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3歲前都是在家庭的溫室中長大的。
如今孩子要第一次從家庭的溫室中走出去,前往一個叫幼兒園的地方。
父母和孩子都有分離焦慮很正常。
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是哭和鬧,不願意上幼兒園;
作為父母,本來要與孩子分離,心中已是不忍,
如今再要面對孩子撕心裂肺地哭泣,
那心疼也是真真的。
孩子不懂可以哭,可以鬧,
但父母要知道這是必經的一個過程
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場考驗
父母不但要自己克服分離焦慮,同時也要幫助孩子必須邁過去
緩解分離焦慮核心在孩子,只要孩子適應,父母也就適應了。
雁返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見過很多各式各樣分離焦慮的情況。
下面,我就分享幾個方法,希望能幫助父母和孩子儘快度過這個「分離焦慮」階段
方法一:花式稱讚幼兒園
儘可能多地在孩子面前花式稱讚幼兒園,
包括幼兒園的環境優美,老師和藹溫柔,玩具好玩,同學有趣等等,
總之把自己能想到讚美的話都說一遍,
特別是孩子認同的方面,比如玩具好玩更是可以反覆稱讚。
稱讚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對幼兒園儘快建立起心理上的親近感,減少上幼兒園的抗拒感,進而愛上幼兒園。
方法二:尋找同伴
面對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一個陌生的環境,
即便是成人,都多少會有一些恐懼,更何況是孩子。
如果這個期間,如果能給孩子找個同伴,
比如同小區某某小朋友也在同一個幼兒園,可以相約一起上學放學,
這樣孩子在幼兒園有熟悉的同伴,會大大減少對幼兒園的恐懼感。
方法三:溫柔且堅定地堅持
有些家長會出於心軟或不忍,在孩子上演苦情戲的時候,選擇不想去那就不去。
也有一些家長以遊樂場、買玩具、買零食為幌子,花式欺騙孩子去上幼兒園。
還有一些家長圖清靜,如果孩子乖乖上幼兒園,就給買什麼什麼。
這些方式都會有很多後遺病,建議家長慎用。
正確的做法是溫柔且堅定地堅持上幼兒園,
孩子可以哭,可以鬧,父母可以哄,
但不能以買玩具或者其他的作為上幼兒園的交換條件,
幼兒園必須去,不能談條件,可以要堅持每天去。
目的是讓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建立起上幼兒園的習慣。
方法四:全方位了解幼兒園
這一條主要是針對家長的,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後,
會莫名焦慮,擔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老師照顧不好……
於是會不停地詢問老師,
其實這個都是前期功課沒做好的表現,
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
幼兒園的辦學理念,環境,老師,夥食,管理等等方面情況必須要提前做好功課。
這些功課做好了,
即便老師不反饋孩子怎麼樣,
心裡也知道孩子會受到妥善的照顧,
如此一來,分離焦慮自然也就減少了許多。
入園適應是每位幼兒園新生必經的過程,第一天的哭鬧是難免的,甚至持續一段時間也屬正常,家長們應該和老師一起努力,幫助孩子渡過這個時期,同時也要相信孩子有能力,也有智慧適應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