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靜靜地流淌,轉眼間幼兒園即將開學。寶爸寶媽們一想到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場景,內心還是非常焦慮。每到秋季開學,幼兒園常見的場面就是:孩子在裡面哭,家長在外面哭,看的十分揪心。今天就讓愛因子為你支招,幫你化解這種分離焦慮吧!
分離焦慮,簡單說就是嬰幼兒與親密關係人在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的負面情緒,拒絕分離,多出現於學齡前兒童。
一種家長是被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他們認為:孩子出現哭鬧、不想上學、對新環境不適應的情況實屬正常,過幾天對幼兒園及夥伴們熟悉後自然就好了。
另外一種家長是孩子在幼兒園,自己一整天都會十分忐忑,也會有內心空空的感覺,擔心孩子哭鬧傷神、擔心老師照顧不周、擔心孩子被夥伴孤立等。與其說是孩子的分離焦慮,不如說是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這兩種心態都存在誤區,被動應對分離焦慮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不到緩解,孩子容易上火或出現一些疾病,而且負面情緒被壓制到內心深處,影響孩子的安全感。焦慮型家長,更會把這種焦慮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孩子,讓孩子加倍感受到分離是件痛苦、悲傷的事情,甚至覺得上學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產生潛意識裡排斥上學的風險。
1、增加孩子的獨處時間:
父母在家帶娃時,有意的從孩子的視線中離開,如果有條件,可以為孩子設置一個獨處空間,讓孩子在這個空間內自己玩耍。但不要偷偷的離開,告知孩子,和他玩一個戰勝獨立的遊戲。如果孩子難以適應,獨處的時間可以從5分鐘、10分鐘慢慢延長,逐步適應。
2、練習接受其他人照顧:
孩子2歲後,讓他接觸更多的人,並嘗試請不同的家人、朋友協助照顧,逐漸鍛鍊孩子和他們的獨處的能力。同樣可以用和孩子玩遊戲的方式,設置挑戰性任務,讓孩子習慣他人照顧,為上幼兒園打好基礎。注意:一定跟孩子講清楚與媽媽再次見面的時間,明確的告知孩子媽媽愛你,否則孩子會產生被拋棄的感受。
3、參照幼兒園的節奏調整作息時間與生活習慣
孩子上幼兒園不適應,很大程度上是作息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帶來的壓力。父母需要提前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表,後在家也儘量照此規律作息,如起床、吃飯、午睡、娛樂活動的時間,規律一致的作息讓孩子上幼兒園後容易適應,更有安全感。
在生活習慣上儘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脫衣服和鞋子、吃飯、洗手、如廁等。也要讓孩子學會如何獲得別人的幫助,準確的表達需求,及時、大膽的表達感受等。
4、幫助孩子熟悉新環境和老師
家長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前,自己可以先去了解環境並拍成照片,提前給孩子看這些照片並像講故事一樣跟孩子講述上學的過程,也可以設計一個冒險闖關遊戲,如:
第一關——搭乘校車,你可以跟孩子講何時何地我們搭上一輛什麼樣的校車(展示校車照片)
第二關——問候老師,教會孩子如何向老師問好(如果有條件,展示老師的照片)
第三關——告別媽媽,要互相擁抱道別,並面帶微笑
第四關——我的教室,告知孩子在這裡可以做些什麼,教室的奇妙之處等(展示教室環境照片)
......
第N關——放學回家,準確的告知孩子每天幼兒園哪個活動結束後(不要說幾點鐘,孩子對時間沒概念),媽媽就會準時的出現在幼兒園外,等待接你回家,見到媽媽後遊戲結束。
就這樣一步步的將孩子要面臨的環境和遇到的事情都講給他聽,多講幾遍,也可以提前演練一下,嘗試和孩子玩一下這個遊戲,這樣孩子上幼兒園時對環境和活動安排已經不再陌生,更加容易適應。
5、設計一個分離任務或儀式
孩子天生很喜歡合作,於是他們很喜歡幫助大人做事,在分別時,家長可以利用分離任務或分離儀式幫助孩子適應分別。如:媽媽走了,你幫媽媽照顧好你手中的娃娃(分離任務)。媽媽要走了,祝寶寶今天冒險闖關挑戰成功,讓我們擊掌吧(分離儀式)!
分離任務會讓孩子感受到責任感,分離儀式會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鼓勵,這兩種方式都會讓孩子更加勇敢!
6、選擇一個安撫物陪伴孩子
為了讓孩子覺得並不孤單,家長可以選擇一個安撫物陪伴孩子,可以是一個可以掛在書包上的布偶,也可以是一個印有全家福照片的卡片或杯子等。可以告訴孩子,每當你想念媽媽時,都可以看看這個東西,就像媽媽在你身邊,它也能把你對媽媽的思念帶給媽媽。
7、家長首先要有個愉快輕鬆的心態
家長每次提到上幼兒園,都要表現出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並儘量跟孩子講幼兒園會發生哪些好玩的事情,讓孩子對幼兒園充滿嚮往。
當你和孩子在校門口分別時,千萬不要表現出擔心和悲傷,要時刻帶著微笑,鼓勵孩子、強化他的勇氣!讓你的正能量更多的影響和傳遞給孩子吧!
以上為愛因子分享的育兒方法,更多科學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每天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