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離開媽媽就哭?不同階段有不同分離焦慮原因,家長需要知道

2020-12-18 七七聊育兒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貴貴的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齡,因為貴貴是由媽媽帶來的,孩子到了要上幼兒園了,家長也擔心孩子也擔心自己捨不得孩子上幼兒園。貴貴媽媽就去和自己姐妹吉吉媽媽取經,想要詢問一下孩子上幼兒園的情況,應該需要注意到什麼。

因為貴貴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媽媽,媽媽也很擔心孩子會到上幼兒園會大哭大鬧。吉吉媽媽和貴貴媽媽說,她的孩子就連現在上了一年了,有時候還是會有點小哭泣。

而且有時候去送孩子到幼兒園的時候,吉吉班級也有其他的小朋友會在班級哭,不想離開媽媽的懷抱,就一直拽著媽媽不讓走。

有些時候需要一陣好哄;比如上學之前要和孩子規定,同樣答應孩子放學以後會來接孩子回家。貴貴的媽媽聽到了這些以後,就開始擔憂了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了。

孩子在送去上幼兒園的之前,會鬧騰一陣子的情緒,貌似在很多家庭都是會出現的情況。無論是孩子上小班還是中班記憶大班,都會有一個這樣的過程。

大部分的家長就認為孩子習慣上學以後,肯定不會再這麼鬧騰了,但是並不是這樣的一個原因,孩子在6歲之前都會出現分離焦慮,而且每個年齡段出現的分離焦慮的原因都是不同的;那麼接下來跟著不同的年齡階段分析分離焦慮,家長需要多多了解到!

v 分析孩子在6歲之前出現的分離焦慮

l 孩子0歲-1歲

這個時期就是嬰兒寶貝時期,寶寶知道自己最熟悉的懷抱就一定的是媽媽的懷抱。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就已經在媽媽的肚子內待了十個月時間。

比如在生活中,孩子都是由媽媽在照顧,媽媽給孩子餵奶,給孩子換衣服紙尿片等。孩子在出生以後的世界跟以前生活的世界差別很大。

在孩子在9個月左右是熟悉家人的時間,孩子在9個月大之前還不能產生明顯的依戀之情,但是在孩子第九個月開始以後,依戀對象的意識就會甦醒起來了。

因為孩子慢慢的心智成長以後,就能明確的分辨陌生人與親人,孩子的依戀模式就會開始增加。孩子之前的固定的照顧模式是由媽媽照顧,到後來的照顧模式由媽媽轉變成家裡的其他長輩,照顧的模式不同孩子的感應程度也是會不同。

而且孩子天生就對母親會是有著特殊的情感需求,如果母親這個時候離開父母的話,就會讓孩子更加的焦慮。

如果媽媽是要恢復到上班狀態,就一定要堅定態度不要總是給孩子斷斷續續的情感聯繫,離開孩子以後,家裡的其他長輩也應該是立即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l 孩子1歲到-2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是一個慢慢探索的時期,探索周圍的環境探索自己的肢體,他們內心的焦慮並沒有很嚴重的,但是還是會出現態度上的轉變,他們會有著無數的好氣與探索心理。所以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多多注意到這幾個方面:

第一.家長在孩子的小的時候,家長應該向孩子都鐸介紹如何的探索其他的物質,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注意力沒有放到其他的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放在大人的身上,那麼家長一舉一動就會很吸引孩子的注意。

第二.家長有時候對自己孩子的別理產生的悲傷的情緒,家長就會感受到不舍。但是這樣的情緒出來以後,家長就會忙於如何去控制孩子的情緒了。這樣反而還會更加的家中孩子的負面情緒。

第三.一歲的孩子是處於一個永久性客體時期,這樣的時期就是孩子自我認為即使自己看不見的我也是客觀存在的,就是即便爸爸媽媽不在眼前爸爸媽媽也是在身邊的感受。

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就會更加的依賴,但是在父母看來就理解成孩子是焦慮,那麼就會更加的疼愛自己孩子,這樣的行為還會更加的加重孩子不習慣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心情。

l 孩子2歲-3歲

2歲是孩子分離分離焦慮最嚴重的時期,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已經形成對媽媽的固定印象。因為孩子處於小的年齡階段,一時也不能很好理解母親離開自己的狀況。

那麼在這個時候,母親的形象就會一直圍繞著自己,同樣;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很難控制的,與一歲的孩子相比,二歲的孩子力量更大也會更有自己的想法。

家長一定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要用同情以及可憐的表情看自己的孩子,這樣只會更加重孩子情緒。

l 孩子4歲到5歲

家長有時候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有4歲,已經過了要鬧情緒分離的時期可是為什麼孩子不但沒有放棄,還更加加重了情緒呢?

因為在孩子到了4歲以後就會出現一個狀態就是「煽情期」,孩子到了這個時期就會開始使用自己「大腦」使用情緒與情感。

四歲的孩子總歸來說還說,比之前的年齡要更加的大一點,他就會自己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在這個時候孩子能夠控制自己情緒不被大聲表達出來。

就是能夠控制。但是家長還是需要注意孩子的情感變化,父母要與孩子做到共情,與孩子可以建立友好的關係。

v 對於分離焦慮,家長可以這麼做

1. 家長學會體諒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他會存在情緒而且不會控制情緒這是會經常發生的一件事,因為孩子還沒學會自我控制,但是家長並不是讓孩子得到控制不發洩,需要做的是與孩子學會共情。

2. 用「愛」交流

孩子是一個需要被愛與呵護慢慢培養的孩子,孩子有時候和爸爸媽媽表達感情的時候,是需要家長得到回應的,孩子說道「我很想你」,家長也是需要得到回應的。或者想念在外工作的媽媽,也是要和孩子表達出來比如「你想媽媽,媽媽也想你」。

3. 不否認孩子的情感

不要輕易地嘲笑或者肆意帶過孩子的情緒,家長需要積極引導孩子表達出來,幫助孩子遠離負面情緒,不要簡簡單單用語言搪塞孩子,可以用轉移注意力或者其他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離開媽媽就哭,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緩解方法媽媽們值得收藏
    其實,女兒一歲左右出現的這種情況叫做分離焦慮,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每個孩子幾乎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順利度過分離焦慮,孩子才能更好成長。那麼,分離焦慮到底是什麼?02.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原因1.安全感缺失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分離焦慮,是因為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開始清楚的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但由於此時的孩子還停留在「母嬰共生」階段,他們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媽媽離開自己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安全感的缺失導致孩子撕心裂肺的哭鬧
  • 寶寶入園的幾個分離焦慮階段,家長提前熟知,孩子不哭不鬧去上學
    文丨圖圖爸爸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應該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年齡啦,而在去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很多家長都有各種各樣所擔心的。而其中最擔心的就怕孩子離開了自己會非常的不適應,從而在幼兒園裡面調皮搗蛋,又或者是生活的不好,種種都成為了家長所擔心的問題。那麼,各位家長是否知道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嗎?
  • 媽媽一走孩子就哭,是分離焦慮在作怪,讓寶寶知道你會回來很重要
    寶寶一哭,寶媽就得放下手上所有活兒,一直圍著孩子轉。有些新手媽媽甚至聽到孩子哭都感到緊張,感覺哄孩子是一件很艱巨的任務,壓力山大!一般新生兒哭也就三點原因:餓了、拉了、難受了。新手媽媽也不用過於緊張,處理好了,寶寶也就不再哭了。還是比較好哄的。
  • 總是哭著「找媽媽」,離開一會都不行?孩子可能正在面臨分離焦慮
    在有孩子以前,看到小區裡哭著奔跑找媽媽的小孩,我心裡總會升起一種莫名的自豪感:一群幼稚鬼,小孩子真是難纏!等到有了大寶以後我才明白,不光娃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娃。分離焦慮的產生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主要是家庭出現了較大的變故,如搬家、轉學、父母分居或離異等。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會出現一些情緒問題,如果沒有進行合理引導,孩子的性格形成也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分離焦慮的幾個階段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面對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表現,家長要慎重對待,謹慎處理。比如有一段時間,孩子要和媽媽分開或者是兩人分開後,孩子就會表現得十分急躁,甚至是大哭大鬧,不論怎麼哄都無濟於事,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那麼,分離焦慮的幾個階段分別是什麼呢?@視覺中國  一般情況下,分離焦慮期分為反抗階段、失望階段和超脫階段。
  • 孩子分離焦慮,摔東西絕食,家長如何應對?
    經常有家長問關於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有的家長說每次回家和孩子相處,當要離開時孩子總會哭的稀裡譁啦,不想要家長離開。也有的家長說孩子上幼兒園要家長全程陪同,一旦家長離開,孩子就開始哭。像這樣類似問題還有很多,總之就是孩子離不開家長。
  • 為啥媽媽一離開就哭?孩子分離焦慮背後,是孩子還不懂物體恆存性
    許多媽媽都會發現,當初乖巧懂事的寶寶一到了幼兒園就變成了「愛哭鬼」。心理學上將寶寶的這種黏人行為歸納為分離焦慮的一種。那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寶寶分離焦慮的兩次「黏人行為」到底有什麼不同?媽媽們又應該怎麼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情緒?
  • 解決寶寶的分離焦慮,只能讓娃哭到接受?大錯特錯!
    和家長們在外面聊了一會兒,才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哭鬧嚴重的孩子,不是媽媽一手帶大的,就是姥姥一手帶大的。「這就是分離焦慮,哭一哭就好了。」外面一位寶媽斬釘截鐵的說。有位姥姥嘆了口氣說:「孩子也真是可憐,你們說的啥焦慮我不懂,但是那麼哭,看得人真心疼。」
  • 寶寶產生分離焦慮的兩個階段,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分離焦慮通常在寶寶6個月大時,有自我意識時就會出現,那正是寶寶學爬的階段,在12-18個月的學步期會變得更加強烈。爸爸媽媽們如果能合理處理寶寶這兩個敏感階段,那麼當寶寶長大後就不會再產生強烈的分離焦慮。
  • 幼兒園第一天:孩子需要面對分離焦慮?家長更需要
    我要是不在還不知道怎麼樣呢。我就要看,你別讓我孩子哭。碰到這樣的家長,妙妙老師呆住了,她只好不停地哄樂樂,帶著一堆又開始哭鬧的孩子回教室裡去。下午離園的時候,樂樂媽媽也來了,可能聽說了白天的事,很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抱歉啊!我們是大齡生子,他爸爸太在意孩子了,今天是他太激動了,你們別介意,不好意思了。
  • 小朋友知道要回園,「分離焦慮」又開始,家長如何辦?
    聽到這位家長描述自已的孩子,我已感覺到她孩子開始「焦慮」了。這個假期因為特殊,假期比平時多了,和家長陪伴的時間也多,幾乎天天膩在一起,突然說要開學,離開父母,就有了上面說的情緒,心理學上稱為「分離焦慮」。
  • 一離開孩子的視線就哭怎麼辦?說說「分離焦慮」那些事兒
    什麼是分離焦慮?當孩子和對他有反應的人面臨分離時,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而這種不適應行為,依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越小的孩子,會表現出來緊緊抱著父母不放、害怕、非常愛哭;而較大的孩子,則會有懼怕的表情出現、情緒非常不穩定、又叫又跳的、耍賴、哭躺在底上不起來等等。
  • 8個月寶寶離不開媽媽?孩子分離焦慮期,家長千萬不能忽視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並不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而是孩子到了情緒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孩子第一次區分出熟悉和不熟悉這兩種情況的不同。他在這一階段出現的焦慮是他與媽媽之間關係健康的證據。接觸生人時會緊張是孩子情感發育的第一個裡程碑。
  • 時刻不能離開媽媽就是缺乏安全感?嬰兒3個表現正在經歷分離焦慮
    她實在是找不到原因來和我訴苦,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小嬰兒也會焦慮,而且孩子的焦慮不是從八個月或者九個月開始的,孩子的焦慮可能從出生的前三個月就開始了。朋友家的寶寶正是進入了分離焦慮的狀態。對於一歲前的小嬰兒來說,一旦孩子進入分離焦慮,會變得特別愛哭鬧,特別難以安撫,甚至會開始生病。孩子之所以表現不同,是因為不同的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同。
  • 家長將男孩送幼兒園一個月,孩子仍然天天哭,分離焦慮到底怎麼破
    導讀:家長將男孩送幼兒園一個月,孩子仍然天天哭,分離焦慮到底怎麼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外地上大學媽媽偷哭 成年人分離焦慮如失戀
    想到養了18年的兒子就要離開自己,到離家千裡之外的南方去上大學,涵涵媽就覺得心裡空落落,晚上還會偷偷流淚。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孫春云為涵涵媽這種情緒定義為「分離焦慮」,她說,眼看大學新生要報到了,最近到醫院來諮詢的新生爸媽可不少。20歲的曉鷗剛上大學時的經歷和涵涵很像:兩年前,曉鷗考上外地的大學後,爸爸媽媽送她去學校。火車開了3個多小時,媽媽就抹了3個小時的眼淚。
  • 復學在即長時間不上幼兒園,孩子的「分離焦慮」又開始家長如何辦
    這個假期因為特殊,假期比平時多了,和家長陪伴的時間也多,幾乎天天膩在一起,突然說要開學,離開父母,就有了上面說的情緒,心理學上稱為「分離焦慮」。孩子很長時間不上幼兒園,感覺就像當初不上幼兒園一樣,在家有家長陪伴,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現在復學在即,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分離焦慮的第一步,家長應該放開孩子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們都對孩子的學前教育十分的看重,對於選擇孩子要上學的學校十分謹慎。擔心孩子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環境,不知道哪個階段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合適,孩子拒絕入學怎麼處理。
  • 分離焦慮是寶寶成長的關鍵階段,家長要慎重處理
    分離焦慮是指當寶寶和爸爸媽媽等親人分開時,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很多媽媽在寶寶幾個月以後都要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工作了,可是寶寶卻已經和媽媽之間建立起了比較穩定的親子依戀關係,所以媽媽離開時,寶寶會顯得很焦慮、不安
  • 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試試這8招!
    分離焦慮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這可能是令人沮喪的,它實際上是一個情感的裡程碑。隨著寶寶的發育,他會體驗到不同的情緒。寶寶開始理解人和事物的存在,即使他們不在眼前,也有「客體永久性」。雖然過程可能有點困難,但在家長的理解和正確對待下,分離焦慮可以得到緩解,隨著寶寶長大,會逐漸消失。2 |分離焦慮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