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可分為全日制和寄宿制幼兒園,通常從三周歲開始接收幼兒。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提起送寶寶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恐怕當媽的都有一肚子的故事想說。哪怕先是在家做了長久的鋪墊工作,到了幼兒園以後面對著哭聲一片,很難有寶寶能控制住不掉下「金豆豆」。
但總有些寶寶仿佛適應能力特別好,在一眾人仰馬翻之中非常淡定,不哭也不鬧,實在讓其他媽媽羨慕。
小吳從好幾個月之前就犯愁,寶寶從出生以後就基本沒離開過自己的視線範圍,和自己黏得不行,上幼兒園了可怎麼辦啊。
果然不出小吳所料,本來在家說得好好的,到了幼兒園女兒就變了臉,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嘗試了好幾天才勉強在幼兒園能安心待上多半天,困難指數堪比「歷劫」,其餘的小朋友大多如此。
在一眾委委屈屈的小娃娃中,小吳卻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孩子,不僅沒有纏著媽媽不放,反而乖乖和媽媽「再見」。之後小吳瞄準時機和這位寶媽攀談起來。
這位寶媽大方地和小吳分享育兒秘籍,她的竅門就是家裡人輪流帶娃,讓寶寶不會對某一個家庭成員過度依賴,聽得小吳直點頭。
當環境改變會與親近的家庭成員分離時,兒童出現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1.5~3歲以及上幼兒園前後是分離焦慮出現的兩個高峰期。
寶寶之前一直與家人不論是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建立了緊密的聯繫,突然來到幼兒園,孩子與家庭的紐帶突然被割斷,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也是情有可原。
想減緩對寶寶心理的衝擊,就要讓孩子理解並適應分離,這對孩子構建內心世界以及形成獨立人格都有長遠好處。
1. 經常接觸陌生人
兒童在半歲左右就會經歷認生期,對陌生人以及陌生環境的恐懼感是與生俱來的,是天然的保護能力。小時候認生強烈的孩子,在上幼兒園時也會更為抗拒。
想鍛鍊寶寶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就要在上幼兒園之前多帶寶寶接觸陌生人,孩子接觸的始終是家庭成員,這樣在面對集體生活時會無所適從。
2. 經常帶孩子外出
一個人面對陌生環境能表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說明他具備強大的內心世界。在孩子小時候經常帶他見識更廣闊的世界,有助於孩子構建最初的世界觀,理解分離與重聚的意義。
3.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在幼兒時期,孩子會逐漸意識到自己與媽媽是各自獨立的個體,逐漸形成完整的人我關係,幼兒自我意識主要在5歲前基本建立。
讓孩子嘗試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幫助孩子適應獨立,並且讓孩子掌握更多技能,在集體生活中面對各種困難遊刃有餘,就不易滋生牴觸情緒。
在確定帶孩子選擇哪家幼兒園之前,最好帶著孩子親身體驗一番,參考寶寶的意見做選擇,對於自己做出的決定,孩子通常有自己感興趣的點,在真正入園後接受度更高。
在孩子入園前,媽媽可以偶爾事先向寶寶描繪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一方面引起寶寶對幼兒園的好奇心,一方面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
孩子之所以不願與媽媽分開,害怕被拋棄的感覺,一開始媽媽可以與孩子約定好接他的時間,並準時出現,讓孩子明白媽媽不是不要他,安全感逐漸建立,孩子就不會過於緊張。
糖果媽媽叮囑:在孩子入園期間,輕易不要請假,離開幼兒園時間較長,好不容易建立的規則感又需要重新培養。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