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不滿足就哭,你除了妥協,還能這樣做

2020-10-17 媽咪寶貝傳媒

得不到的玩具,吃不到的冰淇淋,一點小事不遂心……統統都可以成為寶貝嚎啕大哭的理由。在你心疼寶貝的同時,是堅持,還是妥協退讓?我們吸納了大量心理專家的意見,幫你支招,愛寶貝的同時,幫助寶貝養成好習慣。

寶貝為達目的而大哭,在這一點上,法國多位心理學家給出的意見不約而同:要讓寶貝學會接受現實。「寶貝哭的時候,家長不能低頭,這點很重要。必須讓寶貝知道,誰說了算。」法國心理療法醫生迪迪埃·皮樂強調:「寶貝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哭是很初級的反應。聽之任之,答應寶貝的過分要求,會讓寶貝覺得他是主宰。」

妥協?不是好辦法!

試圖抵制哭聲的家長們常常很快就繳械投降了,或是因為周圍人的影響(目睹此番景象的陌生人),或是被寶貝打敗了(因為他哭個不停)。

「家長通常在這個時候變得歇斯底裡,自己哭了起來。」法國臨床心理學家皮埃爾·杜昂思說道:「大人越哭,寶貝哭得越厲害。」最後,總有一方讓步。如果家長輸了,對寶貝來說,可是重大的勝利,下次仍會照做。

當然,寶貝不是動物。他們需要愛,需要陪伴和關注。「但如果寶貝在床上稍微一哭,家長就回應的話,寶貝就會養成習慣:只要舉起小手,家長就會來到身邊。」

法國精神分析學家露絲·德美指出,「整個過程都是無意識的,這是寶貝養成習慣的一種途徑。」習慣養成的過程在心理學上稱作強化。

寶貝的「不當」行為,要負強化

負強化指寶貝持續某種「不當」行為時,周圍環境應給與適當回應,以免其因此養成壞習慣。比如,凌晨三點鐘時,剛餵完不一會兒的寶貝又想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喝奶,這是因為他此前已經養成了半夜吃東西的習慣。對他來說,發脾氣就能得到想要的。這其實是種策略。「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要讓寶貝向一切讓步,像個機器人一樣,」迪迪埃·皮樂解釋道:「這不是目的。真正的關鍵是在現實的要求面前,知道如何與寶貝的要求抗衡。」

寶貝的好行為,要正強化

相反,正強化是指寶貝為保護自己的權利而付出的努力。當家長發現寶貝有停止努力的趨勢時,應該積極地強化那些令人愉快的行為,比如寶貝樂於嘗試一種新的食物,或者家長要離開時不再哭哭啼啼……向寶貝重複傳遞以下的畫面是有必要的:「媽媽要去別處,爸爸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但是你呢,你很乖,不哭啦,你明白你應該等我們回來,太棒了。」家長通過這種方式讓寶貝明白,這是我們希望他做的,我們因此而為他驕傲。

好習慣早養成,寶貝不再拿哭當武器

1 鼓勵寶貝做些家務

當寶貝學會走路時,你就可以要求他做些事情了。比如,要他幫忙擺桌子。他的小盤子、餐巾、碗筷等讓他擺在餐桌上。爸爸也可以在散步的時候要求寶貝摘一朵花獻給媽媽。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寶貝感覺到自己是有用的。你的鼓勵會讓他為自己驕傲。

2 必要時重複你的要求

當寶貝沒有立即執行被要求做的事時,重複這個要求,不要猶豫。聽到你多次強烈要求同一件事,以重複的方式說「去收拾你的房間」,寶貝就會明白,不是由他說了算。

3 幽默地傳遞好習慣

向寶貝傳遞信息或者教他一些好的行為習慣時,可以採取幽默的方式。家長的威信無需通過嚴厲的、強制性的、寶貝難以接受的方式來達成。比如,你可以裝作在他口中尋找東西的樣子對他肯定地說:「啊,你的舌頭還在,所以你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可以說出來。」但是要注意,幽默不是所有情況都適用,尤其寶貝學習與安全相關的知識時,例如,「不準用手摸插座」,「不準吃不認識的葉子」,「不準把小東西放在嘴裡」,等等。

4 寶貝太累容易發怒或不適

當寶貝懶懶不想動時,不要總逗弄他。如果寶貝在睏倦時總被來訪的叔叔伯伯、想抱抱的表姐或者許久未見的爺爺奶奶摟在懷裡,他的日常節奏有被打亂的危險。你的寶貝那時會發現,有比睡覺更舒服的事:親親、抱抱等。但是接下來,他就會疲憊不堪,精神緊張,變得易怒或覺得不適。

5 建立規則,前後一致

幫寶貝養成良好的習慣至關重要。因此,穩定的、清晰的、明確的規則必不可少。規則一旦建立,就要一直堅守。比如,你跟寶貝約定他睡覺之前給他講一個,並且只講一個故事,就不該沒過幾天,在氣氛輕鬆、時間充裕的時候講上兩三個。這樣,寶貝會覺得,只要努努力,就可以每天晚上都有不止一個故事聽。在教育寶貝時,需要注意前後的一致性。

媽咪寶貝傳媒

相關焦點

  • 寶貝不滿足就哭,你除了妥協,還能這樣做!「悅寶園分享」
    得不到的玩具,吃不到的冰淇淋,一點小事不遂心……統統都可以成為寶貝嚎啕大哭的理由。在你心疼寶貝的同時,是堅持,還是妥協退讓?我們吸納了大量心理專家的意見,幫你支招,愛寶貝的同時,幫助寶貝養成好習慣。當家長發現寶貝有停止努力的趨勢時,應該積極地強化那些令人愉快的行為,比如寶貝樂於嘗試一種新的食物,或者家長要離開時不再哭哭啼啼……向寶貝重複傳遞以下的畫面是有必要的:「媽媽要去別處,爸爸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但是你呢,你很乖,不哭啦,你明白你應該等我們回來,太棒了。」家長通過這種方式讓寶貝明白,這是我們希望他做的,我們因此而為他驕傲。
  • 孩子總用「哭」來解決問題,該不該妥協?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既然哭這麼好用,當然下次有了需求沒被滿足的時候,第一選擇就還是哭了。曾看過一本書,說孩子的哭是呈波浪式的,作者把孩子的哭分為5個階段:大聲的哭——小聲的哭——兇猛的哭——小聲的哭——結束哭。而大部分的父母會在第三個階段妥協。
  • 孩子總用哭來解決問題怎麼辦?家長該不該妥協?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不要做一直妥協的家長孩子哭的時候到底該向孩子妥協嗎?很多家長都會像上面的家長一樣被迫妥協。家長無意識的妥協行為,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觀念:只要自己一哭鬧,家長就會滿足自己。連她自己都說:「我應該是一個很好妥協的媽媽,每次只要孩子哭,我就堅持不下去了。」
  •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打滾哭鬧?比起吼罵妥協,家長這樣做效果更好
    無論價格高低,媽媽要是不買,彤彤立刻就開啟打滾哭鬧模式。雖說彤彤家境尚可,但是這樣縱容下去也不利於培養彤彤的金錢觀。於是媽媽想盡了各種辦法:威脅、吼罵、冷處理等,最狠的一次彤彤為了一個500塊的玩具硬生生躺在地上哭鬧了2小時,最後還是以媽媽的妥協收場。相信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彤彤這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處理更有效呢?比起吼罵妥協,這樣做效果更好。
  • 不答應就哭?你家寶寶也是這樣嗎?
    面對寶貝的哭聲,如果一聲呵斥「別再哭了」,只會適得其反,他們更是會覺得委屈。所以,面對寶貝的哭聲,你應該分情況處理。如果寶貝要堅持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不違背你基本的教育原則,你就沒有必要非和他唱反調。如果寶貝提出的要求是無理要求,即使他大哭大鬧你也不能妥協。你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比如裝作若無其事,等寶貝平靜下來再跟他講道理。
  • 孩子總是用哭鬧「威脅」父母,父母這樣做比妥協、發脾氣更有效
    有孩子的家庭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孩子經常哭。只要是孩子不高興了就會用哭表達情緒,餓了會哭、生病了會哭、沒睡醒會哭……這是在孩子剛剛幾個月時的狀態,但是有些孩子已經過了這樣的年齡段了,還是會經常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意,而這時的「哭」就帶有了某些目的性,用哭來「威脅」父母。
  • 寶貝,不哭了?你怎麼了?
    「不要哭了,這是怎麼了,往常不是很乖來嗎?」洋洋笑著撫摸著女孩子的頭笑著說。女孩還在低頭摸著眼淚,還在哭著「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我哪裡做錯了?」當你看到洋洋和女孩子的話的時候,也許,你會問?他們怎麼了,女孩子為什麼要哭?
  • 寶貝,你為什麼哭
    起初他媽媽邊給他擦眼淚,邊反覆的哄著:「拍片又不痛,你哭什麼呀?」後來他媽媽折騰累了就說,「你哭夠了沒有。拍拍掉麼好了我們好回家了。」你咋這麼沒用呢?」男孩聽了,哭得更大聲了。眼看快到十一點半了,媽媽大吼:「你怎麼這麼不懂事?醫生都快下班了。再哭,再哭,你留著,我們回家了。」我實在聽不下去了,走過去蹲下來,望著男孩的眼睛說:「寶貝很棒!寶貝哭不是怕痛,只是很緊張、很害怕。這兒的環境很陌生,有很多穿白大褂的人,不知道拍片是幹什麼,要把你怎麼樣?」男孩抬起那雙烏溜溜、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我。
  • 孩子「滿地打滾」,不買玩具就不走,除了「打屁股」還能怎麼辦?
    當你的兒子在商場因為沒買他想要的玩具時,哭鬧不止,滿地打滾。這個形勢已經表明,不買玩具孩子就不會走,作為家長的你除了打屁股還會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處理呢?妥協?只要先穩住孩子,讓孩子停止哭鬧,孩子提出的要求都答應!手足無措?任孩子哭,哭一會兒還不停沒辦法就用「武力」解決,不讓孩子哭,帶孩子離開。
  • 「不許哭」「不要跑」:除了說「不」,我們還能說什麼?
    據統計,不語言的出現頻率在父母的管教中出現最高,其實不語言對孩子是有害而無利的!不但強化了小朋友的行為,還讓父母的管教更加困難無效。那麼除了說「不」,我們還能說什麼?「果果,姑姑看的出來你很興奮,想要對大家表達你的這種感覺,你再想想,除了大喊大叫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表達你現在興奮的心情嗎?果果小朋友停止了尖叫,想了想說到:「嗯~還可以唱歌。」「好啊,那歡迎小果果給大家唱首歌!」哈哈,小朋友也沒有馬上唱歌,但是,他停止了尖叫!
  • 天使寶貝|孩子為什麼總是哭?家長用這幾招有效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幾乎每個孩子都是會哭鬧的,但家長厭煩小孩的哭鬧聲,因此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哭是性格軟弱的體現,他們不允許孩子動不動就哭,想要培養他們得獨立自主性。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還有父母自身的做法,那麼,孩子為什麼愛哭鬧呢?
  • 雙贏對話法:不妥協讓步,也不固執己見,營造親子無勝負局面
    但現在天氣這麼冷,如果你不穿上冷著了感冒了,媽媽會很擔心很心疼的。媽媽答應你以後買衣服的時候,一定帶你一塊去,讓你選自個喜歡的衣服,好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孩子終究是妥協了穿上了那件自己不喜歡的衣服,但實際上他最深層的情感需要被滿足了,那他就不會產生自己輸了的感受。
  • 孩子一不滿意就哭給你看,怎麼辦?
    我只是說:現在外面有病毒怪物,這個口哨掉在地上了,等回家消好毒,我再還給你。 貝殼還在繼續哭,哭聲划過了夜晚的安靜,我沒有妥協,因為在這件事上,我認為沒得商量。貝殼見大哭沒有效果,於是他看著我對我說:媽媽,你還給我吧,我就拿在手上,我不往嘴裡放。
  • 寶寶不滿足就哭鬧怎麼辦 如何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
    一不滿足就哭鬧發脾氣,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家長可以先從這幾個方面找原因:一、環境影響。如果家長平時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況,容易暴躁發脾氣,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學會發脾氣。因此家長先尋找孩子發脾氣的根源,父母或帶養人是否容易脾氣暴躁?
  • 娃哭了要不要馬上抱?對孩子「延遲滿足」到底對不對?專家這樣說
    「延遲滿足」的理論曾經非常流行,主要意思就是說: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要訓練他自己入睡。如果他哭了,不要管他,當他覺得哭沒有用,就會停止哭泣,慢慢入睡。這套理論曾經廣被推崇。但是,近幾年,「延遲滿足」的理論遭到了質疑。有的人認為,這麼小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不去管,慢慢長大後,他會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缺乏安全感,或者不再需要關注,變得冷漠。
  • 寶貝上幼兒園有分離焦慮,除了傾聽,我還可以做什麼?
    分離你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而他又哭又叫,你可能感覺很糟糕。但是,要記住:他的行為是正常的。年幼的孩子通常不喜歡和父母分開,他們需要學習如何告別。還要記住的一點:孩子的哭鬧正反映了他們對你的愛。一旦孩子明白你會回來的事實,他們就會感到安全些,告別也就會變得容易些。
  • 順著孩子,他卻不領情?其實,比起妥協,孩子更喜歡堅定的父母
    看到一位媽媽在網站上諮詢:為什麼我一直順著孩子,他卻一直不滿足、不領情?午飯時她做好了土豆燉牛肉,孩子看了一眼便說他現在不喜歡吃燉的牛肉了。媽媽懇請孩子嘗一嘗:我燉的牛肉特別爛、特別香,你來吃一口好不好?孩子大叫:我才不要呢。媽媽妥協了:好吧,我去給你做碗餛飩。
  • 【問答寫】寫:不滿足寶寶需求就哭怎麼辦?我來為你解答、分析
    作者:寶寶知道 家有倆寶貝真幸福1.首先是因為寶寶還小,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完善。我家寶寶現在不太會說話,我就給她說,媽媽問你話的時候,你如果能做到或者是想吃就點頭,不想吃就搖頭,她說恩恩。我覺得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來讓寶寶度過這個非常時期。2.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哭,這是很正常的。
  • 哭吧,寶貝
    我說:「不懂你問,難道讓我幫你做啊?我幫你做,那不是我做作業了。」女兒說:「我不懂你又叫我自己查字典!」聲音已有點變調,沙啞,感覺眼淚已泛到了喉嚨,鹹鹹的。我說:「查字典印象更深刻啊,考試遇到的話,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拿下。」我調整一下語調,安撫一下人家的情緒。就這樣,女兒嘟著嘴,帶著情緒做她的作業。我偶爾抬眼偷看,覺得有點好笑,又有點可氣。
  • 訓練嬰兒「延遲滿足能力」的父母,你咋不上天呢
    孩子要吃奶,媽媽故意慢吞吞,「等等再給」;孩子想要媽媽抱抱,「不能抱,不能養成壞習慣」;孩子睡覺哭鬧,「先不理會,哭哭就又睡了,等哭大了再抱」;……嬰兒期的延遲滿足訓練,已經成為很多媽媽的理念和首當其衝的教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