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開學,又一批孩子要上幼兒園了。第一次離開家人,單獨和陌生人呆在陌生的環境裡,這對孩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媽媽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如何應對第一次的分離焦慮?以前分享過澳洲心理學家Noris Ma 在怡禾上的一個諮詢,這個案例在這個時間對很多媽媽應該會有用,再分享給大家。
**媽媽提問
你好,我的寶貝兩歲半,剛入幼兒園託兒班第4天,他是個男寶寶。孩子性格從小一直很開朗,也懂事。因為長期是我和我母親帶著,白天都是母親帶,我們上班,所以他接觸的人也就是遊樂場裡的小朋友,我和我媽在場的時候,孩子和別人社交玩耍都很不錯,只是在長輩面前就會耍賴,因為隔代教育,他們都挺溺愛寶寶的,但在我面前他還是很自立 。
最近入園,在幼兒園前兩天都是一直哭著扯著老師的衣服情緒非常不穩定,幼兒園是早上八點到下午4點託班,我也和老師私下溝通了。第二天、第三天都有好轉,但孩子就是坐不住,而且中午在家都是午休,在幼兒園一次都沒睡,餵奶也不要老師。今天孩子又哭鬧,並且完全不和小朋友老師互動,坐在很遠地方。在家如廁都會說和幼兒園裡完全不同。
Noris Ma回復
您好,抱歉讓您久等了。照您的描述,孩子在您和外婆(熟悉的家人)在場的情況下,和其他小朋友的社交玩耍都可以,這種情況可能是常見的因分離而導致的焦慮。
分離焦慮從6個月大到3-4歲的小朋友中非常普遍,尤其是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人,到陌生的環境,如幼兒園。在較長時間中都要面對不熟悉的監管人(老師),出現焦慮是很常見的。這個過程對孩子和家長都可能引起不安,大部分孩子會慢慢調節適應。
所以,建議您先不要太擔心。焦慮情緒會傳染,如果您在孩子面前太擔心,孩子可能更難安心,這也是建議家長自己先放鬆再去處理的原因。
分離焦慮的應對方法
對小孩正常成長中的分離焦慮,您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她/他。
1. 適應新環境:
2. 在家準備/訓練:
希望這些方法對您有參考價值,祝您一切順利。
**媽媽第一次追問
平時我都會用您說的方法來和他溝通,但主要是孩子現在對老師有點排斥,老師說的他基本都不聽,有時候老師給他喝奶,放在他旁邊,他反而會自己去喝,老師和同學們互動的環節他也很想參與,但就是邁不出那一步,在旁邊角落看著,還是和老師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且他經常在課堂上走動,像這樣的反應是什麼情況呢?
我有和老師私下溝通過,我們商量對他先採取冷漠的態度,讓他自己先熟悉,因為老師和他說話,他就會很抗拒,既不搭理,也不聽。平時哭鬧也一直拽著老師出去,我們商量的就是對他不理睬,給他時間讓他自己習慣這個環境,他很有個性。因為現在已經一個禮拜了,每天也有一點小進步,所以幼兒園老師不建議我們家長陪伴。
Noris Ma回復
您好,謝謝提供更具體的信息。既然幼兒園不建議家長陪伴,這方面只好尊重了。值得高興的是園中有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而且,您和老師都覺得每天都有小進步,這也讓人對孩子的逐漸融入更有信心。
因為我無法直接觀察孩子對老師的態度,所以我只能猜測,我覺得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孩子對老師仍未建立信任和安全感;二是可能因為老師對孩子過多管制。因為您之前說孩子在家裡是比較溺愛的。既要接受新的成年人,又要接受更多的管制,所以孩子的抗拒會多點,需要長時間去適應。
另外,您說孩子在課堂上走來走去,沒有直接觀察的條件下,按一般較常見的可能性分析,可能是焦慮煩躁,因此坐立不安;沉悶(因不參與到活動中去)而自發排解悶氣;也可能因為想迴避老師或活動,而獨自躲到某一角落。
最後,孩子抗拒老師,不知是否會抗拒同學?在澳洲,老師有時會安排一個比較隨和,具有親和力的同學來與慢熱的新同學作伴,這種方法有時也能幫助孩子較快融入到環境中。您或許可以與老師研究這個方法的可行性,在給孩子足夠空間的同時,也可以多嘗試一些其他的方式方法。
祝您一切順利。
**媽媽第二次追問
孩子和幼兒園其他的小朋友都不太交流,今天上課時,和老師有互動,可以聽老師的坐下了。就是在和小朋友一起玩兒時,很熱鬧的一個氣氛,他就會特意走到旁邊觀察,但其實心裡很想參與,像這樣的情況,老師和我們家長應該怎麼溝通呢?
早上孩子在寢室換衣服,後來有一個舉動:就是把寢室門關著。然後老師就在門外,沒讓他們進去,後來老師強行把他抱出來了,他坐著乖乖吃早點了,因為別的孩子都很乖,顯得整個班就我的孩子有點特立獨行。老師也說他是個很執著,挺有個性的孩子。
Noris Ma回復
「今天上課和老師有互動,可以聽老師的坐下了 」,「後來老師強行抱他出來了,他坐著乖乖吃早點了,因為別的孩子都很乖」。非常好,這表示他漸漸接受老師了,是一個階段性的突破!
「就是在和小朋友一起玩兒,氣氛很熱鬧的時候,他就會特意走到旁邊觀察,其實很想參與,像這樣的情況,老師和我們家長應該怎麼溝通呢?」。這明顯是感興趣的,但似乎是有點放不開。
大膽推測一下,不知孩子是否會怕自己做得不好,或不完美,怕有徧差而導致被責備,因此想要看清楚,百分百確定後再參與?不知與您和老師的感覺符不符合?如果是這個問題的話,那就需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多鼓勵他參與,判斷是否對孩子予以肯定的標準不要放在成就/完成度上,而是在於嘗試參與上。
「特立獨行,老師也說他是個很執著,有個性的孩子。」這有兩個層面值得一提。一方面,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獨特一面不是壞事,心理學挺鼓勵父母接受孩子的獨特。另一個層面,孩子的「特立獨行」在進幼兒園的意義似乎是,孩子在不安心不確定的情況下,他的行為是傾向於迴避的,而這迴避的力度是不會因群眾壓力而改變的。
這個的指導意義可能在於,將來當孩子要面對不熟悉的改變時,您可能要有心理準備,孩子可能需要多點時間,而且不能用「別人行,你為什麼不行」的觀點去立馬要求孩子達到預期,而可能需要把孩子需要較多時間去適應和確定的傾向考慮進去。
不過,孩子尚小,成長後如何現在也言之尚早,將來的考慮肯定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這只是對您關於「特立獨行」這點提問,做些推測,為您多提供一個角度去思考,不代表必然如此。
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