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哭著「找媽媽」,離開一會都不行?孩子可能正在面臨分離焦慮

2020-11-27 孕育島

小月齡的新生兒,往往會對周圍的所有人報以微笑,而當過了4~5個月以後,寶寶們卻開始變得『怕生』起來,僅對爸媽表現出好感,並開始出現明顯的親子依戀。

編輯:邱寫寫

見多了孩子哭著「找媽媽」的畫面,我們都已經感到習以為常。小孩子總是過分地粘媽媽,似乎已經成了一件全民公認的事情。

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或許我們會覺得這是孩子心智不成熟的體現,但是反過來站到孩子的角度上,我們才會深度理解這種分離給娃帶來的焦慮情緒。

寶寶總是哭著「找媽媽」,離開一刻都不行?

在有孩子以前,看到小區裡哭著奔跑找媽媽的小孩,我心裡總會升起一種莫名的自豪感:一群幼稚鬼,小孩子真是難纏!

等到有了大寶以後我才明白,不光娃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娃。

每當我需要獨自出門取快遞、倒垃圾,大寶總會像個跟屁蟲一樣跌跌撞撞地跟過來,含糊不清地說著:「媽媽,我也去!」

有一次因為快件出了一點問題,處理的時間比平時要長出一倍多,等我回到家的時候,看到大寶坐在地上嚶嚶大哭,細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小不點居然在擔心我的人身安全。

我不禁感到好笑,同時也開始認真思考孩子們的依戀行為。當孩子們開始表現出明顯的依戀情結,分離焦慮也會隨之而來。

分離焦慮到底是咋回事

分離焦慮是指當孩子與父母分離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影響到正常生活的情緒狀態。

當面臨親子分離的時候,孩子們可能會出現焦慮情緒,甚至是出現哭鬧不安、掙扎等較為嚴重的表現。


說起分離焦慮,就不得不提一下孩子的依戀情緒,這兩者是互相依存的。

有媽媽在的地方才是家,多數寶寶只有當處在媽媽身邊的時候,才會充滿安全感,當媽媽不在旁邊的時候,則會表現出擔心和憂慮,這屬於典型的「安全型依戀」。

還有一種「迴避型依戀」,當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娃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消極情緒,當媽媽去而復返的時候,娃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這種情況則需要注意。


分離焦慮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但嚴重的焦慮情緒,則會影響到孩子和媽媽互相的生活。

寶寶為啥會出現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的產生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主要是家庭出現了較大的變故,如搬家、轉學、父母分居或離異等。

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會出現一些情緒問題,如果沒有進行合理引導,孩子的性格形成也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嚴重的分離焦慮,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性格,還可能會導致一些身體上的不適。應對分離焦慮,爸媽們要做好先導者,給孩子指引正確的方向。

正視分離焦慮,爸媽這樣引導

打敗焦慮情緒的最佳方式,就是去正視它。

1)設置分離儀式

不少寶媽擔心娃在分離的時候哭鬧,因此選擇偷偷地離開,結果當寶寶在發現媽媽離開之後,焦慮情緒往往會表現得更加歇斯底裡。

正視分離焦慮,在離開前設立一個固定的儀式,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擁抱,明確告訴孩子自己要離開、離開多久,讓孩子明白這種分離是暫時的,媽媽很快就會回來。

2)安排合格的照顧者

在媽媽離開的時候,總有一個人要留下代替媽媽來照顧娃,這個人可能是奶奶,也可能是娃爸。這個人需要足夠地溫柔和有耐心,才能完美地替代媽媽,幫助寶寶整理情緒。

3)引導孩子管理情緒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緒,而小孩子對情緒缺乏認知的管理的能力,因此常常會將所有情緒都通過統一的哭泣方式來表達。


正因為孩子們還小,我們做父母的才需要去進行安慰和引導,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的遊戲、繪本、親子溝通等方式,引導孩子去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主要針對孩子情緒引導而設計,包含自我保護、克服恐懼、不發脾氣等多種情緒的解析和引導。


《做最棒的自己》、《媽媽我能行》等篇章,是我家大寶受益最深的,也是當孩子在面臨分離問題的時候,最能給予孩子安慰的篇章。


兩杯奶茶的價格,可以給孩子帶來10冊中英雙語的親子繪本。我們用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和引導孩子,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財富。

小島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有出現分離焦慮嗎?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多平臺優質創作者,關注我,孕期營養健康、孩子成長教育,給您專業指導。

相關焦點

  • 「媽媽,你再抱我哭一會」,萌娃即將入園,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當孩子上幼兒園時,從以前的隨時可以看到親人,突然變成了一整天都看不到親人的狀態,這種巨大的變化,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分離焦慮也就形成了。離開時,儘量保持輕鬆愉快的表情,因為你的焦慮、悲傷和擔憂,孩子都能感受得到。當你離開時,一定要告訴孩子,我什麼時候離開,什麼時候回來,這對孩子建立安全感也是很有幫助的。如果再沒有說明情況的時候,孩子不確定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內心就會一直不安,下次離開可能會更難。
  • 媽媽一走孩子就哭,是分離焦慮在作怪,讓寶寶知道你會回來很重要
    只要自己不走,孩子就不哭不鬧的玩的很開心,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寶寶總是哭鬧,可能是分離焦慮「搞的鬼」家長們一般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就像小雨媽媽一樣,覺得不讓小雨看見自己離開,就可以成功去上班了。
  • 一離開媽媽就哭,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緩解方法媽媽們值得收藏
    記得生了女兒一年之後,準備要上班了,就把孩子交給婆婆帶,結果沒想到女兒平時很乖巧,結果我一出門便哭著喊著找媽媽,每天出門變成了打仗,非得婆婆使勁把她從我懷裡搶過去,我才能去上班。更有一次,和女兒視頻聊天,她哭得撕心裂肺,那段日子真是讓人過得心力交瘁。
  • 時刻不能離開媽媽就是缺乏安全感?嬰兒3個表現正在經歷分離焦慮
    她實在是找不到原因來和我訴苦,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小嬰兒也會焦慮,而且孩子的焦慮不是從八個月或者九個月開始的,孩子的焦慮可能從出生的前三個月就開始了。朋友家的寶寶正是進入了分離焦慮的狀態。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學前兒童常見的一種心裡疾病,因為和自己最親密的人分開而造成的心理變化,最親密的人通常指的是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者,這個人可能會是媽媽,也可能是奶奶,甚至是保姆。孩子的分離焦慮可能會在不同的年齡段裡都會出現。
  • 孩子哭鬧、整天找媽媽?這是「分離焦慮」,教你三招正確應對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張女士有個三歲的女兒珍珍,珍珍從小就是張女士帶大的,許多事情都是由張女士親力親為,珍珍更是非常依賴媽媽,好像一刻都離不開媽媽。到了張女士該去上班的時候,一看到媽媽拿起包包珍珍就會哭不停,不想讓媽媽去上班。
  • 如何陪伴孩子應對分離焦慮
    當我們面臨和心愛的人、事、物分離時,就容易激發起我們對這種情感斷裂的恐懼,同時我們將面臨一些「不那麼確定的」情境——這很容易就會引發焦慮。所以,一定程度的分離焦慮我認為是正常的。不管是3歲的幼兒還是30歲的成年人,如果發展較好,或多或少都已經有一些自我安撫的能力和心理技能來緩解和適應。
  • 為啥媽媽一離開就哭?孩子分離焦慮背後,是孩子還不懂物體恆存性
    但一到幼兒園就像是打開了「叛逆開關」,孩子「哇哇」大哭到像是要哭斷了氣。閨蜜只能是又一次宣告寶寶的上學失敗,將孩子接回了家。許多媽媽都會發現,當初乖巧懂事的寶寶一到了幼兒園就變成了「愛哭鬼」。心理學上將寶寶的這種黏人行為歸納為分離焦慮的一種。那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寶寶分離焦慮的兩次「黏人行為」到底有什麼不同?媽媽們又應該怎麼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情緒?
  • 孩子離開媽媽哭是沒安全感?可能是分離焦慮,這兩點才是沒安全感
    在感到難受的同時,玲玲媽媽也在思考,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所以才會害怕最信任的人,離開自己。這也是很多媽媽的想法,大家都知道,有安全感的孩子生活得更開心,他們會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喜歡探索很多新穎的事情,並且會勇敢地面對失敗,非常的樂觀,長大以後能夠處理好學校和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很大的可能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 有分離焦慮的孩子更愛哭
    尤其是在兩三歲前後,孩子簡直成了父母的小尾巴,分離焦慮症狀也更明顯和強烈。那些被媽媽主要負責帶大的孩子,更是一分一秒都不能離開媽媽。一旦視線裡看不到媽媽,他們就會非常緊張和恐懼,也會本能的以哭泣的方式來吸引媽媽的關注。
  • 一離開孩子的視線就哭怎麼辦?說說「分離焦慮」那些事兒
    什麼是分離焦慮?當孩子和對他有反應的人面臨分離時,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而這種不適應行為,依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越小的孩子,會表現出來緊緊抱著父母不放、害怕、非常愛哭;而較大的孩子,則會有懼怕的表情出現、情緒非常不穩定、又叫又跳的、耍賴、哭躺在底上不起來等等。
  • 和媽媽分開一分鐘都不行,寶寶「分離焦慮」該怎麼辦?
    每天出門前,孩子都要扯著衣服跟著我,不讓我去上班。電梯門一關,就哇哇大哭,不吃不睡一直鬧,我很心疼卻一點辦法都沒有,想過偷偷走掉,又怕對孩子心理造成不好影響。我該怎麼幫孩子緩解這種分離焦慮呢?其實,從寶寶6-7個月的時候就開始了,這時候的他們會形成一種「物體永久」意識,他們會以為父母離開,就不再回來了。因為尚無時間觀念,不知道媽媽離開後還會回來。這個階段,正常來說一般要持續到孩子1歲半到2歲左右。所以,1歲的寶寶才會在媽媽要去上班時哭鬧不安,甚至哭到媽媽下班回家。
  •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喜歡黏著家長不分開,可能是分離焦慮在作祟
    什麼是分離焦慮呢?分離焦慮是指成人之間或者兒童與某個人(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產生親密的情感聯繫後,又要與之分離時,從而產生的傷心、痛苦、不舍、擔心、焦慮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主要表現為過分擔心親人離開後,自己發生危險或過分擔心自己無法獨立生活。
  • 媽媽不適行為,娃的分離焦慮不好反重
    每一天的上班工作,都像是在和孩子生死離別,小周十分無奈的和同事吐槽,不是自己說的誇張,實在是孩子哭得太慘,又不是不回來了,怎麼就能這麼傷心呢?每次小周上班之前,總是需要先陪著孩子玩一會,然後讓奶奶坐在一旁看著,等孩子自己玩高興了,趁著他不注意,自己悄悄溜走,下班後還要繼續哄孩子。
  • 孩子哭鬧、煩躁,害羞又黏人,可能是因為分離焦慮!家長別忽視
    當有一天要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獨自一人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例如去幼兒園),可能會突然變得膽小、黏人、不安、煩躁,甚至哭鬧,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他們正在經歷分離焦慮。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 和媽媽分開一分鐘都不行,寶寶「分離焦慮」時應該怎麼辦?
    其實,不只是芽芽出現這樣的問題,芽芽媽身邊的幾個朋友也都經歷著這樣的痛苦...@罐頭媽:哎呀,我家寶貝啊,一哭就沒完沒了,老師都哄不了他咋整?@桃子媽:這孩子一直都是我帶起來,身為老母親的我真是捨不得她自己獨立,自己待一天啊,萬一有點啥事回家也不敢說,怎麼辦呢?
  • 粘人,怕生,頻繁夜醒查崗,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寶寶6個月前誰抱都可以,老母親又吃醋,怎麼跟誰都好。6個月開始變得粘人,離開一秒都不行,上個廁所都要帶著。來看看讓人又愛又恨的分離焦慮是什麼?會造成什麼睡眠問題?什麼是分離焦慮寶寶在6個月前誰都可以抱,一點也不怕生,自己玩也可以玩很久,有一天突然開始怕生了,陌生人靠近會大哭,誰都不讓抱,粘著媽媽,如果媽媽不在就哭的不停,甚至離開的遠一點都不行,分離焦慮的狀況開始出現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 粘人,怕生,頻繁夜醒查崗,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寶寶6個月前誰抱都可以,老母親又吃醋,怎麼跟誰都好。6個月開始變得粘人,離開一秒都不行,上個廁所都要帶著。來看看讓人又愛又恨的分離焦慮是什麼?會造成什麼睡眠問題?01什麼是分離焦慮寶寶在6個月前誰都可以抱,一點也不怕生,自己玩也可以玩很久,有一天突然開始怕生了,陌生人靠近會大哭,誰都不讓抱,粘著媽媽,如果媽媽不在就哭的不停,甚至離開的遠一點都不行,分離焦慮的狀況開始出現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 寶寶愛粘著媽媽,頻繁夜奶,是分離焦慮?
    這幾天他的哭鬧,黏人讓我覺得比餵母乳時累多了,白天沒精神,晚上還得熬夜哄睡覺~於是我開始糾結到底要不要繼續餵母乳了~以上案例排除了猛長期、長牙、熱了冷了,寶寶所面臨的就是分離焦慮的情緒。而媽媽焦慮也必會影響寶寶。
  • 李波育兒說: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我們應該怎麼辦?
    李波育兒說: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我們應該怎麼辦?獨自在家帶娃的寶媽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抱著孩子上廁所,或者是上廁所的時候開著門,孩子呢,就像是一個監督者一樣站在衛生間的門口...儘管媽媽們一再強調說「媽媽等會就來」 可孩子們還是「不相信」,必須要看到你。
  • 孩子離開媽媽就哭?不同階段有不同分離焦慮原因,家長需要知道
    吉吉媽媽和貴貴媽媽說,她的孩子就連現在上了一年了,有時候還是會有點小哭泣。而且有時候去送孩子到幼兒園的時候,吉吉班級也有其他的小朋友會在班級哭,不想離開媽媽的懷抱,就一直拽著媽媽不讓走。有些時候需要一陣好哄;比如上學之前要和孩子規定,同樣答應孩子放學以後會來接孩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