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入幼兒園,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2020-12-18 大河網

編者按:家庭教育有「心法」,學校教育有「招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學校教育是學生所受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大河網特聯合鄭州市教育局開展「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報導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宣傳好的經驗和做法,營造積極、健康、共贏的家校共育氛圍,引導家庭、學校、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觀。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寶寶初入幼兒園時,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去幼兒園是一場「戰鬥」——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從心理層面上講,這就是「分離焦慮」。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呢?

9月27日,鄭東新區普惠路第二幼兒園教師王晨霞和學生家長徐燕林受邀做客大河網直播間,開啟了一節關於「如何應對分離焦慮」的家校育人課堂。

什麼是「入園分離焦慮」?

「當孩子離開熟悉的家和家人的陪伴,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老師,一般會出現心理上的種種不適應,產生一些焦慮情緒和表現,我們稱之為『入園分離焦慮』。」王晨霞說。

幼兒從家庭到幼兒園,這個階段就是由一個自然人走向社會人的重要過程。孩子入園前的生活時間彈性大,基本上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同時在家中得到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照顧,家長對孩子的各方面支持非常及時。王晨霞表示,孩子在幼兒園時間彈性變小,集體生活有明確規則,例如:玩具是大家的要大家一起玩,水杯和小碗是每人專用的、每個人只能吃自己碗裡的飯等。以上種種家庭和幼兒園生活的不同,會讓有些孩子不適應、甚至會產生焦慮。

孩子分離焦慮幾種典型表現為:大哭大鬧型——在和父母分別時哭得撕心裂肺,緊緊地抱著家人,哪怕拉著衣角也不捨得鬆開;沉默不語型——在幼兒園裡不說話、不參與遊戲、不和別人交流,老師主動親近,他也沒有回應;易感染型——就是本來和父母分別時還不哭,看到別的小朋友哭也隨著哭;喋喋不休型——不停地說「老師,你給我媽媽打電話吧」「媽媽一會就來接我,對吧」「媽媽怎麼還不來接我」。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家長應該作何反應?

當孩子產生分離焦慮時,很多家長採用把孩子放在幼兒園,自己悄悄離開的方式,這種行為是否可取呢?

徐燕林認為,這會更容易增加孩子的不安和焦慮,甚至產生不安全感。「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知道你的離開,並且和孩子約定好來接他的時間並準時出現。上幼兒園是孩子和父母分開開始獨立的第一步,是需要父母和孩子逐漸適應的一個過程。」父母首先把心態放穩,面對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焦慮表現,陪著孩子一起克服,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會成長得很快,家長也會有所成長和感悟。

談及孩子初入幼兒園家長的反應時,徐燕林表示也會有一種分離焦慮感,會想像孩子初上幼兒園各種不適應場景:吃飯挑食怎麼辦啊? 廁所和家裡不一樣怎麼辦啊?午睡自己能不能行啊等等。「我們家今年上幼兒園的是二寶,前期大寶已經有了經驗,幼兒園開學的前一周,我就讓姐姐(大寶)當老師,模擬在幼兒園的情景,從早上排隊入園、晨檢、進教室、洗手、吃飯、有問題舉手告訴老師、怎麼樣跟小朋友交朋友,等等。這樣一來,二寶就覺得原來幼兒園也挺有意思的,充滿了好奇和嚮往,當他真正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會少了一些陌生感,可能真的就是這個原因,入園一周來沒有哭鬧過。」

家校攜手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王晨霞建議家長首先要調適好自己的心情,減少個人的焦慮情緒,要做到按時接送、多和孩子聊聊幼兒園好玩的事情。在普惠路第二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專門設置了家長和孩子一起走紅毯、過成長門的活動,除了表示對寶貝的歡迎,也增強上幼兒園的儀式感,讓孩子習慣新的學習生活。

其次,在幼兒園裡教師要給孩子空間,營造家一樣的溫馨環境,幫助孩子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例如在班級擺放孩子喜歡的玩具、布置可愛的娃娃家,孩子能在這裡看到自己的照片、玩到喜歡的玩具,其實玩起來也是轉移注意力的好辦法,會有利於愉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作為教師要理解孩子,允許孩子適當地發洩情緒。為了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普惠路二幼採取了階梯入園的措施,「通常我們幼兒園階梯入園會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也就是入園前兩天,我們會把全班孩子分成兩部分,8:30—11:00請一半孩子來幼兒園,兩個多小時全是遊戲時間,下午2:30—5:00請另一半孩子來做兩個多小時遊戲,這樣便於教師觀察和幫助到每個孩子。」在第二階段,除了遊戲環節增加在幼兒園吃午飯的環節,午飯後孩子再離園,時間由兩個多小時到四個小時。第三階段,除遊戲、午飯,還增加了午睡環節。經過以上三個階段的過渡,孩子才開始在幼兒園過完整的一天的生活。階梯入園,大大緩解了孩子的焦慮情緒,大部分幼兒都能情緒穩定地度過幼兒園一天的生活。

對於家長而言,要承擔起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任務。「比如說鍛鍊孩子的規則意識,特別是要養成午睡的習慣,做到自己獨立睡覺。」徐燕林建議家長重視孩子入園最初幾天的體驗,要及時和老師溝通,通過老師的反饋和發來的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照片,一起分享孩子在幼兒園的快樂時光。一定要積極參與幼兒園的親子班活動,在親子活動中,孩子在老師和父母的陪同下,才能快速適應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逐漸消除對幼兒園的陌生感。

相關焦點

  • 孩子上幼兒園,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馬上開學,又一批孩子要上幼兒園了。第一次離開家人,單獨和陌生人呆在陌生的環境裡,這對孩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媽媽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應對第一次的分離焦慮?以前分享過澳洲心理學家Noris Ma 在怡禾上的一個諮詢,這個案例在這個時間對很多媽媽應該會有用,再分享給大家。
  • 幼兒園開學季,孩子害怕上幼兒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導讀:幼兒園開學季,孩子害怕上幼兒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這六招幫孩子應對幼兒園分離焦慮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2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呢?,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孩子天生具有很強的感知能力。當孩子發覺到我們對於他們上幼兒園這件事也有著擔心和焦慮的時候,他們會產生更大的恐懼。
  • 如何陪伴孩子應對分離焦慮
    九月份馬上要到來,又有一批小朋友要離開自己最親愛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告別被「團寵」的閒適散漫的生活進入到幼兒園。每年這個階段,我都會接到很多媽媽的諮詢——如何應對小朋友們的分離焦慮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是分離焦慮以及我們怎麼提前做好準備。
  • 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常常出現在上幼兒園時期。不僅是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媽媽也會出現分離焦慮。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呢?我們先從孩子和媽媽的依賴和依戀關係上來講起。因為依戀關係具有雙向性,因此,分離常常體現在媽媽和寶寶兩者的關係上,而不是單方面。
  • 怎樣處理好孩子剛入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
    哭鬧型入園之初,大部分孩子初和家長分離,第一反應就是抱著家人大聲哭鬧,即使家長已經離開,孩子已經入班,他們也仍然哭鬧不止,甚至聲音都哭啞了,也仍然不住抽噎,有些甚至嘔吐,或拼命想要離開幼兒園。也有些幼兒剛入園一兩天非常聽話,可是兩三天之後開始哭鬧,不願意去上幼兒園。還有些幼兒,雖然依從父母和老師的要求,能夠來園,但仍然會哭泣傷心。
  • 【「蒲公英」維權項目】「幼兒園開學季,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專場...
    「蒲公英」婦女兒童維權項目 ——關愛兒童身心健康知識講座 守護兒童·牽手共成長 為了緩解幼兒入園焦慮
  • 孩子初入幼兒園得哭幾天:這樣做幫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
    每一年孩子入學都牽動著家長的心,尤其是幼兒園的新生寶寶們。又到了開學季,即將入園的幼兒園新生寶寶們即將要進入新的環境,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家人,開始集體生活。即將面對的是什麼,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寶寶能不能儘快適應並且融入呢?家長和孩子都不知道。分離焦慮隨之而來。
  • 孩子上幼兒園了 如何幫助幼兒應對「分離焦慮」?
    「我的孩子特別怕生,膽子也特別小,怎樣適應幼兒園呢?」「我家孩子特別挑食,進了幼兒園不吃飯怎麼辦?」開學前,全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會員、寧波市寶韻幼兒園副園長侯魯萍在網上直播為新入園幼兒家長答疑解惑。她發現,家長們最揪心的是分離焦慮,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最拿捏不好尺度的是與教師的相處,最容易犯錯的是怎麼和孩子聊幼兒園。對此,來自瑞安市機關幼兒園的林琇琇認為,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家長也需要「斷奶」。
  • 育兒分享 | 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百度百科裡對「分離焦慮」的解釋是: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大多是因環境的巨大變化而產生。比如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因此,分離焦慮大多出現在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身上。但也不全然如此,我女兒快5歲半,依舊有分離焦慮的問題。
  • 幼兒分離焦慮,孩子如何從家庭過渡到幼兒園
    幼兒分離焦慮,陪伴未必管用,父母需要協助孩子從家庭環境過渡到幼兒園!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親人或依戀對象分離而形成的傷心、痛苦、緊張、恐慌、憂傷、不安、煩躁、等情緒,以示拒絕分離。學齡前期較為常見,但各幼兒的焦慮程度和持續時間也是各不相同。
  • 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原因不是厭學,而是「分離焦慮」
    而事實上,孩子不願去幼兒園這件事在在兒童心理學中,有個專門的名詞來形容:那就是「分離焦慮」。什麼是「分離焦慮」學術上通常認為,「分離焦慮」的產生源於幼兒生活環境的變化,面對陌生的環境幼兒的安全感會受到極大的威脅,於是就產生了焦慮的情緒。
  • 孩子害怕上幼兒園怎麼辦?心理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
    參與互動    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指出,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 幼兒園開園了,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
    01 / 分離焦慮的表現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哭鬧、間斷性哭泣、沉默、不吃飯不喝水……有的小朋友可能會在幼兒園門口抱著媽媽大聲哭鬧,表示不願意上幼兒園;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的情況,別太擔憂,分離焦慮是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不適感,成年人尚且如此,更別說孩子了。
  • 幼兒園開學聽取「哇」聲一片,做到這幾點輕鬆應對孩子分離焦慮
    孩子上幼兒園就哭,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心理學將之稱為「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幼兒身上一種常見的與親人分離而產生的焦躁不安、難過傷心的情緒。這種情緒隨著個體差異而反映出來的是一系列不良的情感表現和動作反應。幼兒第一次離開熟悉的親人和家庭,來到陌生的幼兒園中,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周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面孔,而產生種種哭鬧、自閉、焦慮現象。
  • 寶寶上幼兒園分離焦慮怎麼辦?
    三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敏感期,初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親人,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寶寶容易產生分離焦慮,這種焦慮讓寶寶感到嚴重的不安,他們往往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等方式表達他們的情緒。也會有一批家庭因為寶寶的分離焦慮,鬧得全家雞犬不寧,重則寶寶身心受挫,作為家長千萬不能忽視;幼兒分離焦慮症的類型:1.長哭不止型;2.大哭大鬧型;3.後知後覺型;4.沉默不語型;
  • 孩子分離焦慮,摔東西絕食,家長如何應對?
    經常有家長問關於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有的家長說每次回家和孩子相處,當要離開時孩子總會哭的稀裡譁啦,不想要家長離開。也有的家長說孩子上幼兒園要家長全程陪同,一旦家長離開,孩子就開始哭。像這樣類似問題還有很多,總之就是孩子離不開家長。
  • 上幼兒園生死離別?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一起拯救孩子的開學季
    導讀:上幼兒園生死離別?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一起拯救孩子的開學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在幼兒園常見的5種焦慮,家長如何應對?
    孩子初上幼兒園,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焦慮。今天我們來聊聊孩子在幼兒園常見的5種焦慮,以及家長該如何應對。焦慮1 孩子不肯和家長分離每年一開學,幼兒園門口哭成一片,有的孩子哭,抓緊家長的衣服不讓家長走,還有家長和孩子抱頭痛哭。
  • 棉花糖「安全感」主題講座: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開學一個月,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牽動著每一位父母的心。2020年9月27日晚,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徐丹老師(小丹姐姐),受邀為田園都市幼兒園的家長們,做了一場關於「如何應對分離焦慮」的主題講座。該課程也在線上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