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知道要回園,「分離焦慮」又開始,家長如何辦?

2020-12-18 梧桐雨媽媽

近段時間,各個省的開學時間慢慢確定下來。長時間放假在家,被孩子折騰的家長聽到復學的時間非常開心,開心之餘仰天長嘆:終於開學了。

群裡的家長各抒己見,高興的、擔心的,部分家長當然也有一些疑慮:雖然一直盼著早日復學,可安全嗎?其中一位位家長的說話引起大家的注意,我的孩子聽了準備回幼兒園消息,突然大哭了,之後幾天的心情都是陰天、有時晴轉多雲、甚至下雨天,連晚上睡覺都不安穩了。

聽到這位家長描述自已的孩子,我已感覺到她孩子開始「焦慮」了。

這個假期因為特殊,假期比平時多了,和家長陪伴的時間也多,幾乎天天膩在一起,突然說要開學,離開父母,就有了上面說的情緒,心理學上稱為「分離焦慮」。

孩子很長時間不上幼兒園,感覺就像當初不上幼兒園一樣,在家有家長陪伴,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現在復學在即,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一、為什麼會發生分離焦慮。

1.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孩子離開親人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最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了,孩子會一下子不安起來,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親人的出現。

分離焦慮是一個正常的現象,這可能令人感到各種不安,可實際上是一個情感的發洩。

不少家長都可能經歷過第一次送孩子上幼兒園時的場景:孩子第一次和家長分離,哭得梨花帶雨、哭得撕心裂肺、哭得爆跳如雷。

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把「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反抗階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親人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表妹送她的大寶去幼兒園的時候,沒有哭鬧,出奇的安靜,我們感到奇怪,這不像他的性格,按以前,不哭個天昏地暗不罷休,可能大寶就是超脫階段的分離焦慮吧。

2.分離焦慮的表現。

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分離焦慮就越發不可忽視了。很多寶寶因害怕去幼兒園,會以不起床、假裝生病、賴地哭鬧的手段進行抵抗。

a.早上叫起床上學,拖拖拉拉,不肯起床去上學。

b.出門之前哭鬧,抱著家長的大腿,不撒手。

c.半路上不和家長說話,變作發呆。

d.幼兒園門口開始哭鬧,不肯進學校。

像上面的家長說到自己孩子出現的分離焦慮,作為家長可提前安撫孩子,給孩子一些鼓勵,引導孩子明白在學校可以學到知識的同時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

3.為什麼會分離焦慮。

a.生活規律和環境發生了變化。在家裡,隨心所欲,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時間上也沒有限制,比較自由。

b.而在幼兒園有相對固定的一日生活時間表,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洗漱,什麼時候上課,什麼時候起床。

c.孩子剛去幼兒園,看到的是陌生環境和陌生面孔。

d.好多事情靠自己獨立完成,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床睡覺等等。

二、分離焦慮對孩子的影響。

1.無法正常入學。

有幼兒分離焦慮症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他們在幼兒園中感到無比的焦慮、惶恐,無法融入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更無法與同齡孩子一起玩耍。

心理學家說:分離焦慮的產生源於幼兒生活環境的變化,面對陌生的環境幼兒的安全感受到極大威脅,於是焦慮情緒就自然而生了。

2.對孩子心理上有影響

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症,尤其是當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為是第一次和父母分開較長時間,所以孩子在幼兒園會覺得沒有媽媽的陪伴而缺乏安全感,慢慢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不愛說話,從而影響孩子的情緒,嚴重者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良好的心理直接影響到智力的發育。

3.對孩子身體上有影響。

孩子因為和父母分離,輕則會用哭鬧來作為抗拒,重則不吃飯、不睡覺,從而影響孩子發育。過多的不停哭鬧,一方面會對孩子的喉嚨影響,另一方面有部分小孩因為哭會導致嘔吐。

三、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1.再提前熟悉環境。

孩子在回幼兒園前,爸爸媽媽可以先帶孩子到不同的幼兒園玩玩,讓孩子再熟悉熟悉環境。讓孩子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既好玩又多小朋友的地方,讓孩子無拘無束地玩耍的同時,引導孩子觀察幼兒園裡的每一樣物品,勾起孩子在幼兒園的回憶,是如何在幼兒園快樂地過著每一天。

2.家庭的教養方式。

家長平時不嬌慣孩子,注重幼兒獨立能力培養,讓孩子入園的適應期就較短,這樣孩子的情緒問題也較少。而那些嬌寵溺愛、一切包辦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則需要較長的適應期。

3.幼兒園的教育。

幼兒園可以在幼兒入園前舉辦親子活動,讓爸爸媽媽和孩子們一起適應環境,給孩子們一個過度期,感受這個離開爸爸媽媽的環境、親切的老師和一群小夥伴們遊玩的樂趣,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對每天去幼兒園充滿期待,而不是強迫性的讓寶貝到幼兒園,這樣有助於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也方便後續老師與幼兒的相處。

結語:孩子上幼兒園前發生「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只要家長們了解並認真對待「分離焦慮」。就可以讓孩子儘快遠離「分離焦慮」。你家有這樣的孩子嗎?

相關焦點

  • 復學在即長時間不上幼兒園,孩子的「分離焦慮」又開始家長如何辦
    其中一位位家長的說話引起大家的注意,我的孩子聽了準備回校幼兒園消息,突然大哭了,之後幾天的心情都是陰天、有時晴轉多雲、甚至下雨天,連晚上睡覺都不安穩,像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一樣了。聽到這位家長描述術自已的孩子,我已感覺到她孩子開始「焦慮」了。
  • 新生入園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
    :「孩子入園後,把緩解孩子分離焦慮的「任務」只交給老師就可以了?」為緩解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除了需要老師在園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幼兒之外,還需要家園互動,共同努力,使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找到安全感、歸屬感,消除分離焦慮。
  • 如何緩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幾乎是每一個入園孩子必經的正常過程孩子入園前的心理準備工作有沒有做好,入園當天家長情緒是否平穩、愉悅,該走的時候是不是果斷離開,這些都是相當關鍵的影響因素。 每個孩子的適應狀況都不太一樣,通常分離焦慮會持續一周到一個月的時間。但也有分離焦慮可能會反反覆覆持續一年,甚至更長。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要「對症下藥」
    看著寶寶緊張、焦慮的情緒,家長們心疼不已。據有關材料統計顯示,在小班新入園的寶寶中,分離焦慮持續一周的佔15%,持續兩周的佔65%,三周以上的佔20%,「一般來說,分離焦慮是寶寶入園的正常現象,但是現在很多寶寶的反應過於強烈、持續時間長,需要提前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培養。」
  • 幼兒園開學在即,如何緩解幼兒分離焦慮?
    9月開學季,對於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來說,進入集體生活,是一次與親密看護人分離時間較長體驗的開始。每到開學時候,幼兒園裡小班小朋友們哭聲一片,場面失控的視頻比比皆是。其主要原因便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
  • 預防分離焦慮 家長應提前引導
    廣州市第二幼兒園園長張秀英介紹,幼兒園已對教職工開展了防疫培訓和演練,「我們增加了防疫板塊的流程、細節和工作規範,制定了預案,確保發生了什麼情況知道應該怎麼做」。廣州市市政府機關幼兒園園長陸青雯說,除了做好分批回園的時間安排,也添置了整合刷臉考勤、測量體溫功能的設備,運用技術手段加快小朋友入園速度。
  • 幼兒園新生患上「分離焦慮」
    對於小朋友來說,第一次離開父母,遇到陌生的環境,與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相處,哭鬧在所難免,甚至還有小朋友試圖「逃跑」。對此,省第二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大科主任周旭輝博士表示,這種情況叫分離焦慮。    當天上午10點,長沙市雨花區教育局第四幼兒園小二班教室內,歡樂的氣氛突然被一陣哭聲打破。「我想媽媽。」「我想回家。」原來,一名小朋友忍不住想家了。
  • 開學在即「分離焦慮」咋克服?專家:家長針對性引導
    「開學焦慮」怎麼破?聽聽專家怎麼說。  開學小貼士  暑假馬上就要結束,面對即將到來的開學季,不少家長開始發愁——又要跟不願意去上學的娃「戰鬥」了。上一年,從「小小班」升上「小班」的小魚兒換了跟班老師,經常早上哭鬧著不肯入園,一會兒說「想媽媽」,一會兒說「老師批評」,一會兒又說被小朋友欺負……小魚兒媽媽說,和孩子聊過幾次,發現可能跟新換的老師比較嚴格有關,小魚兒遲到過幾次挨了批評,於是鬧情緒哭鼻子,也因為哭鼻子而被周圍的孩子排斥。  於是,小魚兒媽媽調整了孩子的作息時間,不再每天早上任由她睡飽再回園。
  • 園外園小朋友開學第一周周報
    ——今年的園外園開學老師們別出心裁,水果、蔬菜齊上陣,做足開學儀式,讓寶貝們意識到幼兒園生活即將開始在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開學第二天就已經學會了牽小火車,大部分小寶貝都開始嘗試自己吃飯了,在老師設置的歡快課堂活動寶貝們也能跟著節奏歡起舞了,舞姿萌化一片人心。· 小火車你要開向哪?
  • 又哭又鬧不去幼兒園還打老師,家長如何陪孩子度過分離焦慮期?
    我家彤寶上幼兒園啦,最近親身體會了一把「幼兒分離焦慮」。初入園孩子分離焦慮有何表現?說起孩子的分離焦慮,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哭鬧。哭鬧是孩子與家長分離後產生的焦慮、不安、傷心等情緒反應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形式。
  • 孩子初入幼兒園,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從心理層面上講,這就是「分離焦慮」。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呢?9月27日,鄭東新區普惠路第二幼兒園教師王晨霞和學生家長徐燕林受邀做客大河網直播間,開啟了一節關於「如何應對分離焦慮」的家校育人課堂。什麼是「入園分離焦慮」?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每一樣媽媽們都不放心但孩子終究是要入園的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防護措施吧!新生入園前,不光要做好環境準備、教師心理準備,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今天學前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以及影響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
  • 如何陪伴孩子應對分離焦慮
    九月份馬上要到來,又有一批小朋友要離開自己最親愛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告別被「團寵」的閒適散漫的生活進入到幼兒園。每年這個階段,我都會接到很多媽媽的諮詢——如何應對小朋友們的分離焦慮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是分離焦慮以及我們怎麼提前做好準備。
  • 幼兒園開園了,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
    隨著疫情好轉,新疆的幼兒園於9月15日開始陸續開園,家長們不禁要「仰天長嘯」:終於開學了!2020年真的是幼兒園寶寶們的悠長假期,長達9個月的「家庭圈養」,寶寶們早已經忘記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家長們可謂是非常用心了,連第一句話說什麼,都要做出滿滿的儀式感。其實,不管是中班、大班的寶寶們在家呆了9個月後重新入園,還是小班的寶寶初次入園,都有可能會處於「分離焦慮」中,而且家長們也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 轉給新入園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
  • 緩解幼兒分離焦慮,老師有高招
    每年開學的這段時間,分離焦慮都會成為熱點話題。尤其是對於新入園的小班幼兒及其家長而言,分離焦慮更是必須面對並解決的第一問題。今天,我們從幼兒園老師的親身經驗出發,來看看在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方面,家長和幼兒園該如何配合,共同努力吧。分離焦慮表現出來的形式有很多種,但起因相似,都是與家人分離而表現出不適應、不習慣等一系列情感反應,實屬正常現象。
  • 緩解分離焦慮,讓孩子喜歡上學
    「我不要去上學,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嗚嗚嗚……」新學期開學已經一個多禮拜了,幼齡家長們討論最多的都是孩子入園時孩子哭鬧、自己擔心等焦慮情況。其實大多數孩子拒絕上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捨不得離開可「依賴」的父母。 孩子初入託兒班、幼兒園時大哭大鬧,抱著家長的腿不讓其離開,孩子回到家鬱鬱寡歡,一聽去上學就如臨大敵,這種情況常見的原因是分離焦慮。
  • 如何緩解入園孩子的分離焦慮?注意這些細節
    其實關於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80%的孩子都會出現不同程度分離焦慮。那我們要怎麼做才可以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呢?孩子是很敏感的,觀察力也很細緻,所以家長在情緒上有焦慮,孩子也會感覺到焦慮。家長有技巧地把孩子交到老師手裡家長送孩子上學,孩子會出現哭鬧情況,老師在安撫孩子的時候,家長不要戀戀不捨。明確告訴孩子:「媽媽要上班,寶寶現在長大了要上幼兒園,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秋季入園,如何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症?轉給家長
    馬上又到了幼兒園的入學時間了,很多父母開始在擔心孩子上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問題,常爸每天都能接到很多這方面的諮詢。如何安撫好孩子的分離焦慮?這些招,讓孩子輕鬆適應幼兒園!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有些家長對孩子比較溺愛,無論是春節還是周末,都幫孩子做這做那,所以在幼兒園需要自己動手做的時候就不會了,這樣不僅影響孩子的情緒,還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建議家長儘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穿衣服,獨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又開始幫他,要慢慢養成其獨立的習慣。
  • 爸爸送女兒上幼兒園哭成淚人:家長如何克服和孩子的分離焦慮
    總是想像著女兒離開我時會如何撕心裂肺地哭,又擔心孩子不適應幼兒園,能不能和小朋友相處好,老師好不好,吃得如何,睡得如何,還有安全問題……自己這幾天總是做噩夢,不是老師給孩子們打針,就是孩子感冒,總之,一些不好的夢境隨之來了,其實是我過度焦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