期寶寶鬧得多厲害,家長都要積極鼓勵,但不妥協、不遲疑,溫柔而堅定。送到就走,不要徘徊。如果寶寶總想著一哭鬧事情就能有轉機,只會鬧得更兇。

其實那些所謂的實時監控工具,沒有太多必要,並不利於家長緩解自身焦慮。多給寶寶獨立的空間和機會,給老師一些信任,寶寶會比你預期的做得更好。

2.多創造幼兒園美好記憶

放學後,有質量的親子時光十分重要。家長可以趁這個時間段,耐心引導孩子講述幼兒園的趣事,幫助加強孩子對幼兒園的好印象。像「不聽話就告訴老師」「不聽話就不來接你」等玩笑話,或張口就問「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等負面信息,不建議和寶寶說。寶寶的小心靈都是很敏感的,最容易「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3.寶寶怕生?從去樓下買零食鍛鍊起

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內向、怕生,無法和陌生人相處。這樣的寶寶,分離焦慮的過渡期會更長一些。

家長可以在寶寶入園之前,循序漸進地幫寶寶做好獨立的準備。只要保證安全,可以讓寶寶從一個人在房間獨自玩耍開始鍛鍊。家長可以在另一個房間做自己的事情,互不打擾。每隔15分鐘左右看看寶寶,這個時間間隔可以逐漸拉長。

鍛鍊孩子和人交流的能力,小區同齡的玩伴是接觸幼兒園小集體前最好的鍛鍊,家附近的超市、小賣部、玩具店等是最好的場所。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買喜歡的東西,從挑選物品、和收銀員交流,到完成購物,孩子的辨識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鍛鍊。

最關鍵的是,對待「經常見的陌生人」,孩子能學會建立起一套相處模式。當然,為了安全,家長最好在身邊,或身後不遠處陪伴,但過程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

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不一定非要帶寶寶去上昂貴的早教班。

4.把幼兒園新環境變成熟悉的環境

提前帶寶寶去幼兒園熟悉環境,建議家長可以親自介紹幼兒園老師,允許寶寶帶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水壺、小玩具等陪TA上學。這些細節,都能把新環境更快變成寶寶熟悉的環境。

孩子心肝的千千結

也能用家常食療幫助化解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寶寶到集體環境後心神不寧、情緒反常、膽小怕事,是孩子情志失常的外在反映,和五臟六腑都有一定關聯。

《黃帝內經·素問》中有記載,稱「心是君主之宮,主明則下安」。心主神志,肝主疏洩。心神惑亂,就容易受驚、喜怒無常,致使肝氣鬱結,更加劇寶寶的情志問題。

尤其在秋季,很多人容易「悲秋」,和寶寶及時溝通、積極引導的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保健食療方給寶寶調養心肝,穩定情緒:

小兒提氣湯

材料:白朮8g,山藥10g,芡實10g,佛手5g,枸杞子5g,瘦肉3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煲至辦完,溫時分服。每周2劑。

功效:健脾、固腎、柔肝。

適用年齡:3歲以上消化好時對證、少量多次分服。2~3歲可喝湯不吃肉渣。蠶豆病可服。

加了佛手的提氣湯,是有些苦的,除了加黃糖調味,還能換個方法,用孩子喜歡吃的糖水化解心裡的鬱結:

百合銀耳蓮子糖水

材料:幹百合8g,去芯蓮子10g,銀耳8g,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百合洗淨泡發,蓮子下鍋,加約3碗水煮至微軟,放入百合、銀耳煮10分鐘,加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養陰潤肺,養心安神。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證、少量多次分服。2~3歲可喝糖水不吃湯渣。蠶豆病可服。

這道糖水還能兼顧秋季護肺,為秋冬滋補提前打好基礎。

總之,呵護好寶寶的情志,學會溫柔化解分離焦慮,是每個家長的必修功課。一起加油吧!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相關焦點

  • 寶寶返校易哭鬧?2道食療方化解分離焦慮
    原標題:寶寶返校易哭鬧?2道食療方化解分離焦慮   小長假過完,寶寶們又該返校了。每年春秋季開學或長假後回校第一天,甚至整個第一周,幼兒園門口都免不了上演寶寶撕心裂肺哭喊,和家長難捨難分的一幕。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是孩子出現了分離焦慮。
  • 化解2歲半寶寶分離焦慮的方法
    化解2歲半寶寶分離焦慮的方法2009-11-18 10:23作者:佚名來源:出處:搖籃網錄入:liuchanjuan   收藏本文導讀:我的寶寶現在兩歲半了,每天早上一醒來就找我,並說:「媽媽不要上班,在家裡陪寶寶玩。」
  • 幼兒園開學季,巧妙化解分離焦慮,輕鬆幾招杜絕哭鬧、輕鬆適應
    寶爸寶媽們一想到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場景,內心還是非常焦慮。每到秋季開學,幼兒園常見的場面就是:孩子在裡面哭,家長在外面哭,看的十分揪心。今天就讓愛因子為你支招,幫你化解這種分離焦慮吧!分離焦慮,簡單說就是嬰幼兒與親密關係人在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的負面情緒,拒絕分離,多出現於學齡前兒童。
  • 寶寶纏著媽媽不上學,是「分離焦慮」的反映,學會三招輕鬆化解
    什麼是"分離焦慮"寶寶與父母或其他較熟悉的親人分開時,因為離開親人產生的傷心感,因為離開最熟悉的人產生的不安全感,因為害怕被拋棄產生恐懼感,這些情緒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分離焦慮"。"分離焦慮"讓孩子和家長分開時非常痛苦,所以家長不要對孩子粘人或哭鬧錶示不耐煩,而是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看是否是"分離焦慮",有針對性地進行安撫和引導。
  • 寶寶新入園,分離焦慮令寶媽憂心,如何才能有效解決分離焦慮?
    這些孩子大部分都存在分離焦慮,一旦和父母分開一段時間就會哭鬧得很厲害,即使幼兒園老師怎麼哄?寶寶依舊是自己哭自己的,很多家長可能都聽過老師反映情況,但是家長的經驗更少,對於如何解決好寶寶的分離焦慮,寶媽也十分的頭疼。
  • 寶寶哭鬧不讓媽媽上班,做好這三點,有效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其實,寶寶這種表現是由於心理學上所謂的分離焦慮導致的。分離焦慮,是寶寶在母親或者其他照顧者要離開時出現的明顯不安。分離焦慮一般在寶寶6-8個月大時出現,14-18個月大時達到頂峰。緩解寶寶分離焦慮在很多媽媽為孩子的分離焦慮苦惱時,我要說的是:恭喜你!
  • 寶寶上幼兒園分離焦慮怎麼辦?
    三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敏感期,初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親人,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寶寶容易產生分離焦慮,這種焦慮讓寶寶感到嚴重的不安,他們往往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等方式表達他們的情緒。也會有一批家庭因為寶寶的分離焦慮,鬧得全家雞犬不寧,重則寶寶身心受挫,作為家長千萬不能忽視;幼兒分離焦慮症的類型:1.長哭不止型;2.大哭大鬧型;3.後知後覺型;4.沉默不語型;
  • 怎麼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呢
    最近大多數家長都已經開始復工上班了,今年年初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在家和孩子待了1個多月,很多寶寶已經對家長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家長突然復工,很多孩子表現得情緒不穩,哭鬧等情況,這就是還在因為分離出現的分離焦慮。
  • 開學季入園哭鬧?媽媽必知的寶寶入園指南,從容解決分離焦慮
    媽媽們是不是都已經送寶寶入園了呢?入園,是每位寶寶從家庭生活走向幼兒園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折點。不少寶寶在入園前都會哭鬧不止,尤其是第一次入園的寶寶,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那媽媽們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過度,更好得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 上幼兒園哭鬧,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怎麼辦?西瓜視頻教你方法
    ,這是正常的,這是入園焦慮,典型的入園分離焦慮。為什麼會出現入園分離焦慮呢?孩子離開父母后,對新環境缺乏控制而感到緊張,有著強烈的負面情緒,所以捨不得父母離開,父母走了就哭鬧不止。2、孩子分班以後要到老師的電話,多跟老師打打電話,讓孩子也跟老師互動一下,通過微信看看照片,熟悉老師。3、可以在入園前參加幼兒園的家長一對一見面會,家長把寶寶帶著跟班級老師見面溝通熟悉!
  • 一和媽媽分開就哭鬧?寶寶的分離焦慮期到了,3種方法巧妙解決
    閨蜜知道她兒子現在這種情況是一種分離焦慮。這種焦慮大概會從1歲左右開始,和媽媽分開時,就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感。而這種焦慮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寶寶在逐漸長大的時候,慢慢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但同時他們又還存在「母嬰共生」的感覺,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分開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會很沒有安全感,從而開始哭鬧。
  • 寶寶入園哭鬧,家長該怎麼解決?這些方法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
    其實這就是孩子入園前的分離焦慮。在寶寶入園的時候,克服寶寶的分離焦慮才是讓寶寶不再哭鬧,好好進行幼兒園的最佳方法,而在這之前,我就要為各位家長介紹一下關於寶寶分離焦慮的幾個重要階段,如果家長能夠把握這幾個階段,那麼解決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問題就會更加的容易了。
  • 幼兒園開學大戲被刷屏,寶寶分離焦慮期怎麼度過?
    >「分離焦慮」是新入學的寶寶和媽媽率先要面對的大危機,千萬別覺得這是小題大作,對於寶寶來說,這場成長必經的分離焦慮,分外艱難。01什麼是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在與最親近的人分開而產生的不愉快的情緒,以此來抗拒分離。包括焦慮、不安、大哭、哭鬧不止等。
  • 寶寶哭鬧不上幼兒園?「3要3不要」,打敗分離焦慮還得靠「智取」
    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這一屆小班的寶寶們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對於剛剛3歲的小朋友來說,無異於是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邁向集體生活的第一道「坎」。可相比起懵懵懂懂的孩子來說,有些家長的焦慮卻更甚:「我家孩子比較內向,在幼兒園裡會不會受欺負啊?」
  • 寶寶的這些表現是分離焦慮
    其實,嬌嬌懼怕分離的這種情況叫做分離焦慮,寶寶從1歲左右起,和媽媽分離時,會出現分離焦慮。之所以產生分離焦慮,是因為寶寶在逐漸長大,清楚地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但是還停留在「母嬰共生」階段,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分開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所以會撕心裂肺地哭鬧。
  • 寶寶剛上幼兒園哭鬧不止?這是典型的分離焦慮,爸媽可以這樣做
    為什麼寶寶和父母的分離會顯得如此困難呢?因為在寶寶成長過程中,他們會對親近的人產生強烈的依戀。因此當他們和親近之人分離的時候,就會感到傷心難過,甚至開始焦慮。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統稱為分離焦慮。那麼分離焦慮具體是什麼呢?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寶寶緩解分離焦慮?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擔心孩子入園後哭鬧怎麼辦?今天學前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以及影響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名詞解釋「分離焦慮」使孩子產生一種離開家長的不安全感;「陌生焦慮」使孩子因為接觸到新環境和新老師、新同學而感到緊張。
  • 如何應對母嬰分離焦慮?80%媽媽的做法只會讓寶寶更焦慮
    以下是乾貨↓↓↓1 什麼是分離焦慮即嬰幼兒與某個人(一般是媽媽)產生親密的情感聯結後,在要與其分離時產生的焦慮、不安的情緒反應。什麼時候會出現分離焦慮1.小月齡寶寶階段一般在6~7個月時,寶寶就會表現出分離焦慮的徵兆,通常在10~18個月時,分離焦慮現象會達到最高峰。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全攻略,爸媽請查收
    離孩子入幼兒園的時間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在些許期待和小小的興奮中,您是否和寶寶一起做好入園準備了今天這份「寶寶入園焦慮全攻略」請您收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讓我們一起加油吧!2.強烈抵抗表現為哭鬧打人、咬人、摔東西、搶玩具等。3.拒絕吃東西、喝水有的家長平時在家裡使用不恰當的強化手段,讓孩子不能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這些孩子來園後,容易表現為拒吃、拒喝。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全攻略,爸媽請查收
    離孩子入幼兒園的時間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在些許期待和小小的興奮中,您是否和寶寶一起做好入園準備了今天這份「寶寶入園焦慮全攻略」請您收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讓我們一起加油吧!一.寶寶入園後可能出現的問題1.怕生不願意與老師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縮在角落或無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