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每周一問
「每周一問」第134期
「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每期話題展示結束後,下期主題將在文末提出,歡迎積極留言討論。每期幸運微友將獲贈最新《人民教育》雜誌,連續5期「打卡」留言,還有專業教育書籍相送哦!
一顆種子在長成參天大樹前要經歷許多階段,孩子們也是如此。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再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每個階段的學習都有特點,步入新的階段也意味著將要面臨新的挑戰。面對這些未知數,很多學生和家長陷入了焦慮。其實,學段銜接沒有那麼可怕,只要掌握方法,就能順利度過承前啟後的「學段銜接期」。
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許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應對「學段銜接」焦慮期的小妙招,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案,嘉賓回答也直擊問題,非常值得一讀,一起來看。
每周一問
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江蘇省崑山國際學校小學部 戚文霞:從一無所知到正確認識
開學一個月,我能明顯感覺到不少家長是有些焦慮的。對於幼小銜接,孩子和家長都需要適應。一、自理能力。進入一年級,孩子的需要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學會繫鞋帶,能自己打飯,會整理書包和課桌等。獨立的孩子在面對新環境時,適應能力更強一些。二、規則意識。一年級和幼兒園有所不同,有課堂紀律的要求,也有每日常規的約束。孩子不能自由散漫,想做什麼做什麼。家長要給孩子滲透規則意識,幫助孩子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三、陪伴學習。不少家長可能會認為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很簡單,不當回事。但事實上,這些對於孩子來說並不簡單。如果家長能夠陪伴學習,一方面了解孩子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關注到孩子的問題,這樣可以有效緩解焦慮。四、放平心態。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管是拼音,還是寫字,都需要多練習,才會熟能生巧。家長要看到孩子的努力與進步,多陪伴,多鼓勵,降低期望,放平心態。
@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 時長慶:相信孩子,激勵前行
對於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家長,有三點建議:第一,相信孩子。一般在經過一個多星期後,大多數孩子就能基本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了。此時,他們最需要的是家長的支持,而最大的支持就是相信孩子。第二,多看孩子的進步點,少看孩子的缺點。孩子每天都在成長,比如,上課有意注意的時間比幼兒園階段更長了,和小夥伴相處更融洽了……我們要主動發現孩子的這些變化,並及時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對於變化不大或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要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切莫只盯著缺點或不足。第三,要縱向比,不要橫向比。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都有優點和不足。要引導孩子與原來的自己比,會越比越有信心。
@江蘇省常熟外國語學校 嵇怡:未雨綢繆,及早關注
初高中銜接,需要讓孩子完成思想上的過渡,更有效更快地投入高中的學習生活。1.了解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方法:高中的學習重在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知識量增大,系統性更強,有能力的家長可以激發一下孩子對高中學習內容的興趣,譬如生活中化學的運用等。2.認識不同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校園會變大,身邊的同學老師都會變,家長要多引導孩子提升人際交往的能力,並幫助孩子進行生涯規劃準備,從思想上重視高中三年的生活。
@江蘇省常熟國際學校 蔣夢雪:一步一個腳印 走好每一步
當兒子剛步入小學一年級的那一周,因為陡增的作業量,我們每天在學習時間和睡眠時間中糾結。憑著多年教學經驗我告訴自己不能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在這個時間段,幫助兒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最重要。按著事情的輕重緩急,我們暫時擱置了一些興趣班,先以校內學習內容為主,做好預習和複習工作,每天多用十幾分鐘的時間,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步一個腳印,上好每堂課,做好每堂課的學習任務,一個月下來,逐漸適應了新階段的生活,同時也有些剩餘時間做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了!
@江蘇省崑山高新區漢浦中學 俞豔君:三招助你減少焦慮
1.制定目標,樹立信心。在每學期開始時,我鼓勵家長幫助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階段性目標和計劃。有了清晰的學習目標和切實可行的計劃,焦慮指數會有所下降。2.注重過程,功在平時。告訴孩子們:學習知識,功在平時,要努力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努力不讓疑問「過夜」。積極思考和發問,並堅持下去,焦慮會減輕不少。3.加強監督,高效陪伴。作為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進一步做好「堂堂清、天天清」,鼓勵孩子回家整理課堂筆記,並及時進行錯題整理。把基礎打紮實了,便不再那麼焦慮了。
@西安高新第五小學 王紅:換位思考 早做謀劃
今年我帶一年級,發現很多家長不是不配合老師,而是不知道該怎麼樣配合,這就需要老師換位思考,早做謀劃。1.精心設計好新生的適應性訓練。引導學生提前認識教室、洗手間等場所,提前認識班主任和同學,為開學做好準備。2.開好家長會。老師提前給家長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整理常規要求、紀律要求,以及預習、作業的相關要求,讓家長知曉,方便家校配合。3.給家長推薦合適的書籍。老師要善於學習,及時整合資源,將一些育兒的專業類書籍分享給家長,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4.及時反饋交流。老師要細心敏銳觀察孩子,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家長,增進家長對孩子的了解。
@山東省德州市禹城新湖小學 何燕:成長是件快樂的事
在孩子升入高年級時,家長往往會給孩子講一講學習的困難,認為這樣足以引起孩子的重視,但是,這樣做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焦慮。每一屆學生升入初中之前,我都開一個主題班會,告訴他們「成長是件快樂的事」。具體內容:一、每天進步一點點。成長的快樂在於更加明確自己的責任,每天都在進步,那你就是快樂的。二、記錄快樂,增強信心。學會記住生活中快樂的事,讓自己生活在陽光中。三、多溝通尋找最佳方法。告訴學生們,無論你身在何處,家長與老師永遠是你們的堅實的後盾,有困難多與老師、家長交流,所有的困難都不是事。
@克拉瑪依市第一小學 李爽:用心陪伴 學會傾聽 耐心等待
幼小銜接,小升初銜接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用心陪伴孩子,你的陪伴是對孩子情緒最好的安撫和最有力的支持。其次,我認為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向著你發牢騷、抱怨、吐槽時,他(她)並不是不喜歡學校,老師和同學,而是在尋求你的關注,此時家長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傾聽,等孩子說夠了,一吐為快了,事情也就解決了。最後,家長要學會等待。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緩慢而充滿酸甜苦辣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停下來等一等,掉隊的孩子也就趕上來了!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唐翰昭:做正向心理暗示,接納鼓勵自己
受疫情的影響,一年級新生接受學前教育的時間比較短,家長和孩子難免會焦慮,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和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進行正向的心理暗示,認定自己能做好、能適應,給予自己信心,不能有畏難情緒。入學後如果出現問題,也要及時地接納鼓勵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進行調整完善,而不是遇到問題一蹶不振,這樣才能順利走出學段銜接的焦慮期。
@江蘇省蘇州國際外語學校 陳惠芹:變「詢問」為「傾聽」
孩子進入到新的年級甚至新的學校,家長必然會有很多不放心。因為擔憂,家長會反覆詢問孩子是否習慣、上課有沒有舉手回答問題、老師有沒有批評等等,其實這種「詢問」不但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反而還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甚至會帶給他負面的心理暗示。孩子回家後,家長要變「詢問」為「傾聽」,有意引導孩子主動敘說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孩子在說的時候,家長要認真傾聽,表現出很強烈的興趣,不但可以打開孩子的「話匣子」,了解他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幫助孩子緩解進入新學段的壓力。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葉磊:擺正心態,不急不躁,引導是關鍵
不同的學段之間不僅是在知識結構上有變化,在孩子身心發展上也會有很大的變化。家長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擺正心態,不要急躁,合理的引導是平穩過渡的關鍵。面對知識上的變化,很多孩子會不太適應,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關注本學段的要求,搭緩坡讓孩子逐漸適應變化。要關注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課上集中注意力聽課,回家及時完成作業,不拖拉,不糊弄,讓學習更加高效。最後家長要相信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去平穩過渡。
@江蘇省崑山開發區石予小學 蘇佳慧:培養習慣比學習知識更重要
不同學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因此我們應當以培養習慣為主,幫助孩子提前從生理和心理上適應新學段的節奏。比如調整適應新學期的作息時間,適當進行一些培養自理能力的訓練,小學可以練習自己整理書包,初中可以是做一些家務。在心理上幫助孩子了解新學校,可以陪伴孩子暢想新的學習生活,讓孩子對新學校充滿期待和嚮往,而不是擔心和排斥。不建議家長們讓孩子提前學習過多的課本知識,可能會導致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反而揠苗助長。
@江蘇省常熟市石梅小學 王晴時:松 穩 誠
心理調適,成長激勵。家長可以在氣氛輕鬆時多和孩子聊聊天,讓孩子認識到:升入新的學段,是每個學生的必經之路,是持續成長與進步的表現,鼓勵孩子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做好每件事,過好每一天。
穩定情緒,培養能力。遇到困難或產生壓力時,要及時地和家長傾訴,家長也要耐心聆聽並給予幫助和安慰,讓孩子能情緒穩定,態度誠懇地迎接每一次挑戰。
虛心請教,溝通改進。家長和孩子在此階段如遇到棘手問題,可向有經驗的老師尋求幫助,請教方法,然後針對孩子自身情況,明確方向,及時調整。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郭軼峰:緊跟老師步伐 持續耐心指導
面對幼小銜接,家長不必過度擔憂,按照老師要求,陪伴孩子做好以下三點,一定會事半功倍。一是會聽課,把老師說的話往心裡記,並按老師的要求完成,養成聽課習慣;二是能自理,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適當放手,逐步養成自己收拾書包,整理物品的習慣,欲善其事,必利其器;三是懂禮貌,在一個集體裡,懂得文明禮貌、團結友愛至關重要,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好少年,收穫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江蘇省崑山市張浦鎮第二小學 徐文強:放平心態最重要
1. 學生方面:老師們要把握好學段銜接這一契機,在向學生展示新學段的藍圖時,也要藉機鼓勵學生乘風而上,在同一起跑線上卯足勁向前衝。抓好學期開頭是激發學生潛能的關鍵。
2. 家長方面:家長多為焦慮型心態,常常會憂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適應新學段。作為老師要合理引導,主動溝通,定期和家長們保持聯繫。建議老師們開好第一次家長會,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計劃分享給家長們,安撫家長焦慮的心態,就能平穩度過學段銜接。
@杭州濱興學校 姚賀國:學段銜接,從搭腳手架到拆腳手架
為了儘可能地縮短學段銜接的適應過程,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去,我們需要藉助各種各樣的腳手架的幫助。以一年級新生為例,為幫助他們適應小學的課堂規範,我們可以借用歌謠式規則的腳手架;為幫助他們提升課堂專注度,我們需要遊戲活動的腳手架;為幫助他們適應新老師們更為嚴格的課堂,還需要不同於幼兒園階段的家訪問卷腳手架和約談腳手架……諸如此類的腳手架,可以幫助幼兒更快適應小學生活,但跟搭建房子一樣,隨著學段的上升,這樣的腳手架到後期需要進行拆除重建,以適應更高學段的學習要求。
@江蘇省常熟市第一中學 蔣金娣:主動出擊做好三件事
1.熟悉校園。主動提前熟悉校園的各個區域,做到心裡有張路線圖,是十分必要的。學習區域、生活區域、運動區域和休閒區域,這些區域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提前走一走,遇事不慌張。2.翻閱課本。利用假期,提前翻閱即將要學習課本,看看課本目錄,抄抄課本中的詞語,點點課本的頁數,做到心中有底。3.了解老師。主動和老師溝通,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以緩解自身的焦慮情緒。
@安徽省舒城縣城關三小 杜全發:三招幫你平安度過「銜接期」
第一招,多交流溝通,過好基礎關。家長要敏感地捕捉孩子的變化,及時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家長也需要與老師做好交流溝通,了解新學段、新老師的要求,以便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第二招,多學習,掌握必備的家教知識。學段過渡期的孩子心理變化大,比較敏感,家長更要加強學習,掌握必備的教育常識,和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第三招,適度表揚,用愛呵護。過渡期也是轉折期,孩子需要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孩子如果取得成績,家長就要給予孩子適當的表揚。家長也要多用心,用愛呵護孩子。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吳中實驗小學 宋雪琴:提前準備,未雨綢繆
「凡事預則立」,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應始終對將來有一個計劃和打算,並提前做好準備。心理準備。提早了解新學段的學習要求,了解一下英文的難易程度、數學的相應知識點、語文的閱讀積累,再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看是否需要提前增加學習的量和難度。生理準備。提前了解每個學段要面臨的作業量,體育要達標的項目等,也可以提前調整作息,提高運動量,這樣孩子會更有自信。最關鍵的是,無論孩子面對的是什麼,焦慮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有擔心才會焦慮。那就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定能克服焦慮。
@德州市建設街小學 王漢沈:學段銜接很關鍵 老師家長齊攻關
老師和家長應該充分利用暑假幫助孩子做好銜接,以便孩子順利度過成長中的關鍵節點。如做好開學前的準備工作,熟悉校園環境,讓孩子克服對新生活的陌生感;小學一年級和幼兒園的課堂有大不同,如課堂授課時間長了,家長可以在家模擬課堂,讓孩子基本上能一節課安靜地坐下來,還要知道小學課堂和幼兒園課堂的不同點在哪裡,有目的地練習;如果新學段增加新的學習內容、科目,老師應給家長說清,如小學三年級語文課中增加了作文,這樣家長可以在暑假有計劃地向孩子介紹有關作文的內容,如增加新的科目,就應該提前了解該科目相關知識。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第五中學 李興武:做好準備,做好規劃
充足的準備。提前了解學校,接納學校,增強學校認同感,消除陌生感。及時調整生物鐘,增強適應能力;複習舊知,了解新課,做到「溫故而知新」,縮短適應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避免畏難情緒,適應新生活。清晰的目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制定目標,行動有力,溝通及時,解決有法,促進自我健康向上。良好的關係。要善於接納老師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要積極參與活動,找到自我價值;要大膽的表現自我,找到存在感。
@陝西省寶雞高新第一中學 秦超:「三個一」度過「學段銜接」焦慮期
1.一份計劃。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計劃,將學年計劃分解到每學期、每個月、每一周,讓孩子知道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的重點在哪裡,從而逐步適應新環境。2.一個故事。教育是有溫度的,每年開學,我都會向學生講述我在教育扶貧期間的感人故事,目的是想通過故事告訴孩子們,老師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班級是大家最溫馨的家,進而打消學生和家長對班級管理的困惑。3.一套「班刊」。學生緊張焦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習壓力增大,因此,我每年開學都會為學生準備一份「班刊」,內容就是之前所帶班級的點滴記錄,通過閱讀「班刊」,讓新學生體會到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
@浙江省溫州外國語學校 胡繼東:預先了解,分解目標
面對「學段銜接」,我們可以採用「預先了解,分解目標」的辦法。「預先了解」,先行了解學校班級情況讓孩子有親切感,預習教材大致了解讓學習有方向感,請教老師或親友讓學段銜接有針對性。「分解目標」,把學科任務分解到一個個知識點,把適應目標分解到每一天,小步子慢慢走,最終實現總目標。相信做好這兩點,「學段銜接」的焦慮感會大大減輕。
@江蘇省崑山市秀峰中學 黃姍姍:多展示,少焦慮
每換一個學段,都是一個全新的臺階,學生不適應,家長多焦慮。老師可以通過展示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讓家長眼見為實,放下心來。一是展示照片和視頻。多展示學生用餐的照片,家長就能了解到孩子在校吃飯的情況,看到老師陪餐,孩子能吃光,家長也就放心了;悄悄地在窗口拍下學生聽課的照片,看到孩子在課堂上的樣子,家長心裡就有底了。二是展示優秀事例。開學初老師堅持每天在班級群裡匯總一下當天的學生情況,堅持表揚學生的進步:首先是事例的廣度,遵守紀律、幫助同學、勞動認真等,都可以成為表揚的理由;其次是學生的廣度,一周下來儘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王曉穎:心靈捕手,趕走焦慮
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在每個學段銜接時,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焦慮。焦慮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找到正確的方法是可以度過焦慮期的。首先,要有一顆平常心。平常心能讓人的情緒穩定、大腦處於理智狀態,更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其次,要提前做好準備。不管是心理方面,還是習慣方面,提前給學生適應的時間,有所規劃減少焦慮。最後,要勤與老師溝通。遇到問題不能胡亂臆想,給自己和孩子造成壓力。
@江蘇省崑山市玉山鎮振華實驗小學 張勻:化焦慮為陪伴
「學段銜接」可能會讓家長感到焦慮。其實無需過多擔心,老師比家長有經驗,他更清楚在這個階段該如何幫助孩子過渡,而家長要做的是相信老師,化焦慮為陪伴。陪伴的方式有多種,如陪孩子閱讀,陪孩子散步等。當孩子放鬆之後,可以嘗試引導孩子主動說說自己在新環境中遇到了些什麼事情。也許是好玩的,也許是難過的,也許是讓他困惑的……無論孩子說了些什麼,家長都可以用一種朋友的姿態陪在他的身邊,鼓勵、表揚或安慰他,讓他願意傾訴。如此,家長就能有效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也能及時給孩子提供幫助或指導。
@重慶市銅梁中學校 鄧公明:溝通,讓焦慮走開
對於學段銜接的焦慮,我認為,積極溝通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作為學生,在適應過程中,有問題,需要及時地告知老師和家長,並獲得他們的幫助;作為家長,也應該主動向班主任求助,獲得班主任針對性的意見,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作為教師,也應該策劃並實施幫助孩子適應新學段的活動,提供指導性的意見,幫助學生適應新學段的學習和生活。在這個過程中,積極與家長溝通,發揮家校合作的力量,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新的環境和學習。當然,需要告知學生和家長的是,任何的適應都需要一個過程,不要太過於心急。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 陳躋云:巧鋪墊,設支架,樂陪伴
能否實現低中高年級學段的平穩銜接,考驗著老師和家長們的智慧。對於老師而言,我們需要在重要的過渡期與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繫,將自己對銜接期教學的切身體會和經驗向家長講述,巧妙地做好鋪墊,完成家長的心理建設,為接下來有所改變的學習生活蓄力。在教學過程中,建立適宜的教學支架,逐步引導深入,減少因為銜接不利產生的焦慮。牽著學生的手過河,在耐心的陪伴中引導學生平穩度過學段銜接。
每周幸運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問】,有三名留言微友獲得我們贈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雜誌,分別是@戚文霞、@王紅、@時長慶。恭喜這三位老師,雜誌會在近期寄出,請以上老師注意查收!(也請這幾位老師將郵寄地址與郵政編碼在留言告知,感謝!)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我們的話題討論,下一次幸運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討論文末下一期的問題,標題醒目、語言精練更佳,請留下您的工作單位和姓名,以便小編與您聯繫噢!)
本周,我們特別邀請方蓴老師給大家帶來經驗分享:
(方蓴,江蘇省崑山市婁江實驗學校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蘇州市德育帶頭人,蘇州市優秀班主任,蘇州市優秀德育工作者。)
如何安放父母的焦慮
九月,對於很多家有新生的父母來說,絕對是異常忙碌而又充滿焦慮的一個月。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在女兒剛上一年級時,我曾擔心她課間上完廁所能否順利找到回教室的路,而當她上了中學後,我又開始擔心她是否能承受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作為一個曾被焦慮「圍追堵截」的母親,我不禁自問:當孩子升入新的學段,究竟該如何安放父母的焦慮呢?
化焦慮為動力
我們作為父母,在面對孩子進入成長新階段的未知和不確定因素時,常常會因為焦慮選擇加強控制孩子,試圖讓他們朝自己設定的目標成長來減少自己的焦慮。但往往事與願違,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逼急了會選擇反抗,於是親子矛盾爆發,父母焦慮愈發加劇。
深陷「焦慮」迷霧的父母卻不曾想到,既然焦慮無法避免,我們何不轉換思維與之和平共處呢?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就像一場充滿變數的遊戲,沒有既定路線,也沒有規定玩法。如果我們能停止因焦慮而過度幹涉孩子,孩子就能自己體驗學習和生活,慢慢增長技能,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完成他在該學段真正該完成的成長任務。
我們父母可以通過閱讀一些專門寫給這個學段家長的書籍,將焦慮化為學習動力。我們也可以通過運動或者興趣愛好來轉移注意力,從而降低我們的焦慮。此外,我們還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朋友圈」那些「毒雞湯」錯誤引導自己的言行。我們務必要注意避免成為將焦慮轉嫁給孩子的「汙染源」。
給予支持與信任
父母還有一部分的焦慮來自與孩子的溝通不暢。比如,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時,幾乎都無法橫平豎直地寫字,父母很容易因焦慮而逼著他反覆擦了重寫,同樣,初高中的孩子也一定會反感父母在開學初期就反覆嘮叨要他們盡全力提高成績。其實,父母想表達的是:孩子,我擔心你在學校不適應,我想幫助、提醒你,讓你更快適應新學校。但很明顯,這樣的表達方式不能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潛臺詞。
我們不妨讓孩子參與入學的準備工作,並在此過程中和孩子談談心。比如領取通知書的時候可以順便帶孩子參觀一下校園,熟悉環境,與老師打招呼。如果是低年級孩子,可以跟他介紹將來可以在這些地方做什麼,怎麼做,告訴孩子,他一定能做好。高年級的孩子則可以問問他是否還需要添置些什麼東西來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父母還可以順便回憶一下自己在這個學段的一些趣事,告訴孩子,相信他一定也可以在這裡有一段有意思的求學經歷。
每一次孩子升入一個新的學段,就意味著他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我們父母應當將焦慮化作支持與信任,用孩子能明白的方式表達出來,鼓勵孩子勇敢適應新環境。
給孩子他的人生
父母的焦慮還源自對孩子的不放心。俗話說,孩子不論多大,在父母眼裡永遠都是孩子。但畢竟孩子是有獨立意識的個體,他們一天天長大,總要學著自己面對和解決困難。因此,父母需要學會「斷舍離」,將孩子和自己分離開。並且,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找到方向,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當孩子升入新的學段,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個階段,家長要學會信任老師,及時與老師溝通、交流,要相信老師的專業性,與老師共商對策,幫助孩子。而不能因為焦慮而過度幹涉、甚至質疑學校的教育。我們也決不能太「包辦」,要防止將孩子養成「巨嬰」。當然,我們也要提醒孩子,由於剛到新環境,如果遇到自己無法解決一些困難,一定要主動向老師同學求助。
當孩子隨著升學,來到了一段新的人生路上,我們父母需要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去思考他未來想成為的樣子,而不能因為焦慮而束縛他們的成長。
孩子與我們血脈相連。說到底,父母的焦慮還是因為太愛自己的孩子。但我們也必須要看到,不能讓我們的焦慮阻礙孩子成長,我們要學會與焦慮共處,再將之化為學習動力,讓自己成為學習型父母,更科學地陪伴孩子成長,給予孩子支持和信任。只有當父母妥善安置自己的焦慮,才能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不少家長和孩子聽到「學段銜接」就如臨大敵,其實,我們不妨把學段銜接看做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一個裡程碑,它既宣告了階段性目標的完成,又為接下來的路程拉開了序幕。只要我們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就一定能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焦慮期。
感謝方蓴老師和參與此次話題的所有老師!期待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我們【每周一問】的回答中,貢獻您的育人智慧,小編在後臺等著您哦!
【每周一問】等您來答!下面我們進入下周的話題:
8天的小長假過去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收穫滿滿。在這個久違的假期裡,不少家長選擇帶孩子出遊,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讓孩子增長見識;也有些家長選擇在家裡陪孩子讀幾本好書,在親子閱讀的氛圍中陶冶情操。「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對孩子來講都有好處,但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選擇,讓不少家長十分為難。作為老師,您認為,在實踐中獲得真知與在書籍中汲取養分,哪一個對孩子更好呢?歡迎您與我們分享。
每周一問
老師,您認為「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對孩子幫助更大?
參與每周一問,請在文後直接留言,長篇分享也可發送至rmjywx@126.com郵箱,註明期數即可
亦可留言「推薦問題+你想推薦給我們的問題」(如果您推薦的問題被採用,我們將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雜誌)(民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