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小朋友剛入幼兒園的分離焦慮。
我家孩子入幼兒園馬上一個月了,入學的頭一周,每天開開心心去上學,應該是對幼兒園感到好奇吧。到最近兩周,新鮮勁兒過了,幾乎每天都要在教室門口大哭,拼命拉扯著我的衣服和手,然後被老師抱進教室。
要不是我每天接他的時候看到他在幼兒園玩得那麼開心,那個撕心裂肺的場面還真是讓人擔心。
昨天回家路上跟孩子聊天的時候,孩子說起班裡有個叫大雄的同學喜歡打人,接著娃又補充了一句:「大雄現在已經有進步了。」我大笑起來,說,那明天你要不要試試,進入教室的時候也不哭,這樣老師會說你也有進步了。他答應我了。
今天雖然一路上還念叨著不要去,進教室的時候竟然沒哭。看到他自己打開柜子放包,進了教室,我都有點不敢相信。
後面還會不會哭?我不知道,但是無論後面會不會哭,會哭多久,自己會有耐心陪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說起來,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是一個特別小的事情,但我回想這一個月孩子的變化,還是想為他記錄下他經歷的這個短暫的階段。
前幾天孩子騎著自行車和我一起去幼兒園的路上,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去幼兒園」?我跟他說,「因為你要在學校裡學習獨立生活,以後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你要有能力自己生活。」
從家到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特別大的變化。繪本作家Eric Carle甚至將孩子從家去學校的這個過渡看作孩子一生中的一大創傷。因為對孩子來說,學校是未知的世界,是和家完全不同的地方。他不知道老師會不會對他好,不知道會不會在學校交到好朋友,不知道每天迎接他的是怎樣的一天。他本能的會感到恐懼、害怕,這個情緒太正常了。
我幫助孩子適應的方式是和他談論在幼兒園裡認識的小朋友,問問他在幼兒園有什麼開心的事兒,在幼兒園吃了什麼東西,有沒有到戶外玩,在幼兒園做了什麼……儘可能讓他通過自己的敘述回憶起在幼兒園開心快樂的感受。
我還經常看著班級QQ群的小朋友名字,依次念給他聽,問他認不認識這些小朋友,這些小朋友有什麼特點,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他已經認識了不少小朋友,還能說出很多小朋友的特點,比如哪個小朋友喜歡用手抓飯吃、哪個小朋友喜歡在老師說話的時候大聲說話等等。
有時候我會把老師發的孩子們的照片給他看,問他這個小朋友叫什麼名字,你有沒有和他一起玩過?最關鍵的是,每天放了學,我一定會帶孩子在戶外玩3個小時,玩得時候常常遇到他的同班同學,他們叫著對方的名字,在一起玩得越來越開心。我認為,孩子在幼兒園的班級裡能有一起玩的好朋友,是他們發自內心想要去幼兒園最大的動力。
孩子和媽媽分開的時候大哭一場的階段註定是短暫的,這個階段過去了,孩子也就又一次長大了。想起前面兩周,孩子為了不進入教室,在老師面前假裝咳嗽、念叨著希望自己發燒流鼻涕,嘴裡還說著狠話「讓我去幼兒園,我就要打老師」,還想出各種理由,比如「我在幼兒園裡面沒有朋友、幼兒園裡面的衛生間好髒「之類的,真的讓我忍俊不禁。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我把之前看過的3本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的繪本《Nicky》《Splat the Cat》《The Kissing Hand》找出來重新看,真是佩服這些繪本作者將孩子的生活寫成書的能力。讀著這些書,我看到的是自己孩子的影子,感慨書裡面的細節太真實了,我真驚訝孩子說出的話、表現的行為竟然如出一轍。可見,孩子的這些情感是共通的。這些書不一定能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但是能讓我們看見孩子的內心,能對孩子更有耐心。
Nicky
Splat the Cat
The Kissing Hand
將這3本繪本分享出來,需要的朋友,可以關注公眾號「愛彌爾媽媽」回復「入園焦慮」獲取下載連結。希望孩子們都能愛上幼兒園生活,交到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