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整天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教你三招正確應對

2020-08-02 虎爸虎媽熊娃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張女士有個三歲的女兒珍珍,珍珍從小就是張女士帶大的,許多事情都是由張女士親力親為,珍珍更是非常依賴媽媽,好像一刻都離不開媽媽。到了張女士該去上班的時候,一看到媽媽拿起包包珍珍就會哭不停,不想讓媽媽去上班。

珍珍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了,張女士每次去送珍珍去幼兒園,珍珍總是拽著媽媽的衣角哭鬧著說不想離開媽媽。平常張女士帶著珍珍去廣場玩,珍珍也不願意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就喜歡黏著媽媽,一步都不想遠走。

珍珍每天都在找媽媽,黏著媽媽,這讓張女士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孩子哭鬧、整天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教你三招正確應對

一、為什麼孩子會整天找媽媽呢?

寶爸林志穎在2013年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兒子kimi參加了第一季《爸爸去哪兒》,其中kimi非常喜歡粘著林志穎,也不願意和其他小夥伴一起做任務,希望爸爸多陪自己一會,然而因為節目安排,他必須和小夥伴一起完成任務,林志穎不得不離開,而看著爸爸離開的他立馬就哭了起來。那麼孩子非常喜歡黏著父母,一刻都不想離開父母的原因是什麼呢?

孩子哭鬧、整天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教你三招正確應對

1.孩子自身性格的影響

孩子會整天找媽媽這正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很受孩子本身性格的影響。如果孩子本身不太開朗比較內向,往往更容易有「分離焦慮」。並且如果焦慮長時間得不到緩解那麼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2.父母的溺愛

如果父母在平時對孩子過分關懷、過度關愛,讓孩子一直處於家長營造的溺愛環境裡,那麼孩子是非常依賴父母的,所以才會離不開。一旦家長有事情,不在孩子的身邊時,孩子就會哭鬧、內心覺得不安。

孩子哭鬧、整天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教你三招正確應對

3.身邊環境的影響

如果孩子身處的環境發生改變,且孩子的適應能力不強時,那麼孩子將無法融入到變換的環境裡,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焦慮的情緒。受焦慮情緒影響,孩子會忍不住地哭鬧,孩子想要適應變換的環境也需要一定的過程。

二、孩子的分離焦慮可能帶來什麼後果?

1.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孩子有「分離焦慮」的話,那麼孩子的內心是傾向於膽怯恐懼的。特別是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特別容易產生分離焦慮。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並重視起來,孩子因為產生了焦慮心理,內心會非常不安,缺乏安全感,這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當然是不利的。

孩子哭鬧、整天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教你三招正確應對

2.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有的孩子受「分離焦慮」的影響,身體可能還會受到影響,進而會有些病症反應。孩子可能會出現發熱、肚子不舒服、嘔吐的情況等。如果孩子過度焦慮還會影響孩子的睡眠,睡眠質量會明顯下降。

3.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如果孩子有「分離焦慮」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展。因為當孩子還處於嬰幼兒時期的時候,孩子的智力發展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如果孩子一直處於焦慮的環境裡,那麼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孩子哭鬧、整天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教你三招正確應對

雖然「分離焦慮」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但是父母們一定不能小覷,父母要正確對待,不能發脾氣,幫助孩子緩解這一焦慮現象。

三、教你三招,正確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1.讓孩子多多與人接觸

如果平常孩子只是由媽媽來照看的話,孩子就會非常依賴媽媽、喜歡黏著她,一旦媽媽有事不能照顧孩子了,孩子就會受不了。所以,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讓孩子多多與其他人接觸,可以讓其他家庭成員也一起照顧孩子,讓孩子也逐漸得到鍛鍊,從而孩子也會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刻都離不開媽媽。

孩子哭鬧、整天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教你三招正確應對

2.讓孩子體驗外面的世界

如果家長總是讓孩子待在家裡,那麼孩子所接觸到的環境是十分單一的,一旦離開了家,焦慮就會出現。所以家長在平時就要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體驗外界,鍛鍊孩子適應其他環境的能力。這樣的話,當孩子在面對環境變化時,不至於哭鬧不止了,而是會慢慢適應。

孩子哭鬧、整天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教你三招正確應對

3.教孩子學會獨處

蒙臺梭利曾言:「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

當孩子可以自己玩的時候,家長此時不要過度幹擾,要把適當的空間留給孩子,讓孩子學會獨處、獨立,這樣即使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也不會產生焦慮情緒。當家長有事離開時,孩子也可以接受,情緒也不會過於激烈。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跟家長分開的時候,家長要關注到孩子是否有「分離焦慮」,要幫助孩子擺脫焦慮心理。相信在家長的耐心引導下,孩子會健康成長。

本文由虎爸虎媽熊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美國兒童心理專家霍夫曼曾說過,父母如果總欺騙孩子,那你一定也會收穫一個對你不誠實的孩子。這兩種方法雖然很「有效」,可以讓孩子停止哭鬧,父母也會感到心安,覺得自己終於可以順利出門了,但是卻忽略了對孩子造成的危害。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美國兒童心理專家霍夫曼曾說過,父母如果總欺騙孩子,那你一定也會收穫一個對你不誠實的孩子。這兩種方法雖然很「有效」,可以讓孩子停止哭鬧,父母也會感到心安,覺得自己終於可以順利出門了,但是卻忽略了對孩子造成的危害。
  • 寶寶整天哭著找媽,這是「分離焦慮」,三招幫孩子輕鬆克服
    你們家的寶寶是不是整天哭著找媽媽?我們都知道寶寶和媽媽總是有著一股神奇的感情,大概是因為媽媽整天陪伴著孩子,孩子最親密、最依賴的人就是媽媽了,很多家庭,孩子往往會和媽媽更加親密,相較於爸爸而言。寶寶整天粘著媽媽有一個家庭,夫妻倆人結婚後不久就生下了一個女兒,現在孩子已經三歲了,從小媽媽就擔任帶孩子的主要任務,而爸爸則主要是負責賺錢養家,平時忙於工作的爸爸也因此很少有機會和女兒相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媽媽負責寶寶生活、學習上的所有事情。
  • 這六招幫孩子應對幼兒園分離焦慮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2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呢?,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你在這裡玩,媽媽在廚房裡,每隔五分鐘媽媽就會回來看你一眼。」
  • ​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媽媽應該怎麼辦?試試這4招
    嬰幼兒約在7~9個月大時,部分父母會發現,寶寶會出現某些狀況:離開父母會哭鬧、不願意接觸陌生人、情緒較敏感等,這代表寶寶可能有「分離焦慮」的傾向。是指孩子和親密的撫養者(多是指媽媽)之間突然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安情緒和行為,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每個孩子都可能會有,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在處理分離焦慮時,媽媽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偷偷的離開….
  • 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
  • 總是哭著「找媽媽」,離開一會都不行?孩子可能正在面臨分離焦慮
    編輯:邱寫寫見多了孩子哭著「找媽媽」的畫面,我們都已經感到習以為常。小孩子總是過分地粘媽媽,似乎已經成了一件全民公認的事情。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或許我們會覺得這是孩子心智不成熟的體現,但是反過來站到孩子的角度上,我們才會深度理解這種分離給娃帶來的焦慮情緒。
  • 分離焦慮:家長處理好分離時刻,讓孩子在分離中學會成長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在與父母或者其他與自己很親密的人分開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安情緒,這是孩子心理成熟的一個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會表現為哭鬧沮喪、緊張焦躁。這種表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慢慢削弱,最後消失不見。
  • 幼兒園分離焦慮,苦了孩子,難為了家長,這4招教你應對
    爸爸媽媽們雖暗喜著解放了,心裡又不免有各種擔憂,燃眉之急就是娃的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孩子入園,他們依然會哭鬧。「有沒有小朋友打你?」甚至用「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之類的話來嚇孩子。在幼兒園,當你想爸爸媽媽的時候,就把照片拿出來看一看,我們一直陪著你呢寶貝。」
  • 幼兒園分離焦慮,苦了孩子,難為了家長,這4招教你應對!
    爸爸媽媽們雖暗喜著解放了,心裡又不免有各種擔憂,燃眉之急就是娃的分離焦慮!理想中的入園場景:寶貝穿著乾淨整潔,背著小書包,在幼兒園門口與爸爸媽媽溫馨道別,然後乖乖走進幼兒園。現實中的入園場景:寶貝在幼兒園門口哭得稀裡譁啦,抱著爸爸媽媽的腿怎麼都不讓走。碰都不讓老師碰,生怕一不小心就會被拽進幼兒園裡。
  • 幼兒園開學季,巧妙化解分離焦慮,輕鬆幾招杜絕哭鬧、輕鬆適應
    寶爸寶媽們一想到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場景,內心還是非常焦慮。每到秋季開學,幼兒園常見的場面就是:孩子在裡面哭,家長在外面哭,看的十分揪心。今天就讓愛因子為你支招,幫你化解這種分離焦慮吧!分離焦慮,簡單說就是嬰幼兒與親密關係人在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的負面情緒,拒絕分離,多出現於學齡前兒童。
  • 幼兒園開園了,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
    01 / 分離焦慮的表現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哭鬧、間斷性哭泣、沉默、不吃飯不喝水……有的小朋友可能會在幼兒園門口抱著媽媽大聲哭鬧,表示不願意上幼兒園;只是成年人在用經驗、理智和自控力讓自己儘快適應,擺脫尷尬,而孩子只能用哭鬧等方式來表達。所以不用太擔心,先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會有的正常表現。這或許是人的天性,也或許來源於你的帶養方式和習慣,但是分離焦慮總會過去,而且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 入園哀嚎,靳東、鄧超的孩子也沒躲過,學會5招應對孩子入園哭鬧
    這是一種典型的入園分離焦慮症,其實不僅孩子會有,家長同樣會有。孩子只能用哭鬧來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以此來告訴家人不想去幼兒園。有些家長則自己偷偷在家抹眼淚。其次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早教活動,先和孩子一起,然後慢慢和孩子分開一節課,再到半天課,再到一天,這樣逐漸分開,讓孩子也逐漸克服分離焦慮,從而可以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 「媽媽別走」,5招解除揪心的分離焦慮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 疫情後遺症 「媽媽不要去上班」,孩子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有一部分家長覺得,大人的事情比孩子的情緒更重要,對於孩子的哭鬧不能慣著,該分離還是要分離。 孩子找不到媽媽,同樣也會哭鬧,還會覺得媽媽消失了,是不是不要自己了,是不是出事了,這同樣會造成孩子內心的無助,養成敏感、自卑的性格。 誤區3:自己也被孩子帶入情緒,一起焦慮 孩子捨不得媽媽,媽媽也同樣捨不得孩子。
  • 上幼兒園哭鬧,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怎麼辦?西瓜視頻教你方法
    ,不適應,不習慣,甚至哭鬧,這是正常的,這是入園焦慮,典型的入園分離焦慮。為什麼會出現入園分離焦慮呢?所以寶寶上幼兒園前,就要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教孩子自己吃飯、自己如廁等等,孩子會服務自己,他就不會害怕自己這不會那不會而愛批評,反而會獲得老師的表揚,從而自信滿滿,喜歡上幼兒園。
  • 開學季入園哭鬧?媽媽必知的寶寶入園指南,從容解決分離焦慮
    媽媽們是不是都已經送寶寶入園了呢?入園,是每位寶寶從家庭生活走向幼兒園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折點。不少寶寶在入園前都會哭鬧不止,尤其是第一次入園的寶寶,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那媽媽們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過度,更好得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 孩子哭鬧、煩躁,害羞又黏人,可能是因為分離焦慮!家長別忽視
    當有一天要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獨自一人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例如去幼兒園),可能會突然變得膽小、黏人、不安、煩躁,甚至哭鬧,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他們正在經歷分離焦慮。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 如何應對母嬰分離焦慮?80%媽媽的做法只會讓寶寶更焦慮
    那麼,該如何面對這讓人又愛又恨的分離焦慮呢?以下是乾貨↓↓↓1 什麼是分離焦慮即嬰幼兒與某個人(一般是媽媽)產生親密的情感聯結後,在要與其分離時產生的焦慮、不安的情緒反應。3 如何正確應對分離焦慮2.分開之前,一定要告別有些媽媽害怕寶寶看到自己離開會哭鬧,選擇偷偷離開,其實,這是不建議的。這種不告而別的方式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會讓寶寶有被欺騙的感覺,並且對於媽媽什麼時候會離開自己這件事完全沒有掌控感,反而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
  • 寶寶纏著媽媽不上學,是「分離焦慮」的反映,學會三招輕鬆化解
    分離焦慮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還沒有時間的概念,還不能理解媽媽出去上班,晚上就回來了,孩子的感覺是媽媽出門就消失了,再也見不到了。分離焦慮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三歲以前的孩子身上,隨著孩子長大,理解力越來越好就會慢慢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