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哀嚎,靳東、鄧超的孩子也沒躲過,學會5招應對孩子入園哭鬧

2020-08-11 天天話育兒

即將迎來開學季,有些小朋友馬上踏入幼兒園,媽媽們喜憂參半,開心的是可以解脫白天時光,擔心的是孩子在幼兒園每天哭鬧怎麼辦?


回想起來我家大寶剛入園的第一天,孩子走後我在家就焦慮不安,擔心孩子有沒有被欺負,擔心孩子有沒有吃飽飯,擔心離開媽媽有沒有哭,直到孩子放學接回家我的心才開始安靜下來,而且這種緊張的心態,一直隨著孩子完全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才逐漸消失......


其實這種擔憂不以群分,只要是為人父母都會存在,包括平時屏幕上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一絲不苟的明星家長們



早年,靳東的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出現痛哭不止,躲在一邊角落裡的麻麻(李佳)發文表現很心疼,最後咬咬牙也沒去抱孩子。



後來,硬漢鄧超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捨不得孩子離家上幼兒園,又擔心孩子在學校哭鬧,躲在車裡偷偷抹淚。



剛入園一派景象:孩子哭鬧、家長緊張,心碎一地


孩子三歲後就要面臨上幼兒園的問題了。從小在父母身邊,被家人精心呵護的寶寶第一次離開家人,獨自面對外人,心裡的恐慌和焦慮基本是每個孩子都有的。


所以幼兒園開學的前幾天,幼兒園內外哭聲不斷,尤其是小班的孩子,緊緊抓住家長的手不進教室,撕心裂肺的哭喊聲讓家長心碎。這種場面在幼兒園剛開學的那幾天經常可以看到。而且孩子剛開始入園的日子,家長們的心情也是焦慮不安,很多時候比孩子都緊張。


為什麼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哭鬧?


分離焦慮症,不僅孩子會有,家長同樣會有。


孩子剛入園,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裡,一下子打亂了之前的生活習慣和規律,再加上平時在身邊的家人都離開了,沒有了安全感,這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和不安,對幼兒園產生了抗拒。


這是一種典型的入園分離焦慮症其實不僅孩子會有,家長同樣會有。孩子只能用哭鬧來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以此來告訴家人不想去幼兒園。有些家長則自己偷偷在家抹眼淚


家長在孩子入園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來緩解孩子入園後的緊張和恐懼感。


學會5招應對孩子入園哭鬧


第一招、提前調整孩子的生活習慣


一般孩子在入園前半個月,家長需要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來安排孩子的生活。早睡早起,一天三餐正點吃飯,中午有一兩個小時的午睡時間。


還要鍛鍊孩子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這些基本的生活能力。這樣孩子在一開始的幼兒園的生活裡就不會太受罪了。


第二招、平時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培養孩子溝通能力


幼兒園是孩子與人交往的最為重要的一個場所,他們在這裡要和老師打交道,和同齡寶寶打交道,所以在孩子入園前培訓孩子的與人的溝通交流能力很重要。


孩子的待人接物、溝通交流的能力,很大一部分源於對爸爸媽媽們的觀察模仿。所以,首先家長們要自己做好模範作用,孩子們就會把家長當作榜樣來學習。

其次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早教活動,先和孩子一起,然後慢慢和孩子分開一節課,再到半天課,再到一天,這樣逐漸分開,讓孩子也逐漸克服分離焦慮,從而可以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在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過程中,家長尊重孩子的意見是很重要的,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在社交的時候也就會尊重其他小夥伴的意見,這樣孩子之間鬧矛盾、打架的事情就會很少發生了。


第三招、按時讓孩子入園、離園


剛入園孩子,家長一定要按時接送孩子,尤其是放學時,孩子從幼兒園一出來第一眼就能看見爸爸媽媽在等他們,這樣孩子就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其次在入園孩子哭鬧不願意進去的時候,家長要狠心離開,一般這種情況,老師會把孩子抱起來,哄哄他,誘導他去想別的事情,孩子的哭鬧就會很快緩解了,家長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而不忍心就接孩子回家,這樣再次入園孩子的情況就會更糟。


還有不要隨意給孩子請假,很多孩子剛入園階段,新鮮勁過了,在幼兒園要處處受約束,沒有在家裡自由,就不想去了,然後孩子就找各種藉口,哭鬧不去幼兒園。


我家大寶就是典型的例子,剛開始幾天每天都高高興興去幼兒園,一個星期後就開始不想去了,早上起床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能不能不去幼兒園?」。然後就一直不停的問我,媽媽我能不能不去幼兒園,每次我都告訴她,不能不去,因為幼兒園裡小朋友和老師都在等你,你不去,他們會想你的,這樣慢慢孩子也就習慣了每天早上起來就去幼兒園了。


第四招、入學生病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家都不怎麼生病,可是為什麼一到幼兒園就各種生病,尤其是剛入園的那幾個月,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一般情況下,孩子剛入園,會因為心裡的不適應而造成情緒不穩,免疫力下降,於是部分的孩子,剛入園的時候會有體重下降、生病等情況出現。


只要孩子出現的問題不是很嚴重,那就是正常的現象,家長多和老師溝通,一起加強孩子的生活護理和心理的調試,一般都會順利度過難關。


另外,這種情況下,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請假,對於小感冒,家長可以在送孩子入園時將感冒藥交給老師,老師會叮囑孩子按時吃藥。伴有高燒或咳嗽等其他嚴重情況則除外,及時就醫。


第五招、家長自我心理建設


孩子入園,對一部分家長來說工作量非常巨大,不僅要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照顧好孩子脆弱小心靈,更重要的是及時調整自我內心。做好內心建設,告訴自己做好過渡期工作,這一點非常重要。

只有家長表現的樂觀、風淡雲輕,孩子的焦慮會適度減輕。家長若焦躁不安,遇到一點事情就自己先扛不住,那孩子也勢必隨之緊張。


寫在最後


入園「哭鬧」的現象很多小朋友都會有情況,只是每個孩子表現的程度輕重不同。爸爸媽媽要對孩子有信心,也要記得和老師多多交流,及時幫助孩子克服害怕入園的心理障礙。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幼兒園那些事兒:孩子入園時總是哭鬧怎麼辦?
    孩子上幼兒園,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總是哭鬧不肯入園。孩子入園時總是哭鬧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孩子剛入園,不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因此哭鬧不肯入園;有的是因為孩子睡的太晚,早上醒不來,因此哭鬧不肯入園;有的是因為家長總是問孩子幼兒園的方方面面,導致孩子覺得上幼兒園很麻煩,因此哭鬧不肯入園;有的是因為孩子身體感到不適,因此哭鬧不肯入園;還有的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哭鬧不肯入園……但不管是哪種原因,家長要學會科學應對孩子入園哭鬧的情況。
  • 孩子入園哭鬧、抗拒?父母這樣做,讓您的孩子順利入園
    憂心的是寶寶們經過一個假期的放鬆,開學難免不適應,一場「哭鬧大劇」又要上演了......這可怎麼辦呢?為使孩子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小編特意為寶爸寶媽總結了幾個好辦法,讓孩子告別哭鬧焦慮,快樂入園!
  • 資深幼兒園園長坦言:有入園「哭鬧症」的孩子,多半來自三種家庭
    看著哭鬧的孩子,父母哭笑不得,老師手足無措,園長暗中觀察後坦言:「每年都會上演「生死離別」大戲,通過多年的觀察我發現,入園哭鬧並非偶然事件,和家庭有關係」有入園「哭鬧症」的孩子,多半來自三種家庭幼兒園開學日,有些孩子不哭不鬧,有些孩子哭天搶地,這是因為陌生環境下有人能巧妙克服焦慮和恐懼,有人卻被恐懼包圍,
  • 寶寶入園4種哭鬧類型,媽媽做好這5個準備,巧分離才能不焦慮
    每年到了寶寶入園的月份,幼兒園門口都會如期上演母子分離的年度大戲。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庭和家人,不但要長時間和媽媽分開,還要獨自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們,心裡難免會感到恐懼和焦慮,哭鬧也就在所難免了。
  • 新入園寶寶會哭鬧,家長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減少哭鬧愉快入園
    新入園寶寶會哭鬧,家長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減少哭鬧愉快入園本文作者 | 夢雨(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禁抄襲這樣會讓孩子能儘快熟悉老師,熟悉幼兒園,熟悉幼兒園的小夥伴家長放心,對於哭鬧的孩子,老師會第一時間給孩子送去一個擁抱,並去安撫孩子哭鬧的情緒。老師會選擇抱起哭鬧的孩子和孩子親切交談的方式,或是把孩子領到玩具區域,讓孩子去玩他喜歡的玩具的方式,來轉移孩子哭鬧不安的情緒,讓孩子儘快的安靜下來。
  •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捨不得父母離開,入園「分離焦慮」怎麼辦?
    不適應,不習慣,甚至哭鬧,這是正常的,這是入園焦慮,典型的入園分離焦慮。孩子離開父母后,對新環境缺乏控制而感到緊張,有著強烈的負面情緒,所以捨不得父母離開,父母走了就哭鬧不止。,家長拖泥帶水,優柔寡斷孩子適應最慢,孩子哭鬧時間最長。
  • 寶寶入園在即,家長學會這6招,搞定分離焦慮,讓寶寶愛上幼兒園
    ,大概需要5周的時間。長假後,寶寶面臨再次適應幼兒園的情況,這時候部分寶寶會表現出不適應的情況,還會像第一周一樣哭鬧不配合,不過因為之前的經歷,這個時間很短,只需要2-3天,大部分寶寶已經能正常入園了。正常入園,只是孩子順利踏入幼兒園的第一步。作為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入園情況,還要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幫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 「媽媽,不要走」孩子入園哭鬧不休,只因父母沒做好這3個規劃
    今天叨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關於孩子上幼兒園不可少的3個規劃:應該如何應對分離焦慮、提前都需要準備什麼物品、應該調整什麼習慣。家長們對照看看,你都準備好了嗎? 分離焦慮也被稱為離別焦慮,是指孩子因和家人分離而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包括焦慮、不安、大哭、哭鬧不止等。 常發生在孩子和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後,又要分開時,因傷心、痛苦,而用哭鬧的方式拒絕分離。
  • 9月份新生入園,以下事情現在就該準備了,孩子上學不哭鬧
    文|文兒暑假過後,又要有一批小朋友入園。他們帶著父母的期望,走進集體生活,在那裡結識新的朋友,認識新的老師,學習新的知識,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因為習慣了在家無拘無束的輕鬆生活,剛剛入園的時候,容易感覺到不適應,忍不住哭鬧。
  • 「小班入園攻略」3招解決8大問題,讓孩子輕鬆上學
    5、偶爾會說謊:如回家告訴家人「老師(小朋友)打我」、「沒有玩具」、「不給飯吃」等。6、階段性體質敏感:由於新環境使孩子情緒波動較大,加上哭鬧、緊張,體能消耗也較大,出現代謝紊亂,進而在一定階段內引起體質敏感、易生病。
  • 一上幼兒園,孩子就哭鬧?專家教你做好入園引導
    ,到陌生的環境參加集體生活,內心有恐懼、有不適應、有抗拒都是正常的心理,所以孩子哭鬧也是正常反應。哭鬧是一種情緒釋放和宣洩的渠道,我們首先要放鬆心態,允許和接納這種行為。為了讓更多父母能夠避開入園告別的雷池,學會正確地和孩子說再見,丁香媽媽特別邀請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的王穎老師和APEI國際註冊家庭教育指導師、有著三歲男寶的辣媽欒進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場寶寶入園必備指南的免費直播~你想不到的是,除了兩位老師會帶來滿滿的乾貨外,我們還帶來
  • 孩子入園哭鬧不休,只因父母沒做好這3個規劃,現在惡補還來得及
    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關於孩子上幼兒園不可少的3個規劃:應該如何應對分離焦慮、提前都需要準備什麼物品、應該調整什麼習慣。家長們對照看看,你都準備好了嗎?繪本可以生動形象的向孩子描繪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可以讓孩子提前對即將開展的入園生活有所了解,削減孩子對於陌生事物的恐懼感,自然可以也可以減輕孩子部分的分離焦慮。
  • 孩子面臨開學,如何解決「入園分離焦慮」,家長要學會這3招應對
    在入園之前,作為家長一定對孩子實施心理輔導,做好一切入園前的準備,深入地幫孩子緩解這種入園的抗拒心理。孩子出現「入園分離焦慮」,都有哪些行為表現?1、表現得越來越反抗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事的時候,孩子會表現得越來越反抗,完全不聽父母說的話,還用各種招數來搞破壞.比如扔東西、拼命地打人,還有一直的哭鬧等等。他們甚至會用一些極端的方式,不跟父母分開,拒絕入園。
  • 開學季入園哭鬧?媽媽必知的寶寶入園指南,從容解決分離焦慮
    媽媽們是不是都已經送寶寶入園了呢?入園,是每位寶寶從家庭生活走向幼兒園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折點。不少寶寶在入園前都會哭鬧不止,尤其是第一次入園的寶寶,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那媽媽們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過度,更好得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 應對「入園焦慮」,家長需要平常心,學會「共情」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園時間了,面對孩子入園,很多家長情緒都很複雜,或緊張或期待,還有不安和焦慮。面對「入園焦慮」,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1.我有一個朋友楊珍,她的女兒昕昕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但是還沒等孩子開始焦慮,她自己卻已經陷入了分離焦慮當中。
  • 頂級災難大片《入園》即將上映,3招破解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症
    為何很多小朋友入園時都會哭鬧每一個孩子進入幼兒園都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作為家長,入園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前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鍛鍊好孩子的自理能力,提前幫助孩子熟悉即將面臨的幼兒園的一切。很多孩子出現入園分離焦慮是因為他們以為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忽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會產生被遺棄感,不安全感。所以帶家長們一定要提前做好孩子的心理鋪墊,讓他們儘可能地去熟悉幼兒園。
  • 孩子上學哭鬧不停,入園前看這些繪本,輕鬆擺脫孩子入園焦慮
    對於第一次入園,或者說經歷了長時間的假期之後的寶貝們來說,入園,可能就意味著要離開爸爸媽媽,離開熟悉的家,進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身邊是一群陌生的人,有老師,更有其他小朋友。這對於小朋友來說,其實是挺難的,那今天我就給大家準備了幾本,適合在小朋友入園前,家長和小朋友一起閱讀的繪本,來幫助孩子度過這段焦慮的時光。
  • 「孩子入園總哭鬧?幼兒園老師2招教你應對…….
    每年9月入園的時候,整個教室一片哭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大家應該深有體會吧,孩子哭起來的聲音特別大,如果是全班十多個孩子一起哭呢?)入園哭泣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工作時間長的老師對此都已經習以為常了。甚至中班家長如此安慰小班孩子媽媽,【沒事,哭段時間就不哭了】。
  • 寶寶入園總是哭鬧,那是這項功課沒做好
    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父母就要開始著手準備送孩子去上幼兒園了。幼兒園是孩子人生接觸的第一個大集體,也是孩子第一次上學。能夠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讓孩子學會融入集體。並且在幼兒園裡能夠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文化教育,所以按時入園是非常有必要的。
  • 轉給新入園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03交往準備1)教孩子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2)平時不要唯孩子獨尊,避免孩子只習慣於接受別人的關照「再見」父母送孩子入園,將孩子交給老師後,應儘快離開。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不讓他上幼兒園。第二天到第四天一般是孩子哭鬧最厲害的時間,家長一旦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要及時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