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彤寶上幼兒園啦,最近親身體會了一把「幼兒分離焦慮」。
說起孩子的分離焦慮,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哭鬧。
根據最近的觀察,這種哭鬧現象按程度不同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輕微哭鬧型。
這類孩子比較讓家長省心,一般只在早上入園時哭一會兒。
還有的則是入園後悄悄傷心難過。
不大哭大鬧,不排斥去幼兒園,心情平復快,基本能按照老師的引導去做事。
我家彤寶兩個星期裡,除了第二天是哭著進校門的,其餘時候只偶爾有起床氣。
老師說頭兩天在幼兒園裡也會哭,但情緒平複比較快。
一個朋友家孩子則是當其他小朋友「哇哇」大哭時,他卻坐在凳子上低頭默不作聲。
直到老師過去問他,才紅著眼圈忍著快要流出的眼淚說:「我想媽媽!」
第二種:普通哭鬧型。
開學第一個星期,總能看到小班的一些孩子在路上邊走邊哭,到了學校也是被老師連拉帶抱接進去的;等放學看到家長還會哭。
在幼兒園期間也會時不時哭鬧,其中不乏一些「動作型」選手,邊哭邊打人或踢人,還可能會躺地上「撒潑打滾」。
聽一個媽媽說他家孩子把老師下巴都抓破了。
前面這兩類孩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經過反抗、失望、超脫三階段後,慢慢就適應新環境了。
目前彤寶已上幼兒園兩星期,據老師反饋,大部分孩子的分離焦慮好了很多,只有個別孩子還嚴重一些。
第三種:嚴重哭鬧型。
這類孩子的哭鬧有個特點就是持續時間長。
會有多長呢?可能一個月甚至2個月,我聽說過哭了整整一學期的。
前兩天看到有網友說他家孩子當初哭了整整一年!
哭鬧是孩子與家長分離後產生的焦慮、不安、傷心等情緒反應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形式。
除了哭鬧,還可能有下面這些表現:
不吃幼兒園的飯菜;
中午不睡覺;
抱著自己的東西不撒手;
行為倒退,比方尿褲子;
脾氣暴躁;
不參與活動……
身處陌生環境每個人都會緊張,何況幾乎沒有離開過家長的孩子呢?
如何陪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說一些個人觀點,不是什麼專業性建議,寶爸寶媽們選擇性接收哦!
首先就是很多家長也會有分離焦慮症。
今年情況特殊,彤寶所上的幼兒園取消了試園活動,她第一次獨自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和人。
而我呢,也不清楚孩子所處的環境,說不擔心是假的。
她上幼兒園的第一個星期裡,我一直處於恍恍惚惚的狀態中。
為了不加重孩子的焦慮,家長不要讓自己的這些情緒影響孩子。
可以早早等在校門口接孩子,也可以告訴孩子媽媽想你,但千萬不要一見孩子就掉眼淚,不要流露出萬分不舍的情緒。
接下來就是家長和孩子對話時要講點小技巧。
要問:「幼兒園有什麼開心的事情嗎?」而不問:「老師兇你了沒?」
要問:「有沒有交到好朋友?」而不問:「小朋友打你了沒?」
要問:「玩什麼有趣的遊戲了嗎?」而不問:「老師有沒有讓你參加活動?」
這樣問可以讓孩子回想起在幼兒園的快樂場景,強化對幼兒園的喜愛度。
再次,別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
知道彤寶上幼兒園後,表姐和我說:「小傢伙以後沒好日子過嘍!」
其實她只是感慨孩子成長得快,但我們不應這樣對孩子說,讓孩子誤以為上學是件多麼糟糕的事。
還有一些像下面這樣的話也不合適:
你聽不聽話?不聽話告訴你們老師,收拾你!
你上了幼兒園,就不能自由地玩耍了!
如果不好好吃飯,老師會罰你關小黑屋!
中午好好睡覺,要不老師就不喜歡你了!
別把這些黑鍋都讓老師背,只會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個可怕的地方。
最後呢,特別重要的一點——正面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處在分離焦慮期的孩子更多地需要被理解而不是口頭鼓勵。
一個孩子在校門口哭著喊著不進去,媽媽一直說:「沒事,媽媽相信你可以的!幼兒園多好玩呀!」
結果孩子越哭越厲害。
孩子會想:「明明我在幼兒園過得不好,你還說好!」
這時候,我覺得我們應該一定要先表示懂孩子,然後再鼓勵他去接受,可以這樣做:
1、和孩子產生共鳴: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他面對陌生環境的不易。
2、接納孩子的行為:告訴孩子他哭鬧、不好好吃飯、不想說話、不想玩,都是正常行為,媽媽能理解。
3、對孩子能堅持上幼兒園表示讚揚,並鼓勵他繼續堅持。
4、表達期待,相信他有一天會真正喜歡上幼兒園。
另外,如果幼兒園允許帶玩偶或毯子之類的安撫物品,可以給孩子帶上,這樣會給孩子心理上大大的慰藉。
方技巧固然重要,但孩子更需要感情上的支持。
及時回應孩子的感情表達,讓他知道距離不會改變媽媽對他的愛!
彤寶回家會和我說:「媽媽,我在幼兒園想你了!」
我都會趕緊摟摟她抱抱她並回答:「寶貝,當你在幼兒園想媽媽的時候,媽媽也在想你!媽媽愛你!」
另外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家長都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會在放學後迫不及待地詢問。
剛開始我和我老公也一樣,沒想到卻碰了軟釘子,彤寶對有關幼兒園的問題一概不回答!
當她想逃避或不想做一件事時就是這種表現,我們立馬明白她內心並沒有表面上那麼風平浪靜,而且明顯脾氣有些暴躁。
隨之我們決定給她冷靜過渡期,暫時不提幼兒園的事情。
上幼兒園是孩子正式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分離焦慮是他們需要克服的第一個困難,但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相信孩子,他們並沒有我們想像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