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哭不鬧是乖寶?分離焦慮:讀懂孩子沉默的反抗

2020-12-24 懷上了

這幾天小萌新的爸媽手機裡最鬧騰的可能就是寶寶的家長群,群裡不斷地刷新著老師從「前方」發來的戰況,在十幾秒的視頻裡努力尋找自己家娃,看動作看表情,看孩子是不是開心。更有感情豐沛的父母,前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後腳自己坐在車裡嚎啕大哭……更不要說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想起之前你有個段子,畫面裡是家長以各種匪夷所思的姿態「潛伏」在幼兒園內外角落,「暗中觀察」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配文:別慌,這不是人販子,只是他們的孩子剛剛上幼兒園…..

普通人如此,明星也是一樣。之前看到過「娘娘」孫儷的微博,照片是鄧超依靠在教室門外的牆上的一個背影,那個悽涼的程度堪比朱自清文中父親的背影。孫儷文:我覺得有必要送爸爸回幼兒園重新學習一下,怎樣克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這幾天充斥在每個小萌新的家庭裡,表現卻千差萬別。

豆包屬於進門就開始嚎,撕心裂肺,滿臉通紅。豆包媽跟著一起哭,老師很淡定,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直接從豆包媽手裡接過孩子和她說:沒關係,你走吧。看不見你他就不哭了。豆包媽心一橫,轉身離開,還是不放心,就和其他家長一樣「潛伏」在教室窗根下,暗中觀察豆包,果然如老師所說,幾分鐘之後,豆包臉上還掛著淚痕但是已經開始研究玩具了。

甜甜第一天上幼兒園很順利,第二天也很順利,大人暗中歡喜,這孩子上幼兒園也太容易了吧,妥妥的「天使」啊…..第三天,天使光環消失,甜甜好像醒過味了,大哭著不要去幼兒園,要去買每天都是星期天的日曆,要坐飛機去看奶奶,要去公園看鴨子打架…….甜甜的分離焦慮在入園48小時之後,全面爆發……

朵兒用她媽媽的話講是朵一直盛開的霸王花,別的小女生都是「公主」屬性,朵兒不同,自帶「女王」光環降臨小區,這麼說吧,和男生玩戰爭遊戲,她就是那個正義一方的「首領」。朵兒的幼兒園之旅,和別的孩子不同些。別的孩子是不想去,朵兒女士是不想回。第一次因為幼兒園的哭泣是下午被媽媽接回去的時候,朵兒告訴媽媽:我想和老師住在幼兒園……被拒絕後,朵兒女士哭的梨花帶雨,含淚又把所有的玩具玩了一遍才和幼兒園依依惜別…….朵兒媽一腦袋黑線,安慰自己「沒事沒事,至少說明幼兒園老師對她還不錯」……

朵兒的哥哥是果兒,和妹妹完全是兩個截然相反的人設,軟萌小正太。從小超聽話,課外班學習畫畫,樂器什麼的也是有模有樣,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就是這個又乖又萌的寶寶,卻在入園幾個月的時候,被「勸退」了,直到現在說起來仍是滿眼心疼。

原來,早在兩三年前,果兒到了讀幼兒園的年紀,媽媽早早的選好了幼兒園,果兒很爭氣,從入園的第一天起就表現的非常懂事,不哭不鬧,讓媽媽很放心。隨後的日子,果兒爸媽因為工作漸忙,接送果兒的任務就交給了外婆。果兒一如從前般懂事,只是很偶爾的向外婆撒嬌說不想去幼兒園,但走到幼兒園門口,他仍一臉淡定的進教室。再後來,媽媽發現一向身體健康的兒子自從入園之後就很容易生病,三天兩頭就會病一次,明明已經能非常熟練自己如廁的孩子,在幼兒園竟然又開始尿褲子,而且不止一次,幾乎周周都有。後來不得已,果兒退園了,退園的時候,媽媽才知道,果兒在幼兒園的這幾個月,幾乎不曾開口說過一句話。

後來果兒媽分析,果兒如此反覆生病,尿褲子,沉默這該是背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孩子的性格一直很柔和,可是因為孩子不說,所以大人一直認為孩子在幼兒園適應的很好,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在把果兒接回來後,經過了好幾個月調整和適應,果兒重新進入了另一家幼兒園開始了新的生活。

如何克服分離焦慮是家長和孩子要共同面對一課

英國的心理學家女博士西爾薇婭.克萊爾說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父母和子女,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遠行與送別。

緩解焦慮,試試從「小別離」開始。

孩子都是會依賴父母的,不如先試著讓孩子接觸其他的人,比如在外婆家放一天,晚上接回家。第二天在小姨或者姑姑家待一整天,第二天再接回來。漸漸地,寶寶會適應與父母這樣的「小別離」,隨著時間跨度漸漸拉長,寶寶用這個時間會試著去適應新的環境,逐漸的就會習慣父母不在身邊。不過寶爸寶媽一定要記住,每次的分別都要明確的告訴孩子,你要去哪裡,何時回來。儘量做到不晚歸,讓寶寶知道,你雖然暫時離開,但是你總會回來。

緩解焦慮,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我記得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那時,阿姨讓每個進園的孩子要帶一塊小手帕,手帕疊成長方形,被爸爸媽媽用小別針別在胸前,用來擦嘴巴鼻涕啥的。我記得我有一塊手帕上面寫著「媽媽不在自己玩」,我的媽媽很認真的給我講了這句話的意思,並且告訴我為什麼媽媽會不在,我們大概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在溝通關於大人不在身邊的事情,我該怎麼做以及爸爸媽媽會去做什麼等等。之後在我的印象裡幼兒園讀的還算順利,直到現在遇到出差旅行我也是說走就走並不會有太多分別焦慮,大概這是那是因為一塊手帕引發的談話帶來的安全感,終其一生的安全感。

說我小時候的故事,就是想說明白一個道理。這種焦慮感每個人都會有,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可以嘗試在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讓孩子帶著自己比較熟悉的小玩具,文章前面說的那個果兒,在第二次入園的時候,老師也是這麼建議的。果兒帶了自己平時習慣抱著的一個小枕頭,中午午睡的時候也會會半抱半枕,這樣適應了一段時間,果兒果然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在第一次入園焦慮沉默等情況再也沒有出現過。

寶寶初到陌生的環境,心理一定是非常緊張和焦慮的,如果孩子和文章前面的豆包和甜甜一樣,無論是什麼時候,他們可以通過哭鬧等方式發洩這種無助感,但是如果遇到像果兒這樣「沉默乖覺」型的孩子,如果你已經從他的言行或者神態中感受到了他的緊張和無助,可以試著給孩子帶上他熟悉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並且做孩子和老師之間熟悉和信任的橋梁。讓孩子慢慢適應這種新的變化。

提前適應,家中模擬幼兒園內

寶爸寶媽可以在寶寶入園之前,提前在家裡為寶寶建立一個「類幼兒園」場景,和寶寶一起模擬幼兒園的生活情景,這樣可以幫助寶寶提前了解幼兒園的內容,也可以讓寶寶提前熟悉並且開始對幼兒園產生興趣。

心理學家觀察研究發現,絕大多數的寶寶,在最初和父母分離時會產生哭鬧等情緒,但當父母離開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就會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很好的適應新環境。

做好以上幾點,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環節寶寶們的分離焦慮。讓孩子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

其實不止孩子,文章最前提到的「潛伏」的家長還有「星爸」鄧超,都或多或少的有著分離焦慮。最後,我把龍應臺《目送》裡的話放在文末,讀懂了,你的分離焦慮也就治癒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璐的這一段,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相關焦點

  • 入園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寶寶,大多來自這種家庭,3招緩解分離焦慮
    入園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寶寶,大多來自這種家庭分離焦慮,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是一種和親近的人分離時產生的焦慮情緒,歸根結底是內心缺乏安全感,不敢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很多大人都難以面對分離,更何況孩子。
  • 新生入園,不哭的孩子不焦慮嗎
    每年9月份是幼兒園新生入園時間,而剛入園的新生大都避免不了哭鬧的情況。哭鬧讓幼兒無法正常活動,同時也會讓教師感到無力。只有解決幼兒哭鬧的問題,教師才能更好地組織日常活動。所以,新生入園期間,教師都會更多地關注哭鬧的孩子。那麼,那些看起來平靜的孩子呢?他們就不焦慮嗎?事實並非如此。我的女兒第一天入園,她在進門時很小聲地說了一句:「老師早上好!」然後進入教室洗手、吃早餐。
  • 孩子是否適應了幼兒園?不哭不鬧並非唯一標準,具體得看四方面
    執筆:輯香編輯:羅梓花定稿:楠楠每到幼兒園的開學季,都會上演一出「苦情戲」,娃在幼兒園裡面哭,送娃的家長們在幼兒園面外哭,面對第一次的分離,不僅孩子焦慮,連父母也有分離焦慮。可孩子總歸是要面對集體生活的,即使不上幼兒園,也要上小學。
  • 寶寶入園的幾個分離焦慮階段,家長提前熟知,孩子不哭不鬧去上學
    其實這就是孩子入園前的分離焦慮。①分離焦慮的第一個階段:寶寶入園的第一周寶寶剛入院的第一周,對於孩子來說是他們反應最強烈的一個階段,因為孩子剛剛和自己最親近的人所分離,又和周圍都是陌生的人一起學習生活,肯定會非常的不適應,並且很多家長平時都讓孩子待在家裡面玩耍,幾乎不讓寶寶出門和別的孩子接觸,那麼對於這類寶寶來說,這樣的幼兒園環境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恐懼的,這個時候他們就會非常的思念自己的家長
  • 分離焦慮的幾個階段
    分離焦慮的幾個階段2020-11-27 18:27:0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比如有一段時間,孩子要和媽媽分開或者是兩人分開後,孩子就會表現得十分急躁,甚至是大哭大鬧,不論怎麼哄都無濟於事,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那麼,分離焦慮的幾個階段分別是什麼呢?@視覺中國  一般情況下,分離焦慮期分為反抗階段、失望階段和超脫階段。
  • 孩子反覆分離焦慮怎麼辦?
    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每次經過家周圍的幼兒園時,孩子都十分羨慕地說自己也要去上幼兒園。9月份孩子入園了,看著孩子這麼盼著上幼兒園,朋友一點也不擔心所謂的分離焦慮。剛開始上幼兒園,確實很順利,孩子不哭不鬧高高興興地背著小書包出門。可是還沒到一周,孩子就跟媽媽說:「我明天不上幼兒園了。」果然,第二天早上怎麼叫都不願意起,哭著喊著就是不願去。
  • 新生入園現場一度失控,面臨孩子的分離焦慮,這幾點要明白
    幾乎所有孩子都一個樣,入園時都要哭幾場,這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祟。孩子離開了熟悉的環境,怎麼可能不哭不鬧,就看家長能不能忍受住這點。關於分離焦慮,家長們要明白這幾點。01.分離焦慮,是必經階段有的家長不忍心孩子的哭鬧,以為孩子不適應,於是送一天,休一天,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的適應能力培養。既然要送,就要做好孩子哭鬧的準備,更要正確看待他的哭鬧。說實話,孩子入園的第一個星期哭鬧,都是正常的。
  • 3歲寶寶入園後不哭不鬧,幾個月後卻退學!提到這事媽媽就落淚
    午休時候看到她不睡覺,別人都睡了,有點著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時候,如果她拉單了,我也著急,不過等下午接她放學了,看她興奮的樣子,那麼喜歡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我也就放心了,之後只是偶爾看監控了。不然這個監控系統真是讓家長越看越焦慮。02、孩子剛入園不哭也不鬧,是否一定是好事呢?
  • 4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退園,奶奶:哭了好不哭才可怕
    4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退園,奶奶一提起就傷心落淚這位奶奶的說法並不是隨意說出的,而是根據自家孩子的真實情況有感而發,這位奶奶表示,她家孫子在4歲的時候上了幼兒園,剛去的時候寶寶就根本沒哭,剛開始全家還挺高興。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你哭完了,我們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孩子這時接收到信號,是鼓勵我要堅強,是安慰我帶我去玩,不會越哭越嚴重。02父母讀懂孩子的哭是什麼了嗎?有的孩子是天生就愛哭,天生的多愁性格,遇煩惱事也要哭,別人不理他,也要哭,這種性格的孩子通常是以哭鬧、發脾氣來表達,這是一種性格使然。媽媽要了解孩子的個性,不跟著孩子鬧脾氣,心平氣和地教導,和孩子愉快地相處。除了天生性格之外,哭也是孩子的一種外界的投射和連結。
  • 3歲寶寶入園後不哭不鬧,幾個月後卻退學!只因媽媽忽略了這幾點
    不然這個監控系統真是讓家長越看越焦慮。02、孩子剛入園不哭也不鬧,是否一定是好事呢?那麼,孩子剛入園時不哭也不鬧,到底好不好呢?,有時候不哭不鬧才是真讓人擔心!」原來她女兒去年入園時,開始哭幾次,之後就表現得非常乖,既不哭也不鬧,但是在幼兒園卻經常尿褲子,而孩子在家裡時,兩歲多就不尿褲子了。
  • 幼兒園開學一周,我跟著娃哭了一周,解決分離焦慮讓娃開心上學
    同事今天早上說:「孩子上幼兒園哭了一周,自己也跟著哭了一周,每天上幼兒園就是一場拉鋸戰,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能痛快說再見」我家也是,因為送沐沐上幼兒園,我跟她爸爸也有了分歧。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又稱離別焦慮,嬰幼兒因與養育人形成了情感聯結,與養育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 入園兩年的老母親,親述讓孩不哭不鬧度過分離焦慮的4個秘訣!
    終於選定了幼兒園,又為如何更好的讓孩子適應幼兒園做準備。大量翻書聽課,還請來知名園長做了兩場關於幼兒園分離焦慮的線下講座。兩年之後回頭看,雖然覺得當時做的都沒錯,但焦慮的情緒確實有點誇張。孩子們比我們想像中更容易融入新的環境,那些老師吵孩子怎麼辦、在幼兒園哭不停怎麼辦的被害妄想,也一次都沒有發生過。直到現在,糖妹都非常喜歡上幼兒園,喜歡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今年9月,馬上又有一批小豆丁要上幼兒園,後臺關於幼兒園分離焦慮的提問有很多。歸納總結,問的最多的是這幾點:1、怎麼幫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你知道什麼是分離焦慮嗎?
    普天下媽媽共同的煩惱,孩子像萬能膠一樣纏著媽媽,著實讓人崩潰,甩都甩不掉。很多媽媽都去求助,該怎麼讓這個幸福的煩惱,不哭不鬧的放過自己。但結果往往不盡人如意,都是紙上談兵。其實,這個煩惱的時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分離焦慮期。這一現象會出現在6個月到3歲的兒童身上,1歲半的時候會達到頂峰。不同的寶寶表現和焦慮程度會有所不同。
  • 育兒分享 | 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百度百科裡對「分離焦慮」的解釋是: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大多是因環境的巨大變化而產生。比如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因此,分離焦慮大多出現在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身上。但也不全然如此,我女兒快5歲半,依舊有分離焦慮的問題。
  • 幼兒園開學一周,我跟著娃哭了一周,分離焦慮是娃和父母共同挑戰
    分離焦慮,又稱離別焦慮,嬰幼兒因與養育人形成了情感聯結,與養育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英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反抗、失望、超脫三個階段:⚫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
  • 寶寶入園焦慮,不想上幼兒園?4招應對,孩子不哭不鬧乖乖去上學
    可是這個挑戰對於大多數的小寶寶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如果你曾經送過孩子去上幼兒園,那麼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在校門口哭的撕心裂肺,不願意和爸爸媽媽分離,或者是前一秒高高興興的,當媽媽要準備離開的時候,孩子馬上就會跟上去抱住媽媽的腿,不願意讓媽媽離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寶寶對上幼兒園焦慮總哭鬧怎麼辦?
  • 2道食療方化解分離焦慮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是孩子出現了分離焦慮。嬰幼兒與家人長時間共處,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面對突如其來的分離,會產生傷心、痛苦的情緒,以表示拒絕分離。這種心理焦慮多發於學齡前期。從中醫的角度看,孩子的心理焦慮,屬於情志呵護的範疇。如何呵護寶寶的情志,處理寶寶的情緒,讓TA放下心理負擔,開開心心跨進集體生活呢?情志調節和飲食顧護都有辦法去應對。
  • 來,分離焦慮了解一下~
    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這在幼兒時期,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一般來說會隨著兒童對環境的適應而減少,最後消失。約翰·鮑爾比(JohnBowlby)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
  • 幼兒園開園了,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
    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01 / 分離焦慮的表現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哭鬧、間斷性哭泣、沉默、不吃飯不喝水……有的小朋友可能會在幼兒園門口抱著媽媽大聲哭鬧,表示不願意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