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變化大,幼小銜接該做好這些準備

2020-12-16 騰訊網

文丨趙雨欣 應鑫

日前,教育部要求,從2019年秋季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需要統一使用統編教材。

近日,我們就家長們最關心的語文教材問題,專訪了成都知名的小學語文老師,從教材變化談到應對措施,以及語文學習的核心方法和未來考察趨勢等焦點問題。

對此,家長們的疑問依然不少:語文教材變革了,我們幼小銜接該如何準備?

在和家長們溝通過程中,團長還發現,家長們對於幼小銜接的困惑還不止於語文一科。比如:拼音學不學?識字量該達到多少?需要提前學習硬筆書法嗎?英語零基礎能聽懂一年級的英語課嗎?「加減法要求學到什麼程度?

為此,團長專訪了成都市龍成小學和四川師範大學附屬上東小學資深老師,針對家長們的疑問作了詳細解答。團長特別注意到,雖然每個科目的應對方式不一樣,但是老師們都特別提到:沒有必要上培訓班!

那不上培訓班,家長該如何做呢?看看老師們分享的乾貨。

語文的幼小銜接,首先拼音要學會認讀。四川師範大學附屬上東小學具有20年教齡的語文教研組組長楊豔老師表示,「雖然現在幼小銜接明確要求不能提前教學,但是就小學語文的拼音而言,孩子還是要學一些基礎,不然孩子到了一年級就會學得比較急迫,需要有一些簡單的聲母和韻母的認讀,但不要求孩子會音節拼讀。」

在識字方面,有識字儲備會幫助孩子閱讀,楊豔老師建議:孩子對生活中的常見字和高頻字要有一定的儲備,進入一年級之前應有150至200個字的識字量。

而在寫字方面,楊豔老師並不建議家長在幼小銜接階段為了入學給孩子報書法班,「因為小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發育還沒有健全,所以這個階段我們對孩子的書寫要求不多,會寫父母和自己的名字,以及一些簡單大、小、多、少、王、口等獨體字就可以。」

並且,楊豔老師專門提到,在小學入學以後,老師會專門規範孩子的書寫。「並且帶著這種(練習書法的)目的進培訓班,很可能會抹殺孩子對進入小學學習的渴望和興趣。」進入小學之後,隨著孩子對漢字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師激發了他的興趣之後,孩子再去書寫,就會培養起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此外,不少家長對幼小階段該讀什麼書目也是疑問不少,楊豔老師專門給大家推薦了《艾米莉上學記》,「這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記錄了小主人公100天上學的快樂生活,可以讓孩子提前了解上學的生活,培養孩子對小學生活的興趣。」楊豔老師尤其提到,不能將書扔給孩子自己讀,而建議父母一起親子閱讀,給孩子多一些高質量的陪伴。「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每天保持四五十分鐘的陪伴,會直接影響到孩子進入小學後的思維品質,以及孩子的傾聽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現在的統編教材大量加入了古詩詞和國學的東西,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對孩子興趣培養的必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同樣也作為一名媽媽的楊豔老師,和團長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驗。「我給自己孩子看的是叫做《讓孩子著迷的古詩遊戲書》的繪本,這本書裡面不有飛花令,還有給古詩找配圖,以及用小卡片拼古詩情景等遊戲,這樣能夠發揮出孩子的多元智能:既動手去畫,又觀察了圖的不同,還積累了古詩,並且和父母也有了互動。」

但楊豔老師強調,古詩詞的技能不要求孩子去死記硬背,要最大限度去保留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比如讓孩子看到具體事物再去聯想記憶等等。千萬不能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用機械的形式把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給抹殺了。

就語文方面的幼小銜接而言,楊豔老師也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報幼小銜接培訓班,她表示,如果家長能給孩子高質量陪伴的話,也能教會孩子很多。比如走進超市,可以教孩子認水果;走進地鐵,可以教孩子認地名;走進動物園,可以教孩子認識各種動物……

「幼小銜接主要是習慣的培養,而數學就是思維習慣的培養。」四川師範大學附屬上東小學數學教研組組長田亞君老師表示,數學幼小銜接的習慣培養家長在生活中就能完成,比如:學會整理自己房間,懂得把自己的東西分類,擺放有序,這就是數學的分類思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家務時,要懂得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有條理地做事,這就是體現數學的有序思想……

很多家長疑問:是不是進入小學一年級之前,孩子就要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其實並不是,田亞君老師表示,「一年級數學在計算方面的教學重點就是20以內的加減法,老師會科學地教會孩子算理、算法,而不是死記硬背。入學前,只需要熟算5以內的加減法就可以,當然數學好的孩子可以達到10以內會算,但不要求每個孩子都會。

田亞君表示,其實家長平時有意識從這些方面去引導培養,比去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有意義。

那在教孩子數數方面,有沒有技巧可循呢?田亞君老師表示,「20以內的數數,除了教會孩子順數之外,還要教會孩子倒數;而100以內的數數,要儘量讓孩子數實物,這樣才能體會數量的多少。

此外,入學前,還應該教會孩子認人民幣的面值。田亞君老師建議:平時應該給孩子自己用現金去購買一些生活用品的機會,讓孩子從中體會整個交易過程,也建立對「找零」「還剩下」「剩餘」等數學語言的認知,這將有利於孩子後續的數學學習。

就數學方面幼小銜接而言,田亞君老師認為沒有必要上培訓機構,「孩子的數學思維不是通過幾次集訓就能訓練出來,而是個長期的思維訓練過程。幼小銜接階段,家長要有意識去引導孩子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比如看到3隻小鳥飛過,孩子能看到的不僅僅是小鳥飛過,還要有數量3;看一幅漂亮的畫,孩子會從上往下,從左往右的順序觀察,還能看到畫裡隱藏的數……

「作為幼小銜接的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方面感到困惑是正常的。但家長要調整心態,不能過於焦慮。也沒有必要刻意送孩子去英語培訓機構強化學習。」成都市龍成小學英語教研組長、學科研學共同體領銜人黃雪梅認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剛升入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是核心。

同時,語言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也應當放在首要位置。在黃雪梅老師多年的教學經歷裡,眾多教學案例表明,有英語基礎的孩子,雖然能提升孩子英語學習的自信。但如果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會比零英語學習基礎的孩子學得慢。

因為部分學過英語的孩子上課時覺得老師教的自己都會,就很容易不聽講而忽略一些核心信息,被零英語基礎的孩子反超。

英語零基礎,會不會聽不懂一年級的英語課?「當然不會。」黃雪梅老師表示,以龍成小學為例,一年級是全英文教學,學校使用的是國家指定教材,教材內容多以聽、讀為主。雖然是全英文教學,但上課形式多以遊戲化和肢體語言指令化表達為重。因此,肢體語言配合重複的指令,以及有教學目的項目式遊戲教學,孩子學懂英語課沒有任何問題。

說得直白一些,幼小銜接時,孩子會不會英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進入小學後,培養孩子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端正其學習態度。當然,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語言學習環境助力孩子成長的途徑之一。因此黃雪梅老師建議,對幼小銜接的孩子,每天通過繪本、視頻、音頻等多渠道學習10—15分鐘的英語,有助營造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幫助孩子開闊視野、豐富看待事物的觀點,構建清晰邏輯思維。

在幼小銜接中孩子需要具備哪些行為素養?成都市龍成小學德育副校長吳淑玲認為,首先是規則意識的培養。

比如禮貌打招呼、舉手發言、學會傾聽、輕聲慢步等。其次是自理能力的培養。光說繫鞋帶這件小事,不僅關乎安全問題,還關乎「面子」問題。如果小朋友因為不會繫鞋帶而被周圍同學嘲笑,那將影響孩子的自信心。「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在某種程度上極可能會影響孩子自信成長。」

同時,有專注的注意力也是很重要的。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專注力在15—20分鐘,而小學一堂課的時間是35或40分鐘。為讓孩子能提早適應,父母可通過親子遊戲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比如串珠子遊戲,畫沙畫等。同時,為讓孩子有好的閱讀環境和習慣,父母應有意識帶領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每天閱讀時間建議在15分鐘左右。

幼小銜接過程中,孩子要學會時間管理能力。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用沙漏引導孩子有時間概念,在沙漏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指令。再以激勵的形式讓孩子產生興趣,吳淑玲說:「這種激勵方式最好是精神激勵」。比如及時表揚,或告訴孩子完成這項指令後,將有半小時自由支配時間。要提醒家長注意,這期間承諾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以及獎勵,一定要做到,不能欺騙孩子。

至於如何應對挫折問題。吳淑玲表示,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最應該學習應對挫折能力的是家長。在遇到問題時,家長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態度,孩子們都看在眼裡。」因此,遇到挫折時,應該分析問題再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推責。

最後是作息時間調整問題。吳淑玲建議,家長在家有意識的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比如起床,有些孩子不願意起床,父母就很焦躁,叫孩子的聲音很大,態度很兇,從而讓孩子產生恐懼感和牴觸。建議父母緩解情緒,戒驕戒躁,聲音溫柔一些,若使用鬧鐘,則可將聲音調整為由小到大,或使用好聽的輕音樂,讓孩子開啟美好的一天。

排版丨Jiay

圖片來源於東方IC

相關焦點

  • 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幼小銜接班該降溫了
    「大變臉」後的新版本教材,不僅塊頭變大了,排版上圖文並茂,內容上也有很大的變化,識字量減少,拼音學習時間延長,拼音漢字同步學習。小學語文老師表示,新版本教材總體來說變簡單了,也更符合語文學科的教學規律,是一種理性回歸。  新教材變在何處?  據了解,之前我市一年級小學生使用的蘇教版語文教材是2001年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修訂的,已經使用了15年。
  • 大語文學前啟蒙,家長把握3點原則,就能為孩子選好幼小銜接教材
    太多的家長,願意花時間和金錢,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的課程,也說明家長在輔導過程中,其實是不太願意花心思的。讓專業的老師做專業的教學,本來是沒有錯的,我們需要建立在孩子的成長發展規律上。大語文的學前啟蒙,家長該如何為孩子選好幼小銜接的教材?把握3點原則,我們就能做好語文的啟蒙教育了。希望小島老師的分享,能夠給家長朋友們一些參考。
  • 我給孩子開展的幼小銜接,語文、英語、數學、科學這麼來準備
    對於Joshua來說,他幼兒園對英語學習的熱忱高於語文,所以基礎是英語優於中文,這些都會影響我在做幼小銜接知識編排上的側重。   在幼兒園這三年裡,Joshua主要是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積累語文基礎。
  • 幼小銜接:那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準備」
    「你的孩子上沒上幼小銜接班?如果不上,孩子到小學會不會跟不上?」相信不少幼兒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小學的教育看上去的確跟幼兒園不一樣,那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呢?那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準備在哪裡?米德優幼小銜接聊天、看圖畫書與拼音學習小學各科的學習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拿語文來說,無論是哪一版的教材,開篇都是學拼音加識字。
  • 我給孩子開展的幼小銜接,語文、英語、數學、科學這麼來準備(附...
    萌芽有話說:關於語文和英語這兩個學科的安排,其實也跟我對Joshua的整體理解相契合的。對於Joshua來說,他幼兒園對英語學習的熱忱高於語文,所以基礎是英語優於中文,這些都會影響我在做幼小銜接知識編排上的側重。
  • 幼小銜接需要銜接什麼?做好這些準備順利「軟著陸」
    水母網8月18日訊(記者 張奕)幼小銜接究竟需要銜接什麼?怎樣做能讓孩子順利升入小學?9月1日即將開學,家有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和孩子應該做好哪些準備?煙臺萊山實驗幼兒園園長姜翠清建議家長從心理、習慣、常識和物資四個方面和孩子一起做好準備。
  • "幼小銜接",到底該銜接什麼?
    我市小一新生報名工作進行正酣,記者從近日南山區組織的中小學進社區招生服務活動中了解到,除了申報資料的準備,「幼小銜接」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  知識學習:最佳教材源自生活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成長發展過程中需要面臨的一個重大轉折期。提起這個話題,很多人想到的便是書本。
  •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100個生字筆順,老師:做好幼小銜接
    #教育優選計劃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100個生字筆順,老師:做好幼小銜接幼兒園大班小朋友進入一年級進行正式的學習,相信很多家長比孩子還擔心,怕孩子不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其實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自己的孩子不適應,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
  • 晨覽作文|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專家:首先要從語文學科下手
    幼小銜接是每個孩子都需要面對的一個階段,小學一年級就是幼小銜接的關鍵。很多父母在孩子即將升入小學的那個暑假都會給孩子報名數學、英語等輔導班,擔心孩子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但實際上,幼小銜接最關鍵的學科實際上是語文學科。
  • 幼小銜接,家長需要做好的5個準備
    其實對於幼小銜接(6000字告訴你,孩子幼小銜接習慣養成攻略),其實,我們應該更早就開始準備,而不是到了這個時候才匆忙準備。因為在幼小銜接的這件事情上,不是僅僅是孩子一個人準備好了就夠了。雖然我們無力去改變整個社會大的環境,無力去改變整個中國應試教育的體制,但是我們可以做好家庭教育的基石。
  • 幼小銜接,怎樣幫孩子做好過度?
    又有一批適齡神獸就要開學,或者明年就要上小學了。看看家裡還處在傻玩傻鬧的狀態的娃,家長在家裡都有些心慌氣短,臉紅心跳,不少家長也諮詢我,處於幼小銜接的娃們應該做點什麼。看看「別人家多才多藝的娃」,覺得自家孩子再不學點什麼,就來不及了!很多焦慮的父母選擇讓寶寶上學前班,通過幼小銜接來領先一步。
  • 幼小銜接,入學前到底該準備什麼?
    從幼兒園畢業,要進入小學的寶爸寶媽們心裡常常會有擔憂。擔心孩子適應不了小學的學習環境,或者擔心孩子跟不上。那麼,幼小銜接,入學前到底該準備什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平穩過渡?幼小銜接,其實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培養習慣,從散漫的課堂到有要求的課堂,從隨性到堅持。
  • 幼兒園不開學,別忘了準備幼小銜接,語文、數學、英語準備更充分
    本文經暖暖媽愛分享授權轉載,原標題《幼小銜接不是搶跑,這些能力的訓練才是幫孩子過渡的關鍵》作者:暖暖媽,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轉眼間,暖暖從幼兒園畢業都一年了。這一年的小學生活,暖暖適應得很好,不管是學習習慣和學習結果都在同學裡比較出色。不得不說,這跟我們在幼兒園最後一年的幼小銜接有很大的關係。
  • 做好幼小銜接,或許比小升初難度還大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會對幼兒日後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因此,幼兒園大班下學期到小學一年級初期的這個階段,對孩子適應未來的小學生活十分重要。那麼,怎樣做好幼小銜接呢?我們需要在哪些具體方法上著力,以幫助孩子走好這人生關鍵的一步呢?建議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幫助孩子做好準備。
  • 幼小銜接常見的誤區是什麼?
    因此研究幼小銜接問題,做好銜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二、幼小銜接常見的誤區是什麼?因此,真正做好幼小銜接,絕不能等到幼兒園大班下學期,我們需要從幼兒入園甚至更早的時候開始。誤區二:幼小銜接就是小學提前化在一些家長眼中,「幼小銜接」這個詞就代表著知識的承接和過渡。有些家長買來小學年級各門學科的教材,在家教幼兒學習語文、數學課程,並布置作業,要求幼兒按時完成。過分重視片面知識的灌輸和局部技能的訓練,忽視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和生活經驗的積累。
  • 幼小銜接,到底應該如何銜接?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幼小銜接,到底應該如何銜接?大家都知道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但由於幼小兩學段教育內容與教學形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加上媽媽們的入學焦慮等問題,使得幼小銜接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
  • 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銜接」?長沙首個幼小銜接教研基地掛牌
    華聲在線7月15日訊 「幼小銜接到底是什麼?」「幼小銜接有必要嗎?」「該如何給孩子做幼小銜接?」……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可謂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為了不讓孩子輸在第一起跑線上,不少家長往往會在暑假給孩子報各種「幼小銜接班」,那麼,是否應該進行幼小銜接?
  • 科學做好入學準備,幼小銜接應該這樣做!
    尊重幼兒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將入學準備教育貫穿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為幼兒今後的學校生活做好準備,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濱江區月亮灣幼兒園學前教育集團開展了一系列的幼小銜接活動。
  •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讓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
    從業十多年,京學教育研究院特聘專家陳豔老師,不斷接到家長關於孩子學習、心理等方面問題的諮詢,陳老師發現了一個普遍的規律,那就是: 二年級孩子的很多問題, 都可以追溯到一年級, 而一年級出現的這些問題, 更多是沒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
  • 學前班和幼小銜接是什麼呢,如何做好幼升小的準備?
    學前班和幼小銜接是什麼呢,如何做好幼升小的準備?又到了一年一次的畢業季,緊張的不只是高考和中考的考生,社會競爭壓力很大,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所以幼升小也是備受關注,學前班和幼小銜接也就順勢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