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檸橙媽媽
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園內哭聲一片,園外也不怎麼太平,很多家長表示也哭了。
看到一個視頻,天津一個爸爸送女兒去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忍不住痛哭流涕,真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
無獨有偶,很多朋友留言說,自己也哭了,各種滋味在心頭。
阿雅:我今天送孩子去幼兒園,哭了一上午,回家的時候一路走一路哭,一個人把自己鎖到臥室哭了一上午。
倔強:兒子第一次去幼兒園、第一次去小學,我都偷偷抹眼淚。
四把傘:女兒今天記第一天上學,我比她心情還不好。
老彭:女兒第一天去幼兒園,老婆哭得一塌糊塗。
沫沫:孩子第一天去幼兒園,心情超級不好,哭了好幾天。
某某:外甥女去幼兒園,她沒哭,我哭了好幾個早上,一路哭回家。
兜兜: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兒園,孩子在裡面哭,我在外面哭。
菲力:我以為我不會哭,看到兒子哭,我還是哭了。
隨便翻翻留言,就有這麼多哭的,大家情況都差不多。有的對孩子不舍,也有的被孩子哭感染,其實這都是分離焦慮惹的禍。
法國作家塞爾日·布洛克的《我愛幼兒園》提到:我看見媽媽的眼角流下了一滴淚。原來,開學這件事情媽媽也不喜歡。
實際上是講大人出現分離焦慮,孩子認為媽媽不喜歡開學。
家長的分離焦慮,不僅僅表現在哭上,有的是把淚水往肚裡流,以其他形式表現出來。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定義家長的分離焦慮的:
這些情形,在很多父母身上都曾經有過吧?
家長的大腦已經非常成熟,也是經歷了風風雨雨的人,怎麼在送孩子入園這件事上產生焦慮呢?主要是因為父母有太多的擔心和害怕。
1、孩子長大了,感到失落
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會感覺帶孩子太麻煩,總盼著孩子快快長大,能早推出去就早推出去。但是孩子長大了,要進入幼兒園,就會感到空落落的。
一整天都見不到孩子,孩子也不再麻煩大人,平時熱鬧的家忽然變得安靜起來,倒有一種不被需要的失落感。
2、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適應
孩子在父母眼裡總是孩子,永遠都是自理能力差的人。孩子進入幼兒園,父母會擔心孩子離開家什麼都做不好,萬一吃不好怎麼辦?萬一睡不著怎麼辦?萬一不會交朋友怎麼辦?萬一想家怎麼辦?萬一有事不知道向老師報告怎麼辦?
諸如此類的擔心非常多,習慣了照顧好孩子的一切,忽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總是不信任孩子的能力。
3、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受委屈
總感覺孩子特別弱小不會保護自己,尤其是經常看到幼兒園出事的消息,忍不住會聯想自己的孩子。害怕孩子受委屈的時候,不知道表達,不知道爭取應有的權益,不知道向大人求助。
其實,出問題的幼兒園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孩子都是安全的,世上還是好人多,不要瞎聯繫。
家長如果表現出焦慮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孩子本來很淡定,反而被家長影響到情緒低落。所以,在孩子面前一定要鎮定自若。要學會自己緩解焦慮,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1、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忙起來,沒有時間去想更多的事情,情緒會得到很好的控制。正應了那句話,不想讓地裡長草,就在地裡種上莊稼。
全職媽媽可以好好好做做家務,把家裡徹底打掃一遍,這也會花很長時間。送走孩子,正好有時間和好朋友聊聊天,追追久違的電視劇,時間很快就會過去。
職場媽媽就更簡單了,全心全意的工作,多給自己安排一些任務,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忙都忙不過來,就不會去想一些亂七八糟的問題。
2、多了解孩子上課情況
現在多數幼兒園都有視頻,也建了班級群。如果不放心孩子,可以定時看看視頻,找找孩子在幹什麼,看到孩子表現很好也就放心了。班級群裡,老師也會發照片,一般都是孩子表現好的照片,遇到自己孩子的照片,保存下來,記住孩子美好的瞬間。
接孩子的時候和老師聊一聊孩子的情況,看表現如何。孩子一般在外人面前表現都比較乖巧,聽到老師的回答估計一塊石頭就落地了。
3、多和同齡孩子家長溝通
同是天涯淪落人,同齡孩子的家長想法都差不多,多跟他們聊一聊,當發現想法都一樣時,也就釋然了。你會發現,不是自己的問題,是大家的共性問題。
當你不確定孩子的表現時,也可以通過其他家長之口側面了解,又多了一個了解孩子的渠道。有的小孩子複述能力很強,會把幼兒園的一天生活描繪下來。如果自己孩子這方面欠缺,正好起到補充作用。
孩子開始上幼兒園,由於對環境不熟悉,對孩子的能力持懷疑態度,父母有焦慮情緒很正常。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該發洩就發洩,只是不要讓孩子看到就好了。父母焦慮也是關心孩子的表現,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可以焦慮,注意自我緩解就好了。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