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暖暖媽愛分享授權轉載,原標題《幼小銜接不是搶跑,這些能力的訓練才是幫孩子過渡的關鍵》作者:暖暖媽,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眼間,暖暖從幼兒園畢業都一年了。這一年的小學生活,暖暖適應得很好,不管是學習習慣和學習結果都在同學裡比較出色。不得不說,這跟我們在幼兒園最後一年的幼小銜接有很大的關係。
關於幼小銜接,總結起來,媽媽們的焦慮大概分成這幾種:
如果不上幼小銜接,是不是跟不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習進度?
如果上了幼小銜接,一年級學的那些知識都會了,是不是就失去學習興趣了?
如果幼小銜接,身邊的同學都上了,老師是不是就不會關注到我們了?
如果上了幼小銜接,失去了最後一年無憂無慮的幼兒園時光,會不會得不償失?
……
我完全理解媽媽們的焦慮,因為我也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當初在考慮暖暖到底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的時候我同樣產生過這些疑問。
老讀者們應該都知道,暖暖當初大班的時候沒有去專門的幼小銜接的學校學習,而是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從公立幼兒園轉到國際幼兒園學習了一年,並利用中午的時間,在國際幼兒園內,接受了專門的幼小銜接訓練。
其實在轉幼兒園之前,我分析了一下具體情況:
首先,暖暖當時的英語學習並不系統,雖然在線下的英語機構有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但因為是中教老師,一直以來我總擔心暖暖的口語發音和英語思維的養成,而我平時也只有下班才能陪她,不能花很長時間來陪伴學習,英語學習這一點,公立幼兒園和幼小銜接兩種方式,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語文和數學方面,平時的閱讀和數學思維的培養,在家裡我也可以跟她一起進行,雖然同樣不系統,但知識點夠多,知識面夠廣。幾乎不用擔心小學一年級跟不上的問題。
所以,對我來講,相比提前學習小學階段的課程,學習習慣和課堂規範的培養,是更重要的。這也是我們能順利從國際幼兒園進入公立小學學習的重要基礎。
而時至今日,暖暖一年級馬上要結束了。在感慨時間飛快的同時,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幼小銜接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首先我想解釋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不上幼小銜接,到底能不能跟得上一年級的進度?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幼小銜接的核心並不是提前學習一年級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小學階段將要接觸的學科的理解和思維方式。
幼小銜接班接受到的知識,一年級的時候都會重複學到。按照學科來看的話,在一年級入學的時候所掌握的內容有:
數學計算方面,孩子只需要掌握20以內數字的認知和簡單的加減法就足夠,對物體形狀的認知,對圖形對稱和分類有正確的認知,就基本夠了。
語文方面,會簡單的拼音認讀規律,能認大概100-200個簡單的漢字,其實也差不多了。作為母語,我們只要系統地帶著孩子學習,都不會有很大差別。
英語方面,其實不用有太高的水平,會認讀26個大小寫字母,會認讀簡單的單詞和短語,能簡單的英文對話,要有最基礎的接收英文的思維。
而很多宣揚教育焦慮的文章裡提到會不會「很多知識一帶而過」的問題,媽媽們也不用擔心。語數外的基礎內容,到了一年級,老師還是會重新講一遍,而不是像我們聽到的那樣粗略地一帶而過。
我們說整個小學是孩子們學業最基礎的一部分,而一年級作為整個小學最重要的一年,老師肯定會帶著孩子打好基礎,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的學習內容並不複雜,關鍵是要有紮實的學科知識啟蒙和興趣,還要有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在小學高年級和接下來的初高中的階段來說,才是重中之重。
除了學習習慣培養的同時,做為孩子本人和家長,也要提前掌握幾種技能。這些都是幼小銜接真正重要的部分。
孩子需要準備的:
首先,對於時間的管理,很多從幼兒園升學上來的孩子,最初對一年級的認知都是懵懂的,但也是最快適應的。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6歲以上的孩子,對於時間的認知逐漸形成,從而會更好更快地適應學校的作息和上課下課的紀律性,同學們之間也會有更好的配合,協作性也有更好的發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幼兒園不同,在模仿和背誦老師教授的口語化內容之外,一年級的小學生入學之前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就是——書寫。
讀書姿勢,拿筆姿勢,都是需要掌握的。我們可以在孩子入學前就進行訓練。正確的握筆姿勢,其實非常關鍵,尤其會影響到孩子書寫的身體姿勢和用眼的習慣。
書寫的內容上,不管是上課還是考試,會書寫自己的姓名,這個是最基本的要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開家長會的時候,暖暖的班主任告訴我們,一年級新生最常見的問題,不是沒有掌握過幼小銜接學習的內容,而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對於孩子的專注力,一定要在小學入學前就開始訓練了。這會貫穿到孩子之後很多年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相比我們的幼兒園,孩子們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下學習,玩耍,一旦進入到正規學習的環境,好的專注力是影響到孩子學習習慣形成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家長需要準備的:其實從幼兒園到一年級的過渡,家長角色的轉化在整個環節裡非常重要。幼兒園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只需要配合幼兒園做好一些基礎工作就好。但孩子真正上了一年級之後,我們才發現,需要做的太多了。
首先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時間把控能力。從自己穿衣疊被,到整理學習用品,整理書包,到對上學放學時間的把控,這些細節會體現在生活的邊邊角角,但對孩子整個上學過程都會有非常大的意義。
其次是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
比如我們可以在還沒進入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給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學做作業,自己學會檢查作業,整理書包。晚上幾點之前必須要上床休息,不賴床,不遲到,這些雖然是很小的事情,剛開始的時候也勢必會有些執行上的困難,但一切堅持從最初形成習慣就會逐漸做到井井有條。
最後是要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一年級的小學生,最開始的時候的確需要父母積極的陪伴。家庭作業的完成過程中,孩子們不可能一氣呵成,總是需要家長的指導,而這個時候耐心和用心地指導,會產生更好的促進作用,讓孩子產生信心,繼續進行下一環節的學習。
孩子們做錯了題很正常,我們也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面對大人的指責,不免產生厭煩的心理,那就得不償失了。
對於即將發生的角色上的轉變,不僅僅是父母,其實孩子的心裡也是期盼的。我記得去年暖暖幼兒園畢業的時候,我問,你知道接下來你要做什麼嗎?暖暖說,當然知道啦,我馬上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好期待啊!
不要小看一個孩子的適應性和轉變能力,他們身上的潛能無限大。而我們作為他們身後最有力的後盾,需要給他們鼓勵,給他們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氣。而並非只是帶他們去學習課本上的知識。
在這條成長的路上,父母也一樣在成長,彼此的變化會帶給彼此更多的感慨和觸動,而在感動之餘,我們幫孩子樹立好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才是在一年級尚未升學之前,我們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只有道路的方向對了,孩子們才不會輕易跑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今天的文章來自暖暖媽,北大碩士畢業,中科院兒童教育心理學博士班在讀。教育類暢銷書《高效能養育》作者,噹噹「影響力作家榜」上榜作家,2017年兒童教育行業風雲人物,全國著名親子閱讀推廣人。創立公眾號「暖暖媽愛分享」(ID:nnmafx),為0~12歲孩子的媽媽們傳遞靠譜、有溫度的育兒知識和品質生活的概念,聚集了超過200W的家庭關注。