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8月18日訊(記者 張奕)幼小銜接究竟需要銜接什麼?怎樣做能讓孩子順利升入小學?9月1日即將開學,家有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和孩子應該做好哪些準備?煙臺萊山實驗幼兒園園長姜翠清建議家長從心理、習慣、常識和物資四個方面和孩子一起做好準備。萊山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都燕青認為家長最重要的是要多陪伴,多鼓勵,多引導,及時調整孩子入學前的心理狀態,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做好四方面準備 順利實現「軟著陸」
姜翠清建議家長讓孩子在心理上做足準備,以便入學後儘快適應角色轉變和環境改變,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心理上的「軟著陸」。讓孩子有思想準備,知道自己已經長大,必須面對升級為小學生的事實,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會多一些從容,少一些不知所措。
在習慣準備方面,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前就應該提前了解小學的上學、放學時間以及各種需要家長配合的活動,然後儘量調整好自己與孩子的生活節奏,家長要有意識地鍛鍊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培養自我服務能力,讓他們學會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洗臉、刷牙等獨立自理能力, 適當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整理自己的衣物,教會他們管理自己的文具、書包,以及怎樣使用這些文具...等等,為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人進入小學的集體生活做好準備。
孩子應具備一定的常識知識,熟記監護人的名字、聯繫方式,記住自己所居住的小區;認識自己即將就讀的學校所在位置,了解離家的遠近,熟悉能安全往返的路線。幫助孩子了解認識進入小學即將用到的文具、書籍、本子等,有條件的還可帶孩子熟悉一下校園環境、教室環境、操場,幫助孩子去掉陌生感,找到安全感,逐步適應換學段所帶來的變化。此外,家長需要給孩子準備好學習用品,得體的衣服等。
「零起點」教學不等於「零準備」入學
不少家長在孩子幼升小時出現了焦慮和擔心,「公辦幼兒園不會提前教孩子小學知識,生怕孩子到了一年級跟不上。」市民李女士的擔憂代表了部分家長。姜翠清說:「家長不要機械地認為小學是「零起點」教學就等於孩子可以「零準備」入學。為了讓孩子更順利地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和過渡,家長還是要給孩子做些學習準備,適當儲備一些開門常識。教育部門出臺的「零起點」教學新規,要求老師嚴格按照各學科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從「一張白紙」教起,主要是為了引導家長不要不顧孩子接受能力而超負荷灌輸、拔苗助長。」所以,家長的關注點不應放在是否應該學的問題上,而應該放在何時學、怎麼學、學什麼等更為關鍵的問題上,不要非此即彼走入極端。
家長與孩子一起模擬小學生活情境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成長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不僅是孩子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更重要的是他們即將開啟一段很長的學習旅程。都燕青給孩子即將升入小學的家長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擬在校學習生活的情境,做好孩子入學前的心理行為上的調適。比如上課鈴聲響後,要訓練孩子怎樣端正坐好,怎樣認真聽講,怎樣自信響亮地發言,要讓孩子知道,上課就要專注投入的學習,學習是一件快樂有趣的事情。
二是家長要培養訓練孩子自己收拾、整理個人物品的能力。比如每天整理好書本文具等學習用品,水杯、餐具等生活用品,口罩、消毒紙巾等防護用品,確保每天上學物品不遺漏。上學後很多孩子的鉛筆、橡皮常常會丟失,這也讓家長很頭疼。建議家長提前在鉛筆、橡皮、書本上貼上一個小標籤,寫上孩子的名字,這樣既讓孩子樹立起物品小主人的意識,也讓他們學會珍惜保管自己的物品。從容面對每天的在校生活。
三是家長要教給孩子如何與新老師、新同學相處。要讓他們懂得小學生就要文明有禮,見到老師要主動問好,同學之間要學會謙讓,有了矛盾要好好解決,不能太過任性。學會悅納老師,喜歡同學,熱愛學校,才能讓孩子儘快融入、感受校園學習生活的美好。
孩子入學後,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個角色轉換、成長提升的過程。孩子開啟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新生活,家長應努力成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激發孩子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熱情,助其快速適應學校生活,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特殊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