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9月份孩子入園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是哭聲一片,特別是一個孩子哭了,其他孩子就會被感染了,也開始哭,而家長本來就擔心焦慮,擔心孩子小小年紀去了新環境能否適應,能否吃好等等。
再加上孩子對媽媽的不舍和眼淚,家長們就會更加焦慮,以至於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遲遲不願意離開學校門口,透過學校的圍牆柵欄,在校園裡尋找自己家孩子小小的身影,想要知道孩子哭沒哭,孩子是不是落寞孤單。
所以,幼兒園剛開學的那幾天,就會出現孩子哭鬧,然後媽媽在門口心疼抹淚的場面,更有很多人家長在幼兒園門口徘徊,遲遲不願意離開。
更有家長每天盯著幼兒園教室的實時監控系統,以至於工作都沒有心情做了。
更有一些家長因為幼兒園有實時監控系統,家長可以下載安裝,可以隨時看孩子在教室裡的表現,本來家長看這個監控是要緩解焦慮情緒,結果是越看越焦慮。
對這個實時監控系統,我深有體會,我家二寶也是剛入園,我提前下載安裝了幼兒園的實時監控系統,這個系統按月收費,結果第一天我幾乎什麼事沒有幹,就盯著監控系統看,在裡面找二寶的身影。
午休時候看到她不睡覺,別人都睡了,有點著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時候,如果她拉單了,我也著急,不過等下午接她放學了,看她興奮的樣子,那麼喜歡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我也就放心了,之後只是偶爾看監控了。
不然這個監控系統真是讓家長越看越焦慮。
孩子剛入園時,很多家長情感上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不捨得和媽媽分開時,哭泣的小模樣,有的孩子拽著媽媽哭,不願意跟著老師進幼兒園。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哭幾聲後,就不哭了,然後神情落寞地跟著老師進幼兒園,更有一些孩子不哭也不鬧,完全是一個讓家長放心的「乖寶寶」。
那麼,孩子剛入園時不哭也不鬧,到底好不好呢?
一個媽媽用她女兒的入園退園經歷,告訴我們:「孩子剛入園哭也許是好事,有時候不哭不鬧才是真讓人擔心!」
原來她女兒去年入園時,開始哭幾次,之後就表現得非常乖,既不哭也不鬧,但是在幼兒園卻經常尿褲子,而孩子在家裡時,兩歲多就不尿褲子了。
此外,孩子在幼兒園還經常生病,以至於一個月有大半個月都要請病假,雖然說孩子病好後不願意去幼兒園,但是每次媽媽還是強制把她送學校,她也沒有太反抗。
不過幾個月後,女兒越來越不喜歡去這個幼兒園,不得已媽媽決定讓女兒退園,嘗試給女兒換一家幼兒園。
直到退園後,幼兒園老師才對她說,讓她關注下她女兒是不是有輕微自閉,因為在幼兒園孩子非常沉默,很少說話,經常坐那裡不願意動,也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玩。
幼兒園老師的這句話,讓她回憶起女兒入園後這幾個月的表現,確實比較反常,她這才發現,孩子不哭也不鬧,即使不願意,也被她強制送學校,而沒有及時關注孩子情緒和情感的變化。
因為她覺得孩子剛入園時候不願意去幼兒園是正常的事,結果想沒到女兒在幼兒園的這幾個月這麼煎熬,說起這件事,這個媽媽就很自責,甚至落淚。
對於孩子剛入園時候不哭甚至哭得很少,和孩子的性格依附類型有直接關係,並且主要和這兩種性格依附類型有關。
第一、「安全依附型」性格的孩子
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平時在外面就是見面就熟,很快就可以和別的同齡的小朋友成為好朋友,玩到一塊,並且熱情開朗,那麼,這樣的孩子比較自信,往往內心的安全感比較強。
這樣性格的孩子就屬於「安全依附型」,這樣的孩子因為從小得到足夠多的愛和陪伴,所以覺得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別人是安全的,我遇到什麼事情,爸爸媽媽都會支持我,愛我。
進入幼兒園後,他們會很快適應那裡的環境,並喜歡上那裡的老師和孩子,每天都很興奮, 更不會哭鬧不願意去幼兒園。
第二、「焦慮和矛盾型 」性格的孩子
這種性格的孩子比較缺乏安全感,並且性格比較內向,敏感,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以至於內心比較壓抑。
一般來說,這樣性格類型的孩子不太善於自我表達,並且對媽媽的依賴性非常強,剛入園時候會沒有安全感,會哭鬧,但是如果看到媽媽仍然離自己而去,他從心裡就會生媽媽的氣,以至於情緒積累,對媽媽的不滿就會增加。
一般來說,這種性格的孩子,往往媽媽本身就是焦慮型性格,媽媽在家裡,在孩子面前經常這樣焦慮,這種焦慮情緒感染孩子。
如果這種性格的孩子剛入園時比較沉默,鬧幾次後,突然變得很「乖」,家長就要引起重視,要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關注孩子情緒的變化。
孩子入園後,很多家長現在還沒有從焦慮情緒中走出來,還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適應情況,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這種適應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首先,家長要自我緩解焦慮情緒
接送孩子上下學時候,多和孩子聊幼兒園開心的事,讓孩子感覺到媽媽對幼兒園的喜歡和信任,然後孩子就會被媽媽的這種情感感染;如果媽媽一臉焦慮,和孩子溝通的也是在幼兒園有沒有受欺負,是不是不開心等,孩子就會自我代入,媽媽的這種焦慮也會傳染孩子。
其次,觀察孩子放學後的表現
孩子放學後家長可以多陪伴,然後和孩子玩一些小遊戲,並且可以和孩子一起演示在幼兒園的情景,讓孩子當小老師,自己當小朋友,在這種演示中,就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了。
再次、相信孩子
孩子到了3歲左右,他們需要同齡人之間的社交和玩耍,需要參與一些有指導性的小遊戲,需要在幼兒園這樣的大家庭中釋放自己的天性,這是孩子成長階段必須要經歷的,所以從孩子的內心需求來看,幼兒園正是適合孩子的,孩子內心嚮往的樂園,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會讓他們很快適應。
像文中那位媽媽,因為孩子入園後的一段時間,對孩子的情緒缺乏觀察和疏導,所以才會讓孩子在幼兒園變得越來越沉默,以至於入園幾個月就退園,自己也充滿自責。
所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但有物質美食需求,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關愛,需要及時發現他們的情緒波動,及時進行引導和糾正,並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讓他們有安全感,讓他們在陽光下快樂幸福成長。
【今日話題】:對於文中小女孩剛入園幾個月就退園的事,您怎麼看?您覺得孩子媽媽有必要自責嗎?
我是,專注分享科學實用的親子育兒乾貨,喜歡的我的內容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