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們家的寶寶是不是整天哭著找媽媽?
我們都知道寶寶和媽媽總是有著一股神奇的感情,大概是因為媽媽整天陪伴著孩子,孩子最親密、最依賴的人就是媽媽了,很多家庭,孩子往往會和媽媽更加親密,相較於爸爸而言。
有一個家庭,夫妻倆人結婚後不久就生下了一個女兒,現在孩子已經三歲了,從小媽媽就擔任帶孩子的主要任務,而爸爸則主要是負責賺錢養家,平時忙於工作的爸爸也因此很少有機會和女兒相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媽媽負責寶寶生活、學習上的所有事情。
因此孩子也十分的依賴媽媽,平時生活上完全離不開媽媽,等到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媽媽找了個工作,每每一到上班的時間,媽媽需要去上班的時候,孩子都會拉著媽媽的手不讓媽媽離開。
等孩子到了差不多三歲的時候,是應該送到幼兒園上學的年齡了,媽媽每次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的時候,孩子一直都不肯進學校,捨不得離開媽媽,總是扯著媽媽的手或者抱著媽媽的腿哭著說不想讓媽媽離開。
甚至有些時候母女倆一起去外面玩,會遇到很多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但即便這樣,孩子也不願意鬆開媽媽的手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她就是非常喜歡待在媽媽身邊,完全不想離開媽媽。
每當這種情況的時候,媽媽就會感到很無奈,不知道怎麼辦。
寶寶整天喜歡粘著爸媽並不是個例,林志穎的孩子Kimi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林志穎曾帶著Kimi參加過一檔親子類節目,節目中的小Kimi最開始的時候也是非常喜歡黏著爸爸,只要離開爸爸一會都會大哭起來,也不願意和小夥伴一起完成任務。
寶寶喜歡黏爸媽,其實是因為&34;。
&34;受各方面的原因影響所導致的,如果孩子的性格屬於比較內向的話,就會比較沒有安全感,也會因此更容易產生焦慮。
另外,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過於寵愛,時時刻刻都把孩子保護的非常好的話,也會讓孩子不自覺的對父母產生依賴。
而這一類孩子寶寶,一旦離開了父母,失去了爸媽的保護,內心就會變得焦慮不安。
所以就表現為他們似乎時時刻刻都在找媽媽,時時刻刻都想要黏著媽媽。
1、讓孩子多和其他人交流
孩子學會和他人的交流其實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止步於只讓孩子和照顧他的人交流得更多,因為這樣的話,他如果照顧他的人他人有事情一時間沒有辦法照顧他,孩子就會難以接受其他人,一時失去了平日裡的安全感,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34;。
所以可以讓孩子多和爸媽以外的人交流,也可以儘量的讓其他的家人幫忙一起照顧孩子,在這種生活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性格上一般不會太過分的粘人,也可以較好的避免孩子的&34;。
2、別把孩子&34;家裡
不要總是把孩子&34;在家裡養,只是每天的讓孩子在家裡生活的話,孩子所接觸的東西就會非常的有限,那麼孩子一旦離開了他熟悉的環境下,一時半會難以適應的話,焦慮感就很容易產生。
所以,我們需要多帶孩子去外面逛一逛,感受外面陌生的環境,熟悉陌生環境帶給孩子的變化,讓他們慢慢的去適應。
3、讓孩子學會獨處
家長也要鍛鍊孩子自己的獨立能力,讓他學會獨處,留給足夠的時間讓他自己玩自己的。家長們要避免去過度的幹擾孩子,在必要的時候我們需要留給他一定的屬於自己的空間。
當他習慣獨處時,再遇到家長有事或者需要離開家長時,他們也會慢慢的學著接受,不會有那麼強烈的反應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