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給新入園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2020-10-22 幼兒園裡孩子王

歡迎關注「幼兒園裡孩子王」,和我一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


新學期開學了,幼兒園迎來新入園的孩子們!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而不適應,也怕什麼都還不太會的他們,離開了家庭的呵護,在眾多小朋友的集體中,得不到細緻的照顧。

別擔心,讓這份「新小班入園須知」給大家一顆定心丸,請家長做好以下充分的準備,相信寶貝們,一定會以最棒的狀態,邁出他們人生的第一步!

了解孩子的入園焦慮

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

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

所以,分離焦慮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

這個焦慮也不僅僅出現在孩子身上,孩子和家長都可能引起不安,大部分孩子會慢慢調節適應。

焦慮情緒會傳染,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太擔心,孩子可能更難安心,這也是建議家長自己先放鬆再去處理的原因。

分離焦慮可能的一些表現

01

怕生

不願意與老師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躲避集體,縮在角落,或只黏著一個老師。

02

強烈抵抗

表現為哭鬧、打人、咬人、摔東西等。

03

拒絕吃東西、喝水

有的家長平時在家裡使用不恰當的強化手段,讓孩子不能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這些孩子來園後,容易表現為拒吃、拒喝。

04

「說謊」

如回家告訴父母「老師(小朋友)打我」「沒有玩具」「不給飯吃」等。

05

階段性體質敏感

由於新環境使孩子情緒波動較大,加上哭鬧、緊張,體能消耗也較大,出現代謝紊亂,進而在一定階段內引起體質敏感、易生病。

06

尿褲子、尿床

由於老師掌握孩子的習慣需要一定的時間,對於自理能力弱的孩子而言,來到一個新環境有可能會出現尿褲子的情況,只要家長多帶上幾套換洗衣褲就行。

提前消除孩子入園障礙

01

心理準備

1)給孩子多提供獨立與他人交往的時間與機會;

2)要和孩子經常談論幼兒園。

02

生活準備

1)會自己用勺進餐;

2)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服裝鞋襪及其他用品;

3)教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如想喝水、大小便等,而不要以哭代替;

4)請給孩子準備一套替換的衣褲(最好做好標誌或寫上名字)放入書包帶到幼兒園,以便孩子弄髒衣物後老師能及時更換。

03

交往準備

1)教孩子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

2)平時不要唯孩子獨尊,避免孩子只習慣於接受別人的關照。

04

行為訓練

1)培養孩子的文明行為,不抓人、打人,傷害同伴;

2)教育孩子遇事不任性、亂發脾氣。

家長請「不必擔心」

01

孩子喝水、大小便問題

剛入園時,老師會不時地提醒。

過了一段時間,常規穩定之後有固定的時間去喝水、如廁,但小朋友如有要求仍可以隨意去。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喝水、如廁時老師都會幫忙,直至孩子能獨立完成為止。

02

午睡問題

老師不會強迫剛入園的孩子午睡,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誘導孩子午睡,如:先隨聲附和孩子「等媽媽」的要求,請其安靜地到床邊坐下,等孩子有了睡意,再勸他睡到床上等。

03

吃飯問題

吃飯時,老師會對新入園的孩子予以特別照顧,教他們使用勺子進餐,對個別能力弱的,老師還會餵飯。

為了激起孩子的食慾,幼兒園的飯菜均是色、香、味俱全。盛飯時,以少量多次為原則。

04

與小朋友發生爭執怎麼辦?

小朋友之間發生爭執(包括吵架甚至打架)是很正常的。

老師會按照站位要求,用自己的專業經驗,儘量保證每一個孩子都在自己的視野內,在發生爭執時第一時間避免肢體的衝突。

停止肢體衝突後,老師會排解糾紛,引導小朋友正確的交往方式,家長可儘量放心。

開學後,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幾點

愉快地與孩子說「再見」

父母送孩子入園,將孩子交給老師後,應儘快離開。千萬不要聽到孩子哭聲又回頭去望望孩子,甚至將孩子帶回家。否則,孩子有此「經驗」,第二天入園只會哭得更加厲害。

不要否定孩子的焦慮情緒

避免批評或否定孩子的分離困難。

例如,避免說「你真沒用」或」不要你這樣的孩子了」等氣話。

堅持送孩子入園

孩子適應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不讓他上幼兒園。

第二天到第四天一般是孩子哭鬧最厲害的時間,家長一旦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要及時離開。

家長心中默念「老師帶娃是專業的」!

多念幾遍心裡就淡定了。

家長們還要先從自己做起,

克服焦慮才是正解。

等孩子入園後,

家長還是別扒窗戶偷偷看了!



給孩子所有的教育及期待,

是為了培養孩子更加獨立,

只有學會放手,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我是幼兒園裡的孩子王,歡迎大家和我共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新生入園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
    ,家長又可以如何配合幼兒園,科學、有效地應對孩子的焦慮情緒?:「孩子入園後,把緩解孩子分離焦慮的「任務」只交給老師就可以了?」為緩解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除了需要老師在園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幼兒之外,還需要家園互動,共同努力,使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找到安全感、歸屬感,消除分離焦慮。
  • 秋季入園,如何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症?轉給家長
    馬上又到了幼兒園的入學時間了,很多父母開始在擔心孩子上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問題,常爸每天都能接到很多這方面的諮詢。如何安撫好孩子的分離焦慮?這些招,讓孩子輕鬆適應幼兒園!只要孩子想吃,不管什麼時間,全部滿足;還有部分家長生怕孩子吃少了,所以一到吃飯時就端著碗追著餵;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一概滿足。因此,假期過後,部分孩子就會出現不會自己吃飯,正餐時間吃不下飯或者身體不適,嚴重的則不能按時入園,甚至要送醫院。為了孩子能順利地回到幼兒園,家長要儘快恢復過節前的飲食習慣。
  • 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寶寶入園分離焦慮
    會對幼兒園這一新環境感到不適應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入園分離焦慮會掛在爸爸媽媽身上哭鬧 幼兒園是孩子獨立闖蕩的第一個「江湖」,應對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情緒是寶寶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轉變的裡程碑。適齡寶寶離開父母和家庭進入幼兒園,邁出其社會化進程第一步。
  • 孩子面臨開學,如何解決「入園分離焦慮」,家長要學會這3招應對
    在入園之前,作為家長一定對孩子實施心理輔導,做好一切入園前的準備,深入地幫孩子緩解這種入園的抗拒心理。孩子出現「入園分離焦慮」,都有哪些行為表現?3、對家長的依賴轉移其實不同的孩子,他們心理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樣,家長應該多觀察孩子的行為,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緩解他們入園前的焦慮。有些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即使不願意與父母分開,他們也會表現得讓父母安心,自己去克服分離焦慮症,開始逐漸地適應新環境.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每一樣媽媽們都不放心但孩子終究是要入園的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防護措施吧!新生入園前,不光要做好環境準備、教師心理準備,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今天學前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以及影響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
  • 孩子和家長陷入分離焦慮怎麼辦?
    每到開學季,孩子和家長就陷入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當中——分離焦慮。不少幼兒園裡都哭成一片,一些家長剛走,孩子便開始哭鬧不止,嘴裡大喊「我要媽媽」、「我要回家」......所謂入園分離焦慮,就是指幼兒進入幼兒園和撫養者之間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焦慮、不安等情緒和行為。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面臨一次入園分離焦慮。
  • 如何緩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
    孩子入園前的心理準備工作有沒有做好,入園當天家長情緒是否平穩、愉悅,該走的時候是不是果斷離開,這些都是相當關鍵的影響因素。 每個孩子的適應狀況都不太一樣,通常分離焦慮會持續一周到一個月的時間。但也有分離焦慮可能會反反覆覆持續一年,甚至更長。
  • 【教師篇】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成因及應對策略
    二、緩解幼兒分離焦慮的主要策略分離焦慮給幼兒入園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對家長的情緒會產生困擾,對教師的工作也加大了難度。如何緩解幼兒入園時的分離焦慮,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需要幼兒園和家庭雙方的密切合作。(一)幼兒園採取的主要策略1、精心設計活動室的環境。孩子一走進幼兒園,大部分時間都會在活動室度過。
  • 新生入園,家長坐立難安傷心大哭,解決家長的分離焦慮是首要問題
    不管做什麼都在惦記孩子,擔心孩子會哭鬧,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不適應等等。另外面對於孩子的第一次分離,有些家長不僅僅會出於擔心,還會對孩子十分想念。雖然孩子只是在幼兒園裡上一天學就會放學回家,但是,這種分離的感覺,讓家長覺得這一天的時間很漫長。焦慮和想念情緒,交雜在一起,讓家長坐立難安,心裡一直惦記著孩子,一些家長甚至會在送完孩子之後忍不住哭泣。
  • 秋季入園:你的寶寶是哪種分離焦慮?
    不論如何表現,家長應對寶寶入園焦慮,都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 不在寶寶不知情或受騙的情況下,從幼兒園悄悄溜走。如果送入園時媽媽表現出焦慮和擔心寶寶,寶寶會感受到並更加焦慮。很多媽媽並未察覺自己也有分離焦慮,甚至有些爸爸送完孩子後也會哭得稀裡譁啦的呢!這些父母都要先療愈好自己的分離焦慮,才能真正幫助到寶寶應對好分離焦慮。
  • 孩子初入幼兒園,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寶寶初入幼兒園時,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去幼兒園是一場「戰鬥」——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從心理層面上講,這就是「分離焦慮」。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呢?
  • 孩子分離焦慮,摔東西絕食,家長如何應對?
    經常有家長問關於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有的家長說每次回家和孩子相處,當要離開時孩子總會哭的稀裡譁啦,不想要家長離開。也有的家長說孩子上幼兒園要家長全程陪同,一旦家長離開,孩子就開始哭。像這樣類似問題還有很多,總之就是孩子離不開家長。
  • 新生入園「十三忌」,輕鬆應對分離焦慮,家長容易踩的雷區
    家長的配合工作對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入園的過程中,我們許多家長朋友往往無所適從,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能夠順利適應,可是結果卻事與願違,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存在誤區的,當孩子在家裡休息一天後,再來幼兒園會感到更加陌生,特別是對於新入園的孩子來說,還沒有建立起與老師之間的依戀感情,送送停停會讓孩子的適應過程事半功倍。堅持送園,對孩子的適應至關重要。
  • 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常常出現在上幼兒園時期。不僅是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媽媽也會出現分離焦慮。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呢?我們先從孩子和媽媽的依賴和依戀關係上來講起。因為依戀關係具有雙向性,因此,分離常常體現在媽媽和寶寶兩者的關係上,而不是單方面。
  •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入園焦慮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開學季,幼兒園裡傳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門口媽媽一邊抹淚一邊帶著擔心離開或不放心,趴在教室的窗戶上…… 這種情景我們在開學季的幼兒園裡時常見到。那我們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應對入園分離焦慮呢?入園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 孩子即將入園,如何幫ta緩解分離焦慮?家長要做到這些
    孩子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和人,去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出現了分離焦慮該怎麼辦?家長最好能做到這些。家人要調整好心態其實很多時候,說是有分離焦慮,大多數是家長太過焦慮了,而孩子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長傳遞過去的。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也就有了社會化的需求。他們需要和更多的同齡人一起玩,也想要去探索更為廣闊的世界。但是因為孩子還小,對父母還很依賴,這就導致孩子會在想要嘗試的同時又很猶豫。
  • 致家長,新小班幼兒入園須知,開學後可降低分離焦慮
    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
  • 應對「入園焦慮」,家長需要平常心,學會「共情」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園時間了,面對孩子入園,很多家長情緒都很複雜,或緊張或期待,還有不安和焦慮。面對「入園焦慮」,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1.我有一個朋友楊珍,她的女兒昕昕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但是還沒等孩子開始焦慮,她自己卻已經陷入了分離焦慮當中。
  • 解決孩子入園分離焦慮,從容應對開學季
    馬上到9月份了,又有一部分幼兒準備入園了,「怎麼解決分離焦慮?」,「如何幫孩子過渡?」等成了很多準備入園孩子媽媽最關心的問題。要解決孩子入園焦慮,最好要提取準備,般來說,從開學前一兩周開始做準備,是最合適的時機。
  • 教師、家長如何緩解和消除幼兒的分離焦慮
    據調查,幼兒在入園初期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較為普遍,至少有65.33%的孩子在入園一個月中出現過不同表現程度和不同時間長度的分離焦慮症狀。幼兒的分離焦慮反映各有不同,有的呈發洩狀,如緊抱家長不放、大聲哭鬧,甚至會拳打腳踢、伺機逃跑。有的呈消極狀,如沉默不語、不吃不睡。有的相對積極些,願意接納保教人員,但緊跟其後寸步不離。其中部分幼兒是好幾種現象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