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處理好孩子剛入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

2020-12-19 幸福養育2020

作者:愛娃

軒軒剛剛上幼兒園小班,媽媽每天將他送到幼兒園門口時,他都不肯進去,抱著媽媽的腿嚎啕大哭。老師過來把軒軒接過去,軒軒拼命扯住媽媽的衣服不肯放手,嘴裡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喊得撕心裂肺,軒軒媽媽聽得都心驚膽戰,不忍離去。

每年入園季,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不想和家長分開,大哭大鬧的悲情一幕總會在許多幼兒園門前上演。

孩子們在入園時的哭鬧行為源於和自己的家人分別時產生的分離焦慮。

01送園時孩子為什麼會哭鬧——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產生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嬰幼兒已經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連接後,又要與之分離,此時,兒童會感到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

產生分離焦慮的幼兒不僅表現出哭鬧、緊張、焦慮害怕等不良情緒,還有許多不良的行為反應。幼兒在入園時分離焦慮的行為表現通常有以下幾種。

1. 哭鬧型

入園之初,大部分孩子初和家長分離,第一反應就是抱著家人大聲哭鬧,即使家長已經離開,孩子已經入班,他們也仍然哭鬧不止,甚至聲音都哭啞了,也仍然不住抽噎,有些甚至嘔吐,或拼命想要離開幼兒園。也有些幼兒剛入園一兩天非常聽話,可是兩三天之後開始哭鬧,不願意去上幼兒園。還有些幼兒,雖然依從父母和老師的要求,能夠來園,但仍然會哭泣傷心。

2. 不語型

有的幼兒看起來安靜一些,沒有明顯的哭鬧行為,但與父母分離給他們內心所帶來的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卻是非常強烈的。這類幼兒通常比較內向,情緒表現不太外露。他們常常會縮在教室一角,呆坐不語,不與其他幼兒和老師說話,對所有的一切都漠不關心,仿佛進入一種木僵的狀態。還有的幼兒略好一些,雖然沉默不語,但會默默流淚。這些孩子表現出的是一種退縮行為,他們默默地忍受著內心強烈的焦慮和害怕,盼望能早日離開幼兒園。

3. 絮叨型

這類幼兒剛入園也同樣會哭,但他們哭的強度並不高,主要表現為邊哭邊問:「我媽媽怎麼還不來接我?」「我要回家……」而且他們會反覆地說這些句子,只有在家長快來接他們時向他們解釋,他們才會略好一點。其實也是這類幼兒內心焦慮害怕的外在行為表現,他們只有通過不停地說才能緩解內心的不安感。

4. 粘人型

還有一類幼兒在與父母分離之後,就立刻將老師作為了代替父母的依戀對象。這樣的幼兒會緊緊抓住某位教師(通常是第一位接待他的老師)的手,形影不離,拒絕一切活動,所有事情都要這位老師照顧,進餐要她喂,午睡要她拍,活動時緊跟。只要這位教師一離開,就到處尋找、煩躁不安、哭鬧不止。

在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時,由於與親密的依戀對象、熟悉的照顧人相分離,一定會產生分離焦慮。其實,在兒童入園時,不僅孩子幼兒有分離焦慮,成年人也有。很多父母在與孩子分離之後,也會產生擔心、緊張、難過這樣一些情緒感受,還有不少家長在送園之後還待在幼兒園門口引頸張望,徘徊不去,甚至還會哭泣。因此,親子分離必然會產生焦慮情緒。此時幼兒從家庭進入了學校,周圍的環境和人都有了巨大的改變,產生不安全感和分離焦慮,這些是正常現象。

在產生分離焦慮之後,家長和教師要考慮的是怎樣平復分離焦慮。因分離而產生的消極感受只有兒童適應了新環境,能獨立應對環境中的新事物之後,才會逐漸平復,因此這一階段又被稱為是兒童的第一次「心理斷乳期」。如果能在幼兒入園時期,處理好兒童的分離焦慮,對於兒童的心理成長和獨立能力的養成無疑有莫大的好處。

02送園時孩子哭鬧怎麼辦?

那麼,我們家長在送孩子入園時該怎麼做,才能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

1. 父母平復自身的焦慮情緒

父母在送孩子入園時,首先要覺察自己是否存在焦慮和擔心的情緒。有些父母在送孩子入園前後也會內心不安,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得不到很好的照料,擔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擔心孩子受欺負,這些擔心都是父母焦慮情緒的體現。

科學研究表明,情緒會傳染。父母的焦慮情緒會體現在父母言行之中,比如送孩子入園時,捨不得放手;送孩子入園後,在門口徘徊不走;接園時,問長問短,擔心情緒溢於言表。父母的這些行為會將自己內在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真不是一件好事情。本來幼兒就覺得離開了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內心緊張不安,再受到父母緊張情緒的影響,可能會使他們更加傷心,對幼兒園產生更強烈的牴觸情緒。

父母在送園時,要先覺察到自己內心的焦慮情緒,積極調節自己的情緒。如覺得緊張擔心,可以和好友傾訴,聽音樂放鬆,找個安靜的空間哭一場,或者將自己擔心的事與幼兒園老師交流,獲得準確的信息,讓自己放心等等。平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後,再和孩子交流上幼兒園的事情,父母樂觀穩定的心態、交流內容中更多的積極信息都會影響幼小的孩子,讓他們覺得上幼兒園也挺好的,以一種積極和放心的姿態來面對幼兒園,從而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當我們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時,就選擇了相信幼兒園、相信老師。幼兒老師受過相關專業的訓練,幼兒園也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也一定會照顧好我們的孩子。

2. 巧用安撫物緩解分離焦慮

兒童3歲時進入幼兒園小班,此時的幼兒獨立自主的需求並沒有那麼強烈,更多的是對成人的依戀。而孩子入園後要與熟悉的家人分離,見不到自己依戀的對象,他們的分離焦慮會更加強烈。

既然孩子是因為與依戀對象分離而產生的分離焦慮,那麼我們如能給孩子一個依戀對象的替代物,將會大大地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這個依戀替代物就是安撫物。

許多孩子在家都會有一個特別喜歡的毛絨玩具,孩子對這一玩具的喜歡不僅是由於他好玩,更深層的原因是孩子與這一玩具建立了親密的依戀關係。如果孩子有這樣的玩具,那麼這一玩具就是孩子在與父母分離之後最好的安撫物。有的幼兒園在孩子剛入園時,會允許孩子帶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此時就可以將這樣的玩具給孩子帶上,在孩子傷心難過時,可以給予孩子安慰。

有些幼兒園規定是不能帶玩具入園,此時我們可以為孩子創造其他可以代替依戀對象的安撫物。例如「愛心吻」就是一個很好的安撫物。愛心吻的製作非常簡單,媽媽拿一張不乾膠紙,在上面印一個唇印,愛心吻就做好了。在即將送入幼兒園之前,媽媽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愛心吻,告訴孩子,這是媽媽的愛心吻,代表著媽媽,你在幼兒園想媽媽的時候,就可以摸摸這個愛心吻,就像媽媽陪在你身邊一樣。然後把愛心吻貼在衣服內側,最好是胸前孩子可以摸到的地方。這樣既遵守了園所規定,又讓孩子可以隨時觸摸到,能及時緩解孩子的焦慮。

給孩子的安撫物可以是有形安撫物,也可以是無形的安撫物。

如果偶爾忘記製作愛心吻了,可以無形的安撫物來代替媽媽。「手心裡的親親」就是這樣的安撫物。媽媽在即將送孩子進入幼兒園時,在孩子的手心裡印下一個吻,告訴孩子,這個手心裡的親親代表著媽媽,它會一直待在你的手心裡,當你在幼兒園時,這個親親會一直陪著你,就好像媽媽一直陪在你身邊一樣。

3. 通過共情調節緊張情緒

每個人都有被看見、被認同、被理解內在需要,孩子們也一樣。幼小的孩子在入園時的激烈情緒只是內心狀態的一種表現,這些情緒需要成年人的關注、接納和安撫,一旦父母做了這件事情,孩子們的情緒就會緩和許多,心情會逐漸平靜下來。當孩子入園時心情平穩,入園適應也就變得容易許多。那麼,家長們就可以通過共情的方法來接納和理解孩子的心情,平復孩子的情緒。

共情是非常好用的情緒溝通方法。其過程也非常簡單,當我們看到他人有消極情緒時,理解和接納對方的情緒就可以。共情時,可以使用下面的句式:我知道……(描述事情)你覺得……(描述情緒)我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會……(表達理解和接納)。不少三歲的小班孩子對語言的理解還很有限,那麼擁抱、輕拍、傾聽、重複孩子的表達等也是簡單而好用的共情辦法,能讓孩子感受到成人對其情緒的接納和理解,有效地緩解緊張害怕的情緒。

4. 分離三步曲果斷送園

送園過程中,父母準備將孩子交到老師手裡時是孩子情緒爆發的高潮點,此時父母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將孩子果斷送園。

第一步,提前預告。在離校門還有一段距離之處,和孩子一起共同看著其他孩子入園,並在此時告知孩子要送園了,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孩子此時開始會有情緒波動,可能就會開始哭泣了,可以和孩子約定再停留3-5分鐘。

第二步:微笑吻別。約定時間到了之後,就可以帶著孩子逐漸走近校園,同時要觀察孩子情緒,只要不是哭得太厲害,就堅持下去。等到了幼兒園門口,父母微笑著和孩子親吻道別,告訴孩子,下午五點會準時來接他回去。

第三部:果斷離開。家長保持鎮靜穩定的狀態,將孩子交到老師手中,然後果斷離開。

——幸福養育2020——

一個創造幸福的家

一群有想法有實力的專家團隊

培養孩子終身幸福的能力

給予向內生長的力量

這場養育的修行

長久又動人

作者:愛娃 一個心理學專業的愛娃媽媽

聲明 :本文圖片及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初入幼兒園,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寶寶初入幼兒園時,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去幼兒園是一場「戰鬥」——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從心理層面上講,這就是「分離焦慮」。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呢?
  • 孩子剛上幼兒園,有很強的分離焦慮怎麼辦?
    今天聊聊小朋友剛入幼兒園的分離焦慮。 我家孩子入幼兒園馬上一個月了,入學的頭一周,每天開開心心去上學,應該是對幼兒園感到好奇吧。說起來,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是一個特別小的事情繪本作家Eric Carle甚至將孩子從家去學校的這個過渡看作孩子一生中的一大創傷。因為對孩子來說,學校是未知的世界,是和家完全不同的地方。他不知道老師會不會對他好,不知道會不會在學校交到好朋友,不知道每天迎接他的是怎樣的一天。他本能的會感到恐懼、害怕,這個情緒太正常了。
  • 分離焦慮:家長處理好分離時刻,讓孩子在分離中學會成長
    但是,在生活中卻難免會有不得不分離的時候,例如孩子離開媽媽去上幼兒園,媽媽工作出差需要、父母離異等等,當孩子情感上的這種安全滿足被打破,孩子就會因為要和媽媽分開而感到恐慌,因為此時的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情感依託,這種安全感的缺失會讓孩子出現焦慮情緒,孩子會變得害怕沮喪,然後用哭鬧的方式表達出來。
  • 孩子害怕上幼兒園怎麼辦?心理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 - 新京報 - 好...
    ,如果經過上述處理仍然恐懼上幼兒園,需要尋找有無其他特殊原因,必要時接受相應的心理行為治療。 有一種焦慮叫分離焦慮崔永華指出,上幼兒園可以說是人生的第一次分離。孩子離開安全、以他為中心的家庭,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兒童小社會」,這件事情對大多數3歲的孩子來說都需要時間適應。
  • 專家支招|開學季分離焦慮障礙該如何處理?
    華龍網8月30日10時35分訊(記者林楠 實習生張靜 通訊員劉嘉)又到了開學季,一些原本以為孩子開學就省心了的父母,卻發現個別孩子對學校產生了焦慮、恐懼等情緒,部分孩子甚至得了分離焦慮障礙。什麼是分離焦慮障礙呢?得了分離焦慮障礙時,該如何處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心理科魏華醫生給出了回答。
  • 孩子上幼兒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很多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鬧,甚至會撒潑打滾。每年開學季的時候,都是幼兒園前最熱鬧的時候,有的人甚至戲謔的稱,幼兒園前「聽取哇聲一片」。為什麼孩子會這麼恐懼上幼兒園?父母需要做哪些事讓孩子不再害怕上幼兒園呢?其實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原因非常簡單,只是分離焦慮在作祟罷了。只要緩解了孩子的分離焦慮,在上幼兒園時就不必頭疼了。
  • 孩子初入幼兒園得哭幾天:這樣做幫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
    過度的分離焦慮會對孩子的生活和健康產生影響,家長需要做足功課,幫助孩子輕鬆度過分離焦慮期。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形成的 過度焦慮情緒和發展性不適,主要表現為哭鬧、情緒低落、緊張、煩躁、睡眠困難等等。
  • 給寶媽們的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分離焦慮應對
    孩子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如何應對?經過了一個那麼長的假期,終於要回歸校園,怎麼應對孩子們出現的一些情緒幼兒園新生入園三天內,有分離性焦慮情緒的孩子,一般佔60%以上。也就是說,三分之二的新入園孩子,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焦慮情緒。
  • 馬上就要進入幼兒園了,怎樣減少分離焦慮(二)
    上一期講到入園前的各種策略,那麼,入園了,作為家長我們要怎樣做呢?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一、必須充分信任幼兒園和老師 分離焦慮,是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要面對的問題。孩子入園了,家長要做的就是放心將孩子交給老師後離開。
  • 孩子上幼兒園,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馬上開學,又一批孩子要上幼兒園了。第一次離開家人,單獨和陌生人呆在陌生的環境裡,這對孩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媽媽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應對第一次的分離焦慮?以前分享過澳洲心理學家Noris Ma 在怡禾上的一個諮詢,這個案例在這個時間對很多媽媽應該會有用,再分享給大家。
  • 孩子一去幼兒園就哭?「分離焦慮」導致孩子情緒崩潰,父母需重視
    01萌娃拒絕上幼兒園崩潰大哭媛媛是一名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孩,雖然幼兒園裡的老師和同學都特別好,但她每次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大哭。03「分離焦慮」處理不當對孩子有什麼影響?①孩子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情緒易崩潰如果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時候,父母沒有辦法及時處理孩子的心理問題,會導致孩子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情緒人容易崩潰,所以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崩潰大哭。
  • 孩子一去幼兒園就哭?「分離焦慮」導致孩子情緒崩潰,父母需重視
    這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祟,只要父母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就不會讓孩子抗拒上幼兒園了。媛媛是一名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孩,雖然幼兒園裡的老師和同學都特別好,但她每次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大哭。「分離焦慮」是孩子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孩子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
  • 幼兒分離焦慮,孩子如何從家庭過渡到幼兒園
    幼兒分離焦慮,陪伴未必管用,父母需要協助孩子從家庭環境過渡到幼兒園!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親人或依戀對象分離而形成的傷心、痛苦、緊張、恐慌、憂傷、不安、煩躁、等情緒,以示拒絕分離。學齡前期較為常見,但各幼兒的焦慮程度和持續時間也是各不相同。
  • 孩子害怕上幼兒園怎麼辦?心理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
    ,首先需要家長改變對孩子入園問題的態度,並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如果經過上述處理仍然恐懼上幼兒園,需要尋找有無其他特殊原因,必要時接受相應的心理行為治療。  有一種焦慮叫分離焦慮  崔永華指出,上幼兒園可以說是人生的第一次分離。孩子離開安全、以他為中心的家庭,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兒童小社會」,這件事情對大多數3歲的孩子來說都需要時間適應。在開始幼兒園生活的短短幾天裡,他們要學會克服許多以前沒有出現過的體驗,像「媽媽真的會來接我嗎」、「這裡會不會有壞蛋把我抓走」等。
  • 幼兒園要開學了,如何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症嚴重的孩子會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對孩子身體的影響有影響孩子飲食、消化、睡眠以及免疫力等方面,對孩子心理上影響如果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所以有家長會發現孩子上幼兒園一周左右會生病的原因了。
  • 如何陪伴孩子應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絕不僅僅存在幼兒孩子身上。我們看看小朋友剛入園那幾天揮淚送別的家長,或者是恨不得把幼兒園的欄杆掰斷,拿著手機屏幕想每分每秒都把孩子的喜怒哀樂錄下來的家長們就知道,分離焦慮也在我們成年人身上發生。我們為什麼會產生分離焦慮呢?本質上講,人都是渴望情感聯結和確定性的。這兩者都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基本生存需要。
  • 如何處理孩子上學的分離焦慮
    最近很多媽媽諮詢,孩子快要上幼兒園/一年級了,很擔心,不知道孩子能否順利融入新的環境,新的集體。即將開學,如何化身智慧父母,輕鬆處理好分離焦慮呢?我們需要先理解分離焦慮的幾種表現:1、哭。【不許哭】家庭養育模式的背後,孩子會形成一個錯誤的認知,【有情緒是不好的】,情緒不能及時表達,焦慮就會變成恐懼。身為父母,當孩子在學校門口面臨分離焦慮,然後大聲哭泣時,需要做好溝通的四部曲:蹲下來,眼睛平視,用手環繞著孩子,溫柔的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你想哭就哭吧,媽媽陪你一起,等你平靜下來了,再進去。2、爸爸媽媽不要我了。
  • 孩子上幼兒園,父母怎樣度過比娃還嚴重的分離焦慮?
    而對於馬上進入幼兒園的小朋友的媽媽們,這段時間是期待、忐忑、憂慮的混合體,娃要上幼兒園啦,要解放啦,迫不及待、按部就班的同時,還擔心孩子的分離焦慮,然而,作為一個過來人,明明白白甩出一句話:分離焦慮不只娃有,老母親有過之而無不及!
  • 送給媽媽們,幼兒園開學,你的孩子開始分離焦慮了嗎?
    雖然我家孩子今年上中班,但是依稀記得他剛上幼兒園的那段時光。恰好,我的一個朋友給我說,她家孩子今年剛入幼兒園。在預定的開學時間將他送去了幼兒園。 當然,每個孩子有自己心理成長的節奏和成熟度。有些孩子完全沒有「分離焦慮」,而有的可能會表現的晚一些,有的會早一些。
  • 上幼兒園了,孩子正處於分離焦慮中嗎?
    你家有剛上幼兒園的新生嗎?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嗎?處理分離焦慮的八個原則,提供給家長參考。這幾天不約而同的好幾位媽媽詢問我有關分離焦慮的議題,讓我腦中不斷出現之前在幼兒園處理時的景象和案例,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大方向,可以做為檢視的工具,也希望可以穩定住大人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