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幼兒園裡孩子王」,和我一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
新學期開學了,幼兒園迎來新入園的孩子們!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而不適應,也怕什麼都還不太會的他們,離開了家庭的呵護,在眾多小朋友的集體中,得不到細緻的照顧。
別擔心,讓這份「新小班入園須知」給大家一顆定心丸,請家長做好以下充分的準備,相信寶貝們,一定會以最棒的狀態,邁出他們人生的第一步!
了解孩子的入園焦慮
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
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
所以,分離焦慮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
這個焦慮也不僅僅出現在孩子身上,孩子和家長都可能引起不安,大部分孩子會慢慢調節適應。
焦慮情緒會傳染,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太擔心,孩子可能更難安心,這也是建議家長自己先放鬆再去處理的原因。
分離焦慮可能的一些表現
01
怕生
不願意與老師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躲避集體,縮在角落,或只黏著一個老師。
02
強烈抵抗
表現為哭鬧、打人、咬人、摔東西等。
03
拒絕吃東西、喝水
有的家長平時在家裡使用不恰當的強化手段,讓孩子不能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這些孩子來園後,容易表現為拒吃、拒喝。
04
「說謊」
如回家告訴父母「老師(小朋友)打我」「沒有玩具」「不給飯吃」等。
05
階段性體質敏感
由於新環境使孩子情緒波動較大,加上哭鬧、緊張,體能消耗也較大,出現代謝紊亂,進而在一定階段內引起體質敏感、易生病。
06
尿褲子、尿床
由於老師掌握孩子的習慣需要一定的時間,對於自理能力弱的孩子而言,來到一個新環境有可能會出現尿褲子的情況,只要家長多帶上幾套換洗衣褲就行。
提前消除孩子入園障礙
01
心理準備
1)給孩子多提供獨立與他人交往的時間與機會;
2)要和孩子經常談論幼兒園。
02
生活準備
1)會自己用勺進餐;
2)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服裝鞋襪及其他用品;
3)教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如想喝水、大小便等,而不要以哭代替;
4)請給孩子準備一套替換的衣褲(最好做好標誌或寫上名字)放入書包帶到幼兒園,以便孩子弄髒衣物後老師能及時更換。
03
交往準備
1)教孩子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
2)平時不要唯孩子獨尊,避免孩子只習慣於接受別人的關照。
04
行為訓練
1)培養孩子的文明行為,不抓人、打人,傷害同伴;
2)教育孩子遇事不任性、亂發脾氣。
家長請「不必擔心」
01
孩子喝水、大小便問題
剛入園時,老師會不時地提醒。
過了一段時間,常規穩定之後有固定的時間去喝水、如廁,但小朋友如有要求仍可以隨意去。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喝水、如廁時老師都會幫忙,直至孩子能獨立完成為止。
02
午睡問題
老師不會強迫剛入園的孩子午睡,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誘導孩子午睡,如:先隨聲附和孩子「等媽媽」的要求,請其安靜地到床邊坐下,等孩子有了睡意,再勸他睡到床上等。
03
吃飯問題
吃飯時,老師會對新入園的孩子予以特別照顧,教他們使用勺子進餐,對個別能力弱的,老師還會餵飯。
為了激起孩子的食慾,幼兒園的飯菜均是色、香、味俱全。盛飯時,以少量多次為原則。
04
與小朋友發生爭執怎麼辦?
小朋友之間發生爭執(包括吵架甚至打架)是很正常的。
老師會按照站位要求,用自己的專業經驗,儘量保證每一個孩子都在自己的視野內,在發生爭執時第一時間避免肢體的衝突。
停止肢體衝突後,老師會排解糾紛,引導小朋友正確的交往方式,家長可儘量放心。
開學後,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幾點
愉快地與孩子說「再見」
父母送孩子入園,將孩子交給老師後,應儘快離開。千萬不要聽到孩子哭聲又回頭去望望孩子,甚至將孩子帶回家。否則,孩子有此「經驗」,第二天入園只會哭得更加厲害。
不要否定孩子的焦慮情緒
避免批評或否定孩子的分離困難。
例如,避免說「你真沒用」或」不要你這樣的孩子了」等氣話。
堅持送孩子入園
孩子適應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不讓他上幼兒園。
第二天到第四天一般是孩子哭鬧最厲害的時間,家長一旦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要及時離開。
家長心中默念「老師帶娃是專業的」!
多念幾遍心裡就淡定了。
家長們還要先從自己做起,
克服焦慮才是正解。
等孩子入園後,
家長還是別扒窗戶偷偷看了!
給孩子所有的教育及期待,
是為了培養孩子更加獨立,
只有學會放手,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我是幼兒園裡的孩子王,歡迎大家和我共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