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入園後不哭不鬧,幾個月後卻退學!提到這事媽媽就落淚

2020-12-20 艾米兒育兒

文/艾米兒

每年到了9月份孩子入園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是哭聲一片,特別是一個孩子哭了,其他孩子就會被感染了,也開始哭,而家長本來就擔心焦慮,擔心孩子小小年紀去了新環境能否適應,能否吃好等等。

再加上孩子對媽媽的不舍和眼淚,家長們就會更加焦慮,以至於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遲遲不願意離開學校門口,透過學校的圍牆柵欄,在校園裡尋找自己家孩子小小的身影,想要知道孩子哭沒哭,孩子是不是落寞孤單。

所以,幼兒園剛開學的那幾天,就會出現孩子哭鬧,然後媽媽在門口心疼抹淚的場面,更有很多人家長在幼兒園門口徘徊,遲遲不願意離開。

更有家長每天盯著幼兒園教室的實時監控系統,以至於工作都沒有心情做了。

01、家長有沒有必要總盯著幼兒園的實時監控系統

更有一些家長因為幼兒園有實時監控系統,家長可以下載安裝,可以隨時看孩子在教室裡的表現,本來家長看這個監控是要緩解焦慮情緒,結果是越看越焦慮。

對這個實時監控系統,我深有體會,我家二寶也是剛入園,我提前下載安裝了幼兒園的實時監控系統,這個系統按月收費,結果第一天我幾乎什麼事沒有幹,就盯著監控系統看,在裡面找二寶的身影。

午休時候看到她不睡覺,別人都睡了,有點著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時候,如果她拉單了,我也著急,不過等下午接她放學了,看她興奮的樣子,那麼喜歡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我也就放心了,之後只是偶爾看監控了。

不然這個監控系統真是讓家長越看越焦慮。

02、孩子剛入園不哭也不鬧,是否一定是好事呢?

孩子剛入園時,很多家長情感上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不捨得和媽媽分開時,哭泣的小模樣,有的孩子拽著媽媽哭,不願意跟著老師進幼兒園。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哭幾聲後,就不哭了,然後神情落寞地跟著老師進幼兒園,更有一些孩子不哭也不鬧,完全是一個讓家長放心的「乖寶寶」。

那麼,孩子剛入園時不哭也不鬧,到底好不好呢?

一個媽媽用她女兒的入園退園經歷,告訴我們:「孩子剛入園哭也許是好事,有時候不哭不鬧才是真讓人擔心!」

原來她女兒去年入園時,開始哭幾次,之後就表現得非常乖,既不哭也不鬧,但是在幼兒園卻經常尿褲子,而孩子在家裡時,兩歲多就不尿褲子了。

此外,孩子在幼兒園還經常生病,以至於一個月有大半個月都要請病假,雖然說孩子病好後不願意去幼兒園,但是每次媽媽還是強制把她送學校,她也沒有太反抗。

不過幾個月後,女兒越來越不喜歡去這個幼兒園,不得已媽媽決定讓女兒退園,嘗試給女兒換一家幼兒園。

直到退園後,幼兒園老師才對她說,讓她關注下她女兒是不是有輕微自閉,因為在幼兒園孩子非常沉默,很少說話,經常坐那裡不願意動,也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玩。

幼兒園老師的這句話,讓她回憶起女兒入園後這幾個月的表現,確實比較反常,她這才發現,孩子不哭也不鬧,即使不願意,也被她強制送學校,而沒有及時關注孩子情緒和情感的變化。

因為她覺得孩子剛入園時候不願意去幼兒園是正常的事,結果想沒到女兒在幼兒園的這幾個月這麼煎熬,說起這件事,這個媽媽就很自責,甚至落淚。

03、孩子剛入園是否哭鬧,和孩子性格依附類型有很大關係

對於孩子剛入園時候不哭甚至哭得很少,和孩子的性格依附類型有直接關係,並且主要和這兩種性格依附類型有關。

第一、「安全依附型」性格的孩子

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平時在外面就是見面就熟,很快就可以和別的同齡的小朋友成為好朋友,玩到一塊,並且熱情開朗,那麼,這樣的孩子比較自信,往往內心的安全感比較強。

這樣性格的孩子就屬於「安全依附型」,這樣的孩子因為從小得到足夠多的愛和陪伴,所以覺得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別人是安全的,我遇到什麼事情,爸爸媽媽都會支持我,愛我。

進入幼兒園後,他們會很快適應那裡的環境,並喜歡上那裡的老師和孩子,每天都很興奮, 更不會哭鬧不願意去幼兒園。

第二、「焦慮和矛盾型 」性格的孩子

這種性格的孩子比較缺乏安全感,並且性格比較內向,敏感,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以至於內心比較壓抑。

一般來說,這樣性格類型的孩子不太善於自我表達,並且對媽媽的依賴性非常強,剛入園時候會沒有安全感,會哭鬧,但是如果看到媽媽仍然離自己而去,他從心裡就會生媽媽的氣,以至於情緒積累,對媽媽的不滿就會增加。

一般來說,這種性格的孩子,往往媽媽本身就是焦慮型性格,媽媽在家裡,在孩子面前經常這樣焦慮,這種焦慮情緒感染孩子。

如果這種性格的孩子剛入園時比較沉默,鬧幾次後,突然變得很「乖」,家長就要引起重視,要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關注孩子情緒的變化。

04、孩子入園後,建議媽媽這樣做

孩子入園後,很多家長現在還沒有從焦慮情緒中走出來,還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適應情況,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這種適應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首先,家長要自我緩解焦慮情緒

接送孩子上下學時候,多和孩子聊幼兒園開心的事,讓孩子感覺到媽媽對幼兒園的喜歡和信任,然後孩子就會被媽媽的這種情感感染;如果媽媽一臉焦慮,和孩子溝通的也是在幼兒園有沒有受欺負,是不是不開心等,孩子就會自我代入,媽媽的這種焦慮也會傳染孩子。

其次,觀察孩子放學後的表現

孩子放學後家長可以多陪伴,然後和孩子玩一些小遊戲,並且可以和孩子一起演示在幼兒園的情景,讓孩子當小老師,自己當小朋友,在這種演示中,就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了。

再次、相信孩子

孩子到了3歲左右,他們需要同齡人之間的社交和玩耍,需要參與一些有指導性的小遊戲,需要在幼兒園這樣的大家庭中釋放自己的天性,這是孩子成長階段必須要經歷的,所以從孩子的內心需求來看,幼兒園正是適合孩子的,孩子內心嚮往的樂園,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會讓他們很快適應。

05、結語

像文中那位媽媽,因為孩子入園後的一段時間,對孩子的情緒缺乏觀察和疏導,所以才會讓孩子在幼兒園變得越來越沉默,以至於入園幾個月就退園,自己也充滿自責。

所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但有物質美食需求,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關愛,需要及時發現他們的情緒波動,及時進行引導和糾正,並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讓他們有安全感,讓他們在陽光下快樂幸福成長。

【今日話題】:對於文中小女孩剛入園幾個月就退園的事,您怎麼看?您覺得孩子媽媽有必要自責嗎?

相關焦點

  • 3歲寶寶入園後不哭不鬧,幾個月後卻退學!只因媽媽忽略了這幾點
    02、孩子剛入園不哭也不鬧,是否一定是好事呢?孩子剛入園時,很多家長情感上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不捨得和媽媽分開時,哭泣的小模樣,有的孩子拽著媽媽哭,不願意跟著老師進幼兒園。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哭幾聲後,就不哭了,然後神情落寞地跟著老師進幼兒園,更有一些孩子不哭也不鬧,完全是一個讓家長放心的「乖寶寶」。那麼,孩子剛入園時不哭也不鬧,到底好不好呢?
  • 3歲寶寶初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退學,奶奶提起就落淚
    這位媽媽說,她家大寶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倒是不哭不鬧,但是上幼兒園後又開始尿褲子,本來已經不尿褲子了,不僅經常尿褲子,而且三天兩頭生病,上了半年幼兒園,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生病,後來不得已退園了。在退園的時候,孩子老師說孩子在幼兒園沒有講過一句話。
  • 3歲寶寶初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退學,奶奶提起就落淚
    這位媽媽說,她家大寶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倒是不哭不鬧,但是上幼兒園後又開始尿褲子,本來已經不尿褲子了,不僅經常尿褲子,而且三天兩頭生病,上了半年幼兒園,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生病,後來不得已退園了。在退園的時候,孩子老師說孩子在幼兒園沒有講過一句話。
  • 初上幼兒園,3歲寶寶不哭不鬧,媽媽非常自豪,半年後卻退學
    3歲寶寶初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卻被勸退有一個同事叫燦燦,今年27歲了,已經有一個3歲的孩子,性格非常內向,由於燦燦和丈夫都有工作,擔心孩子白天沒有人照顧,所以看孩子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就將孩子送進了離家最近的一所幼兒園,這樣上下班接孩子也非常的方便。
  • 3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媽媽十分自豪,半年後卻欲哭無淚
    導讀:3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媽媽十分自豪,半年後卻欲哭無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媽媽十分自豪,半年後卻欲哭無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是否適應幼兒園了?不哭不鬧並非判斷標準,家長得看這幾點
    文丨櫻桃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幼兒園開學有一段時間了,可是林女士家的寶寶卻還沒有順利入園。寶寶今年三歲半了,正好是入園的合適年齡,可是小傢伙對於入園卻非常的牴觸。「明明我家孩子要比鄰居家的孩子大上半歲,可是在上幼兒園這件事上,我家孩子的表現還真不如人家。」一提到上幼兒園,孩子就哭鬧不止,當父母的究竟該怎麼辦呢?
  • 4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退園,奶奶:哭了好不哭才可怕
    4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退園,奶奶一提起就傷心落淚這位奶奶的說法並不是隨意說出的,而是根據自家孩子的真實情況有感而發,這位奶奶表示,她家孫子在4歲的時候上了幼兒園,剛去的時候寶寶就根本沒哭,剛開始全家還挺高興。
  • 入園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寶寶,大多來自這種家庭,3招緩解分離焦慮
    入園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寶寶,大多來自這種家庭分離焦慮,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是一種和親近的人分離時產生的焦慮情緒,歸根結底是內心缺乏安全感,不敢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很多大人都難以面對分離,更何況孩子。
  • 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絕好方法!
    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絕好方法!時間:2020-08-30 07: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絕好方法! 每一年9月份前的幼兒入學,都有無數哭崩的孩子,其實寶寶入園可以不哭!
  • 孩子入園之前要做好哪些準備?才能讓寶寶不哭不鬧,愛上幼兒園
    轉眼,孩子3歲了,孩子也該上幼兒園了。於是黃惠將孩子接回城裡。剛開始第一天,孩子顯得很乖,沒有哭鬧。黃恵心裡偷偷地樂,這孩子在農村一住就是2~3年,看來他不認生,上幼兒園不成問題。可是沒高興太久。到了第二天中午。老師發現問題了,孩子一直在哭喊要回家,不吃飯也不睡覺,連水都不喝。第三天,黃慧送孩子上幼兒園。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就是不肯上幼兒園。
  • 剛入園不哭不鬧的孩子,背後的家庭。
    成長意味著分離,開學季在即許多家長都忍痛割愛的將自家小寶貝送到了幼兒園,當你放開手的那一刻是煎熬的,但這一步卻不得不經歷,每天上學的時候幼兒園就像一個「演藝圈」,裡面各種「小戲精」在裡面賣慘,整得大人鼻涕一把眼淚一把,但也有的寶寶就像沒睡醒一樣,在一大片哭聲中「屹立不倒」,格外出眾。
  • 幼兒園老園長坦言: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孩子,多半來自這3種家庭
    孩子滿臉淚水、哭聲震天,拉著媽媽的手,就是不讓走,媽媽的臉就像苦瓜一樣,既心酸又無奈。後面保安出手幫忙強行拉孩子進幼兒園,這事才告一段落。不過也有少數小朋友入園後不哭不鬧的,很快就適應了新環境並交到了新朋友。」
  • 寶寶出生後愛哭愛鬧毛病,那多半是媽媽在孕期做了4件事
    最近有寶媽反映,同樣是一起出生的寶寶,人家隔壁床的寶寶就很乖特別好哄,吃完就睡,睡完就吃,可省心了。自家這個搗蛋鬼自從出生後就沒消停過,醒了就哭,怎麼哄都不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如果寶寶出生後愛哭愛鬧毛病,那多半是媽媽在孕期的時候做了這些事。 一、平時接觸噪音太多。
  • 寶寶入園焦慮怎麼辦?媽媽注意這六點,寶寶輕鬆入園
    當幼兒園老師把撒潑打滾的他好不容易抱起來,他聲嘶力竭地哭著,小手直直地伸著,一副要上刑場的樣子。她說,當時轉身離開時,她也是淚眼婆娑。她鄭重地叮囑我兩點:第一,不要對寶寶說,再不乖,就送你上幼兒園這樣威脅恐嚇的話。第二,這兩個月儘量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想要大小便,知道告訴大人。
  • 寶寶入園焦慮,不想上幼兒園?4招應對,孩子不哭不鬧乖乖去上學
    可是這個挑戰對於大多數的小寶寶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如果你曾經送過孩子去上幼兒園,那麼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在校門口哭的撕心裂肺,不願意和爸爸媽媽分離,或者是前一秒高高興興的,當媽媽要準備離開的時候,孩子馬上就會跟上去抱住媽媽的腿,不願意讓媽媽離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寶寶對上幼兒園焦慮總哭鬧怎麼辦?
  • 不哭不鬧是乖寶?分離焦慮:讀懂孩子沉默的反抗
    分離焦慮這幾天充斥在每個小萌新的家庭裡,表現卻千差萬別。豆包屬於進門就開始嚎,撕心裂肺,滿臉通紅。豆包媽跟著一起哭,老師很淡定,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直接從豆包媽手裡接過孩子和她說:沒關係,你走吧。看不見你他就不哭了。
  • 那些不哭不鬧的娃,多是父母提前做了三件事
    但總有些寶寶仿佛適應能力特別好,在一眾人仰馬翻之中非常淡定,不哭也不鬧>,這對孩子構建內心世界以及形成獨立人格都有長遠好處。,多是父母提前做了三件事1.3.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在幼兒時期,孩子會逐漸意識到自己與媽媽是各自獨立的個體,逐漸形成完整的人我關係,幼兒自我意識主要在5歲前基本建立。
  • 3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因為寶媽提前做足這些準備,很實用
    我家柳柳在3歲那年就已經送進了幼兒園,一來能讓娃更好的融入到集體生活,提高社交能力,二來也能讓我騰出更多的時間賺錢養家。在孩子入園前我也犯了很多懵,由於當時是也是初為人母,在孩子入園前究竟要為他準備什麼?
  • 抓住入園前的黃金期 3歲寶寶輕鬆走入幼兒園 不哭不鬧變懂事
    在過十幾天,對於很多爸爸媽媽們來說,將是他們作為父母的一個新階段,因為他們的孩子即將踏入人生中第一個學習階段,進入到幼兒園。雖然踏入幼兒園並不像踏入初中、高中那樣要求嚴格,但是對於很多看著孩子入園的爸爸媽媽來說,想著精心照顧3年,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視線內的孩子,踏入到幼兒園還是有許多的安心,最主要的是擔心孩子能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那麼這種不適應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呢?
  • 為什麼人家的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也不鬧?看完突然頓悟了
    在孩子入園的過程中,許多家長往往無所適從,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能夠順利適應,可是結果卻事與願違,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而反過來再看看那些不哭不鬧的孩子,為什麼他們也是第一次,卻能夠開開心心地去上學呢?可是家長對孩子的情緒感染實在太強了,這種家長陪著孩子哭的情況在幼兒園的新生入園接待中司空見慣,造成孩子們錯認為家長不要他們了,讓他們認為上幼兒園不管對於他們自己,還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劇孩子的分離焦距,不利於孩子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