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十幾天,對於很多爸爸媽媽們來說,將是他們作為父母的一個新階段,因為他們的孩子即將踏入人生中第一個學習階段,進入到幼兒園。雖然踏入幼兒園並不像踏入初中、高中那樣要求嚴格,但是對於很多看著孩子入園的爸爸媽媽來說,想著精心照顧3年,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視線內的孩子,踏入到幼兒園還是有許多的安心,最主要的是擔心孩子能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那麼這種不適應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呢?
第一個不適應是也是最大的表現就是孩子不愛上學,進入校園就開始哭鬧,而且很多第一次入幼兒園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表現,很多孩子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很多家長面對這樣的去情況會顯得手足無措,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如此表現呢?其實,這是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因為突然的和親近的人出現了分離,在陌生的環境中所表現出來不適應的心理表現,因為3歲孩子的心理還不夠成熟,所以表現的更加明顯。
既然大多數表現,自然也是很正常的表現,而且這種表現其實是可以在入園前做一些功課去克服或者避免的。因為孩子是突然送到幼兒園這樣的陌生環境,所以孩子的反應會比較大,所以避免這樣強大的排斥反應,家長有些工作還是要做的。
第一. 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即將入園的學校去圍繞四周看一下,給孩子介紹這個學校的情況,特別是一些幼兒園的遊玩設施,如果有機會進入到校園內提前體驗或者認識老師自然更好。
第二. 因為現在幼兒園基本上都是臨近入學,如果小區內有同樣上學的幼兒的哈。可提前聯繫,讓孩子與孩子之間建立聯繫,這樣在入園的時候也不會太過於陌生。
提前準備能讓孩子也能做好心理準備,不會因為突然的入園而造成焦慮的心情。家長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孩子表現出分離焦慮的時候,一定要相信幼兒園,千萬不要孩子有哭就不送孩子上幼兒園,這樣只會延長這種分離焦慮的情況,並不能改善,甚至可能會影響老師和孩子之間的師生感情的建立。
還有一個不適應,孩子剛到幼兒園會有一些交際上的不適應,因為在3歲之前,很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大,所以日常都是和老人家一起,很少接觸其他小朋友,也就存在與其他孩子交際上的缺失,這時候如果突然進入到幼兒園,面對這樣陌生的環境,他們很難去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會產生一些孤獨感,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當然幼兒園老師也會在課堂上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交流,孩子這種交流的方式也會逐漸增加,但是對於剛入園到適應的的這段時間,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畢竟也是一個難熬期。
那麼如果才能改善呢?在即將入園的這段時間,其實可以通過多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多接觸其他陌生的孩子,多和孩子講一些幼兒園的遊戲、活動內容,讓孩子早點明白幼兒園的情況,在戶外活動,比如遊樂場、親子樂園等等場所,鼓勵孩子主動和其他孩子打招呼,一起玩遊戲,可以讓孩子很快改善交流上的缺失問題。
以上兩點是對孩子心理上的提前準備,當然孩子在個人行為上也有許多需要家長準備,比如現在開始就要孩子養成自己吃飯、喝水的習慣,因為幼兒園的吃飯和喝水都是定時進行,並不像在家裡,只要動動嘴就可以有人遞上來,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另外還有,孩子要養成能自己大小便的習慣,雖然這些事情在幼兒園一般都會有生活老師來輔導,但是獨立的自理能力還是很重要的。
對於家長來說,剛入園的孩子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所以孩子放學之後一定要多多的陪伴在孩子身邊,陪伴是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能獲得更好的心理狀態,每天爸爸媽媽輪流接送,經常帶到戶外玩耍,及時參加幼兒園的親子互動等等,讓孩子的心情徹底放鬆。每天孩子回家後,家長要和他多交流,關心孩子的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