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孩子真的很可愛,有些卻很恐怖。為什麼說恐怖呢?因為天天哭,天天哭,只要媽媽不在身邊就哭。這樣的孩子說實話真心讓人喜歡不上來。
特別是孩子睡醒後,看到沒有人在身邊的時候,就會顯得非常委屈,直接大哭大鬧。其實孩子哭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作為一名媽媽表示能理解,但是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醒來卻不哭不鬧的,而自家的孩子卻總得哭上一次才罷休呢?
為什麼有些孩子睡醒後不哭不鬧
哭是孩子的天性,並不是所有孩子每次醒來都是不哭不鬧的,即便是同一個孩子,今天睡醒後不哭不鬧,我們也不能保證他明天睡醒後也不哭不鬧的,孩子睡醒是哭還是不哭不鬧主要取決於以下這幾個因素。
1: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我們知道,孩子脫離熟悉的母體後來到這個世界,他對這個世界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而他唯一熟悉的人就是自己的媽媽,所以他會非常依賴自己的媽媽,如果在他醒來後沒有看到自己最熟悉的人,就會感到非常沒有安全感,甚至產生恐懼的心理,所以他只能通過哭叫來吸引自己媽媽的注意力。
而且從還孩子10個月開始,他的分離焦慮期會達到高潮,這個時候的寶寶是一刻都不想離開媽媽,也不願意讓媽媽離開自己的視線,所以這個時期的寶寶就像黏土一樣,會一直黏在媽媽身上。
孩子粘媽媽其實媽媽不會感覺討厭,因為這代表孩子喜歡自己,但是太黏了,會讓媽媽感覺無奈甚至煩躁。而且如果孩子的分離焦慮期不能好好度過的話,會對他以後的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
所以媽媽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比如「躲貓貓」「蒙眼睛」遊戲,將孩子的眼睛蒙上,產生媽媽消失的假象,等把把蒙在孩子眼上的東西拿下來,媽媽又在孩子的身邊。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孩子適應媽媽不在身邊的時間,也讓孩子明白媽媽雖然會消失一小會,但是馬上就會出現在自己的面前。這樣孩子就不會感覺沒有安全感了。
2:孩子睡得很飽很足
大人睡覺睡得不好或者突然被吵醒的話都會感覺很煩躁,何況是寶寶呢?寶寶一天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睡覺,所以睡眠對於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寶寶睡得飽飽的,美滋滋的自然醒過來,他的心情就會變得非常好,也不會大哭大鬧。
相反,如果寶寶睡覺睡得不安穩,或者睡得好好的時候被大人搖醒或者吵醒,他們就會感覺很不開心,情緒變得很暴躁,自己通過大哭大鬧來表達對大人的行為的抗議或者表達自己不開心難受的情緒。
3:孩子身體健康
當孩子身體健康的時候,他自然會睡覺睡得很舒服,醒來也不會覺得難受,自然不會大哭大鬧。相反,當孩子身體難受的時候,他睡覺就會睡得不是很安穩甚至難受,所以當他醒來的時候,就會大哭大鬧,直接用哭來表達他不舒服的信號。
怎樣做,讓孩子睡醒後不哭不鬧
想要一個睡醒後不哭不鬧的寶寶幾乎是所有媽媽的夢想,但是夢想歸夢想,現實中這種寶寶是可遇不可求的。
不哭不鬧的寶寶雖然可遇不可求,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將寶寶培養成一個睡醒後不哭不鬧的乖寶寶啊。
1:多關心寶寶,看到寶寶有需求,要懂得回應
我們都知道寶寶沒有安全感,所以作為家長,更加應該陪在寶寶的身邊,畢竟寶寶的成長經歷就只有這麼一次,如果不珍惜,不管對寶寶還是家長都是一種遺憾。
當我們在陪伴寶寶的時候,看到孩子有需求的時候,要及時地給孩子回應,不能因為覺得煩躁或者手頭上有事而選擇忽略了寶寶的需求。
比如說寶寶拉屎了,感覺不舒服一直哭,而媽媽因為手上有點事情,認為寶寶是沒有啥感覺的,就忽視了寶寶的需求,等手上的東西處理好了,再給寶寶換尿布。還有喝奶也一樣,不要等寶寶哭了才給寶寶喝奶,可以觀察寶寶的表情,當他露出想喝奶的表情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給寶寶餵奶了,還有還有。。
只有當寶寶的內心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安全感才容易建立起來。
2:家長要懂得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很多爸爸媽媽都是要上班的,特別是媽媽在產假結束後,就不得不和孩子分離去上班掙錢養家。而孩子面對媽媽要離開自己,會表現得非常害怕,大哭大鬧就是不讓媽媽走。這個時候,有些家長就會和孩子說:媽媽要去掙錢給你買好吃的,好玩的之類的話,以大人的思考模式和孩子講道理,這樣孩子壓根就理解不了,不知道媽媽在說什麼,因為不知道,所以會更加緊張,不讓媽媽走。
其實父母不需要和孩子解釋太多,說太多他也不懂,我們只需要告訴孩子:媽媽有事出去下,等下就會回來這樣的話就可以了。孩子知道媽媽會回來也就放心了。
不僅如此,當孩子只要幾個月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客體永久性」的認知能力了。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通過短暫消失的方法,讓孩子慢慢習慣自己不在身邊的感覺。
比如可以提著一大包垃圾,告訴孩子媽媽去倒下垃圾就回來,孩子信以為真,懂事得點頭,自己可以先在門外面聽下孩子有沒有哭,如果沒有就可以去倒完垃圾再回來。
還可以通過「躲貓貓」「蒙眼睛」的遊戲,這裡就不詳細說了。
3:保持一個舒適的環境,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我們知道海馬體是負責大腦情緒的組織,如果海馬體受傷,就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而海馬體又與睡眠有關,如果一個人的睡眠時間不夠,是會對大腦的海馬體產生嚴重傷害。而寶寶的大腦比起成年人來說更加脆弱,如果睡眠不好,他就會很難受,一難受就會大哭大鬧。
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家長們應該為孩子選擇一張比較適中的床,太軟的也不行,對寶寶頸椎不好,太硬的還寶寶睡得不舒服。而且環境儘量不要太吵,太吵寶寶睡不穩的,很容易被驚醒,溫度也要適中,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只有這樣在這樣的環境下,寶寶才能睡得比較舒服。
當然,最好媽媽能在旁邊陪著寶寶,這樣寶寶才更有安全感,更容易入睡。等寶寶睡著後,媽媽就可以做自己事情了,或者陪寶寶一起睡。
4:努力培養寶寶接覺能力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有時候睡半個小時就醒了,看到沒有人直接哭了起來,又過了幾分鐘又睡過去了。每次一聽到寶寶哭,媽媽就很緊張,立馬抱起來哄,哄到寶寶入睡為止。這樣往返幾次,整個人都快累虛脫了。
其實家長在面對寶寶突然醒來的時候,不需要那麼緊張,可能寶寶剛好處於睡眠的交替的中間段,寶媽可以稍微等一下,可能寶寶等下又會睡過去了。
如果寶寶突然睡一半又醒了,或者突然翻身,突然踢了下被子,這些都不能代表寶寶要醒來,可能他只是迷迷糊糊處於半醒不醒之間,等下他就會睡過去的。
相反,如果一看到寶寶這些表現,家長就直接把孩子抱起來哄著,這樣會破壞孩子的接覺能力的,很容易導致孩子睡眠不安穩。
結語
各位家長不用羨慕其他的孩子睡醒後不哭不鬧,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和步驟來,自己家的娃也可以做到。寶寶的習慣的形成,和大人是有很大關係的哦,大人有辦法,你的寶寶自然就是「天使」,而不是「惡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